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废水排放环境监管中的新手段: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大胜 赵岩 +4 位作者 傅莹 李源 赵熙红 王君云 洪卫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0-52,共3页
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现行的废水水质监测多以理化手段为主,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但无法反映污染物的生物学毒性和综合累积效应。本文以斑马鱼、孔雀鱼为实验对象,对造纸、印染废水的急性毒... 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现行的废水水质监测多以理化手段为主,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但无法反映污染物的生物学毒性和综合累积效应。本文以斑马鱼、孔雀鱼为实验对象,对造纸、印染废水的急性毒性影响进行了研究,探索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作为评价工业废水毒性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加强对重点废水污染源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多样化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监管 斑马鱼 孔雀鱼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下载PDF
稀有鮈鲫作为鱼类幼体生长试验受试鱼种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梁艺怀 张京佶 +2 位作者 张琨 王绿平 殷浩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8-623,共6页
目的通过验证稀有鮈鲫作是否适用于幼体生长试验,为相关化学品测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以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为参比物质,按照《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No.215鱼类幼体生长试验》,分别开展三次实验室内稀有鮈鲫幼体生长试验以... 目的通过验证稀有鮈鲫作是否适用于幼体生长试验,为相关化学品测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以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为参比物质,按照《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No.215鱼类幼体生长试验》,分别开展三次实验室内稀有鮈鲫幼体生长试验以评价试验结果的重复性,进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以评价试验结果的再现性。结果实验室内重复试验中,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对稀有鮈鲫生长抑制效应(EC_(20))平均值分别为30.9 mg/L和163μg/L,变异系数均小于15%;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中,虽然变异系数增大,但是各实验室的28 d EC_(20)均在【math14】±2s范围之内。结论稀有鮈鲫幼体生长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且稀有鮈鲫对3,4-二氯苯胺的敏感性与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相当,因此稀有鮈鲫可作为鱼类幼体生长试验的本土受试鱼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鱼类幼体生长试验 重复性 再现性
下载PDF
新疆赛里木湖鱼类移植试验取得可喜成果
3
作者 《淡水渔业》 1985年第6期35-35,共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局子1985年8月18-20日在赛里木湖滨,新疆赛里木湖水产试验站召开了赛里木湖鱼类移植试验阶段性成果鉴定会。来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教授、专家及水产领导机关的负责同志应港参加了会议。
关键词 新疆 赛里木湖 鱼类移植试验
下载PDF
鱼类神经行为毒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旭 闫有利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8期42-48,共7页
从鱼类生物学特征、试验鱼类、鱼类全基因组测序和鱼类种内变异(品系、年龄、性别、个体差异和社会地位)4个方面,简述了鱼类神经行为毒性研究进展。指出,鱼类是开展神经行为毒性研究的重要物种。提出,应注重受试试验鱼类的多样性;建立... 从鱼类生物学特征、试验鱼类、鱼类全基因组测序和鱼类种内变异(品系、年龄、性别、个体差异和社会地位)4个方面,简述了鱼类神经行为毒性研究进展。指出,鱼类是开展神经行为毒性研究的重要物种。提出,应注重受试试验鱼类的多样性;建立鱼类神经行为毒性数据库;解析鱼类神经行为毒性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生物学特征 试验鱼类品系 全基因组测序 种内变异 神经行为毒性
下载PDF
关于鱼类污水毒性试验的方法问题
5
作者 金燮理 《淡水渔业》 1975年第9期35-35,共1页
长期以来,污水毒性的评价采用“鱼类试验”的实验方法。但是,“鱼类试验”的方法仅能查明能引起鱼类剧烈中毒的浓度,对查明污水对鱼类的慢性毒害作用,这个方法不行。应该同时查明毒物对鱼卵、幼鱼和性未成熟的鱼以及浮游生物和水底... 长期以来,污水毒性的评价采用“鱼类试验”的实验方法。但是,“鱼类试验”的方法仅能查明能引起鱼类剧烈中毒的浓度,对查明污水对鱼类的慢性毒害作用,这个方法不行。应该同时查明毒物对鱼卵、幼鱼和性未成熟的鱼以及浮游生物和水底生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毒性 鱼类试验 中毒 鱼卵 幼鱼
下载PDF
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室间比对
6
作者 王绿平 张京佶 陈晓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9-417,共9页
评价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试验在各实验室的重现性,验证稀有鮈鲫胚胎是否适用于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为相关化学品测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选择3,4-二氯苯胺和五水硫酸铜作为参比物质,按照《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No.236鱼类胚胎急... 评价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试验在各实验室的重现性,验证稀有鮈鲫胚胎是否适用于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为相关化学品测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选择3,4-二氯苯胺和五水硫酸铜作为参比物质,按照《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No.236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进行6家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以评价试验结果的重现性。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中,3,4-二氯苯胺和五水硫酸铜对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96 h半数致死浓度(LC 50)的总体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9.25±3.62)mg·L^(-1)和(1.63±0.59)mg·L^(-1),变异系数分别为39.1%和36.0%。采用z分数方法评价各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结果的差异大小,各实验室3,4-二氯苯胺和五水硫酸铜比对结果的z分数分别在-1.42~1.23之间和-0.898~1.56之间。虽然变异系数较大,但各实验室的96 h-LC 50均在x pt±2σpt范围之内。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且稀有鮈鲫胚胎对3,4-二氯苯胺和五水硫酸铜的敏感性和重复性与斑马鱼(Danio rerio)类似,毒性值差异均未超过一个数量级,因此稀有鮈鲫可作为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的本土受试鱼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 实验室间比对 重现性
下载PDF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水生生物的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徐韵 李兆利 +4 位作者 陈海刚 曲甍甍 孙立伟 徐迪今 孔志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8-733,共6页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是一种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的促生长剂 ,但其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 ,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会对环境构成潜在危害 .采用斑马鱼和鲤鱼作为生物材料 ,分别研究了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对斑马鱼胚胎发...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是一种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的促生长剂 ,但其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 ,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会对环境构成潜在危害 .采用斑马鱼和鲤鱼作为生物材料 ,分别研究了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对鲤鱼肾细胞DNA的损伤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96hrLC50 为 1 996.87mg/L ;胚胎发育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96hrEC50 为2 2 1 .2 0mg/L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 ,喹乙醇能引起较大的DNA损伤 ,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添加剂 喹乙醇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下载PDF
植物杀螺剂麻风树籽杀螺筛选的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建兵 徐兴建 +5 位作者 戴裕海 刘汉成 蔡顺祥 魏凤华 刘绍明 周鸿勇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9年第4期153-155,共3页
对麻风树籽(JCS)不同制剂杀灭钉螺筛选实验观察,发现2 号粉剂和6 号水剂具有良好的杀钉螺效果。2 号浓度10mg/L,6 号浓度6-25mg/L,浸杀钉螺72h 死亡率均为100-0 % 。现场喷洒剂量6g/m2 ,5d... 对麻风树籽(JCS)不同制剂杀灭钉螺筛选实验观察,发现2 号粉剂和6 号水剂具有良好的杀钉螺效果。2 号浓度10mg/L,6 号浓度6-25mg/L,浸杀钉螺72h 死亡率均为100-0 % 。现场喷洒剂量6g/m2 ,5d 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 。2 号粉剂急性鱼类毒性试验结果LC50 为696-31mg/L。该两种制剂进一步提纯和定型后,具有大批量生产和在疫区推广使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S 植物杀螺剂 钉螺 急性 鱼类毒性试验
下载PDF
DDT and Its Metabolites in Fresh Water Fish Samples
9
作者 Md. Amjad Hossain Mohammad Shoeb Nilufar Nahar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第6期344-350,共7页
Twenty two fresh water fish samples namely Puntius sarana (Shawrputi), Cyprinus carpio (Karp), Oreochromis niloticos (Telapia), Channa punctatus (Taki), Wallogonia attu (Boal), Eutropiichthys vacha (Bacha)... Twenty two fresh water fish samples namely Puntius sarana (Shawrputi), Cyprinus carpio (Karp), Oreochromis niloticos (Telapia), Channa punctatus (Taki), Wallogonia attu (Boal), Eutropiichthys vacha (Bacha), Macrognathus aculiatus (Baim), Ailia coila (Kajoli), Mystus cavasisus(Gulsa), Ompok pabda (Pabdha), Corica soborna (Kachki), Mystus vittatus (Tengra), Glossogobius giuris (Baila), Macrobrachium malcolmsli (Chingri), Amblypharyngodon microlepis (Mola), Anabas testudineus (Koi), Macrognathus aculiatus (Baim), Channa striatus (Shole), Heteropnueste fossilis (Shing), Puntius sophore (Small Puti) and Pseudambassis ranga (Telapia)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rivers and one cultured fish pond. The samples were extracted by QuEChERS method, cleaned up with conc. H2SO4 treatment and cleaned extracts were analyzed by GC-ECD. Small size cultured rui fish sample which did show detectable amount of DDT and its metabohtes was used for the recovery experiments. Percent recovery was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of 70%-113%. Amount of total DDTs were found to be 54.34, 48.81, 62.09, 54.72,78.81, 60.07, 47.0, 42.7, 26.31, 10.36, 25.32, 12.96, 20.10, 12.78, 17.65, and 4.71, 8.58, 11.3 and 19.01 ng/g in gulsa, pabhda, baila, bacha, baim, small purl, tengra, chanda, kachki, boal, taki, chingri, mola, shole, shing, koi, swarpurl, karp and telapia fish samples,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residual amounts of DDTs in all the fish samples were below maximum residue limit (MRL of DDTs in fish 5.0 mg/kg) according to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The ratios of 4,4'-DDT/DDTs were in the range of 0.03-0.44 which indicated that exposure to DDT is not due to recent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PS BIOMAGNIFICATION gas chromatography fresh water fish and food chain.
下载PDF
复合生物杀菌剂F6-11的安全性毒理学研究
10
作者 殷凡 徐臻 +2 位作者 崔静 黄俊佩 王淑青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3期4459-4462,共4页
目的:为研究复合生物杀菌剂F6-11毒性,采用动物实验法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对复合生物杀菌剂F6-11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家兔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急性眼刺激试验、豚鼠皮肤变态反... 目的:为研究复合生物杀菌剂F6-11毒性,采用动物实验法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对复合生物杀菌剂F6-11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家兔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急性眼刺激试验、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鱼类延长毒性14天试验。结果:复合生物杀菌剂F6-11对小鼠急性毒性LD50>5000 mg/kg.bw,属于实际无毒级物质;小鼠微核试验该杀菌剂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微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急性毒性试验动物血常规、生化指标及各脏器均未发现异常;对家兔多次完整皮肤及眼刺激反应积分均为0,均属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组动物与阴性对照组无可见不同,试验组动物皮肤致敏反应积分为0,无致敏作用;鱼类延长毒性14天试验无异常。结论:毒理学研究表明,复合生物杀菌剂F6-11具有良好的使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物杀菌剂 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 鱼类试验
原文传递
三种新型生物净水剂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11
作者 殷凡 毛涛 +3 位作者 高玉 贾晓蓉 崔静 徐臻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3-365,共3页
目的对三种生物净水剂的使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大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鱼类延长毒性14 d试验及鱼类幼体生长试验进行评价。结果三种生物净水剂对... 目的对三种生物净水剂的使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大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鱼类延长毒性14 d试验及鱼类幼体生长试验进行评价。结果三种生物净水剂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5000 mg/kg·bw,均属于实际无毒级物质;大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2000 mg/kg·bw,均属低毒级物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三种生物净水剂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畸形试验三种生物净水剂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精子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鱼类延长毒性14 d试验及鱼类幼体生长试验均无异常。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未发现该三种生物净水剂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净水剂 毒理学评价 鱼类试验
原文传递
双氯芬酸和醋氨酚对稀有鮈鲫早期生活阶段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亮 许玉洁 +7 位作者 陈进林 梅承芳 陈桂兰 霍嘉维 刘桃妹 冯宝欣 余明喧 曾国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4-740,共7页
随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持续使用与排放,世界各地的地表水、海水、地下水、污水厂进出水中均已频繁检测到该类药物,这对生态系统中各种非靶标生物造成了一定威胁.本研究评价了两种典型的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Diclofenac)和醋氨酚(... 随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持续使用与排放,世界各地的地表水、海水、地下水、污水厂进出水中均已频繁检测到该类药物,这对生态系统中各种非靶标生物造成了一定威胁.本研究评价了两种典型的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Diclofenac)和醋氨酚(Acetaminophen)对中国特有物种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早期生活阶段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醋氨酚的毒性较弱,当浓度达到48.4 mg·L^-1(NOEC)时,稀有鮈鲫的孵化率、死亡率、异常率、全长和干重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而双氯酚酸的毒性则较强,当浓度达17.8 mg·L^-1(LC10)时,即可导致稀有鮈鲫孵化率下降,当浓度达到10.2 mg·L^-1(LOEC)时,即可造成幼鱼外观和行为的显著异常,表明双氯芬酸对稀有鮈鲫的孵化和生长均产生了一定的致毒效应.同时,根据稀有鮈鲫和几种常用模式生物之间的孵化率、孵化后存活率、体长和双氯芬酸敏感性的比较结果,可认为稀有鮈鲫适用于污染物对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效应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双氯芬酸 醋氨酚 稀有鮈鲫 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