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和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检测在白血病、恶性肿瘤与DIC诊断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焰 魏文宁 杨锐 《血栓与止血学》 2001年第2期85-85,共1页
白血病、恶性肿瘤与DIC均可有凝血功能障碍,而且前二者在疾病过程已属慢性DIC的范畴,在某些情况下,并可转变成急性DIC。DIC的病理过程中除凝血功能改变外,尚有纤溶功能的改变。本文以最常用的纤溶指标D二聚体与3P试验为观察对象,以了解... 白血病、恶性肿瘤与DIC均可有凝血功能障碍,而且前二者在疾病过程已属慢性DIC的范畴,在某些情况下,并可转变成急性DIC。DIC的病理过程中除凝血功能改变外,尚有纤溶功能的改变。本文以最常用的纤溶指标D二聚体与3P试验为观察对象,以了解其在上述疾病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鱼精蛋白凝固试验 白血病 恶性肿瘤 DIC
下载PDF
D-二聚体和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检测继发性纤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宁 张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可代替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对继发性纤溶,动脉或静脉血栓性疾病,妊高症和恶性肿瘤的检测。方法选择20名继发性纤溶深静脉血栓、妊高症、白血病病人分别做D-二聚体和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进行对比。结果D-... 目的探讨D-二聚体可代替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对继发性纤溶,动脉或静脉血栓性疾病,妊高症和恶性肿瘤的检测。方法选择20名继发性纤溶深静脉血栓、妊高症、白血病病人分别做D-二聚体和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进行对比。结果D-二聚体比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的敏感性高。结论D-二聚体是检测继发性纤溶的最佳指标,D-二聚体检测如阴性,则基本可排除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凝固试验 继发性纤溶
下载PDF
简易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标本制作的方法
3
作者 潘智勇 《检验医学教育》 2006年第1期33-33,共1页
采用稀释的新鲜血浆或陈旧血浆,与凝血酶制备成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3P)试验阳性标本,不仅方法简便,并可动态观察,能更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 硫酸鱼精蛋白凝固试验 凝血酶 阳性 标本
下载PDF
介绍一种制备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标本的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斌伦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年第3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血浆鱼精蛋白凝固试验 阳性标本 制备
下载PDF
血凝酶对3P试验结果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李海亮 刘承梅 +1 位作者 刘礼平 张自翔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767-3769,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血凝酶治疗前后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结果及D-二聚体水平,探讨血凝酶对3P试验结果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20例出血患者(胃溃疡出血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每天给予血... 目的通过测定血凝酶治疗前后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结果及D-二聚体水平,探讨血凝酶对3P试验结果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20例出血患者(胃溃疡出血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每天给予血凝酶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各1 kU,于用药前、用药期间及用药后检测患者3P试验阳性率、D-二聚体定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血凝酶治疗前全组患者3P试验均为阴性,D-二聚体、PT、TT、APTT、FIB均正常;应用血凝酶后3P试验阳性率增加、D-二聚体平均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 d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T、TT、APTT、FIB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血凝酶治疗后可使患者3P试验阳性率增加,D-二聚体定量升高,停药3 d后血凝酶对3P试验阳性率及D-二聚体定量的影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酶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凝固试验 D-二聚体
下载PDF
研制3P试验阳性血浆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曲灿华 王芳 周丽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1期2675-2676,共2页
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检测项目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时间(3P)试验是检验专业血液学检验实验课必做的项目[1]。由于得不到这样患者的血液标本,以往只能用正常人的血液标本进行试验操作,试验过程虽然做了,但是看不到阳性... 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检测项目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时间(3P)试验是检验专业血液学检验实验课必做的项目[1]。由于得不到这样患者的血液标本,以往只能用正常人的血液标本进行试验操作,试验过程虽然做了,但是看不到阳性结果的出现,对学习阳性结果判定这一环节有了很大的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试验 阳性血浆 实验教学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应用 研制 硫酸鱼精蛋白 血液标本
下载PDF
急性DIC时FDP和3P试验的阳性对照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璇 《江西医学检验》 2002年第5期284-284,共1页
实验诊断是确诊DIC的关键,所用化验指标贵在简易快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FDP)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是帮助诊断DIC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最常用的化验指标之一,但其阳性率并不相符。现对临床55例急性DIC患者进行检测,... 实验诊断是确诊DIC的关键,所用化验指标贵在简易快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FDP)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是帮助诊断DIC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最常用的化验指标之一,但其阳性率并不相符。现对临床55例急性DIC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鱼精蛋白试验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 急性DIC FDp 3p试验
下载PDF
3P实验及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产科疾病合并DI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邱志琦 李美珠 +2 位作者 招钜泉 梁指荣 蔡早育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7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3P实验和D-二聚体试验在产科疾病合并DIC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36例产科疾病合并DIC患者、53例非DIC产科疾病患者和50例正常健康人分别进行血D-D和3P试验测定,并与凝血三项PT、APTT和Fbg相比较,评价... 目的探讨3P实验和D-二聚体试验在产科疾病合并DIC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36例产科疾病合并DIC患者、53例非DIC产科疾病患者和50例正常健康人分别进行血D-D和3P试验测定,并与凝血三项PT、APTT和Fbg相比较,评价它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产科疾病合并DIC组有33例D-D浓度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URL)500μg/L,诊断灵敏度为91.6%,明显高于3P(36.1%)及APTT、PT、FBG(77.8%,47.2%,80.5%);而特异性从高到低是PT、3P、APTT、FBG、D-D。结论D-D敏感性高于3P试验,D-二聚体(D-D)是一个灵敏指标,对产科疾病合并DIC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3P特异性较D-D高,故进行优化的实验组合可降低漏诊率、增加实验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精蛋白凝固试验(3p试验) D一二聚体(D-D)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凝血试验 产科疾病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验室检查分析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少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5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初诊时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特点,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49例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各项实验检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APL早期血象主要...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初诊时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特点,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49例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各项实验检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APL早期血象主要表现为三系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占69.4%,白细胞减少〈1.0×10~9/L占20.4%,血红蛋白49%集中于60~90g/L,全部病例血小板均减少,且低于50×109/L高达87.8%;并存在出凝血功能障碍表现,纤维蛋白原(Fib)降低占81.6%,其中Fib〈1.0g/L占30.6%(15例),1.0~2.0g/L占51.0%(25例),正常占18.4%(9例);合并PT和(或)APTT延长占40.8%(20例);全部病例D二聚均增高,其中〉20μmol/L占69.4%(34例),3P阳性占46.9%(23例),合并DIC者占38.8%(19例);LDH升高占81.4%,中位数为425.8U/L;所有病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70%,PML-RARa融合基因均为阳性;典型免疫表型为CD13、CD33阳性,CD34、HLA-DR阴性。结论 APL患者初诊时各实验指标有其独特的特征,综合分析初诊患者的各项实验检查指标,对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初诊时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与预后相关,可作为危险因素分析依据,对临床治疗预后具有一定价值;PML-RARa融合基因的的监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鱼精蛋白试验(3p)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乳酸脱氢酶(LDH) pML-RARa融合基因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部位穿透性植入胎盘致子宫破裂一例
10
作者 赵亚娟 王剑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7-417,共1页
患者35岁,孕5产2。因孕31周^+4,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痛,体温高达39.5℃,胎动频繁,抗感染治疗5d,于2007年5月15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为2006年10月5日。1996年顺产1次,此后人工流产2次,2005年3月因“孕8个月,胎... 患者35岁,孕5产2。因孕31周^+4,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痛,体温高达39.5℃,胎动频繁,抗感染治疗5d,于2007年5月15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为2006年10月5日。1996年顺产1次,此后人工流产2次,2005年3月因“孕8个月,胎盘早剥”剖宫产1次。身体检查:体温37.5℃,脉搏90次,呼吸22次。神志清楚,皮肤黏膜苍白,可触及不规律宫缩,未见阴道流血流液。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弱阳性,血常规:白细胞20.0×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 穿透性植入胎盘 子宫破裂 瘢痕部位 子宫切口 鱼精蛋白凝固试验 阵发性腹痛 抗感染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