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乾隆《鲁氏家谱》的编撰特点及价值
1
作者 程健美 陈郑云 《河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8-51,共4页
族谱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而对少数民族族谱的研究更有历史和现实意义。明清时期统治今甘肃永登地区的蒙古族土司——连城鲁土司,是当时甘肃、青海交界颇有影响的人物。清乾隆年间编修的《鲁氏家谱》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鲁土司家... 族谱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而对少数民族族谱的研究更有历史和现实意义。明清时期统治今甘肃永登地区的蒙古族土司——连城鲁土司,是当时甘肃、青海交界颇有影响的人物。清乾隆年间编修的《鲁氏家谱》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鲁土司家族史料,有着独特的编纂特点,具备极高的史料价值。《鲁氏家谱》的研究也对全面了解鲁土司及西北边政历史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家谱 风格 价值
下载PDF
对明清时期庄浪卫鲁部土人的族群理论分析——以鲁氏历代家谱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勇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8-172,共15页
自明洪武九年以来,庄浪卫鲁氏家族及所辖土人部众在土官、土司体制下,形成地域稳定、文化介于番汉之间的新族群,直至民国废除土司、改土归流。在族群演进过程中,以权力尊崇为核心,基于众多历史史实和人物原型,形成了众多祖先传说和历史... 自明洪武九年以来,庄浪卫鲁氏家族及所辖土人部众在土官、土司体制下,形成地域稳定、文化介于番汉之间的新族群,直至民国废除土司、改土归流。在族群演进过程中,以权力尊崇为核心,基于众多历史史实和人物原型,形成了众多祖先传说和历史记忆。受强势主流文化的影响,按照帕克的同化理论,该族群与当时主流社会的互动可分为接触期、不稳定合作期及彻底同化三个时期,但最终没有同化于周边汉藏文化而是统一归化于现代社会。共同利益基础的丧失和族群内部生产关系的改变是族群消解的关键因素,鲁氏家族对权力的固守和对土民大众的疏离是族群崩解的重要原因,改土归流既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是族群崩解的最后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浪卫 土人 土司 鲁氏家谱 族群
下载PDF
连城鲁土司家族渊源考辩 被引量:3
3
作者 陶鸿宇 贺卫光 《社科纵横》 2021年第1期147-153,共7页
连城鲁土司家族是明清两代治第连城,雄踞河西的一股重要军事力量,为维系中国西北地区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所遗留下来的《鲁氏家谱》更是被学术界作为研究西北历史、文化、民族等多领域、多学科的文献资料加以利用。然而,据“大宗之法... 连城鲁土司家族是明清两代治第连城,雄踞河西的一股重要军事力量,为维系中国西北地区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所遗留下来的《鲁氏家谱》更是被学术界作为研究西北历史、文化、民族等多领域、多学科的文献资料加以利用。然而,据“大宗之法”编修的《鲁氏家谱》,不免存在错讹攀附之嫌,学者间意见分歧不断,尤其是关于鲁氏族属、祖源的考证依然难辩究竟。鉴于此,一直为学界所忽视的红城《敕赐感恩寺(藏文)碑记》和比利时传教士路易斯·施拉姆《甘青边界的蒙古尔人》中的有关记述,或许能为鲁土司家族渊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家族 鲁氏家谱 渊源 考证
下载PDF
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家谱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易雪梅 《档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51,共2页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部分民族地区授与各级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政治制度.
关键词 甘肃 永登连城 土司 家谱 鲁氏家谱
原文传递
永登县档案馆馆藏三种珍品述略
5
作者 黄连生 邓明 《档案》 2019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文将永登县档案馆珍藏明刻本《庄浪汇纪》、明清刻本写本《鲁氏家谱》四种及1953年清抄本《永登人民县志稿》的版本、编纂者予以考释,并介绍其内容,揭示其学术价值,以期读者参阅、学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庄浪汇纪 鲁氏家谱 永登县人民县志稿 庄浪卫 土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