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鲟源鲁氏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和药敏特性分析
1
作者 任朝颖 高宣 +6 位作者 贺蝶 李杨 李芳 薛洋 翟旭亮 吕光俊 朱成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4-66,共13页
为鉴定重庆彭水某养殖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大量死亡的病原体,从病症明显的杂交鲟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PSHS.通过对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gyrB,rpoB... 为鉴定重庆彭水某养殖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大量死亡的病原体,从病症明显的杂交鲟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PSHS.通过对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gyrB,rpoB和cpn60基因序列进行鉴定,PCR检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人工回归感染实验确定其致病性,K-B纸片法对菌株进行耐药性测定,并通过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优势菌株PSHS为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该菌含有yhlA,yrp1,yrpA,OmpF,ampC 5种毒力基因,对杂交鲟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8×10^(6) CFU/mL,且发病症状与自然患病相似.药敏结果显示:菌株PSHS对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6种药物表现出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杆菌肽等21种抗生素表现耐药.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杂交鲟肝、脾、肾、肠、鳃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以肝细胞变性空泡化和肝血窦充血扩张、肾小球萎缩且炎性细胞浸润、肠绒毛坏死脱落及肌肉层充血表现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鲁氏耶尔森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敏特性
下载PDF
草鱼源鲁氏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
作者 宋一晓 孙坤 +2 位作者 刘学美 李子雁 隋智海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4期5-9,48,共6页
为查明临沂蒙阴县某草鱼养殖场出现草鱼暴发性死亡的病因,从患病草鱼肝脾肾混合组织中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利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特性。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是一种... 为查明临沂蒙阴县某草鱼养殖场出现草鱼暴发性死亡的病因,从患病草鱼肝脾肾混合组织中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利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特性。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是一种短杆状革兰阴性菌,在LB平板上形成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不透明的圆形乳白色菌落;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聚在同一分支,序列同源性高达100%;在1%氯化钠(NaCl)胰胨水、3%NaCl胰胨水、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MR-VP、β-半乳糖苷酶、甘露糖、甘露醇等8项试验中,结果呈阳性,与鲁氏耶尔森菌特征相近,确定分离株为鲁氏耶尔森菌。该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对万古霉素、麦迪霉素、头孢唑啉、红霉素等6种药物耐受;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诺氟沙星、四环素等14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鲁氏耶尔森 分离鉴定 16S rRNA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源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范方玲 汪开毓 +2 位作者 耿毅 黄小丽 陈德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2-868,共7页
从发病的斑点叉尾肝脏和肾脏均分离到一高致病性的菌株(FF003),感染该菌后斑点叉尾表现为体表多处点状出血,特别是在下颌、腹壁、体侧处,各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出血,尤其是腹内膜和鳔内膜斑块状出血。该菌为非发酵型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 从发病的斑点叉尾肝脏和肾脏均分离到一高致病性的菌株(FF003),感染该菌后斑点叉尾表现为体表多处点状出血,特别是在下颌、腹壁、体侧处,各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出血,尤其是腹内膜和鳔内膜斑块状出血。该菌为非发酵型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除麦芽糖、甘露糖、果糖、海藻糖、D-甘露醇以外的多种糖类不利用产酸,氧化酶阴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MR阳性。在以该菌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908709)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FF003株与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聚为一个分支,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将其鉴定为鲁氏耶尔森氏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氟哌酸、环丙沙星、强力霉素、氯霉素对其高度敏感,头孢拉定、克拉霉素、磺胺甲基异唑、庆大霉素、麦迪霉素等药物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鲁氏耶尔森 16S RDNA 系统发育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鲟源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移斌 夏永涛 +2 位作者 郑卫东 胡鲲 杨先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3-398,共6页
西伯利亚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全世界现存26种鲟[1],我国的鲟类有2科3属8种,分布在长江水系的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和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 西伯利亚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全世界现存26种鲟[1],我国的鲟类有2科3属8种,分布在长江水系的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和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黑龙江水系的有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新疆地区有裸腹鲟(Acipenser nudiventris)、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 16S RDNA 药敏特性 西伯利亚鲟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鲁氏耶尔森氏菌的链特异性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韬 魏文燕 +5 位作者 刘家星 杨马 谢恒 何晟毓 杨倩 汪开毓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9-976,共8页
为鉴定鱼源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SC09菌株水生环境中不同温度的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研究采用链特异性转录组测序(Strand-specific RNA-seq)技术对菌体生理温度(28℃)和实验培养温度(37℃)下进行链特异性测序,原始数据质控后... 为鉴定鱼源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SC09菌株水生环境中不同温度的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研究采用链特异性转录组测序(Strand-specific RNA-seq)技术对菌体生理温度(28℃)和实验培养温度(37℃)下进行链特异性测序,原始数据质控后,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通过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并利用Rockhopper软件筛选出的重要原核生物基因簇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共筛选获得173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P<0.05),其中包括58个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到一些特殊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通路中;以及115个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到双组份信号系统中与三羧酸循环相关的代谢通路上,同时部分基因富集到编码鞭毛素相关的基因簇中。结果表明,相对于37℃的实验室培养温度,在水生环境的生理温度条件下(28℃)SC09菌株拥有较高的运动性和较强的葡萄糖代谢,但相对的SC09菌株代谢一些特殊糖类的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 转录组测序 差异分析 KEGG 鞭毛基因簇
下载PDF
鲟源致病性鲁氏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昆明 张文润 +4 位作者 马江霞 段成任 郭爱民 谢志胜 岳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4,共7页
2017年,新疆阜康市某鲟鱼养殖场的西伯利亚鲟出现大批死亡,主要症状为生殖孔红肿外突,腹部有点状出血。自患病西伯利亚鲟肝脏、脾脏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XB2,通过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并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测定,用Me... 2017年,新疆阜康市某鲟鱼养殖场的西伯利亚鲟出现大批死亡,主要症状为生殖孔红肿外突,腹部有点状出血。自患病西伯利亚鲟肝脏、脾脏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XB2,通过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并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测定,用Mega 6.0对序列进行分析。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菌株XB2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单独或成对出现;产酸不产气,V-P反应呈阳性,能利用蔗糖、果糖、葡萄糖、明胶、枸橼酸;在含1%(m/V)氯化钠中能生长,高于3%(m/V)氯化钠中不生长;在4℃不生长,20~30℃均能生长,但在37℃不生长;不利用乳糖、水杨苷、纤维二糖、硫化氢、酒石酸、阿拉伯糖。进化树显示,菌株XB2与鲁氏耶尔森菌KJ812974同源性达99%。通过回感试验确定其半致死密度为2.37×104 cfu/mL。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菌株XB2为鲁氏耶尔森菌。药敏结果显示,鲁氏耶尔森菌XB2对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等9种药物敏感,对麦迪霉素、大观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等15种药物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鲁氏耶尔森 16S RRNA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鲁氏耶尔森氏菌口服微球疫苗特性分析及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阳磊 汪开毓 +5 位作者 周燕 王二龙 王均 陈德芳 耿毅 赖为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2-1149,共8页
为制备并评价鲁氏耶尔森氏菌口服微球疫苗的免疫效果,实验采用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海藻酸钠为疫苗载体,鲁氏耶尔森氏菌灭活疫苗为抗原,制备鲁氏耶尔森氏菌口服疫苗。以拌料口服方式进行免疫,通过血清非特异免疫指标、抗体效价、免疫保护率... 为制备并评价鲁氏耶尔森氏菌口服微球疫苗的免疫效果,实验采用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海藻酸钠为疫苗载体,鲁氏耶尔森氏菌灭活疫苗为抗原,制备鲁氏耶尔森氏菌口服疫苗。以拌料口服方式进行免疫,通过血清非特异免疫指标、抗体效价、免疫保护率等综合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鲁氏耶尔森氏菌口服微球疫苗成球性好,粒径均匀,粒径(8.76±1.73)μm,跨距0.47,包封效率94.51%,具备良好的抗酸性、肠溶性及高安全性的特点。将疫苗免疫斑点叉尾,能显著提高斑点叉尾血清中溶菌酶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T-SOD)以及补体替代途径活性(ACH_(50));血清凝集效价于第5周达到峰值为1︰8,至免疫后第8周仍能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口服鲁氏耶尔森氏菌微球疫苗的斑点叉尾获得的抗鲁氏耶尔森氏菌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5.52%。综上所述,实验制备的鲁氏耶尔森氏菌口服微球疫苗能够对鲁氏耶尔森氏菌病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 口服疫苗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免疫保护
下载PDF
中草药与复方对鲁氏耶尔森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陶健 李绍戊 刘红柏 《水产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0-43,共4页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6种中草药单方及5种复方制剂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芩(Radix Scutellariae)和诃子(Fructus Chebulae)对鲁氏耶尔森菌的抑菌作用最强,MIC均为0.028g·mL-1,可...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6种中草药单方及5种复方制剂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芩(Radix Scutellariae)和诃子(Fructus Chebulae)对鲁氏耶尔森菌的抑菌作用最强,MIC均为0.028g·mL-1,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耶尔森菌病害的主要备选中草药;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的抑菌作用较强,其MIC值为0.227g·mL-1,也可作为候选药物;青蒿(Herba Artemisiae)、金樱子(Fructus Rosae Laevigatae)、连翘(Fructus Forsythiae)、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五倍子(Galla Chinensis)及金银花(Flos Lonicerae)的抑菌作用较弱,其MIC值均为0.455g·mL-1。5种复方制剂中,大黄、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和黄芩3种中草药以5:3:2的比例配伍对鲁氏耶尔森菌具有最佳抑菌作用,其MIC值为0.057g·mL-1,抑菌效果弱于黄芩,但远强于大黄单独使用,可为该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复方配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鲁氏耶尔森 最小抑浓度
下载PDF
氟苯尼考在感染鲁氏耶尔森氏菌的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效学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荻 李绍戊 +1 位作者 冯娟 卢彤岩 《水产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1-14,共4页
通过构建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感染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病理模型,设立阴性对照组(不攻菌不给药)及阳性对照组(攻菌不给药),比较研究了高(50 mg.kg-1)、中(20 mg.kg-1)、低(5 mg.kg-1)氟苯尼考剂量治疗组和氯霉素(10... 通过构建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感染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病理模型,设立阴性对照组(不攻菌不给药)及阳性对照组(攻菌不给药),比较研究了高(50 mg.kg-1)、中(20 mg.kg-1)、低(5 mg.kg-1)氟苯尼考剂量治疗组和氯霉素(10 mg.kg-1)对照组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效学。连续给药3天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和50%,表明病理模型构建成功;而氟苯尼考低、中、高剂量组和治疗对照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30%、0%、0%、10%。愈后各实验组鱼血液中均无细菌感染;除阴性对照组外,鱼肝、肾组织中均可分离到鲁氏菌,但不致鱼死亡。实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感染鲁氏耶尔森氏菌的西伯利亚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药效优于氯霉素,可用于治疗鱼类细菌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鲁氏耶尔森 西伯利亚鲟 体内药效学
下载PDF
鲁氏耶尔森氏菌外膜蛋白ompF基因的分子克隆、生物信息学与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二龙 秦振阳 +3 位作者 汪开毓 陈德芳 王均 贺扬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34,共11页
为筛选潜在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研制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基因工程疫苗,实验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分离自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的Y.ruckeri外膜蛋白omp F基因并对其进行分子克隆,应用相关软件和程序对其核苷酸及氨基... 为筛选潜在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研制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基因工程疫苗,实验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分离自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的Y.ruckeri外膜蛋白omp F基因并对其进行分子克隆,应用相关软件和程序对其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了omp F蛋白的表达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显示,omp F基因全长1 095 bp(Gen Bank登录号KP159420),包含一个编码364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其氨基酸序列具有极高保守性,与Y.ruckeri外膜穿孔蛋白omp F(Gen Bank登录号ADK27779.1)亲缘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为99.2%,进化树聚为一支;具有1个革兰氏阴性菌穿孔蛋白保守结构域,存在1个信号肽和1个跨膜区,是一种跨膜蛋白;具有12个与免疫相关的抗原决定簇区域。SDS-PAGE分析发现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在沉淀,经Western-bolt显示omp F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以上结果表明omp F基因可作为Y.ruckeri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抗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 外膜蛋白 ompF基因 分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免疫原性
下载PDF
鱼源鲁氏耶尔森菌mobBC基因无痕缺失株的构建及其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韬 魏文燕 +1 位作者 刘家星 汪开毓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91-898,共8页
为探究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的四型分泌系统(T4SS)中mobBC基因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强毒力Y.ruckeri SC09菌株mobBC基因的无痕缺失株并研究了其生理变化和毒性影响。将mobBC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克隆入自杀载体pLP12并转化供体菌... 为探究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的四型分泌系统(T4SS)中mobBC基因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强毒力Y.ruckeri SC09菌株mobBC基因的无痕缺失株并研究了其生理变化和毒性影响。将mobBC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克隆入自杀载体pLP12并转化供体菌β2163,得到pLP12-mobBC/β2163,进一步通过接合转移,将pLP12-mobBC导入受体菌株SC09中。利用抗性筛选和vmi480反向筛选获得无痕缺失株Y.ruckeriΔmobBC,并进行PCR测序鉴定。同时构建回补株Y.ruckeriΔmobBC+p Mob BC。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缺失株形态变化,同时绘制野生型菌株、缺失株和回补株的生长曲线;将缺失株和野生型菌株感染模式小鼠,初步研究mobBC毒性;将野生型菌株、缺失株和回补株感染虹鳟鱼,进一步研究其对水生动物的体内毒性;对虹鳟鱼主要感染组织进行细菌计数并分析菌株在感染组织的分布差异;观察感染缺失株和野生型菌株的虹鳟鱼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差异,进一步分析毒性影响。结果显示,本实验构建了无痕缺失株Y.ruckeriΔmobBC,并回补了mobBC基因。缺失株与野生株超微结构对比变化不显著,但缺失株的生长性能弱于野生株和回补株,且表现出较弱的体内毒性和较轻的组织感染力。这提示mobBC基因可能是Y.ruckeri重要的毒力基因,该基因的缺失能够有效降低Y.ruckeri的增殖力和对宿主的感染力。本文首次研究了水产病原菌Y.ruckeri SC09的mobBC基因的毒性作用,为该病原菌的毒力研究增加了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 mobBC基因 无痕缺失 体内感染 毒性
下载PDF
氟苯尼考对鲁氏耶尔森氏菌体外药效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彤岩 王荻 李绍戊 《水产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19-23,共5页
本文研究了氟苯尼考对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体外药效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动力学曲线和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及四种培养因子对氟苯尼考体外抑制鲁氏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C... 本文研究了氟苯尼考对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体外药效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动力学曲线和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及四种培养因子对氟苯尼考体外抑制鲁氏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5μg.mL-1、1μg.mL-1和2;鲁氏菌在液体培养基中1h后进入对数生长,大约持续7h;在用药4~6 h达到最大药效。由杀菌曲线可知,氟苯尼考的杀菌功效具有浓度依赖性;在2 MIC、4 MIC和8 MIC时,PAE分别为3.71±0.11、4.54±0.27和5.52±0.23;氟苯尼考对鲁氏菌作用最适pH值为6~8,且二价阳离子(Mg2+)、血清含量及细菌数量小于108时对药效无显著影响。因此,保证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并配合最适培养条件,是氟苯尼考发挥最高药效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鲁氏耶尔森 体外药效
下载PDF
鲟源鲁氏耶尔森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耐药谱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小丽 麻强生 +2 位作者 焦世璋 宋晓育 马小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402,共9页
2019年7—8月,甘肃省刘家峡某鲟鱼养殖场杂交鲟[体质量(160±20)g]大批死亡,死鱼泄殖孔红肿出血,偶见吻部出血。自60尾病鱼肝脏分离出的60株优势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均为鲁氏耶尔森菌。生物型检测和多位点... 2019年7—8月,甘肃省刘家峡某鲟鱼养殖场杂交鲟[体质量(160±20)g]大批死亡,死鱼泄殖孔红肿出血,偶见吻部出血。自60尾病鱼肝脏分离出的60株优势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均为鲁氏耶尔森菌。生物型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表明,60株鲁氏耶尔森菌为生物2型,获得ST1、ST2、ST3、ST5、ST8和ST136个已知ST型;在此基础上,对鲁氏耶尔森菌6个管家基因串联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同一来源地分离株存在差异。对60株鲁氏耶尔森菌进行了10种抗生素药物的耐药谱测定,共获得9种耐药谱。本试验结果可为刘家峡养殖杂交鲟鲁氏耶尔森菌的耐药状况提供数据支撑,并为鲟鱼鲁氏耶尔森菌病的防治和疫苗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鲁氏耶尔森 多位点序列分型 耐药谱
下载PDF
鲁氏耶尔森氏菌及鱼类相应感染症(综述)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晓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77-80,共4页
记述了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类、主要生物学特性及相应鱼类感染症的特点等内容,同时提出了当前在这些方面的一些主要研究重点。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 生物学特性 鱼类相应感染症 综述
下载PDF
杂交鲟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感染的病理损伤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师琪 耿毅 +6 位作者 余泽辉 郑李平 雷雪平 陈德芳 欧阳萍 黄小丽 黄彦臻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19,共7页
【目的】探究四川省邛崃市某养殖场的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A.baeri♂暴发的传染病病因。【方法】从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结合理化特征和16S rR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及病... 【目的】探究四川省邛崃市某养殖场的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A.baeri♂暴发的传染病病因。【方法】从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结合理化特征和16S rR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及病理损伤观察。【结果】分离到1株G–优势菌(YC160412),通过理化特征分析,16S rRNA及gyr 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为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药敏试验表明,该病原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氟苯尼考等抗生素敏感,对阿莫西林、红霉素等耐药;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鲁氏耶尔森氏菌感染杂交鲟对多组织器官都造成明显的损伤,尤其是肝、脾、肾、肠和鳃,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出血及炎症细胞的浸润,同时在肝、脾和肾组织内有大量病菌分布。【结论】证实了鲁氏耶尔森氏菌是本次疫情的病因,其感染引起杂交鲟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鲁氏耶尔森 分离鉴定 病理损伤
下载PDF
鲁氏耶尔森菌invF基因无痕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闵洁 汪开毓 +3 位作者 刘韬 贺扬 胡伟 罗梦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58-1866,共9页
鲁氏耶尔森菌是一种具有广泛致病性的条件致病肠杆菌。三型分泌系统(T3SS)是该菌的重要毒力系统,其中invF基因是T3SS功能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为探讨invF和T3SS对Y.ruckeri致病作用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Y.ruckeri SC09株invF基因的无痕... 鲁氏耶尔森菌是一种具有广泛致病性的条件致病肠杆菌。三型分泌系统(T3SS)是该菌的重要毒力系统,其中invF基因是T3SS功能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为探讨invF和T3SS对Y.ruckeri致病作用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Y.ruckeri SC09株invF基因的无痕缺失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融合PCR方法,将invF基因的上、下游片段A、C融合,构建同源臂AC;将获得的同源臂AC连接入自杀质粒pLP12,构建pLP12-invF同源重组载体;pLP12-invF电转化进入供体菌株大肠杆菌β2163,并利用接合转移方法转入受体菌株Y.ruckeri SC09,利用抗生素正向筛选和vmt反向筛选分别对插入突变株和缺失突变株进行筛选,并利用PCR技术和序列测定对Y.ruckeri invF缺失株进行鉴定;对突变株和野生株进行菌体菌落形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融合PCR、AC片段经氯霉素抗性正向筛选和vmt反向筛选,PCR鉴定和测序鉴定后,成功获得了Y.ruckeri SC09 invF基因的无痕缺失突变株,突变株和野生株菌体菌落形态和生化特性基本一致,突变株菌落较野生株小,各个时期突变株的生长浓度较野生株低。研究表明,采用自杀质粒pLP12和大肠杆菌β2163接合转移系统,利用抗生素正向筛选和vmt反向筛选技术,在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无显著影响的情况下,可简捷高效地获得invF基因的无痕缺失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 三型分泌系统 invF基因 无痕突变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中草药添加剂对鲁氏耶尔森菌感染虹鳟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淇元 陆绍霞 +3 位作者 徐喆 王亚玲 李芳源 刘红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66,共7页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后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虹鳟饲料中分别添加两种复方中草药(复方1组、复方2组),持续投喂28 d。在第28天感染鲁氏耶尔森菌,检测感染后72 h的血清生化...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后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虹鳟饲料中分别添加两种复方中草药(复方1组、复方2组),持续投喂28 d。在第28天感染鲁氏耶尔森菌,检测感染后72 h的血清生化指标,并统计各组存活率。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组对虹鳟增重无抑制作用。添加复方中草药可提高虹鳟感染鲁氏耶尔森菌后的存活率,其中复方2组的保护效果最好。感染72 h后,复方2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复方2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低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方1组和复方2组尿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方中草药组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和血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鲁氏耶尔森菌感染后虹鳟的存活率,其中复方2组的保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中草药 鲁氏耶尔森(yersinia ruckeri) 生化指标
下载PDF
鲁氏耶尔森菌q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枭 李绍戊 +2 位作者 王荻 曹永生 卢彤岩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4-1260,共7页
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是导致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肠炎红嘴病的病原。本研究以鲁氏耶尔森菌毒力因子rup A基因为靶标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含有rup A基因部分序列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优化建立检测鲁氏耶尔森... 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是导致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肠炎红嘴病的病原。本研究以鲁氏耶尔森菌毒力因子rup A基因为靶标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含有rup A基因部分序列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优化建立检测鲁氏耶尔森菌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腹腔注射鲁氏耶尔森菌菌悬液的虹鳟肝、肾、脾、血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种间特异性,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3.3766x+40.012(R^2=0.9958);最低检测限为57 copy/μL,较常规PCR的灵敏度高出约100倍。应用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准确检测被鲁氏耶尔森菌感染的虹鳟样品。研究表明,所建立的qPCR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定量的优点,可用于快速诊断虹鳟肠炎红嘴病早期病症及定量检测鲁氏耶尔森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 rupA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肠炎红嘴病 鲑科 虹鳟
下载PDF
一株鳙源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肠道病理损伤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芸娜 尚信池 +5 位作者 张培军 卢玉婷 刘佳 汪惠庆 闫子豪 李月红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5期296-302,共7页
为确定患病鳙鱼致病菌及筛选敏感药物,通过平皿划线法从患病鳙鱼血液及体表溃烂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JL9510,该菌株在电镜下呈短杆状,在LB固体培养基上呈透明状菌落。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结果证明,该菌株为... 为确定患病鳙鱼致病菌及筛选敏感药物,通过平皿划线法从患病鳙鱼血液及体表溃烂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JL9510,该菌株在电镜下呈短杆状,在LB固体培养基上呈透明状菌落。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结果证明,该菌株为鲁氏耶尔森氏菌的置信度为99.9。通过16S rRNA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发现菌株JL9510与已知菌株JQ657818.1 Yersinia ruckeri聚为一支,确定其是一株鲁氏耶尔森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证明,该菌株为患病鳙鱼的致病菌。VITEK 2 Compact自动化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系统结果显示,鲁氏耶尔森氏菌JL9510有较高的致病力,且对氟苯尼考敏感,对环丙沙星耐药。试验的抗生素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为鲁氏耶尔森氏菌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 分离鉴定 回归感染 病理损伤
下载PDF
鲢鱼、鳙鱼源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方苹 丁彩霞 +2 位作者 吴亚锋 陈静 陈辉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84-87,共4页
从金坛长荡湖网围养殖的鲢鱼、鳙鱼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160018-2),利用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细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60018-2株为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人工回感后病鱼出现体表出血、肠道充气... 从金坛长荡湖网围养殖的鲢鱼、鳙鱼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160018-2),利用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细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60018-2株为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人工回感后病鱼出现体表出血、肠道充气、内脏出血等症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恩诺沙星、盐酸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等5种药物敏感,对甲砜霉素、新霉素和红霉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 16S RDNA 系统发育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