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s)6.5地震触发滑坡遥感解译研究
1
作者 肖金宇 徐岳仁 +3 位作者 刘雷 张伟恒 李文巧 杜朋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18,共18页
不同地貌环境下的同震触发滑坡类型会有巨大差异,确认同震滑坡类型对认识致灾特征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S)6.5地震触发滑坡为例,利用多时相高分辨率卫星、航空遥感数据,结合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方法,分析这次中强地... 不同地貌环境下的同震触发滑坡类型会有巨大差异,确认同震滑坡类型对认识致灾特征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S)6.5地震触发滑坡为例,利用多时相高分辨率卫星、航空遥感数据,结合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方法,分析这次中强地震触发滑坡的主体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触发滑坡数量6209处,总解译面积9.72km^(2),其中10处面积大于70000m^(2)的滑坡造成震中区主要的堰塞湖堵江、生命线中断等严重灾情;②同震滑坡主体为基岩崩塌,物源区较小、流通区狭长,堆积区沿坡脚倒石堆,具有同震滑坡解译面积大而体积小的特征;③本次鲁甸M_(S)6.5地震触发滑坡具有中国西部高山峡谷地貌背景下的以基岩崩塌为主的特征。以上认识对该地区地震滑坡的定量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鲁甸m_(s)6.5地震 地震滑坡 牛栏江 遥感解译 解剖地震
下载PDF
基于D-LinkNet的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建筑物损毁与重建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雷雅婷 沈占锋 +3 位作者 许泽宇 王浩宇 李硕 焦淑慧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8-616,共9页
基于谷歌影像和无人机遥感影像,利用D-LinkNet神经网络提取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震中龙头山镇建筑物灾害信息,并计算平均震害指数的统计值,得出此次地震的烈度。基于D-LinkNet模型进行检测,将损毁建筑物的提取结果与建筑物群变化... 基于谷歌影像和无人机遥感影像,利用D-LinkNet神经网络提取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震中龙头山镇建筑物灾害信息,并计算平均震害指数的统计值,得出此次地震的烈度。基于D-LinkNet模型进行检测,将损毁建筑物的提取结果与建筑物群变化的检测结果进行相交,构建重建评估系数,确定研究区的重建程度。评估结果为研究区的地震烈度既有Ⅷ度又有Ⅸ度。2015年的重建恢复等级为“一般恢复”,2018年为基本“完全恢复”。将损毁及重建评估结果与中国地震局等相关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证实了本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震损毁 重建评估 深度学习 D-LinkNet 鲁甸m_(S)6.5地震
下载PDF
红石岩与甘家寨特大型地震崩滑体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
3
作者 常祖峰 常昊 +2 位作者 杨盛用 陈刚 李鉴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0-1047,共18页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和崩塌,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红石岩和甘家寨,二者体积均超过1 000×10~4m^3。基于震后科考,对这2个崩滑体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区位于凉山次级活动块体的前缘部位,地震活动频繁,平...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和崩塌,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红石岩和甘家寨,二者体积均超过1 000×10~4m^3。基于震后科考,对这2个崩滑体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区位于凉山次级活动块体的前缘部位,地震活动频繁,平均6a就有1次5级以上地震发生。频繁而强烈的地震活动,对浅层岩体造成累积的破坏效应,极大地降低了斜坡的力学强度,这是红石岩、甘家寨等崩滑体发生的基础条件。红石岩特大型崩滑体,其形成与巨大的地形高差、陡峭的地形坡度、软弱地层和节理、裂隙的发育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其形成主要经历了3个过程:第1阶段,在强震动情况下,顺河节理、卸荷裂隙以及横河向节理进一步张裂、贯通,在垂向上分割出不同的块体;第2阶段,岩体沿层间节理进一步发展,切割垂直方向的块体,形成纵横立体交叉的岩石块体;第3阶段,前2个阶段形成的岩体失去稳定,向坡下倾倒、坍塌,并沿软弱地层滑面下滑、倾倒,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甘家寨特大型滑坡,则为大型凹坡中下部发生的风化层滑坡,其形成过程大致为:首先,在地震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四周土层向凹坡中轴的下部运动、聚集,因下部松散土层含水量和容重最大,其所遭受的地震惯性力最大,最先产生塑性破坏而挤压膨胀变形;第2阶段,因坡度较陡,随着斜坡下部挤压塑性变形区进一步扩大,在斜坡中部某个部位产生拉张区,当超过风化层抗拉强度时产生破坏,滑坡体顺势快速滑出。这2个特大型滑坡代表了鲁甸地震滑坡的2种主要类型,其成因及其形成机制对该地区的地震滑坡灾害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m_s6.5地震 凉山次级活动块体 累积破坏效应 崩滑体 凹坡地形
下载PDF
滇东北地区地震弱活动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利波 付虹 +1 位作者 李琼 何德强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126,共12页
以鲁甸M_S6.5地震震中附近的鲁甸大坪子泉水氡、水质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其地震前后的异常特征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认为震前地震活动丛集,水氡、水质异常持续时间较长,幅度较大,表现为破年变异常现象;震后为小震群弱活动,水氡、水质... 以鲁甸M_S6.5地震震中附近的鲁甸大坪子泉水氡、水质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其地震前后的异常特征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认为震前地震活动丛集,水氡、水质异常持续时间较长,幅度较大,表现为破年变异常现象;震后为小震群弱活动,水氡、水质异常幅度相对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多次出现同步转折,表现为介质弱化区的前兆异常特征。从水样测试结果, GNSS位移观测资料、 GPS时间序列曲线及地震活动性等方面分析了鲁甸水氡、水质的异常机理,认为鲁甸的水质离子组分群体异常,与区域的变形活动有关,局部应力的不断积累,加剧了地下深部物质活动及构造活动;近期的同步转折现象属于介质弱化区应力调整状态下的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异常特征 地震弱活动 介质弱化区 滇东北地区 鲁甸m_s6.5地震
下载PDF
基于欧拉反褶积方法计算川滇交界重力变化场源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高倩 陈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3-509,共7页
本文以川滇地区2012-2014年来的多期流动重力观测网络数据为基础,采用欧拉反褶积方法对引起重力变化的场源深度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反演和解释.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得到了最优的反演参数,并对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选... 本文以川滇地区2012-2014年来的多期流动重力观测网络数据为基础,采用欧拉反褶积方法对引起重力变化的场源深度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反演和解释.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得到了最优的反演参数,并对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选择构造指数(SI)为1时适合对流动重力数据进行反演.实际资料的反演结果显示在2012-2014年间的重力变化场源位置更集中于垂直于昭通断裂的北西向分布,场源深度分布在30±10 km范围,形态与鲁甸地震发震构造位置相似.这可能与2014年8月3日鲁甸M_S 6.5地震前的中上地壳的深部应力场变化相关.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和方法,可以开展由场至源的定量研究,为流动重力变化信号的反演和解释提供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反褶积 位场反演 重力场变化 构造指数 川滇交界 鲁甸m_s 6.5地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