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研究月刊》新封面设计理念——写在总第五百零一期改版之际
1
作者 刘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鲁迅研究月刊》创刊于1980年,至2023年第12期累计刊发500期。以期刊43年发展史的重要时间节点、封面风格显著变化为指标分析,可见其中蕴含的两种设计理路,其一是突显“民族性”的中国传统风;其二是采用西方美术手法的现代设计风格。... 《鲁迅研究月刊》创刊于1980年,至2023年第12期累计刊发500期。以期刊43年发展史的重要时间节点、封面风格显著变化为指标分析,可见其中蕴含的两种设计理路,其一是突显“民族性”的中国传统风;其二是采用西方美术手法的现代设计风格。结合鲁迅所倡导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的美术思想,在总第501期《鲁迅研究月刊》封面设计改版的构思中,我们秉承中西融合的文艺观,将鲁迅设计书籍封面所采用的汉画像纹样、创办《萌芽月刊》时创造的美术字“月刊”,以及手稿集字、印章、手绘西方书籍图案、注重留白的版式构图等元素相结合,呈现出既能体现鲁迅艺术设计的独特性,又契合期刊内容定位与特征的新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月刊》 鲁迅研究动态》 封面设计 鲁迅设计思想
下载PDF
鲁迅身体诗学的多维透视——评胡志明《凝视与想象:鲁迅小说身体诗学论》
2
作者 杨程 《学术评论》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家,历来为研究者所推重。近年来,随着身体美学与生命美学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鲁迅作品中的身体意识与身体审美,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湖南科技大学胡志明副教授所著...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家,历来为研究者所推重。近年来,随着身体美学与生命美学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鲁迅作品中的身体意识与身体审美,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湖南科技大学胡志明副教授所著《凝视与想象:鲁迅小说身体诗学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以下简称《凝视与想象》)即是其中代表之一。胡志明在鲁迅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厚的成果,《凝视与想象》一书是他在鲁迅身体诗学研究方向上的集大成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诗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小说 鲁迅研究 集大成之作 胡志明 湖南科技大学 鲁迅作品
下载PDF
作为文体家的鲁迅——从鲁迅作品分类与文集编纂说起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乔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32,共6页
新世纪二十多年来,鲁迅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研究带动出版,多种多样鲁迅著作的类编、选集问世,而人民文学出版社也计划开展《鲁迅全集》的修订工作。本文尝试就鲁迅著作的分类、鲁迅文集的编纂及对作为文体家的鲁迅研究谈一些粗浅的... 新世纪二十多年来,鲁迅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研究带动出版,多种多样鲁迅著作的类编、选集问世,而人民文学出版社也计划开展《鲁迅全集》的修订工作。本文尝试就鲁迅著作的分类、鲁迅文集的编纂及对作为文体家的鲁迅研究谈一些粗浅的想法。一即便只作为文学家,鲁迅形象的维度也是多面的。近年来学界对鲁迅的身份开展了细化研究,关于文学家鲁迅的身份,有人研究其留学期间所读外国文学书籍对其小说家身份确立的影响,有人从翻译活动探讨鲁迅文学道路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鲁迅研究 鲁迅文学 鲁迅形象 鲁迅著作 文体家 身份确立 鲁迅作品
下载PDF
略谈鲁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4
作者 李何林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28-31,共4页
今天我着重想讲讲学习鲁迅。学习鲁迅在绍兴特别有条件。刚才我们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我就觉得鲁迅纪念馆的陈列,值得同学们去好好学习,那是既详细又深入而且又形象化,比看书更容易懂。因为它有图片、有资料、有说明,这是很好的条件。
关键词 鲁迅精神 绍兴鲁迅纪念馆 鲁迅著作 《野草》 鲁迅 鲁迅年谱 鲁迅研究 关于鲁迅 鸳鸯蝴蝶派 鲁迅评传
下载PDF
“思想鲁迅”的根脉梳理与学理探索——评《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
5
作者 宋宇 崔璐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4期I0038-I0038,共1页
学界对鲁迅先生的形象建构经历了“作家鲁迅”“学人鲁迅”“政治鲁迅”与“思想鲁迅”的不同阶段,不同面向的“鲁迅形象”在研究界先后登场,彼此交汇,既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学者走进鲁迅世界的思维路径与理论方法,也反衬出不同学者所处时... 学界对鲁迅先生的形象建构经历了“作家鲁迅”“学人鲁迅”“政治鲁迅”与“思想鲁迅”的不同阶段,不同面向的“鲁迅形象”在研究界先后登场,彼此交汇,既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学者走进鲁迅世界的思维路径与理论方法,也反衬出不同学者所处时代的整体审美趋向与文化态势。笔者在开展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革命文学视野下河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现状研究”(项目编号:HB23-YB123)过程中对《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一书进行了研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形象 王富仁 所处时代 思维路径 文化态势 审美趋向 文学视野
下载PDF
钟敬文与鲁迅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朱金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钟敬文 鲁迅研究 文学研究 鲁迅在广东》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关于鲁迅的论考与回想》 鲁迅在杭州》 鲁迅的印象》
下载PDF
鲁迅研究的开拓者 鲁迅事业的建设者——纪念王士菁先生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淑穗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22,共7页
王士菁先生离开我们已经近一年了,人们无比的怀念他。他为鲁迅的事业默默地奉献,一生中创造了无数辉煌的业绩,硕果累累,这是先生留给后人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中国人自己的第一部《鲁迅传》王士菁先生出生于1918年,1939年考入西... 王士菁先生离开我们已经近一年了,人们无比的怀念他。他为鲁迅的事业默默地奉献,一生中创造了无数辉煌的业绩,硕果累累,这是先生留给后人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中国人自己的第一部《鲁迅传》王士菁先生出生于1918年,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毕业。由于他热爱鲁迅,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即开始了鲁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精神 王士 西南联合大学 鲁迅著作 鲁迅全集》 李何林 许广平 张能耿 鲁迅日记
下载PDF
鲁迅日记中的人物——王九龄、祁锡蕃、龙沐棠、许士熊四则
8
作者 裘士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1,共3页
一、任职一个月光景的教育总长王九龄。任职一个月光景的教育总长王九龄在《鲁迅日记》中只字未见,只有在《鲁迅全集》里的《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中有两处提及,并且均在“小鬼许广平”写给“鲁迅师”的信中。当时,处于北京女子师... 一、任职一个月光景的教育总长王九龄。任职一个月光景的教育总长王九龄在《鲁迅日记》中只字未见,只有在《鲁迅全集》里的《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中有两处提及,并且均在“小鬼许广平”写给“鲁迅师”的信中。当时,处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闹风潮期间,许广平及时向支持进步学生一方的鲁迅汇报动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许广平 鲁迅日记 教育总长 王九龄 动态信息 鲁迅日记》 师范大学
下载PDF
“鲁迅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圆桌论坛侧记
9
作者 关海潮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7-100,共4页
鲁迅先生以其深邃的思想、犀利的笔触,持续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格局。在静默中聆听历史的惊雷,是对鲁迅深刻洞察力的致敬;而笔耕不辍续薪火,则是对鲁迅文学遗产的继承与发展。2024年9月19日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了“鲁迅研究的... 鲁迅先生以其深邃的思想、犀利的笔触,持续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格局。在静默中聆听历史的惊雷,是对鲁迅深刻洞察力的致敬;而笔耕不辍续薪火,则是对鲁迅文学遗产的继承与发展。2024年9月19日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了“鲁迅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圆桌论坛,聚焦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与未来趋势,探索鲁迅思想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命力与影响力,旨在总结近年来鲁迅研究的主要成就与突破点;分析鲁迅作品及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传播与影响;探讨鲁迅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促进跨学科交流,拓宽鲁迅研究的视野与方法。在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栗永清主持下,来自复旦大学中文系、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文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度对话,分享见解,碰撞思想;文学院师生自由提问,激荡智慧,现场学术气氛十分热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思想 山西师范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学术气氛 鲁迅作品 文学院院长 圆桌论坛
下载PDF
历史的终结与反复:从“革命鲁迅传统”到“鲁迅革命传统”
10
作者 邱焕星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3,共11页
“革命鲁迅”的建构目的是以鲁迅道路来论证现代中国道路,其实质是“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动力”,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形象经过了“革命鲁迅/党的鲁迅——思想革命鲁迅——主体鲁迅——鲁迅左翼——同路人鲁迅”的变化,分别在“新... “革命鲁迅”的建构目的是以鲁迅道路来论证现代中国道路,其实质是“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动力”,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形象经过了“革命鲁迅/党的鲁迅——思想革命鲁迅——主体鲁迅——鲁迅左翼——同路人鲁迅”的变化,分别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崛起——后革命时代”等阶段,发挥了“反帝反封建——反封建思想革命——反资本主义现代性——第三世界左翼——后政党政治批判”等功能。基于当今“后革命时代”看似历史终结实则在反复的现象,我们有必要回到新民主主义起点,重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激活鲁迅的“人国”理想和知识分子领导权,实现从“革命鲁迅传统”到“鲁迅革命传统”的主体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革命鲁迅传统 鲁迅革命传统 历史的反复 反帝反封建
下载PDF
鲁迅与《红楼梦》
11
作者 戴荣里 《中国商界》 2024年第6期24-25,共2页
与作者产生共鸣,是鲁迅研究《红楼梦》的原因之一。他善于收集《红楼梦》的各种版本和相关绘画,并不时在杂文和日记里予以记载。正是有了对《红楼梦》从文字、思想、语言、人物刻画等方面的深研细究,让鲁迅先生感悟到《红楼梦》的文学... 与作者产生共鸣,是鲁迅研究《红楼梦》的原因之一。他善于收集《红楼梦》的各种版本和相关绘画,并不时在杂文和日记里予以记载。正是有了对《红楼梦》从文字、思想、语言、人物刻画等方面的深研细究,让鲁迅先生感悟到《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红楼梦》 人物刻画 杂文 鲁迅先生
下载PDF
鲁迅研究七十年(上)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泰隆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10,共10页
我国的鲁迅研究,如果从1913年恽铁樵对《怀旧》所作的评点与附志算起,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傅斯年在1919年2月《新潮》发表的评《狂人日记》的文字算起,也已有七十年了。自后,研究鲁迅的文章、专著越来越多,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宽,... 我国的鲁迅研究,如果从1913年恽铁樵对《怀旧》所作的评点与附志算起,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傅斯年在1919年2月《新潮》发表的评《狂人日记》的文字算起,也已有七十年了。自后,研究鲁迅的文章、专著越来越多,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宽,研究的水平越来越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鲁迅研究走过的道路,正确评价过去研究文章和专著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杂文 七十年 鲁迅先生 阿Q主义 鲁迅思想 《狂人日记》 鲁迅作品 鲁迅小说 评论
下载PDF
“鲁迅研究书系”简介 被引量:4
13
作者 龚自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6-60,共5页
“鲁迅研究书系”简介●龚自平鲁迅研究几乎横亘了将近一个世纪,出版了难以数计的各种论著,然而在20世纪走近末尾的时候,却势头不减,反而以更为强劲的力量,进行了一次空前宏大的学术进军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一次推出了包括16... “鲁迅研究书系”简介●龚自平鲁迅研究几乎横亘了将近一个世纪,出版了难以数计的各种论著,然而在20世纪走近末尾的时候,却势头不减,反而以更为强劲的力量,进行了一次空前宏大的学术进军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一次推出了包括16种专著、专集的“鲁迅研究书系”。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文学 《野草》 比较研究 鲁迅杂文 鲁迅小说 “五四”新文化运动 鲁迅文化 创作心理 鲁迅思想
下载PDF
鲁迅研究七十年(下)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泰隆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1-9,52,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反动统治被推翻,鲁迅研究的政治障碍被排除了;毛泽东同志关于鲁迅的光辉论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鲁迅研究工作极为重视:于是鲁迅研究进入了全面丰收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反动统治被推翻,鲁迅研究的政治障碍被排除了;毛泽东同志关于鲁迅的光辉论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鲁迅研究工作极为重视:于是鲁迅研究进入了全面丰收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鲁迅研究列入了国家建设日程。国家出版机构有计划地搜集、整理、出版鲁迅著作,如10卷本《鲁迅全集》(组织鲁迅研究专家作了详细注释)、《鲁迅译文集》、《鲁迅手稿选》等等。国家拨款在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鲁迅纪念馆,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鲁迅作品选入大中学校语文课本,都占重要地位,从而在全国青少年中普遍地开展了宣传鲁迅、普及鲁迅著作的工作。1956年鲁迅逝世二十周年,首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很多国外鲁迅研究专家也应邀前来参加,形成了一个鲁迅研究工作的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思想 鲁迅小说 鲁迅杂文 鲁迅诗歌 七十年 故事新编 鲁迅作品 阿Q 冯雪峰
下载PDF
林辰《鲁迅传》的考据特色
15
作者 赵焕亭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9,共10页
林辰从1940年代起就开始从事鲁迅生平史实考证,对鲁迅研究有草创之功。1950年代后,林辰先被冯雪峰调到上海鲁迅著作编刊社,后调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孙用、杨霁云等先生一起注释《鲁迅全集》,先后参加了1957年版、1981年版《鲁迅全... 林辰从1940年代起就开始从事鲁迅生平史实考证,对鲁迅研究有草创之功。1950年代后,林辰先被冯雪峰调到上海鲁迅著作编刊社,后调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孙用、杨霁云等先生一起注释《鲁迅全集》,先后参加了1957年版、1981年版《鲁迅全集》修订工作,生前出版有《鲁迅事迹考》《鲁迅述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精神 鲁迅全集》 鲁迅研究 传记作品 鲁迅著作 史实考证 关于鲁迅 而已集 写作时间 孙伏园
下载PDF
关于鲁迅传记编写的几个问题——兼评国内已出版的鲁迅传记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文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22-28,共7页
编写鲁迅传记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建立在对鲁迅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的。从这一意义上说,传记的质量高低实际上反映了传记作者本人乃至整个鲁迅研究的水平。自鲁迅逝世以来,国內学者已经编写出版了十余种鲁迅传记,分析一下它... 编写鲁迅传记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建立在对鲁迅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的。从这一意义上说,传记的质量高低实际上反映了传记作者本人乃至整个鲁迅研究的水平。自鲁迅逝世以来,国內学者已经编写出版了十余种鲁迅传记,分析一下它们的得失,由此总结若干带普遍性的问题,无疑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精神 传记文学 关于鲁迅 鲁迅研究 鲁迅逝世 鲁迅年谱 许广平 鲁迅著作 藤野先生 许寿裳
下载PDF
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1~12期总目 被引量:1
17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2-112,共11页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 鲁迅与许广平 鲁迅全集》 《野草》 鲁迅译文全集 陈漱渝 封二 北京鲁迅博物馆 总目
下载PDF
“西安鲁迅”的多重面向与历史生成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0,共13页
文章综合运用日记、书信、手稿、回忆录、原始报刊史料及相关研究著述,对百年来有关“鲁迅在西安”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人的鲁迅、作家鲁迅、学者鲁迅、战士鲁迅等角度考察“西安鲁迅”的多重面向及其历史生成过程,揭示其背后所隐... 文章综合运用日记、书信、手稿、回忆录、原始报刊史料及相关研究著述,对百年来有关“鲁迅在西安”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人的鲁迅、作家鲁迅、学者鲁迅、战士鲁迅等角度考察“西安鲁迅”的多重面向及其历史生成过程,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人际交往、时代语境、政治影响、学术变迁等复杂因素。通过对既往研究的清理与反思,指出研究者应从关注鲁迅与现实、地理空间的“西安”,延伸到历史、文化空间的“长安”,在学科的交叉融合中拓展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西安 多重面向 作家 学者 战士
下载PDF
当他沉默着的时候——从1924年前后鲁迅的阅读与写作说起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洁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2,共11页
1922年底到1924年秋,是鲁迅的“第二个沉默期”。在这期间,鲁迅通过读史、治史和翻译,完成了再次“开口”的准备。《秋夜》中“夜游的恶鸟”的叫声标志着他打破沉默,找到新的表达方式,这一新方式不仅体现在《野草》中,也体现在小说写法... 1922年底到1924年秋,是鲁迅的“第二个沉默期”。在这期间,鲁迅通过读史、治史和翻译,完成了再次“开口”的准备。《秋夜》中“夜游的恶鸟”的叫声标志着他打破沉默,找到新的表达方式,这一新方式不仅体现在《野草》中,也体现在小说写法的变化和杂文的自觉之中。另外,由于此间思想观念的变化,鲁迅没有完成历史小说《杨贵妃》的写作计划,而有可能开始了对《故事新编》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读史 翻译 《野草》 《杨贵妃》
下载PDF
阐释世界的鲁迅世界
20
作者 张梦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6-93,共8页
迄今为止的鲁迅映象都是阐释世界的鲁迅世界,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不是物质世界的鲁迅本体.科学阐释的基点是契合.阐释世界的鲁迅世界必须与鲁迅本体相契合,否则就是伪阐释.契合有近相契合与远相契合、表象契合与实质契合、文本契合与意... 迄今为止的鲁迅映象都是阐释世界的鲁迅世界,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不是物质世界的鲁迅本体.科学阐释的基点是契合.阐释世界的鲁迅世界必须与鲁迅本体相契合,否则就是伪阐释.契合有近相契合与远相契合、表象契合与实质契合、文本契合与意义契合之分.在某一种视角的契合到达阐释饱和的时候,就会出现意义重叠甚至意义超载.这种情形持续下去,发展到极限时,阐释就可能走向反面,成为伪阐释,出现反契合现象.于是在时代条件适宜的时候,就要出现视角的转换,开拓学术的新局面.除了视角转换之外,归元阐释也是推动学术发展的重要方式.但是也只有鲁迅这种最具哲学意味的大作家才有可能和有必要并也经得起这种归元阐释,从而阐发出无穷尽的哲学意味.不同视角和方式的阐释构成了学术链接,后来的新视角是在前人基础上转换而来的,不应割断与前人的联系;前人也不应反对后人的视角转换.同一个鲁迅本体之所以会映射出众多的鲁迅映象,是由于鲁迅本体的复杂性、多义性与阐释者不同的"理解的前结构"和"主体感性一思维的棱镜"所造成的.不同范式的科学形态的阐释构成的不同的鲁迅世界之间,形成张力,造成矛盾和冲突.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相克相灭,一方"吃掉"另一方的,而是共存互补、非对抗性的.只有阐释与伪阐释、契合与反契合之间是对抗性的,不可相容的.即便是科学形态的契合也都只是部分契合,只可能趋近而不可能完全到达整体契合.各种视角和层面的科学形态的阐释,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鲁迅世界,才能不断趋近于与鲁迅本体的整体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意义超载 视角转换 归元阐释 哲学 契合形态 "鲁迅映象" 文学研究 "鲁迅世界" "鲁迅本体" 鲁迅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