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8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小说人物命名中的解/构辩证
1
作者 朱崇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拥有了小说命名权的鲁迅在小说人物命名中别有洞天,呈现出丰富的话语张力与解/建构辩证:在严谨正名(名正言顺)的实践中,他再现了旧的刻板与顽固,也彰显了新的希望与没落;在无名/共名的命名实践中,以洋文命名国人本身既有无处可逃的尴尬... 拥有了小说命名权的鲁迅在小说人物命名中别有洞天,呈现出丰富的话语张力与解/建构辩证:在严谨正名(名正言顺)的实践中,他再现了旧的刻板与顽固,也彰显了新的希望与没落;在无名/共名的命名实践中,以洋文命名国人本身既有无处可逃的尴尬又借之呈现出可能的含混与丰富,而共名背后既有麻木单一,又可能有民间力量的反拨;在《故事新编》中,他又有“去名”的操作,呈现出其时他更繁复而深刻的意图——挣脱旧传统之网罗,即使神仙圣贤也未必能够适应新的时代,而批判与反思更不该就此停止脚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人物命名 话语 去名 阿Q
下载PDF
鲁迅小说辞格教学策略探析
2
作者 张滟霞 孙永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8-51,共4页
辞格教学在小说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小说文本内涵,又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相关要求,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鲁迅小说作品中所运用的辞格,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小说辞格教学时,教师应遵循辞格... 辞格教学在小说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小说文本内涵,又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相关要求,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鲁迅小说作品中所运用的辞格,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小说辞格教学时,教师应遵循辞格教学的动态性原则,创新多种小说辞格教学方法,重视小说辞格教学的课后训练,以此来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小说辞格教学水平和中学生的辞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鲁迅小说 辞格教学
下载PDF
概念整合视域下鲁迅小说中反义复合词的认知翻译研究
3
作者 龙学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9期3-6,共4页
本文基于绍兴文理学院开发的《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研究了鲁迅小说中反义复合词的英译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探究反义复合词的语义类型,对比分析不同译者对反义复合词采用的翻译策略,举例解析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具... 本文基于绍兴文理学院开发的《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研究了鲁迅小说中反义复合词的英译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探究反义复合词的语义类型,对比分析不同译者对反义复合词采用的翻译策略,举例解析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具体运用过程,旨在提升译文的质量,为其他译者提供参考,为读者提供优质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概念整合 反义复合词 语义 认知翻译
下载PDF
初中语文教材鲁迅小说“非情节因素”的阅读策略探究
4
作者 许素辉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2期64-67,共4页
鲁迅小说可供挖掘的教学点很多很杂,单篇精讲难以让学生对鲁迅小说形成系统且深入的认识。以“非情节因素”作为阅读鲁迅小说的特殊通道,聚焦核心概念,在文本的重组与联读中,可实现思想的交融与碰撞,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促进指向核心... 鲁迅小说可供挖掘的教学点很多很杂,单篇精讲难以让学生对鲁迅小说形成系统且深入的认识。以“非情节因素”作为阅读鲁迅小说的特殊通道,聚焦核心概念,在文本的重组与联读中,可实现思想的交融与碰撞,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促进指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阅读学习的真正发生,从而使学生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核心概念 非情节因素 阅读策略
下载PDF
鲁迅小说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以《阿Q正传(节选)》教学为例
5
作者 张永飞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7期37-39,共3页
鲁迅小说思想的深刻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中最核心的是思辨能力。以《阿Q正传(节选)》教学为例,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路径是:理解文本-质疑探究-理性建构。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教学 思维能力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看鲁迅小说创作
6
作者 董琼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视读者接受的作家之一,鲁迅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所构筑的正是基于城市读书人的现代乡土中国的生存图景,而且面对这些读者,鲁迅的“启蒙主义”更接近于康德“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的启蒙。在鲁迅小说中普遍采...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视读者接受的作家之一,鲁迅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所构筑的正是基于城市读书人的现代乡土中国的生存图景,而且面对这些读者,鲁迅的“启蒙主义”更接近于康德“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的启蒙。在鲁迅小说中普遍采用的“看/被看”“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小说模式,更贴合读者观察现实、审视自身的需要。不仅如此,鲁迅小说透过叙述者对人物的否定以及隐含作者对叙述者的否定的否定,也实现了对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接受。在“顾念读者”与“抒写自我”之间,鲁迅小说与五四时期一代人最深刻的焦虑与思索联结在一起,传达着那个时代所共有的情感标记与心理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读者意识 否定之否定 历史中间物
下载PDF
思想与美学的双重聚焦——评胡志明《凝视与想象:鲁迅小说身体诗学论》
7
作者 余新明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3-39,共7页
《凝视与想象:鲁迅小说身体诗学论》是鲁迅小说研究的全新收获。该著提出的“鲁迅小说身体诗学”概念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鲁迅小说“身体”书写的本质:鲁迅小说的身体书写是以国民性改造为目的的“现代中国想象”。鲁迅小说以... 《凝视与想象:鲁迅小说身体诗学论》是鲁迅小说研究的全新收获。该著提出的“鲁迅小说身体诗学”概念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鲁迅小说“身体”书写的本质:鲁迅小说的身体书写是以国民性改造为目的的“现代中国想象”。鲁迅小说以女性身体、儿童身体、知识分子身体为重点“凝视”对象,这些内容均在该著的思想、美学、艺术等多维探究下得到清晰的、本质性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身体诗学” 想象 凝视 现代性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中的英雄话语再现
8
作者 朱崇科 《粤海风》 2023年第4期58-65,共8页
鲁迅在小说中的英雄话语自有其独特追求:一方面是状描与剖析英雄气质,如其个性/创造,实干与牺牲,借此实现对新人的强调/再造和“立人”思想的再现;同时另一方面他也以同情之笔抒写并自我投射了英雄泪,尤其是迟暮之感,当然他也批判了某... 鲁迅在小说中的英雄话语自有其独特追求:一方面是状描与剖析英雄气质,如其个性/创造,实干与牺牲,借此实现对新人的强调/再造和“立人”思想的再现;同时另一方面他也以同情之笔抒写并自我投射了英雄泪,尤其是迟暮之感,当然他也批判了某些劣根性,其中既有借助英雄的符号化使用,又有滥权的伪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英雄 个性《奔月》
下载PDF
鲁迅小说英译中的赞助权力话语及其副文本操纵
9
作者 毛文俊 付明端 薛玉凤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49-558,共10页
对出版机构赞助权力话语的考察有助于辩证地认识文学翻译的出版路径,描写翻译的社会交际属性和生产属性。从赞助人框架出发,对比考察鲁迅小说不同英译本的出版主体及其在副文本层面的权力话语书写与操纵。外宣译出路径赞助下的杨宪益、... 对出版机构赞助权力话语的考察有助于辩证地认识文学翻译的出版路径,描写翻译的社会交际属性和生产属性。从赞助人框架出发,对比考察鲁迅小说不同英译本的出版主体及其在副文本层面的权力话语书写与操纵。外宣译出路径赞助下的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其赞助主体在副文本中显身外叙,同期译者隐身。学术译入路径赞助下的莱尔(Lyell)译本,其赞助主体在副文本中有限介入,协力译者的学术诠释。商业译入路径赞助下的蓝诗玲译本,其赞助主体与译者在副文本中共同显身,协调互动,形成同一导向的副文本话语,以吸引大众读者。三个译本不同的副文本话语反映出三类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路径的各自优势。外宣译出路径保障了译本话语叙事与中国文化形象构建的真实,学术译入路径通过话语诠释构建了中国文学在海外专业读者群中的声名,商业译入路径通过引导性的副文本话语帮助打开大众读者市场。这种不同赞助主体施为路径的特征与优势启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守正创新,协调各类路径以多元的话语叙事形式共促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机构 文学翻译 鲁迅小说 赞助 副文本
下载PDF
须知世上苦人多——作为“教学文本”的鲁迅小说悲悯情感析略
10
作者 刘笑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6-50,共5页
鲁迅小说被外部环境包裹过多,作为教学文本又有其特定育人功能,所以教师的点拨和引领就格外重要。师生需要回归文本精读,参照有价值的学术文献,开展多向研讨,将鲁迅小说的悲悯情感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教学参考的学术成果,往往将鲁迅作... 鲁迅小说被外部环境包裹过多,作为教学文本又有其特定育人功能,所以教师的点拨和引领就格外重要。师生需要回归文本精读,参照有价值的学术文献,开展多向研讨,将鲁迅小说的悲悯情感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教学参考的学术成果,往往将鲁迅作品的研究置于宏大的参照背景上,而没有放在具体作品细读上。教学时要保障学生对作品的基本理解,夯实他们核心素养的文化、审美基础,基本学习策略之一就是尊重文本本意。譬如语文教材中的几篇鲁迅经典作品,结合文本精读理解其“悲悯”之情或言“伟大的同情”应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教学文本 悲悯 文本精读
下载PDF
鲁迅小说《祝福》的戏剧改编研究(1946—2021)
11
作者 孙淑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祝福》作为鲁迅批判传统思想主题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深受戏剧改编者的青睐,成为鲁迅小说中戏剧改编频率仅次于《阿Q正传》的文学经典。《祝福》的戏剧改编持续长达近80年,改编成果十分可观,尤其是戏曲改编成果,《祝福》也是鲁迅小... 《祝福》作为鲁迅批判传统思想主题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深受戏剧改编者的青睐,成为鲁迅小说中戏剧改编频率仅次于《阿Q正传》的文学经典。《祝福》的戏剧改编持续长达近80年,改编成果十分可观,尤其是戏曲改编成果,《祝福》也是鲁迅小说中以戏曲形式改编种类最多的一篇小说。《祝福》的戏剧改编可以从改编史况、改编方法、改编的时代特征等三个方面来考察其整体面貌,不仅能够呈现小说文本与戏剧改编剧本之间的关系,还能发掘不同的戏剧改编者演绎小说《祝福》的不同观念、方式,以及改编背后的历史、文化、技术等背景,以深入思考如何改编才能更好地阐释、传播、传承文学经典,从而使文学经典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祝福》改编 越剧《祥林嫂》 秦腔《祝福》 曲剧《鲁镇》
下载PDF
“上”“下”隐喻在《鲁迅小说全集》中的修辞效果
12
作者 黎文琳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4期1343-1349,共7页
本文旨在运用认知隐喻理论解读“上”和“下”隐喻在文本《鲁迅小说全集》中的修辞效果。该书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全部小说创作,其中短篇小说32篇,中篇小说一篇,共计33篇,它们分别选自《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上”和“下”这一... 本文旨在运用认知隐喻理论解读“上”和“下”隐喻在文本《鲁迅小说全集》中的修辞效果。该书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全部小说创作,其中短篇小说32篇,中篇小说一篇,共计33篇,它们分别选自《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上”和“下”这一对概念构成的垂直隐喻建构了一个隐喻体系,为我们解读这部经典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重要的认知参照。在“上”与“下”这对隐喻概念体系中,在它们构成的社会等级域,动作域,方所域,数量域及程度域中,“上”通常表示积极乐观的一面,而“下”基本都反映消极不满的负面情绪。笔者运用定量统计方法统计文本中“上”和“下”的次数,再运用定性分析方法甄别带有隐喻意义的“上”和“下”例句。研究发现文本《鲁迅小说全集》中尽管“上”这个字出现的次数要比“下”更多,但带有隐喻意义的“上”的次数却远小于带有隐喻意义的“下”的次数。这种现象从认知隐喻的角度突出了文本灰暗的主题,反映了作者鲁迅对当时社会的愤怒,不满及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 认知隐喻 垂直隐喻 鲁迅小说全集》
下载PDF
鲁迅小说的对话研究——以《在酒楼上》《孤独者》为例
13
作者 陈冠旭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1-94,共4页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是一种人文关怀,是对于自我与他者的个体存在的肯定与关怀。《在酒楼上》《孤独者》是鲁迅典型的知识分子类型小说,这两部小说也正是因为具有这种对话性而充满生命力,时至今天依然具有永恒的价值。
关键词 巴赫金 对话 鲁迅小说 《在酒楼上》 《孤独者》
下载PDF
群文阅读教学在中学小说教学的应用探究——以鲁迅小说为例
14
作者 刘海燕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45-47,共3页
群文阅读作为当前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使阅读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教学成效也更加显著。以鲁迅小说为例,阐述群文阅读应根据教与学的特性厘清教学目标,以课文为主文本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规划清晰的教学程序。
关键词 群文阅读 中学语文 小说教学 鲁迅小说
下载PDF
基于深度翻译理论的《鲁迅小说集》翻译研究
15
作者 王伟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6-81,共6页
以“深度翻译”为理论基础,以蓝诗玲所译《鲁迅小说集》为研究对象,分析深度翻译策略在译本中的应用。《鲁迅小说集》译本中包含大量译文内容外的说明性文字、大篇幅的背景介绍和译文内精简的尾注,这些设置是深度翻译策略的实际运用。... 以“深度翻译”为理论基础,以蓝诗玲所译《鲁迅小说集》为研究对象,分析深度翻译策略在译本中的应用。《鲁迅小说集》译本中包含大量译文内容外的说明性文字、大篇幅的背景介绍和译文内精简的尾注,这些设置是深度翻译策略的实际运用。通过对译本中脚注、背景注释、尾注、前言等不同文本的分析,发现受译者主体差异性和译文受众差异性的影响,深度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通常不拘泥于格式化的文本表现。译者可以遵循通用规则,也可以自主安排译文内外说明性文本的表现形式。深度翻译策略的使用是一种有主旨的自由文本设置,也是一种方便读者接受文化信息的翻译活动,更是一种促进文学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翻译 鲁迅小说集》 蓝诗玲 当代中国文学
下载PDF
鲁迅小说建构的文学世界——赏析鲁迅的《彷徨》
16
作者 李玉军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8期5-7,共3页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其文学作品在五四时期影响深远,而且在20世纪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我国的思想启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创作的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在的弊病,给当时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彷徨》作品的出现对...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其文学作品在五四时期影响深远,而且在20世纪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我国的思想启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创作的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在的弊病,给当时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彷徨》作品的出现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具有跨时代性,其中文字和人物的刻画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意义深远,也标志着现代小说进一步走向了成熟。时至今日,鲁迅作品的文字与思想艺术对文学创作及创作研究仍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文学世界 小说赏析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对刘震云小说创作的影响
17
作者 桑靖博 《文教资料》 2023年第20期9-12,共4页
与鲁迅的小说一样,刘震云创作的很多小说也表现出对时代社会和平民命运的关注。他们都通过自己的作品创作深刻挖掘蕴藏在普通人琐碎日常中的国民精神,进而阐述对于自身所处时代的中国社会状况的独特认知。鲁迅小说所体现出的很多创作倾... 与鲁迅的小说一样,刘震云创作的很多小说也表现出对时代社会和平民命运的关注。他们都通过自己的作品创作深刻挖掘蕴藏在普通人琐碎日常中的国民精神,进而阐述对于自身所处时代的中国社会状况的独特认知。鲁迅小说所体现出的很多创作倾向对刘震云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刘震云不仅对此进行了继承,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革新,进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刘震云 小说创作
下载PDF
初中语文教材鲁迅小说中人物语言个性化管窥
18
作者 谭维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2期18-22,共5页
鲁迅小说中人物语言个性化主要有重复与省略两种话语样态,并具有善于描摹话语主体口吻语调、善于揣摩话语主体心理情态、善于反映话语主体生活内容以及善于揭示时代色彩思想内涵的特点。
关键词 人物语言 个性化 鲁迅小说 文本解读
下载PDF
鲁迅小说中“分裂”的艺术
19
作者 夏霜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10期19-21,共3页
初中语文教材中《孔乙己》的解读不应局限于单篇文本,而应该扩展为主题性群文阅读。与以往过于偏重小说“分裂”思想的解读相比,还应该专注于构建思想与艺术之间的关联,从而全面理解以《孔乙己》为代表的鲁迅小说是以何种形式表达“分... 初中语文教材中《孔乙己》的解读不应局限于单篇文本,而应该扩展为主题性群文阅读。与以往过于偏重小说“分裂”思想的解读相比,还应该专注于构建思想与艺术之间的关联,从而全面理解以《孔乙己》为代表的鲁迅小说是以何种形式表达“分裂”的感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孔乙己》 “分裂”的艺术
下载PDF
鲁迅小说英译版本综述 被引量:56
20
作者 杨坚定 孙鸿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综述 版本 英译 中国现代文学 《故事新编》 国内外 《呐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