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鲎虫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郑文静 姜玉声 《海洋科学前沿》 2023年第2期61-66,共6页
鲎虫是一类原始的淡水生甲壳动物,历经地球几亿年的沧海变化,其种群依旧存在至今,这不仅与其特殊的身体构造及机能有关,更得益于其特殊的繁殖方式与生活史。本文从雌雄个体的外部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幼体孵化与发育等方面,对鲎虫的繁殖... 鲎虫是一类原始的淡水生甲壳动物,历经地球几亿年的沧海变化,其种群依旧存在至今,这不仅与其特殊的身体构造及机能有关,更得益于其特殊的繁殖方式与生活史。本文从雌雄个体的外部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幼体孵化与发育等方面,对鲎虫的繁殖生物学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鲎虫及甲壳动物适应性进化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鲎虫 繁殖 孵化 生长
下载PDF
中华鲎虫外部形态结构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薛俊增 方伟 +2 位作者 吴惠仙 袁林 王宝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9-211,214,共4页
中华鲎虫体由头、躯干和尾3部分组成。头部具1对复眼和1个无节幼体眼,复眼后有1个颈感器。第1触角细小、棒状,第2触角退化。口器由上唇、大颚和2对小颚组成,上唇为头部的突起物,大颚和2对小颚为附肢,第2小颚的皮肤皱褶延长扩大形成头胸... 中华鲎虫体由头、躯干和尾3部分组成。头部具1对复眼和1个无节幼体眼,复眼后有1个颈感器。第1触角细小、棒状,第2触角退化。口器由上唇、大颚和2对小颚组成,上唇为头部的突起物,大颚和2对小颚为附肢,第2小颚的皮肤皱褶延长扩大形成头胸甲。雌体躯干部由36个体节组成,雄体39个体节,前30节具附肢,共57对。雌体躯干部后6个体节无附肢,雄体躯干部后9个体节无附肢。尾节分叉,细长多节,具刚毛,左右两根尾鞭的分节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鲎虫 形态 附肢
下载PDF
克拉玛依鲎虫化石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雍天寿 魏景明 +1 位作者 杨瑞麒 李晓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7-48,共12页
1964年首次在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地面上的上克拉玛依组及白碱滩组中发现了大量的鲎虫化石。根据与其共生的鱼化石、昆虫化石及植物化石分别定名为克拉玛依鲎虫化石组合和白碱滩鲎虫化石组合,前者的时代属中三叠世晚期,后者属晚三叠... 1964年首次在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地面上的上克拉玛依组及白碱滩组中发现了大量的鲎虫化石。根据与其共生的鱼化石、昆虫化石及植物化石分别定名为克拉玛依鲎虫化石组合和白碱滩鲎虫化石组合,前者的时代属中三叠世晚期,后者属晚三叠世早期。这些鲎虫化石群又相继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被发现,从而为上述地区三叠纪地层的对比与划分提供了新的线索。根据鲎虫化石产出层位的沉积岩相特征判断,鲎虫属淡水一微咸水水生生物,生活在清洁、透明、温暖、安静、有机质丰富的浅水区,可作为浅湖相、充水沼泽相、牛轭湖相、河流三角洲相的指相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克拉玛依组 鲎虫 化石群
下载PDF
饵料对鲎虫生长·寿命·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红雪 邱小琮 吴旭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064-15066,共3页
[目的]探索不同饵料对鲎虫生长、寿命、生殖的影响。[方法]用7类饵料投喂鲎虫幼体进行饲养试验,研究鲎虫背甲长、相对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寿命、产卵量。[结果]不同饵料饲养条件下,雌性个体背甲长为6.1~9.8mm、相对增长率为113.9%~30... [目的]探索不同饵料对鲎虫生长、寿命、生殖的影响。[方法]用7类饵料投喂鲎虫幼体进行饲养试验,研究鲎虫背甲长、相对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寿命、产卵量。[结果]不同饵料饲养条件下,雌性个体背甲长为6.1~9.8mm、相对增长率为113.9%~302.9%、特定生长率为0.043%/d~0.067%/d、寿命为15.5~33.8d、产卵量为51.7~457.5;雄性个体背甲长为5.3~8.9mm、相对增长率为141.6%~267.5%、特定生长率为0.038%/d~0.055%/d、寿命为18.8~34.7d。3种饵料混合组背甲长、相对增长率、寿命、产卵量最高,其次为2种饵料混合组、单一饵料组。[结论]投喂不同饵料对鲎虫幼体的生长、寿命、产卵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鲎虫 饵料 生长 寿命 生殖
下载PDF
新疆侏罗纪、三叠纪淡水鲎虫化石群 被引量:5
5
作者 雍天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2-318,共7页
对新疆三大盆地的侏罗系、三叠系中已发现的鲎虫化石进行分析对比认为: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和吐鲁番—哈密盆地的中上三叠统中发现的鲎虫化石,以及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三塘湖盆地、焉耆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中下侏罗统... 对新疆三大盆地的侏罗系、三叠系中已发现的鲎虫化石进行分析对比认为: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和吐鲁番—哈密盆地的中上三叠统中发现的鲎虫化石,以及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三塘湖盆地、焉耆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中下侏罗统中发现的鲎虫化石,均属克拉玛依鲎虫化石群,其地质时代为中三叠世晚期—中侏罗世早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侏罗纪 三叠纪 鲎虫 化石群 地层
下载PDF
鲎虫生殖、蜕皮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睿智 赵红雪 《农业科学研究》 2018年第3期10-14,共5页
通过观察鲎虫生殖、蜕皮与生长,初步研究鲎虫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雌雄交配是其产卵的必要条件,蜕皮现象与个体生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鲎虫繁殖期的蜕皮次数不定,平均蜕皮周期为2.7 d,绝对产卵量为154~677粒;蜕皮次数、体长、背甲... 通过观察鲎虫生殖、蜕皮与生长,初步研究鲎虫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雌雄交配是其产卵的必要条件,蜕皮现象与个体生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鲎虫繁殖期的蜕皮次数不定,平均蜕皮周期为2.7 d,绝对产卵量为154~677粒;蜕皮次数、体长、背甲长与鲎虫的总产卵量均不相关,每蜕产卵量与总产卵量、体长与窝产卵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鲎虫 生殖 蜕皮 生长 窝产卵量
下载PDF
松嫩平原的活化石——鲎虫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秉麟 陈曦 《化石》 1999年第3期2-3,共2页
6月上旬是松嫩平原的多雨季节,断续暴雨使庭院里、大路旁的低洼处积满了水,使公路早已堵塞的排水沟成了小湖。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坑、水潭便为水生动物的出现提供了场所。随着水温的升高,在一些小水体中便出现了一些与蝌蚪大小、形状... 6月上旬是松嫩平原的多雨季节,断续暴雨使庭院里、大路旁的低洼处积满了水,使公路早已堵塞的排水沟成了小湖。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坑、水潭便为水生动物的出现提供了场所。随着水温的升高,在一些小水体中便出现了一些与蝌蚪大小、形状都差不多的小动物。“看,我们的水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鲎虫 化石 松嫩平原
下载PDF
延安地区延安组鲎虫及其古环境 被引量:2
8
作者 熊存卫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12,T001,共4页
描述了延安组鲎虫TriopshanshanensisChen,T.bashuensisDuan和T.sp.1三个种,讨论了延安地区“延安组”鲎虫的古环境。
关键词 延安组 鲎虫 古环境 古动物 化石 晚侏罗世
下载PDF
河北围场早白垩世鲎虫化石性双形现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包彩凤 《地质学刊》 CAS 2021年第2期143-149,共7页
对产自河北围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65件鲎虫化石标本进行研究。根据其形态特征,认为这些鲎虫化石属于三角围场鲎虫(Weichangiops triangularis Yang et Hong,1980)。有观点认为,具有上肛板的鲎虫为冷水型鲎虫,而不具上肛板的鲎虫为暖水... 对产自河北围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65件鲎虫化石标本进行研究。根据其形态特征,认为这些鲎虫化石属于三角围场鲎虫(Weichangiops triangularis Yang et Hong,1980)。有观点认为,具有上肛板的鲎虫为冷水型鲎虫,而不具上肛板的鲎虫为暖水型鲎虫。河北围场采集的鲎虫化石有的具上肛板,有的不具上肛板,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为冷水型鲎虫与暖水型鲎虫混生的产物。通过研究,对三角围场鲎虫的特征进行了适当修正,认为围场地区的鲎虫化石具1对复眼,因此依据单个复眼而建立的新亚科——围场鲎虫亚科(Weichangiopsinae)不成立,应予以摒弃。三角围场鲎虫存在明显的性双形现象,雄性个体尾部具有上肛板,雌性个体不具有上肛板,这对于鲎虫化石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可避免在生物分类时发生同物异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类 鲎虫 早白垩世 九佛堂组 河北围场
下载PDF
洋县中华鲎虫与丰年虫分布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齐广民 况娟 袁朝晖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9期276-276,283,共2页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样线调查方法对洋县境内中华鲎虫和丰年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华鲎虫在洋县有小种群分布,随海拔升高,数量越来越少。丰年虫数量极少,只在2处发现5只成体,亟须加强保护研究。
关键词 长青自然保护区 中华鲎虫 丰年 分布 调查 陕西洋县
下载PDF
陕西宜君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段鲎虫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解古巍 叶美芳 +2 位作者 冯胜斌 袁效奇 贺静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1-386,共6页
鲎虫从早石炭世延续至今,它的分类特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被认为是"一个演化呆滞的类群"。笔者在陕西宜君地区马庄剖面发现了延长组长7段底部地层中保存的鲎虫化石,新标本保存了较好的小颚腺凸起结构,其为鲎虫的排泄器官,鉴于... 鲎虫从早石炭世延续至今,它的分类特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被认为是"一个演化呆滞的类群"。笔者在陕西宜君地区马庄剖面发现了延长组长7段底部地层中保存的鲎虫化石,新标本保存了较好的小颚腺凸起结构,其为鲎虫的排泄器官,鉴于前人对哈萨克虫的研究定义,小颚腺可以作为鉴别鲎虫的重要特征。鲎虫的生存特性,结合同层位发现的膜翅类昆虫化石和底栖宏观藻类化石,都证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宜君地区延长组长7段沉积初期水体深度很浅,为淡水环境。长7段是延长组沉积的最大湖泛期,在盆地南部宜君地区湖盆面积的扩张和水体的加深在长7段沉积初期尚未开始。本研究的发现对评估长7段湖泛期水体深度、水域面积和烃源岩分布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颚腺 鲎虫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松嫩平原上的鲎虫和蚌虫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秉麟 《大自然》 2000年第6期12-12,共1页
在我国东北的松嫩平原上,有两类长相奇特的小动物。一类很像小蛤蜊,但它双壳里的软体不但能分出头、胸、腹,还长着触角和游泳足;另一类很像海洋动物鲎,可是它的腹部却裸露在背甲之外,它的尾节是一对柔软的尾叉而不是坚硬的剑尾。前一类... 在我国东北的松嫩平原上,有两类长相奇特的小动物。一类很像小蛤蜊,但它双壳里的软体不但能分出头、胸、腹,还长着触角和游泳足;另一类很像海洋动物鲎,可是它的腹部却裸露在背甲之外,它的尾节是一对柔软的尾叉而不是坚硬的剑尾。前一类看上去就像披着蚌壳的虫,被称为蚌虫或蚌壳虫;后一类却似微型的鲎,便被称为鲎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鲎虫 形态 习性 生存环境 繁殖
原文传递
我们来自恐龙时代 成都水田里的鲎虫和仙女虾
13
作者 赵力 《中国科学探险》 2015年第7期24-24,共1页
2014年5月底,在成都平原彭州市的一片水田里,一种恐龙时代的生物——鲎虫,突然出现。这种生物有圆形的背甲和长尾,它的腹部裸露在背甲之外,腹部末端有一对柔软的尾须。更为奇特的是,它有三只眼睛。当地人从未见过它们,不少人认... 2014年5月底,在成都平原彭州市的一片水田里,一种恐龙时代的生物——鲎虫,突然出现。这种生物有圆形的背甲和长尾,它的腹部裸露在背甲之外,腹部末端有一对柔软的尾须。更为奇特的是,它有三只眼睛。当地人从未见过它们,不少人认为是“5·12地震”时从地下翻上来的,六月中旬它们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时代 成都平原 鲎虫 水田 彭州市 生物 腹部
原文传递
中国鲎卵黄发生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传武 洪水根 虢华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5-218,共4页
利用电镜技术对中国鲎卵黄发生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细胞中的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吞饮小泡等细胞器均参与了卵黄粒的形成.
关键词 中国 鲎虫 卵黄 高尔基体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小水体底栖游动甲壳类简介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茂森 束蕴芳 《科学养鱼》 2000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小水体 底栖游动甲壳 蚌壳 鲎虫 丰年
下载PDF
一种古老的新观赏生物一三眼异形龙
16
作者 李小兵 李海峰 《重庆水产》 2011年第1期48-51,共4页
本文综述了三眼异形龙(即鲎虫)在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等方面的生物学〉--j性,总结和归纳了三眼异形龙在形态学、生理构造等方面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三眼异形龙提供相关资料。
关键词 三眼异形龙 鲎虫 生物学习性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部哈达陶勒盖组生物特征及时代讨论
17
作者 谭文刚 宋剑飞 +3 位作者 王景雄 杨欢 王然 于向前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19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集内蒙古大兴安岭中部哈达陶勒盖组中叶肢介化石2属4种,鲎虫化石1属1种,昆虫化石1属1种,其中Euestheria jingynanensis和E.cf haifanggouensis,已认定其时代为中侏罗世,鲎虫Triopssp和昆虫盖翅,时代也为中侏罗世,三类化石共生,因此完... 采集内蒙古大兴安岭中部哈达陶勒盖组中叶肢介化石2属4种,鲎虫化石1属1种,昆虫化石1属1种,其中Euestheria jingynanensis和E.cf haifanggouensis,已认定其时代为中侏罗世,鲎虫Triopssp和昆虫盖翅,时代也为中侏罗世,三类化石共生,因此完全有根据认定哈达陶勒盖组的时代为中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达陶勒盖组 叶肢介化石 鲎虫化石 化石 中侏罗世
下载PDF
四川彭州遭遇“三眼恐龙虾”
18
作者 黄迪颖 《生物进化》 2015年第1期28-31,2,共4页
几周前就看到一些网帖讲述,有人在四川彭州某个小村庄的一块水田发现了大量奇怪生物,从照片上看这些怪物是鲎虫无疑。却有某专家说它们是鲎的幼虫,不觉暗暗好笑。鲎与鲎虫,一字之差,却谬之千里。
关键词 四川 龙虾 鲎虫 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