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鲚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 被引量:62
1
作者 郭弘艺 唐文乔 +1 位作者 魏凯 胡雪莲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7,共9页
分析了205尾分布于中国的4种2龄鲚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结果显示,这4种鱼类的矢耳石都具有翼叶和基叶,但无后基叶和副基叶,中央突也不明显。背侧有脊突,叶形晶状突呈小三角形,仅限于腹侧。主凹槽明显,直管状,后端封闭。4种... 分析了205尾分布于中国的4种2龄鲚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结果显示,这4种鱼类的矢耳石都具有翼叶和基叶,但无后基叶和副基叶,中央突也不明显。背侧有脊突,叶形晶状突呈小三角形,仅限于腹侧。主凹槽明显,直管状,后端封闭。4种鱼矢耳石长轴长为体长的1.68%~2.82%,矢耳石重为体重的0.26‰~1.71‰;不论绝对重量或面积,均以七丝鲚和凤鲚的最大,刀鲚的次之,短颌鲚的最小,显现出与在海水中生活的时间呈正相关性。刀鲚和短颌鲚的矢耳石较轻薄,单位面积均重1.22~1.40mg/mm^2;七丝鲚和凤鲚的较厚重,单位面积均重约1.86mg/mm^2。矢耳石的长轴、短轴和单位重量等的变异系数,均要小于其体长特别是体重的变异系数,矢耳石形态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其身体形态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鲚属 矢耳石 形态特征 比较分析
下载PDF
不同鲚属鱼类Cyt b和D-loop序列的比较及其判别早期生活史个体的潜力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孙超 刘洪波 +2 位作者 姜涛 轩中亚 杨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35,共9页
使用mtDNA作为分子标记,基于1022 bp和1322 bp左右的部分序列分析刀鲚(Coilia nasus)、湖鲚(C.nasus taihuensis)、七丝鲚(C.grayii)及凤鲚(C.mystus)成鱼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刀鲚和湖鲚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6±0.0008和0.... 使用mtDNA作为分子标记,基于1022 bp和1322 bp左右的部分序列分析刀鲚(Coilia nasus)、湖鲚(C.nasus taihuensis)、七丝鲚(C.grayii)及凤鲚(C.mystus)成鱼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刀鲚和湖鲚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6±0.0008和0.0038±0.0008,凤鲚与刀鲚、湖鲚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215±0.0111、0.1228±0.0111(Cyt b)和0.1075±0.0108、0.1067±0.0107(D-loop),七丝鲚与刀鲚、湖鲚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42±0.0056、0.0351±0.0057(Cyt b)和0.0527±0.0069、0.0529±0.0070(D-loop),七丝鲚和凤鲚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158±0.0111和0.1123±0.0111。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2种序列的NJ分子系统树均显示,湖鲚和刀鲚不能形成独立的分支,而是混合聚在一起形成1个分支;七丝鲚和凤鲚则形成另外2个分支。首先根据采样点不同可初步断定未知仔幼鱼为刀鲚,稚鱼为湖鲚,而后对未知种仔幼鱼、稚鱼和刀、凤鲚鱼卵的2种序列的分析发现,不同采集点内部的这些早期生活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4~0.0032和0.0025~0.0082。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NJ分子系统树中,未知种仔幼鱼、稚鱼、刀鲚鱼卵与刀鲚、湖鲚聚为一类,凤鲚鱼卵与凤鲚聚为一支。由此可见,Cyt b基因序列和D-loop序列作为分子标记,虽然可以区分刀鲚、凤鲚以及七丝鲚的仔幼、稚鱼及鱼卵,但不能有效区分湖鲚和刀鲚的早期生活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鲚属 早期生活史 CYT B基因 D-loop序列
下载PDF
长江口鲚属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诸廷俊 杨金权 唐文乔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57,共6页
测定了21尾长江口鲚属鱼类mtDNA D—loop区全序列,长度在1233~1372bp之间,其中凤鲚长达1372bp,短颌鲚为1233bp,月鲚和湖鲚出现长度的异质性现象,各具有1271bp和1233bp两种类型。识别了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区。终止序列区... 测定了21尾长江口鲚属鱼类mtDNA D—loop区全序列,长度在1233~1372bp之间,其中凤鲚长达1372bp,短颌鲚为1233bp,月鲚和湖鲚出现长度的异质性现象,各具有1271bp和1233bp两种类型。识别了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区。终止序列区长650~790bp,包含了多个重复的ETAS,结构为:TACATAT---ATGTATTATAT。全序列21次转换中的17次和9次颠换中的7次都发生于该区。终止区还包含140个多态位点和97个系统发育信息位点,分别占整个D—loop区相应位点的80.9%和78.9%。中央保守区中的CSB—F、CSB—E、CSB—D等保守序列分别为CSB—F:ATGTAGTAAGGAGACCACC,CSB—E:AGGGACAACTATT GTGGGGG,CSB—D:TATTCCTGGCATCTGGT,有24个多态位点和18个系统发育信息位点来自该区。在保守区识别了CSB1、CSB2和CSB3,序列为CSB1:TT-ATAGAAGA-T-ACATAA,CSB2:AAACCCCCTTACCCCC,CSB3:TGTCAAACCCCGAAA,仅有9个多态位点和8个信息位点。研究表明D—loop区的序列变异主要来自终止序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鲚属鱼类 线粒体控制区 序列长度异质性 长江口
下载PDF
中国鲚属4种鱼的生化和形态比较及其系统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刘文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58-564,共7页
自1989年4月—1990年5月,在上海的崇明、江苏的无锡和高淳、福建的海澄采集标本。对我国鲚属4种鱼(6个生态型)进行生化和形态解剖比较分析,探讨每种鱼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各生态型的系统发育及亲缘关系;并运用系统分支学原理和方法,... 自1989年4月—1990年5月,在上海的崇明、江苏的无锡和高淳、福建的海澄采集标本。对我国鲚属4种鱼(6个生态型)进行生化和形态解剖比较分析,探讨每种鱼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各生态型的系统发育及亲缘关系;并运用系统分支学原理和方法,试绘出系统分支图解。结果表明,我国鲚属4种鱼分为两大姐妹群;一群为凤鲚和七丝鲚,另一群为刀鲚和短颔鲚;并综合分析生化和形态解剖资料,把生长在长江中的凤鲚和生长在九龙江中的凤鲚分为2个不同亚种:凤鲚CoiliamystusmystusLinnaeus为指名亚种和九龙江凤鲚Coiliamystusjiulongjiangensissubsp.nov.为新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鲚属 生态型 姐妹群 系统发育 鱼类 生化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鲚属鱼类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孙超 刘洪波 +1 位作者 姜涛 杨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共5页
对已应用于鲚属鱼类系统发育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物种分类和种类判别等遗传学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综述,在了解其重要进展的基础上,比较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并展望其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鲚属鱼类系统发育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物... 对已应用于鲚属鱼类系统发育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物种分类和种类判别等遗传学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综述,在了解其重要进展的基础上,比较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并展望其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鲚属鱼类系统发育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物种分类及种类判别等方面的下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鲚属 分子生物学方法 物种分类 种类判别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淡水鲚属鱼类加工工艺初探
6
作者 吴斌 方春林 +2 位作者 傅培峰 熊小英 王庆萍 《科学养鱼》 2015年第4期14-14,共1页
一、淡水鲚属鱼类加工技术背景 目前,现有的淡水鲚属鱼类产品的食用比较单一,多是新鲜鲚属鱼类烹制、烧烤加工,也有将鲚属鱼类冷藏或加工成鱼干品进行储备和销售,其营养和口感远不及新鲜鲚属鱼类,而且生产者为了提高产品的出成率,加工... 一、淡水鲚属鱼类加工技术背景 目前,现有的淡水鲚属鱼类产品的食用比较单一,多是新鲜鲚属鱼类烹制、烧烤加工,也有将鲚属鱼类冷藏或加工成鱼干品进行储备和销售,其营养和口感远不及新鲜鲚属鱼类,而且生产者为了提高产品的出成率,加工过程中辅料添加过多,导致鲚属鱼类原有的营养成分流失严重,同时失去了原有的鲜美口感。淡水鱼类加工产品的核心健康问题就是高盐(高氯化钠),长期摄入高盐(高氯化钠)食品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故减少氯化钠的摄入是防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鲚属 鱼类加工 营养成分 长期摄入 加工过程 外包装袋 高压灭菌锅 蒸煮锅 高温高压灭菌 激光打标机
下载PDF
鄱阳湖鲚属资源衰退原因及恢复对策分析
7
作者 张燕萍 肖宏恕 谢宪兵 《江西水产科技》 2008年第4期 11-13,共3页
本文对影响鄱阳湖鲚属鱼类资源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保护鄱阳湖鲚属鱼类资源提出了相应的恢复对策,为更好地保护和持续利用该渔业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鄱阳湖 鲚属 资源衰退
下载PDF
基于矢耳石形态特征的中国鲚属鱼类种类识别 被引量:44
8
作者 郭弘艺 魏凯 +2 位作者 唐文乔 吴嘉敏 陈文银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34,共8页
分析了中国鲚属鱼类七丝鲚、凤鲚、刀鲚和短颌鲚共4种205尾2龄鱼矢耳石的32个形态特征。对9个可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反映矢耳石体积和基叶大小的第1主成分,以及与反映翼叶大小的第2主成分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91.2%,是种类判别的主要... 分析了中国鲚属鱼类七丝鲚、凤鲚、刀鲚和短颌鲚共4种205尾2龄鱼矢耳石的32个形态特征。对9个可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反映矢耳石体积和基叶大小的第1主成分,以及与反映翼叶大小的第2主成分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91.2%,是种类判别的主要依据。对10个比例性状的逐步判别显示,4个种的平均正判率达95.6%,但交互验证结果却显示,刀鲚与短颌鲚间存在着20.1%的误判率,表现出与传统的依据外部形态分类和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的相似结果。这表明,短颌鲚并非有效种,而是刀鲚的淡水生态型种群,也预示着耳石形态分析在近缘种判别方面的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鲚属 矢耳石 形态计量特征 种类识别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DNA条形码的中国鲚属物种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5
9
作者 周晓犊 杨金权 +1 位作者 唐文乔 刘东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9-826,共8页
分析了150尾刀鲚Coilia nasus、湖鲚C.nasus taihuensis、短颌鲚C.brachygnathus、七丝鲚C.grayii及凤鲚C.mystus个体的COⅠ基因DNA条形码序列变异。结果显示,150条COⅠ基因条形码序列包含63种单倍型,单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100bp和600bp... 分析了150尾刀鲚Coilia nasus、湖鲚C.nasus taihuensis、短颌鲚C.brachygnathus、七丝鲚C.grayii及凤鲚C.mystus个体的COⅠ基因DNA条形码序列变异。结果显示,150条COⅠ基因条形码序列包含63种单倍型,单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100bp和600bp附近。刀鲚、短颌鲚和湖鲚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253%~0.557%之间,显著低于COⅠ基因DNA条形码鉴别不同物种2%的遗传距离阈值,表明这3个群体应为同一物种。但是凤鲚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5.08%,大于2%的鉴别阈值,显示凤鲚两群体可能达到了种或亚种级差异水平。以日本鳀Engraulisjaponicus为外群,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显示,刀鲚、湖鲚和短颌鲚群体聚在一起,未能各自形成单系;凤鲚根据地理分布聚为两支;七丝鲚则聚成单系。研究表明COⅠ基因条形码技术可用于我国鲚属物种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分子系统树 物种鉴定 鲚属鱼类 中国
原文传递
鲚属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标记开发及在物种界定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倩 程方圆 李晨虹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6,共9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子标记结合二代测序技术是研究群体遗传学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是界定物种的最佳方法之一。与以往获取SNPs数据的常用方法相比,靶基因富集的方法可以用来富集不同物种的同源片段,甚至可以用于部分降解的DNA。本研...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子标记结合二代测序技术是研究群体遗传学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是界定物种的最佳方法之一。与以往获取SNPs数据的常用方法相比,靶基因富集的方法可以用来富集不同物种的同源片段,甚至可以用于部分降解的DNA。本研究应用一套通用的脊椎动物单拷贝核基因标记,通过基因富集和Illumina测序获取鲱形目鲚属数千个SNPs位点。样本取自靠近长江入海口的沿海地区、长江干流和洞庭湖。用STRUCTURE和Bayes factor delimitation(*with genomic data,BFD*:一种新的物种界定工具)分析SNPs数据,发现洞庭湖的短颌鲚显著不同于其他采样点的样本,而从沿海地区采集的刀鲚与长江干流的个体之间的差异不明显(Bayes factor=11.3)。研究表明,基因富集可以用来获得非模式生物的SNPs数据,结合新的分析工具如BFD*可用于物种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基因富集 基因标记 物种界定 SNP位点 BFD* 鲚属
原文传递
长江下游产卵期凤鲚、刀鲚和湖鲚肌肉生化成分及能量密度 被引量:36
11
作者 刘凯 段金荣 +2 位作者 徐东坡 张敏莹 施炜纲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为研究产卵期凤鲚(Coilia mystus)、刀鲚(C.ectenes)和湖鲚(C.ectenes taihuensis)肌肉生化成分与能量密度,评价其营养价值并探讨生态习性差异对鱼类肌肉生化成分的影响。采集卵巢发育至Ⅴ期的样本各50尾,分别测定相关指标,实验均设置3... 为研究产卵期凤鲚(Coilia mystus)、刀鲚(C.ectenes)和湖鲚(C.ectenes taihuensis)肌肉生化成分与能量密度,评价其营养价值并探讨生态习性差异对鱼类肌肉生化成分的影响。采集卵巢发育至Ⅴ期的样本各50尾,分别测定相关指标,实验均设置3个重复,结果取平均值。3个种群样本肌肉水分含量为74.62%~81.87%,粗蛋白占肌肉鲜重的比例为15.06%~18.08%,粗脂肪为1.65%~6.78%,粗灰分为0.98%~1.49%,能量密度为4.447~7.209kJ/g。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0.49~76.04,不饱和脂肪酸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62.50%~72.48%与6.54%~8.39%。肌肉中矿物元素含量最高的均为钾,最低的均为铜。结果表明,凤鲚、刀鲚和湖鲚均为理想蛋白源,不饱和脂肪酸及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同时还富含赖氨酸、支链氨基酸、EPA和DHA等生理必需因子。生化成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刀鲚粗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显著高于凤鲚和湖鲚,这种差异直接反映了洄游习性对鱼类肌肉生化成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鲚属 产卵期 生化成分 能量密度
下载PDF
从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变异看短颌鲚和湖鲚的物种有效性 被引量:85
12
作者 唐文乔 胡雪莲 杨金权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4-231,共8页
经克隆测序获得我国七丝鲚(Coiliagrayii)、凤鲚(C.mystus)、刀鲚(C.nasus)和短颌鲚(C.brachygnathus)以及太湖湖鲚(C.nasus taihuensis)等4个种和1亚种32尾个体的mtDNAD-loop区全序列,以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秘鲁鳀(E.ringens... 经克隆测序获得我国七丝鲚(Coiliagrayii)、凤鲚(C.mystus)、刀鲚(C.nasus)和短颌鲚(C.brachygnathus)以及太湖湖鲚(C.nasus taihuensis)等4个种和1亚种32尾个体的mtDNAD-loop区全序列,以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秘鲁鳀(E.ringens)为外类群构建了中国鲚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并讨论了短颌鲚和湖鲚的物种有效性。结果显示,七丝鲚的D-loop区全序列长1,208bp,凤鲚1,279-1,361bp,刀鲚1,252-1,290bp,短颌鲚1,214-1,252bp,湖鲚1,252-1,442bp,除七丝鲚外的其他种类个体间均表现出序列长度的多态性。短颌鲚、刀鲚和湖鲚三者间的平均K2-P遗传距离仅为0.011-0.020,明显小于它们与凤鲚、七丝鲚及外类群间的遗传距离(0.051-0.349)。以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刀鲚、短颌鲚及湖鲚均未各自构成单系,而是共同构成一个单系群,三者并未发生显著分化。研究表明,短颌鲚和湖鲚为刀鲚的淡水生态型种群,并非有效物种。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中国鲚属3个有效物种间以凤鲚最为原始,刀鲚和七丝鲚为姐妹群,处于较进化的位置。推测凤鲚可能是鲚属祖先种最早从起源中心扩散到西北太平洋的后裔,而刀鲚和七丝鲚则是凤鲚在演化过程中分别适应寒冷和温暖气候而分化出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鲚属 物种有效性 线粒体控制区 分子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