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江洁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考古工作 内蒙古 鲜卑墓葬
下载PDF
内蒙古察右前旗旗杆山东汉晚期鲜卑墓葬颅骨研究
2
作者 胡春佰 陈永志 +1 位作者 张红星 李春雷 《文物春秋》 2021年第2期11-22,96,共13页
2014—201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旗杆山墓地发现了8座东汉晚期鲜卑墓葬,共出土人骨10具。对其中保存较好的6具人骨进行的体质人类学研究显示,该墓地鲜卑男性居民的种族特征总体上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最为接近,但... 2014—201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旗杆山墓地发现了8座东汉晚期鲜卑墓葬,共出土人骨10具。对其中保存较好的6具人骨进行的体质人类学研究显示,该墓地鲜卑男性居民的种族特征总体上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最为接近,但在颅高、颧宽、鼻指数等个别项目上又体现出混入了东北亚类型的种系成分,表明早期鲜卑居民可能与大兴安岭北段土著居民发生了基因交流,而鲜卑女性居民则以其圆颅、低颅、阔颅、低颅高面、较大的颧宽值和鼻颧角等特征体现出较男性更为鲜明的北亚蒙古人种倾向。通过对鲜卑相关古代人群的多元统计分析可知,鲜卑内部各人群在颅面部形态特征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鲜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人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杆山墓地 东汉晚期 鲜卑墓葬 颅骨研究 北亚蒙古人种
下载PDF
鲜卑粟特墓葬中的波斯神兽解读 被引量:6
3
作者 康马泰 毛民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2-59,共8页
到目前为止,粟特人在中国北朝还留有很多文化上的谜,所以我们不能确定说本文提到的"飞行神兽"等于伊朗文化圈原初意义上的"森木鹿"。但是,可以明确的是,这一类神兽的图像,就是马尔夏克教授指出的:"森木鹿类型... 到目前为止,粟特人在中国北朝还留有很多文化上的谜,所以我们不能确定说本文提到的"飞行神兽"等于伊朗文化圈原初意义上的"森木鹿"。但是,可以明确的是,这一类神兽的图像,就是马尔夏克教授指出的:"森木鹿类型的,表现‘神的荣光’"的神兽。而且在中国被当成吉祥图案,一如龙凤和独角兽麒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考古 鲜卑墓葬 粟特石棺床 含綬鸟 凤凰 “神的荣光”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简介
4
作者 叶知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49,共1页
《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本,共335页,彩色图版28幅,黑白图版24幅,定价135元。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考古发掘报告,包括察右后旗三道湾、商都... 《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本,共335页,彩色图版28幅,黑白图版24幅,定价135元。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考古发掘报告,包括察右后旗三道湾、商都县东大井、察右中旗七郎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历史文化 鲜卑墓地 考古资料
原文传递
察右前旗常家村东滩鲜卑墓文物调查简报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晓峰 张新香 马婧 《草原文物》 2015年第1期57-58,共2页
2013年4月,察右前旗乌拉哈乡常家村农民在东滩砂石场取沙时发现一件陶罐和铜鳆,并伴有人骨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察右前旗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随后调查清理了现场,从现场清理情况看,此处为一处墓地,因为取沙过程中遭... 2013年4月,察右前旗乌拉哈乡常家村农民在东滩砂石场取沙时发现一件陶罐和铜鳆,并伴有人骨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察右前旗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随后调查清理了现场,从现场清理情况看,此处为一处墓地,因为取沙过程中遭到机械的破坏,墓葬形制及方向等信息已不可考,现场采集到的遗物也只有上述两件,现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右前旗常家村 鲜卑墓葬 东汉晚期
下载PDF
蒙古国布尔干省达欣其楞苏木詹和硕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永志 萨仁毕力格 +5 位作者 程鹏飞 丹达尔 阿.奥其尔 巴.昂哈巴雅尔 赫.策仁彬巴 昂格勒苏荣 《草原文物》 2015年第2期8-31,共24页
2014年6-7月,中蒙联合考古队对蒙古国境内詹和硕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有匈奴时期半地穴式房址、灰坑,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等不同历史时期墓葬。出土陶器、铜器、铁器、骨器、漆木器、丝织品等。这批实物资料对于研究蒙古国中部... 2014年6-7月,中蒙联合考古队对蒙古国境内詹和硕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有匈奴时期半地穴式房址、灰坑,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等不同历史时期墓葬。出土陶器、铜器、铁器、骨器、漆木器、丝织品等。这批实物资料对于研究蒙古国中部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詹和硕遗址 匈奴聚落 鲜卑柔然墓葬 突厥回鹘墓葬 契丹墓葬
下载PDF
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佐尔戈尔Ⅰ、Ⅱ号墓地鲜卑人骨研究
7
作者 索明杰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63,共7页
1998年俄罗斯科学院主持发掘了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佐尔戈尔Ⅰ、Ⅱ号墓地,辨认出几座鲜卑墓葬并确认这批鲜卑人群属蒙古人种,在蒙古国和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都很少见到关于鲜卑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报道。利用获赠的这批珍贵的鲜卑人骨材... 1998年俄罗斯科学院主持发掘了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佐尔戈尔Ⅰ、Ⅱ号墓地,辨认出几座鲜卑墓葬并确认这批鲜卑人群属蒙古人种,在蒙古国和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都很少见到关于鲜卑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报道。利用获赠的这批珍贵的鲜卑人骨材料数据公布人种学分析数据,同时,与同时期中国以及蒙古高原其他地区出土的鲜卑人种学研究材料进行对比分析,试图用体质人类学方法,对蒙古高原鲜卑人的体质特征、演变以及人种构成进行初步探讨。该墓地人骨,与拓跋鲜卑的扎赉诺尔A组之间的欧氏距离系数最小,属于北亚蒙古人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尔戈尔墓地 鲜卑墓葬 人骨研究 体质特征 北亚蒙古人种
原文传递
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步摇”研究
8
作者 曾慧 杨远 王林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5,107,共7页
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步摇"作为鲜卑民族饰品文化的代表,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设计艺术历史与交流融合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史籍文献、考古图像、出土实物等资料,梳理"步摇"的历史发展脉络、形制及传播路线,运用图像... 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步摇"作为鲜卑民族饰品文化的代表,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设计艺术历史与交流融合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史籍文献、考古图像、出土实物等资料,梳理"步摇"的历史发展脉络、形制及传播路线,运用图像学方法对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步摇"的构成形态、形制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步摇"中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中原汉文化及西亚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及对朝鲜、日本等邻国文化和艺术产生深远影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地区 鲜卑墓葬 步摇 交流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