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逆冲-走滑作用叠加的复合构造变形机制砂箱模拟研究: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为例 |
吕春晓
郭玲莉
陶圩
张家轩
周琦杰
张京京
陈欣
王光增
李三忠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南海陆缘中南-礼乐断裂带的发育与构造活动 |
邱燕
聂鑫
阎贫
黄文凯
杜文波
鞠东
|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佳伊断裂带晚白垩世走滑-逆冲事件的新证据 |
万阔
孙晓猛
何松
郑涵
张旭庆
李多姿
|
《世界地质》
CAS
|
2017 |
2
|
|
4
|
甘孜-玉树断裂带晚第四纪走滑速率与滑动分解作用 |
吕丽星
李传友
魏占玉
董金元
谭锡斌
石峰
苏鹏
|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5
|
二十年来蠕变和短基线观测反映的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 |
刘冠中
马瑾
张鸿旭
王建军
杨永林
王兰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6
|
|
6
|
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900km? |
李海兵
许志琴
杨经绥
戚学祥
P.Tapponnier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8
|
|
7
|
走滑断裂带贯穿过程与发育模式的物理模拟 |
肖阳
邬光辉
雷永良
陈婷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4
|
|
8
|
郯庐断裂带古新世—早始新世左旋走滑活动的反射地震证据 |
韩文功
季建清
王金铎
于建国
张新钰
余绍立
|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
2005 |
48
|
|
9
|
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模拟 |
洪汉净
刘辉
郑秀珍
|
《四川地震》
|
2006 |
2
|
|
10
|
鲜水河断裂带断层活动“协同化”的演化特征 |
刘冠中
马瑾
|
《国际地震动态》
|
2012 |
4
|
|
11
|
鲜水河断裂带地震破裂段落的边界特征研究 |
安艳芬
|
《国际地震动态》
|
2011 |
2
|
|
12
|
低—非孔隙岩石中走滑断裂带内部结构的形成演化 |
王孝彦
高强
孟令东
王海学
魏志鹏
|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3
|
莫里青断陷西北缘走滑断裂带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
杨玲
鲍志东
杜宜静
侯鹏飞
刘保磊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4
|
郯庐断裂南段走滑和伸展断裂的深部结构及位置关系 |
张交东
杨长春
刘成斋
刘德良
杨晓勇
刘传鹏
黄松
任凤楼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5
|
|
15
|
营口-潍坊断裂带对辽东湾坳陷东部凸起的形成及构造分段的控制作用--来自物理模拟实验和断层几何学特征的证据 |
曹忠祥
任凤楼
宋国奇
漆家福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6
|
|
16
|
白河-谷城断裂带中段构造变形特征与第四纪活动性 |
雷东宁
蔡永建
乔岳强
余松
吴建超
缪卫东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7
|
基于GPS观测的张家口-渤海断裂带活动性 |
陈阜超
郭良迁
郑智江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8
|
沂沭断裂带北段大盛-马站早白垩世盆地成因分析 |
于福生
漆家福
王春英
张卫刚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
6
|
|
19
|
沂沭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安丘—朱里段几何结构与活动特征 |
王志才
贾荣光
孙昭民
石荣会
晁洪太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8
|
|
20
|
龙陵-瑞丽断裂带附近的构造地貌与断裂活动性 |
贺根文
付碧宏
刘鸣
杨顺虎
时丕龙
刘锋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