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荚大粒鲜食大豆新品种‘兴化豆5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清华 林海峰 +4 位作者 顾智炜 颜墩炜 严生仁 陈子琳 柯庆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5期37-43,共7页
本研究旨在开发适合福建省及其相似生态区种植条件的高产优质鲜食大豆新品种,以促进地区内品种更新、提高产业效率,并支持乡村振兴计划。通过使用‘浙98002’作为母本和‘毛豆389’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成功培育出优良品种... 本研究旨在开发适合福建省及其相似生态区种植条件的高产优质鲜食大豆新品种,以促进地区内品种更新、提高产业效率,并支持乡村振兴计划。通过使用‘浙98002’作为母本和‘毛豆389’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成功培育出优良品种‘兴化豆5号’。该品种于2020年入选参加福建省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在2020—2021年的两年区域试验中,‘兴化豆5号’表现出色,平均鲜荚产量达到11522.7 kg/hm^(2),比对照品种‘毛豆3号’(CK)增产5.67%。其标准荚产量为8261.7 kg/hm^(2),较‘毛豆3号’(CK)增产5.11%,且标准荚率为71.70%。‘兴化豆5号’以其大荚大粒特性及清煮后香甜柔糯的口感而受到好评,属于中晚熟型鲜食大豆品种,适宜于福建省春季播种。2022年7月,‘兴化豆5号’经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一研究成果预示着福建省及类似生态区鲜食大豆种植业的一大步前进,有望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新品种 ‘兴化豆5号’ 选育 特征特性
下载PDF
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对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张莹莹 牛永锋 +5 位作者 孙海潮 董文恒 李永江 张盼 史丽丽 卢道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9-598,共10页
为探索黄淮海区适宜的大豆、鲜食玉米间作模式,采用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鲜食玉米群体对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作物的产量、农艺性状及作物间相对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玉米3个播期A1(6月30日)、A2(7月7... 为探索黄淮海区适宜的大豆、鲜食玉米间作模式,采用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鲜食玉米群体对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作物的产量、农艺性状及作物间相对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玉米3个播期A1(6月30日)、A2(7月7日)、A3(7月14日)与3个种植密度B1(3.20万株·hm^(-2))、B2(3.80万株·hm^(-2))、B3(4.50万株·hm^(-2))共9个处理不影响间作的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ER)都大于1;从播期方面看,A1、A2和A3的LER均值分别为1.26,1.20和1.1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A1与A2差异不显著;同一播期不同密度条件下,B2的LER最大,B3居中,B1最小。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互作对大豆的产量、百粒重无显著性影响,对株高、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产生了显著性影响;鲜食玉米产量和百粒重随着播期的延后逐渐变小,A3的百粒重仅为A1的69.1%,且同一播期内百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变小。鲜食玉米播期推后抑制了大豆、鲜食玉米共生后期鲜食玉米资源竞争力的恢复,共生前期大豆占优势地位,共生后期鲜食玉米的资源竞争力逐渐变强。因此,就本研究而言,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中鲜食玉米应不晚于7月7日播种,种植密度3.80万株·hm^(-2)有利于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总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间作 玉米播期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密度与播量配置对鲜食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蓝新隆 萧涵 +5 位作者 林训昌 夏春英 刘爱华 胡润芳 林国强 张玉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5-742,共8页
为探索福建省鲜食大豆种植适宜密度与播量,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4个密度水平和4个播量水平,研究不同密度和播量配置对鲜食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为上升趋势,胞间CO_(2)浓度(Ci)为... 为探索福建省鲜食大豆种植适宜密度与播量,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4个密度水平和4个播量水平,研究不同密度和播量配置对鲜食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为上升趋势,胞间CO_(2)浓度(Ci)为下降趋势;蒸腾速率(Tr)、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及除种植18万和21万株·hm^(-2)处理外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与大气CO_(2)浓度(Ca)比(Ci/Ca)呈先升后降趋势,蒸气压亏缺(VPD)呈先降后升趋势。同一播量下,随着密度的增大,Tr和Ci呈上升趋势。相同密度条件下随着播量增加,株高和底荚高度为上升趋势,而主茎节数表现为下降趋势,有效荚数呈逐渐下降趋势,除12万和15万株·hm^(-2)处理外产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18万株·hm^(-2)和每穴2株组合鲜荚产量最佳,达11290.32 kg·hm^(-2),比12万、15万和21万株·hm^(-2)分别增产0.45%、5.71%和14.15%。综上所述,在福建省鲜食大豆种植以密度为18万株·hm^(-2)和每穴2株的栽培模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密度 播量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高产优质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13号的选育
4
作者 蓝新隆 萧涵 +4 位作者 夏春英 刘爱华 胡润芳 林国强 张玉梅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9-765,共7页
【目的】通过有性杂交系谱选育高产优质的鲜食大豆新品种,提高鲜食大豆育种效率,促进鲜食大豆种业多样化。【方法】以浙鲜12号为母本、交大1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聚合父母本优良基因,定向选出组合17B34-2-1。【结果】2019年... 【目的】通过有性杂交系谱选育高产优质的鲜食大豆新品种,提高鲜食大豆育种效率,促进鲜食大豆种业多样化。【方法】以浙鲜12号为母本、交大1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聚合父母本优良基因,定向选出组合17B34-2-1。【结果】2019年冬进行品比试验,平均鲜荚产量11753.40 kg·hm^(-2),比对照组毛豆3号(CK)显著提高15.00%,定名为闽豆13号。闽豆13号在2020—2021年福建省鲜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荚产量11348.40kg·hm^(-2),比对照毛豆3号(CK)增产4.07%;该品种于翌年7月通过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220002)。【结论】育成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13号,该品种具鲜荚产量高、食味品质佳、适应性广等特点,属中熟鲜食大豆品种,适宜在福建省大豆产区春季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新品种 闽豆13号 选育
下载PDF
2003-2022年福建省鲜食大豆审定品种系谱及农艺性状分析
5
作者 李清华 陈子琳 +3 位作者 林海峰 顾智炜 唐超凡 柯庆明 《中国种业》 2024年第4期45-51,共7页
为了给福建省鲜食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多样的品种信息,提高新品种选育效率。以2003-2022年福建省审定的22个鲜食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品种系谱及农艺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福建省近20年审定品种的直接亲本注重选用中间材料与育成品... 为了给福建省鲜食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多样的品种信息,提高新品种选育效率。以2003-2022年福建省审定的22个鲜食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品种系谱及农艺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福建省近20年审定品种的直接亲本注重选用中间材料与育成品种,并以中间材料×中间材料、育成品种×育成品种和育成品种×中间材料(可正反交)3种组配模式为主;台湾地区与浙江品种是目前福建省自主选育品种的主要骨干亲本;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建省鲜食大豆审定品种鲜荚产量不断提高,全生育期、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和二粒以上标准荚数对增产贡献较大。因此,扩大资源的利用范围,不断创造新的中间材料,拓宽品种选育的遗传基础是福建省鲜食大豆育种的关键;在福建省鲜食大豆育种中,需重点关注影响鲜食大豆产量的生育期、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及二粒以上标准荚数等农艺及产量性状,以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大豆 审定品种 系谱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鲜食大豆审定品种综合评价研究
6
作者 李清华 顾智炜 +4 位作者 林海峰 颜墩炜 郑龙 陈子琳 柯庆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0期17-25,共9页
为提升福建省鲜食大豆的生产效益与品种优化,本研究对2003—2022年间审定的22个鲜食大豆品种进行了系统性农艺性状分析。通过测定14个主要农艺性状,包括茎粗、采收日数、有效分枝数等,并运用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 为提升福建省鲜食大豆的生产效益与品种优化,本研究对2003—2022年间审定的22个鲜食大豆品种进行了系统性农艺性状分析。通过测定14个主要农艺性状,包括茎粗、采收日数、有效分枝数等,并运用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了性状间的显著相关性和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4个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着丰富变异,变异系数介于3.36%~24.65%之间。茎粗与采收日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分枝数、底荚高度、二粒以上标准荚数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分枝数、二粒以上标准荚数、平均单荚粒数、单株荚重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荚数、二粒以上标准荚数与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每kg标准荚数与标准荚长、鲜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荚产量因子、标准荚饱满度因子、株型因子、荚型因子、生育期因子、标准荚数因子等前6个主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9.15%,基本反映了22个品种原始数据的信息量,可以此构建综合评价模型筛选综合性状得分较高品种。利用类平均法在欧氏距离4.86处可将22个品种划分为5大类群,主成分综合得分较高品种大多处于第Ⅲ类群。通过综合分析评价,本研究筛选出了‘闽豆9号’、‘兴化豆5号’、‘闽豆10号’、‘交大11’、‘闽豆7号’、‘兴化豆1号’及‘兴化豆618’等7个品种供福建省鲜食大豆主要生产应用和育种亲本选择。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福建省鲜食大豆品种的资源库,也为未来的品种改良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大豆 审定品种 品种筛选 品种改良 综合评价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下载PDF
有机肥通过改善红壤团聚体结构促进鲜食大豆高产
7
作者 张景云 柳开楼 +5 位作者 王志美 王发洪 何小林 朱莉英 徐小林 黄庆海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6,共7页
为探究化肥配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与鲜食大豆产量的量化关系,本研究于2022和2023年在典型红壤坡耕地上设置不施肥(CK)、化肥(CF)、化肥配施有机肥(COF)等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的鲜食大豆产量性质、土壤团聚体组分及... 为探究化肥配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与鲜食大豆产量的量化关系,本研究于2022和2023年在典型红壤坡耕地上设置不施肥(CK)、化肥(CF)、化肥配施有机肥(COF)等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的鲜食大豆产量性质、土壤团聚体组分及平均重量直径。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COF处理的荚果数显著增加,2022年分别比CK和CF处理增加了55.1%和36.5%,2023年的增幅分别为53.98%和40.54%。COF处理的鲜食大豆带荚和不带荚籽粒鲜重也分别比CF处理提高了41.70%~40.65%和40.03%~41.78%。在所有处理中,COF处理的团聚体组分中>2.00 mm和0.25~2.00 mm的比例显著较高,而<0.053 mm的比例则显著较低。与CF相比,2022和2023年COF处理下>2 mm的比例分别增加了101.95%和53.06%,但0.25~2 mm、0.053~0.25 mm和<0.053 mm的比例则与CF处理无显著差异。进一步计算发现,2022和2023年COF处理的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也比CF处理增加了25.95%和18.80%。结合线性拟合方程表明,当>2 mm团聚体组分的比例增加1%,2022和2023年的带荚鲜重分别提高0.16和0.19 t·hm^(-2),不带荚鲜重分别提高0.54和0.67 t·hm^(-2);同时,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增加0.1 mm,带荚和不带荚的鲜重分别提高1.79~1.99 t·hm^(-2)和0.83~0.91 t·hm^(-2)。因此,化肥配施有机肥是提升红壤坡耕地鲜食大豆产量的主要措施,且通过改善团聚体结构可以显著促进鲜食大豆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红壤 团聚体 有机肥
下载PDF
鄂东地区鲜食大豆—萝卜—莴苣三种三收栽培技术
8
作者 葛长军 卢华丽 +2 位作者 闫良 代俊芬 李进兰 《长江蔬菜》 2024年第7期20-23,共4页
为提高土壤利用效率,推广了鲜食大豆—萝卜—莴苣三种三收栽培技术。该轮作技术蔬菜生育期衔接紧密,实现茬口间的高效转换,种植技术相对简单。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整地施肥,以备种植下茬蔬菜。该技术每667 m^(2)效益可达8 750元... 为提高土壤利用效率,推广了鲜食大豆—萝卜—莴苣三种三收栽培技术。该轮作技术蔬菜生育期衔接紧密,实现茬口间的高效转换,种植技术相对简单。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整地施肥,以备种植下茬蔬菜。该技术每667 m^(2)效益可达8 750元,可作为鄂东地区乡村振兴选择的优势种植模式之一,供气候相似地区种植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地区 大豆 萝卜 莴苣
下载PDF
适宜重庆区域的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9
作者 田红琳 高素荣 +7 位作者 易靖 邓长琴 刘严 张光列 刘广银 廖江 吴毓 冉子渝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结合重庆市场需求及气候特点,联合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团队协同攻关,集成以“鉴选紧凑优质品种、规范带状田间配置、抢墒增密种肥同播、肥药增效减施”为主的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幅度提升了重庆市旱地土地...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结合重庆市场需求及气候特点,联合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团队协同攻关,集成以“鉴选紧凑优质品种、规范带状田间配置、抢墒增密种肥同播、肥药增效减施”为主的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幅度提升了重庆市旱地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带状复合种植
下载PDF
鲜食大豆新品种徐春6号的选育
10
作者 李思梦 齐玉军 +5 位作者 徐泽俊 邢兴华 童飞 王好让 晋彤彤 王幸 《大豆科技》 2024年第5期56-59,共4页
徐春6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和辽宁骏晨种业有限公司以高雄3号为母本,LR7813(沪宁95-1×开科源12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鲜食大豆新品种。2020—2021年参加江苏省鲜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鲜... 徐春6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和辽宁骏晨种业有限公司以高雄3号为母本,LR7813(沪宁95-1×开科源12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鲜食大豆新品种。2020—2021年参加江苏省鲜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鲜荚产量为11181.8 kg/hm^(2),较对照品种台湾292平均增产11.2%;2年平均鲜粒产量为6042.8 kg/hm^(2),较对照品种台湾292平均增产19.5%。2021年参加江苏省鲜食春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为11880.0 kg/hm^(2),较对照品种台湾292平均增产9.2%;平均鲜粒产量为6322.5 kg/hm^(2),较对照品种台湾292增产10.7%。该品种出苗至青荚采收生育日数为86.0 d,适宜江苏省及周边地区作鲜食春大豆推广种植。202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豆20230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徐春6号 选育栽培
下载PDF
47份福建省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文磊 吕美琴 +3 位作者 李明松 施迎迎 康蓉蓉 曾红英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9,共14页
【目的】为更好地利用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筛选优良品种(系)应用于福建省鲜食大豆育种和生产上。【方法】对47份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的7个表型性状进行描述统计,对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并进... 【目的】为更好地利用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筛选优良品种(系)应用于福建省鲜食大豆育种和生产上。【方法】对47份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的7个表型性状进行描述统计,对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描述统计结果表明,除了株型和结荚习性的表现一致外,其他表型性状存在差异。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3个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7.49%~38.07%,底荚高度的变异系数最大,标准荚长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单株荚重、标准荚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粗与单株荚重、标准荚产量、有效分枝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重、标准荚产量、鲜荚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荚数、单株标准荚数均与单株荚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重与标准荚产量、鲜荚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旋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用荚产量因子、荚数因子、株型因子、荚形因子等4个主因子描述13个主要农艺性状73.677%的信息量;根据主因子特征向量及其对应特征根计算各品种的综合主成分得分,用离差平方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基于综合主成分得分和13个主要农艺性状标准化数据测定47份种质的欧氏距离,前者将参试材料分成2个大类2个亚类,后者将参试材料分成3个大类2个亚类,两种聚类分析方法结果基本一致;将综合主成分得分前10名的种质与其标准荚产量、鲜荚产量进行综合分析,鉴定得到南农1821、闽豆14、兴化豆8号、兴化豆618、闽豆10号、兴化豆9号、兴化豆4号、兴化豆3号等8份综合性状优良且高产的优质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结论】47份鲜食春大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8份优异的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可为鲜食春大豆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或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表型鉴定 遗传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高山鲜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宗琴 《西北园艺》 2024年第3期14-16,共3页
贫困山区土地稀少,为合理利用土地获得更大效益,宁陕县城关镇以玉米净作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为标准,推行高山鲜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有效利用了农村闲散劳动力,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种植方式,采取“... 贫困山区土地稀少,为合理利用土地获得更大效益,宁陕县城关镇以玉米净作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为标准,推行高山鲜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有效利用了农村闲散劳动力,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种植方式,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2023年全镇17个村大面积发展鲜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共1 534亩,约产鲜食玉米460余万穗,大豆138 060 kg,农户增收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山大豆 带状复合栽培
下载PDF
浙鲜12鲜食大豆春季栽培模式筛选试验初报
13
作者 王加杰 丁桔 《上海蔬菜》 2024年第1期37-39,42,共4页
为筛选适合杭州地区鲜食大豆春季种植模式,作者以浙鲜12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其物候期、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浙鲜12鲜食大豆的生育期为77~90 d,熟期早,于5月中旬~6月下旬分批采收上市,产... 为筛选适合杭州地区鲜食大豆春季种植模式,作者以浙鲜12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其物候期、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浙鲜12鲜食大豆的生育期为77~90 d,熟期早,于5月中旬~6月下旬分批采收上市,产品供应期长,可满足市场需求。“露地+地膜”直播模式浙鲜12的有效荚率最高(92.2%),且明显高于其他栽培模式;露地直播模式浙鲜12的标准荚率(75.0%)、每荚粒数(2.1粒)高于其他栽培模式;“大棚+地膜”移栽模式浙鲜12鲜食大豆的有效荚数、标准荚率和产量虽然偏低,但鲜食大豆平均售价达12元/kg,每667 m^(2)净效益达3889.4元,经济效益较高。“露地直播”模式每667 m^(2)净效益最低(1370.3元)。菜农可根据实际情况同时选用多种模式种植鲜食大豆,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大豆 春季栽培模式 筛选试验 浙江杭州
下载PDF
国审鲜食大豆新品种晋科2号的选育研究
14
作者 李方舟 张海生 +3 位作者 杨婷婷 王军 任鹏 古晓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3-509,共7页
针对山西省鲜食大豆品种相对较少,更新换代速度慢,良种紧缺的现状,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以晋遗38为母本,忻毛豆1号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鲜食大豆新品种晋科2号。该品种2019年参加国家鲜食大豆春播组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为14703.1 ... 针对山西省鲜食大豆品种相对较少,更新换代速度慢,良种紧缺的现状,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以晋遗38为母本,忻毛豆1号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鲜食大豆新品种晋科2号。该品种2019年参加国家鲜食大豆春播组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为14703.1 kg·hm^(-2),比对照浙鲜豆5号增产19.6%,居参试品种第1位;2020年续试,平均鲜荚产量为12521.4 kg·hm^(-2),比对照浙鲜豆5号增产8.8%,居参试品种第3位;两年平均鲜荚产量为13612.25 kg·hm^(-2),比对照浙鲜豆5号增产14.4%。2021年参加国家鲜食大豆春播组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为12265.5 kg·hm^(-2),比对照浙鲜豆5号增产7.2%,排名第2位。该品种粗蛋白(干基)含量44.06%,粗脂肪(干基)含量19.39%,可溶性总糖含量4.9%。口感清香,甜味浓,微软或脆,糯性中等,风味较好。审定编号:晋审豆20170008;国审豆20220048。该品种在选育过程中亲本血缘关系远,病圃中选育,各世代选育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晋科2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选育 栽培技术 病圃 晋科2号
下载PDF
冀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鲜食玉米品种筛选
15
作者 蒋超 谢世兴 +7 位作者 董晓旭 赵冰欣 刘雪玲 卢海博 赵海超 刘松涛 魏东 黄智鸿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79,共8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冀西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以12个鲜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按照玉米、大豆行比2∶4间作,对照为鲜食玉米单作,研究供试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特性及经济效益。农艺性状方面,各品种苗期至收获期叶面积... 为了筛选出适合冀西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以12个鲜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按照玉米、大豆行比2∶4间作,对照为鲜食玉米单作,研究供试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特性及经济效益。农艺性状方面,各品种苗期至收获期叶面积指数为1.64~16.19。带状复合种植下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各品种的LAI都呈增大的趋势,且大部分品种拔节期至抽雄期为叶面积指数最快增长期。光合特性方面,12个鲜食玉米品种中万糯1号、万彩糯6号、彩糯1号、万糯2018叶片的SPAD值、Pn、Tr和Gs较高,Ci较低,光合性能优于其他品种。品质特性方面,带状复合种植下各品种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在2.76%~22.27%之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在4.96~7.64 mg/g之间,淀粉含量在20.51%~64.42%之间;单作鲜食玉米品种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在3.76%~16.41%之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在6.17~8.54 mg/g之间,淀粉含量在26.79%~70.56%之间。经济效益方面,万糯1号与万糯2018的复合种植产量与单作相近,且对应的土壤当量比(LER)分别为1.46、1.47,说明该模式下增产明显。结果表明,鲜食玉米万糯1号和万糯2018这2个品种植株生产性能好,品质产量优,适宜作为鲜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冀西北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带状复合种植 品种筛选
下载PDF
不同规格地膜对鲜食玉米和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16
作者 王峰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0期61-66,共6页
为探索适合在如东县推广的地膜科学使用技术,选用6种不同规格的地膜对鲜食玉米和大豆进行试验,以裸地为对照。结果表明,当低温影响较大时,推荐使用白色普通地膜;干旱影响较大时,推荐使用黑色普通地膜。在种子萌发期,使用白色普通地膜可... 为探索适合在如东县推广的地膜科学使用技术,选用6种不同规格的地膜对鲜食玉米和大豆进行试验,以裸地为对照。结果表明,当低温影响较大时,推荐使用白色普通地膜;干旱影响较大时,推荐使用黑色普通地膜。在种子萌发期,使用白色普通地膜可以明显提升发芽率。在鲜食玉米生长期,推荐白色加厚地膜;全生物降解黑色地膜能有效提升鲜食大豆株高,但会影响新叶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栽培 玉米 大豆 种植初期
下载PDF
四川春播鲜食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17
作者 安建刚 杨文英 +7 位作者 王健 曾召琼 梁建秋 于晓波 冯军 吴海英 张明荣 张晓 《中国种业》 2024年第4期167-169,共3页
四川春播鲜食大豆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在生产基地、种子要求、耕地准备、播种与间苗定苗、肥料运筹与控旺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贮藏、生产档案等方面进行规范,为指导四川鲜食大豆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四川 大豆 春播 技术规程
下载PDF
鲜食大豆在楚雄州元谋县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8
作者 王学辉 符跃斌 +3 位作者 周莉 何三平 孙国亮 甘爱国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0期175-176,共2页
楚雄州元谋县作为云南省的重要农业产区,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鲜食大豆的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探讨鲜食大豆在楚雄州元谋县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其种植特点、栽培要点、市场需求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
关键词 大豆 农业生产 种植技术 市场需求 建议 展望
下载PDF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与菜用大豆间作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19
作者 段永华 管必莲 +5 位作者 左丽娟 李双艳 邓成忠 李晓亮 杨进成 张钟 《大豆科技》 2024年第2期19-24,共6页
为提高玉溪地区鲜食玉米和菜用大豆种植效益,文章以鲜食甜玉米SBS902、糯玉米燕禾金2000及菜用大豆奎鲜5号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8种和9种间作模式,分析不同间作模式下鲜食玉米和菜用大豆的病害、产量及经济效益,筛选最佳间作模式供生产... 为提高玉溪地区鲜食玉米和菜用大豆种植效益,文章以鲜食甜玉米SBS902、糯玉米燕禾金2000及菜用大豆奎鲜5号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8种和9种间作模式,分析不同间作模式下鲜食玉米和菜用大豆的病害、产量及经济效益,筛选最佳间作模式供生产应用。结果表明,鲜食甜玉米(糯玉米)-菜用大豆间作较鲜食甜(糯)玉米净作增收效益显著。鲜食甜玉米-菜用大豆间作模式下的大豆霜霉病发病较轻,其中甜7间作处理的菜用大豆商品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高22.0%~130.4%;甜6间作处理的鲜食甜玉米商品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高10.8%~84.4%。总毛收入上,甜7间作处理经济效益表现最佳,较其他处理高2.9%~61.1%。鲜食糯玉米-菜用大豆间作模式下的玉米大小斑病发病较轻,其中糯4间作处理的菜用大豆商品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高0.8%~102.5%;糯1处理(糯玉米净作)的鲜食糯玉米商品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高8.6%~45.0%。总毛收入上,糯8间作处理的总经济效益表现最佳,较其他处理高9.1%~78.0%。综合分析表明,甜7及糯8间作模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在玉溪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菜用大豆 间作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双季直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20
作者 龙静 杨云 +1 位作者 成马丽 连群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4期99-103,共5页
为探究不同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双季直播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本试验采用了5种不同的鲜食玉米品种与大豆间作。结果表明,万糯2018和航玉糯8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分别为811.7 kg/667 m~2和777.06 kg/667 m~2;其中万糯2018与齐黄34... 为探究不同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双季直播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本试验采用了5种不同的鲜食玉米品种与大豆间作。结果表明,万糯2018和航玉糯8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分别为811.7 kg/667 m~2和777.06 kg/667 m~2;其中万糯2018与齐黄34间作表现最好,综合效益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与齐黄34间作,平均产值达3 789元/667 m~2,比乌蒙珍珠糯1号间作齐黄34的产值高654元/667 m~2。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与大豆间作能充分发挥作物的优势互补作用,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推广鲜食玉米品种万糯2018为主栽品种与大豆进行间作,大大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粮油作物的产出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双季直播 高产高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