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黄小檗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1
作者 任玉玲 李幸儿 +3 位作者 梁佳林 赵爽 孙胜男 李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6-1625,共10页
【目的】为明确鲜黄小檗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与同属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对鲜黄小檗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进行解析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用IlluminaHiseqXTen技术测序,用CPGview、CodonW、MISA、Reputer、IRscope、mVISTA软件... 【目的】为明确鲜黄小檗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与同属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对鲜黄小檗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进行解析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用IlluminaHiseqXTen技术测序,用CPGview、CodonW、MISA、Reputer、IRscope、mVISTA软件对鲜黄小檗叶绿体基因组特征进行分析,MEGA7软件中的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鲜黄小檗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66225bp,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全基因组GC含量为38.07%;共注释得到144个基因,包括9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其中23个基因含有内含子,32个基因为双拷贝基因;偏好使用A/U结尾的密码子;共检测到98个SSR位点和150个散在重复序列,大部分SSR位点由A和T碱基组成;SSC和IR区的变异程度高于LSC区;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鲜黄小檗与威宁小檗亲缘关系最近。【结论】鲜黄小檗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与小檗属其他物种类似,为该属物种的分子鉴定、进化关系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黄小檗 叶绿体基因组 序列特征 系统进化
下载PDF
祁连山鲜黄小檗灌丛穿透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瑞 刘贤德 +3 位作者 赵锦梅 万艳芳 李小青 康利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4-158,共5页
在2013年和2014年雨季对祁连山西水林区排露沟流域鲜黄小檗灌丛穿透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雨后冠下土壤水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灌丛的平均穿透雨率为39.14%。受冠层水平结构影响,冠下穿透雨率由距基部0.1m处的16.19%单调递增至... 在2013年和2014年雨季对祁连山西水林区排露沟流域鲜黄小檗灌丛穿透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雨后冠下土壤水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灌丛的平均穿透雨率为39.14%。受冠层水平结构影响,冠下穿透雨率由距基部0.1m处的16.19%单调递增至0.9m处的69.92%。雨后,鲜黄小檗灌丛冠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变化区间介于5%-30%,土壤湿润锋深度基本保持在30cm以上。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的水平分布格局与穿透雨的空间分布格局不一致,除灌丛基部土壤水分对降雨有明显的响应外,基部外土壤水分在空间和时间上均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鲜黄小檗灌丛林土壤水文效应和水源涵养功能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黄小檗 穿透雨 土壤水分
下载PDF
祁连山鲜黄小檗灌丛穿透雨特征
3
作者 马瑞 刘贤德 +1 位作者 万艳芳 赵维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3-799,共7页
鲜黄小檗是我国祁连山区长期适应高寒气候条件而发展起来的主要的亚高山灌丛类型之一,通过野外观测,对祁连山西水林区鲜黄小檗灌丛在39次降雨事件中冠下穿透雨的分区性、径向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鲜黄小檗灌丛单株... 鲜黄小檗是我国祁连山区长期适应高寒气候条件而发展起来的主要的亚高山灌丛类型之一,通过野外观测,对祁连山西水林区鲜黄小檗灌丛在39次降雨事件中冠下穿透雨的分区性、径向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鲜黄小檗灌丛单株的平均穿透雨率为40.44%;冠层中心区和辐散区的穿透雨量与次降雨量之间均为线性关系,当降雨量小于0.7 mm时,冠层中心区没有穿透雨产生;冠层辐散区穿透雨率随降雨量的增大出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幂函数关系,受冠层结构影响,冠层辐散区穿透雨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沿径向由距灌丛基部10 cm处的16.19%单调递增至90 cm处的69.92%,30-70 cm为主要递增区,穿透雨率径向空间变异系数随降雨量的增大而降低;此外,鲜黄小檗灌丛的穿透雨率随物候期发生变化,叶量稳定期比展叶期的穿透雨率低11.82%。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鲜黄小檗灌丛生态水文功能的定量评价和基于生态过程的灌丛水文模型的参数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鲜黄小檗灌丛 穿透雨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鲜黄小檗大田育苗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马茹花 张晓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年第24期43-44,共2页
本文通过对鲜黄小檗的适应性、生长速率等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的调查研究,综合介绍了鲜黄小檗的大田育苗技术,旨在为鲜黄小檗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以期为林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鲜黄小檗 大田育苗 栽培
下载PDF
鲜黄小檗容器苗培育基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永秀 《青海农林科技》 2013年第4期51-53,共3页
设计6种育苗基质,进行鲜黄小檗育苗试验,对不同基质间的苗高、主根长、侧根数和总鲜重的差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为70%耕作土+20%森林土+10%河沙为最佳培育基质,并指出培育灌木容器苗,应以侧根数作为质量指标。
关键词 鲜黄小檗 培育基质 容器苗
下载PDF
匙叶小檗和鲜黄小檗播种育苗技术
6
作者 蒲海萍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 2019年第21期0224-0224,共1页
匙叶小檗、鲜黄小檗,落叶灌木,较耐旱、较速生、适宜于中高位浅山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论文 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播种育苗技术,为匙叶小檗、鲜黄小檗的大规模繁育提供了技术支持,给西北地区广阔的宜林地增添 适宜的造林树... 匙叶小檗、鲜黄小檗,落叶灌木,较耐旱、较速生、适宜于中高位浅山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论文 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播种育苗技术,为匙叶小檗、鲜黄小檗的大规模繁育提供了技术支持,给西北地区广阔的宜林地增添 适宜的造林树种,缓解青海旱区造林工程苗木品种单一问题,起到推进建设生态林业、发展民生林业、推进创新林业、开发 文化林业、构建和谐林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叶小檗 鲜黄小檗 育苗 造林
下载PDF
鲜黄小檗育苗技术
7
作者 陈金莲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6期80-80,87,共2页
鲜黄小檗是优良的乡土灌木树种,在高寒干旱山区造林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经多年的播种育苗试验,总结了播种育苗的技术措施,并提出了育苗过程中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鲜黄小檗 种子 育苗
下载PDF
祁连山林区鲜黄小檗育苗及栽培技术
8
作者 李刚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4期80-81,共2页
为了更好开发利用祁连山林区鲜黄小檗,本文阐述了黄小檗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利用价值,从种子采集、播种繁育、插穗采集、扦插繁育、栽培、抚育管理及有害生物防治等环节阐述了该品种的繁育方法。该品种枝、花、叶、果均具有较高观赏价... 为了更好开发利用祁连山林区鲜黄小檗,本文阐述了黄小檗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利用价值,从种子采集、播种繁育、插穗采集、扦插繁育、栽培、抚育管理及有害生物防治等环节阐述了该品种的繁育方法。该品种枝、花、叶、果均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黄小檗 育苗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鲜黄小檗灌丛穿透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9
作者 万艳芳 刘贤德 +4 位作者 于澎涛 马瑞 王顺利 王彦辉 李晓青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鲜黄小檗灌丛穿透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定量评价祁连山鲜黄小檗灌丛的生态水文效应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灌丛种群特征调查,选取3处代表性的鲜黄小檗灌丛,沿冠层枝条辐散方向选取观测断面,在每个... 【目的】探讨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鲜黄小檗灌丛穿透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定量评价祁连山鲜黄小檗灌丛的生态水文效应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灌丛种群特征调查,选取3处代表性的鲜黄小檗灌丛,沿冠层枝条辐散方向选取观测断面,在每个断面上布置承雨器,对穿透雨和冠层结构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穿透雨与降雨量和冠层结构特征的关系。【结果】(1)试验期间,单株鲜黄小檗的平均穿透雨率为55.1%。部分观测点的穿透雨率大于100%,这主要是由于降雨在冠层的作用下发生了聚集效应。(2)穿透雨量与降雨量之间呈线性关系(P<0.01),穿透雨率与降雨量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P<0.05)。(3)受冠层水平结构影响,平均穿透雨率从距基部10cm处的25.93%单调递增至距基部90 cm处的74.45%;其中,距基部50~70 cm之间增加值最大,占总增加值的41.19%。随着冠层厚度的增大,平均穿透雨率呈减小的趋势。叶面积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穿透雨的空间分布,且降雨量越小影响程度越明显。【结论】在降雨性质相同的情况下,冠层结构特征是影响灌丛冠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黄小檗灌丛 冠层结构 穿透雨 降雨量 祁连山
原文传递
土壤水分与光合有效辐射对2种小檗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白灵娜 王占林 +3 位作者 贺康宁 樊光辉 张得芳 谢守忠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采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以2年生匙叶小檗和鲜黄小檗为研究材料,利用红蓝光源模拟光照设置12个光合有效辐射梯度,测定不同土壤水分与光合有效辐射条件下2种小檗的光合生理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在1 000~1 500μmol/... 采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以2年生匙叶小檗和鲜黄小檗为研究材料,利用红蓝光源模拟光照设置12个光合有效辐射梯度,测定不同土壤水分与光合有效辐射条件下2种小檗的光合生理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在1 000~1 500μmol/(m^2·s)范围内,2种小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最高水平。土壤水分含量在18%左右时,2种小檗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较其他处理强;水分利用效率则在土壤水分含量为15%左右达到最大。鲜黄小檗具有耐强光照、适应干旱的能力,可作为高海拔寒旱区造林树种;匙叶小檗利用水分的能力强,因其具备速生特点,可作为生态造林和园林绿化树种大规模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黄小檗 匙叶小檗 光合有效辐射 土壤水分含量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小檗果实多糖及其流变性分析
11
作者 张继 焦彩珍 +2 位作者 陈鑫 丁玲 宋珅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99,共6页
鲜黄小檗是一种具有丰富药食利用价值的植物,文中对其果实中的多糖作了初步分析,测定了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等系列参数,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多糖溶液的流变学行为.结果表明,小檗多糖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Rha)、来苏糖(Lax)、阿拉伯糖(A... 鲜黄小檗是一种具有丰富药食利用价值的植物,文中对其果实中的多糖作了初步分析,测定了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等系列参数,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多糖溶液的流变学行为.结果表明,小檗多糖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Rha)、来苏糖(Lax)、阿拉伯糖(Ara)、木糖(Xly)、葡萄糖(Glu)、半乳糖(Gal)和甘露糖(Man),摩尔比为0.60∶0.30∶1.86∶0.44∶1.30∶1.81∶1.31,重均分子量为4.14×10^6 g·mol^-1;流变学分析表明,小檗多糖溶液中含有较多的团簇结构,而在整体上表现出具有偏弹性行为的胶体凝胶(colloidal gel)特征.分析结果为小檗果实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黄小檗 多糖 单糖组成 分子量 流变性
下载PDF
藏族药小檗皮中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及不同品种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琪 杜欢 +4 位作者 文焕松 徐僮 王毓杰 赖先荣 范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8-974,共7页
为明确藏族药小檗皮中的特征成分,该文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法对小檗皮水提液中未知成分进行定向分离,利用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蟾毒色胺内盐(Ⅰ)和阿魏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两者均为首次从小... 为明确藏族药小檗皮中的特征成分,该文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法对小檗皮水提液中未知成分进行定向分离,利用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蟾毒色胺内盐(Ⅰ)和阿魏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两者均为首次从小檗皮及小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成功建立了小檗皮中6种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了3个品种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药根碱和蟾毒色胺内盐为主要的种间差异成分,与甘肃小檗及鲜黄小檗相比,匙叶小檗含有明显更多的药根碱(P<0. 01),且匙叶小檗中的蟾毒色胺内盐含量明显比甘肃小檗更高(P<0. 05)。今后应进一步研究蟾毒色胺内盐的药理活性及小檗皮3个品种的药效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为小檗皮药材的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 蟾毒色胺内盐 阿魏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 甘肃小檗 鲜黄小檗 匙叶小檗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不同基原小檗皮品种鉴别的指标性成分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鑫梅 杜欢 +4 位作者 易欢 武鑫玥 冯图 蒋桂华 范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7524-7531,共8页
目的 研究不同基原小檗皮药材(甘肃小檗Berberidis kansuensis Schneid.、鲜黄小檗B.diaphana Maxim.、匙叶小檗B.vernae Schneid.和刺红珠B.dictyophylla Franch.)的整体化学成分差异,筛选品种鉴别的指标性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 目的 研究不同基原小檗皮药材(甘肃小檗Berberidis kansuensis Schneid.、鲜黄小檗B.diaphana Maxim.、匙叶小檗B.vernae Schneid.和刺红珠B.dictyophylla Franch.)的整体化学成分差异,筛选品种鉴别的指标性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Orbitrap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不同基原小檗皮药材的整体化学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和方差分析筛选不同基原鉴别的化学标志物。结果 共鉴定了47个化学成分,包括24个生物碱类、12个有机酸类及其衍生物、5个糖类及其衍生物,以及6个其他类成分。筛选出药根碱、四氢巴马汀、蟾毒色胺内盐等12个化学标志物。结论 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有效阐明小檗皮不同基原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为其品种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 甘肃小檗 鲜黄小檗 匙叶小檗 刺红珠 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 代谢组学 品种鉴定 化学标志物 药根碱 四氢巴马汀 蟾毒色胺内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