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2篇文章
< 1 2 1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化大豆替代豆粕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baerii♂)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消化道形态的影响
1
作者 王亚玲 王常安 +6 位作者 吕伟华 刘红柏 徐奇友 陆绍霞 刘思源 张树泽 张颖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66-73,共8页
在水温为19.0~23.0℃下,将初始体质量(75.3±3.8)g的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baerii♂)饲养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内的圆柱型玻璃钢水槽(直径2 m,水深50 cm)中,投喂豆粕、膨化大豆、血粉、鱼粉、肉骨粉、玉米蛋白为蛋... 在水温为19.0~23.0℃下,将初始体质量(75.3±3.8)g的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baerii♂)饲养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内的圆柱型玻璃钢水槽(直径2 m,水深50 cm)中,投喂豆粕、膨化大豆、血粉、鱼粉、肉骨粉、玉米蛋白为蛋白源(粗蛋白43%左右),豆油、大豆磷脂为脂肪源的基础饲料,以膨化大豆0(G1组)、35.0%(G2组)、65.8%(G3组)及93.2%(G4组)的比例替换豆粕,饲养6周,研究不同替代水平对其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G1组相比,摄食膨化大豆替代豆粕饲料的杂交鲟饲料系数降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前肠、胃、十二指肠和瓣肠的脂肪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且与前肠、十二指肠和瓣肠的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而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杂交鲟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膨化大豆替代豆粕后,杂交鲟肠道的绒毛高度、宽度和肌层厚度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膨化大豆替代豆粕可改善杂交鲟消化酶活性和消化道组织形态,用膨化大豆替代杂交鲟饲料中豆粕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膨化大豆 消化酶 肠道组织结构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IFN-γ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制备
2
作者 田照辉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3,110,共6页
利用转录组信息克隆西伯利亚鲟IFN-γ的可读编码框(ORF)528 bp,编码176个氨基酸,具有IFN-γ的特征序列和核定位序列,参照此序列构建N端含有6His(组氨酸)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α-IFN-γ,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 利用转录组信息克隆西伯利亚鲟IFN-γ的可读编码框(ORF)528 bp,编码176个氨基酸,具有IFN-γ的特征序列和核定位序列,参照此序列构建N端含有6His(组氨酸)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α-IFN-γ,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SDS-PAGE蛋白电泳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为22.8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温度37℃时的最佳表达条件为0.75 mmol/L的IPTG诱导6 h,利用镍柱层析得到纯化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进行细胞融合获得8株阳性细胞株,利用protein G亲和层析纯化的单克隆抗体效价为2×105,为深入研究西伯利亚鲟IFN-γ免疫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 IFN-Γ基因 原核表达 重组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铅暴露致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弯曲畸形与畸形恢复 被引量:6
3
作者 侯俊利 庄平 +5 位作者 章龙珍 冯琳 张涛 冯广朋 刘鉴毅 闫文罡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07-815,共9页
铅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广泛分布并在水生食物链中富集,具有持久的生态效应.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大型洄游性鱼类,极具学术价值和生态价值.为了探索中华鲟在生命早期接触铅后的损伤和自我修复机制,... 铅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广泛分布并在水生食物链中富集,具有持久的生态效应.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大型洄游性鱼类,极具学术价值和生态价值.为了探索中华鲟在生命早期接触铅后的损伤和自我修复机制,采用水溶液静态置换法,从中华鲟受精卵发育至96h开始,进行了16周的Pb2+暴露试验,随后继续6周的排放试验.结果显示:经0.8mg·L-1和1.6mg·L-1的Pb2+暴露16周,中华鲟幼鱼会发生弯曲畸形,而0.2mg·L-1Pb2+暴露组未出现畸形个体.畸形弯曲位置主要发生在近胸鳍起点处以及背鳍起点至尾鳍末端之间,多伴有尾鳍末端下垂.Pb2+暴露浓度越高,畸形弯曲越严重,但未见椎骨变形.畸形个体的自主活动能力和摄食能力明显降低.Pb2+排放后,畸形个体的弯曲程度由重度向轻度转变而恢复正常,弯曲程度越轻恢复越快,畸形恢复个体的自主活动能力和摄食能力均明显得到恢复并逐渐复原.表明中华鲟幼鱼具有较强的排铅能力和铅损伤后的自我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acipenser sinensis) 暴露 排放 畸形 弯曲 恢复
下载PDF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间的长度变异与个体内的长度异质性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四明 邓怀 +2 位作者 汪登强 张亚平 吴清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89-496,共8页
用PCR技术扩增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时,发现中华鲟天然群体内存在个体间和个体内的mtDNA长度变异现象。DNA测序表明,长度变异发生在mtDNAryloop靠近tRANpro的位置,由长约82碱基对(bp)... 用PCR技术扩增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时,发现中华鲟天然群体内存在个体间和个体内的mtDNA长度变异现象。DNA测序表明,长度变异发生在mtDNAryloop靠近tRANpro的位置,由长约82碱基对(bp)的重复序列串联形成的。由个体内mtDNA长度变异造成的异质性个体比例为57.4%,非异质性(同质性)个体的比例为426%。非异质性个体间的mtDNA的大小也不一样,存在长度变异。在非异质性个体中,有2、3、4、5个串联重复序列形成的4种分子类型的情况,其重复序列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的循序是3→2→4→5。在异质性个体中,同一个体由2种不同分子组合的异质体最普通,占77.78%3种不同分子组合的频率次之,占18.520。4种不同分子组合的异质体比例最少,占3.70%。没有发现由5种不同分子组合的异质体。对所有异质体混合分析表明,各种类型的重复序列出现的比例与非异质体的类似,即分子大小(含重复序列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3→2→4→5→1。对47尾中华鲟的个体内和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有65.3%遗传变异表现在群体内的个体间,有347%的遗传变异表现在个体内。由mtDNA长度异质性造成的个体内的多样性是中华鳍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另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MTDNA 长度变异 异质性 串联重复
下载PDF
葛洲坝下游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产卵场地形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辉 危起伟 +3 位作者 杨德国 杜浩 张慧杰 陈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945-3955,共11页
根据1981年葛洲坝截流至1998年对葛洲坝坝下河床研究的历史资料,结合1999—2006年间获得的中华鲟产卵场所在江段河床的5次地形数据,采用AreGIS9.0软件,对中华鲟产卵场河床的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 根据1981年葛洲坝截流至1998年对葛洲坝坝下河床研究的历史资料,结合1999—2006年间获得的中华鲟产卵场所在江段河床的5次地形数据,采用AreGIS9.0软件,对中华鲟产卵场河床的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葛洲坝至磨基山江段中华鲟产卵场与历史产卵场相比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临江溪至虎牙滩江段中华鲟自然繁殖频率不高可能主要是因为地形不符合要求,从而造成相关的水文因子也不能满足需要。中华鲟自然繁殖前期的迁徙分布和产卵后受精卵的散播与河床地形都有一定的关系,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河势调整工程较大地改变了葛洲坝至庙咀江段河床的地形,地形复杂度的增加可能对中华鲟自然繁殖前期的栖息有利,而河床坡度、底质的改变则可能会对中华鲟受精卵的散播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有必要结合中华鲟历史产卵场精确的地形数据,对“中华鲟产卵场功能分区模型假说”进行验证,并针对产卵场地形对中华鲟自然繁殖的影响,做出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产卵场 地形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脂肪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稚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邱岭泉 曲秋芝 张永旺 《水产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57-60,共4页
本文对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脂肪对俄罗斯鲟 (AcipensergueldenstaedtiBrandt)稚鱼生长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并找到了脂肪的最适添加量。试验是在专用鲟鱼苗种培育池内进行 ,利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生产的鲟鱼饲料原粉 ,加入猪油和豆油 ,... 本文对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脂肪对俄罗斯鲟 (AcipensergueldenstaedtiBrandt)稚鱼生长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并找到了脂肪的最适添加量。试验是在专用鲟鱼苗种培育池内进行 ,利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生产的鲟鱼饲料原粉 ,加入猪油和豆油 ,比例为 1:1,作为饲料中脂肪的添加。试验设 0、2 %、5 %、8%四个梯度 ,试验共进行 35d。实验结果表明 ,脂肪添加含量为 5 %时 ,其相对增重率为 2 99.2 4 % ,饲料系数为 1.2 8,在实验期内效果达到最佳。实验发现 ,俄罗斯鲟对添加猪油和豆油的饲料抢食凶猛 ,远远高于不添加脂肪的饲料 ,说明饲料添加的油脂具有一定的诱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饲料 脂肪 生长 稚鱼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水平磷对西伯利亚幼鲟(Acipenser baeri)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郑秋珊 张文璐 +3 位作者 徐奇友 许红 王常安 孙大江 《水产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8-41,共4页
选择平均体重14.5±1.0g,体长16.0±0.5cm的西伯利亚鲟鱼,随机分成1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试验以磷酸二氢钙为磷源,配成磷含量分别为0.12%、0.20%、0.29%、0.39%、0.48%、0.60%、0.69%、0.80%、0.99%、1.19%和1.38%的1... 选择平均体重14.5±1.0g,体长16.0±0.5cm的西伯利亚鲟鱼,随机分成1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试验以磷酸二氢钙为磷源,配成磷含量分别为0.12%、0.20%、0.29%、0.39%、0.48%、0.60%、0.69%、0.80%、0.99%、1.19%和1.38%的11组饲料,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磷对西伯利亚幼鲟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浆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和球蛋白含量随饲料磷含量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在饲料磷含量0.69%时达最高(18.81g/L、6.99g/L、11.63g/L),然后随磷水平升高又逐渐下降;当饲料中磷含量大于0.29%时,磷含量对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由血浆蛋白含量可以得出:西伯利亚鲟最适磷需要量为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 血浆生化指标
下载PDF
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家系构建及不同家系间生长性能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罗坤 夏永涛 +4 位作者 王斌 孔杰 苏兴雪 许式见 张大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3-469,共7页
利用收集的两个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群体为材料,采用群体间杂交的交配策略,以人工授精技术和苗种标准化培育技术为方法建立了30个俄罗斯鲟全同胞家系。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对5月龄和14月龄所有家系进行了50尾个体体长、体... 利用收集的两个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群体为材料,采用群体间杂交的交配策略,以人工授精技术和苗种标准化培育技术为方法建立了30个俄罗斯鲟全同胞家系。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对5月龄和14月龄所有家系进行了50尾个体体长、体重和家系存活率的测定,对不同家系和不同时期的生长、存活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俄罗斯鲟个体体重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体长性状的变异系数,5月龄、14月龄体重、体长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02%、31.46%、9.59%、10.65%;不同俄罗斯鲟家系间生长速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5月龄阶段,F1205家系增重最快,比所有家系均值高40.21%,比增重最慢的家系高120.83%,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14月龄阶段,F1213家系增重最快,比所有家系均值高17.69%,比增重最慢的家系高60.64%,但不同月龄阶段俄罗斯鲟家系的特定增重率、绝对增重率及体重值排序并不一致;两个标准化养殖阶段俄罗斯鲟家系的平均养殖存活率较高,但变异系数较低,分别为3.15%、5.28%。本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鲟生长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空间和选育潜力,并为下一步的遗传选育提供了选育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家系 群体间杂交 人工授精 生长表现
下载PDF
体重和时间节律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立志 赵文 石振广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51-53,67,共4页
采用流水法研究了在温度(20.7±0.55)℃下体重和时间节律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俄罗斯鲟的耗氧率、窒息点与体重负相关,耗氧量与体重正相关。俄罗斯鲟体重(1.39±0.2... 采用流水法研究了在温度(20.7±0.55)℃下体重和时间节律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俄罗斯鲟的耗氧率、窒息点与体重负相关,耗氧量与体重正相关。俄罗斯鲟体重(1.39±0.24)g时平均耗氧率为(0.51±0.06)mg/h.g,平均耗氧量为(0.68±0.03)mg/h.ind;体重(3.16±0.22)g时,平均耗氧率为(0.35±0.04)mg/h.g,平均耗氧量为(0.97±0.10)mg/h.ind;体重(6.20±0.36)g时平均耗氧率为(0.28±0.04)mg/h.g,平均耗氧量为(1.46±0.33)mg/h.ind。3种规格俄罗斯鲟的窒息点分别为2.38、2.35和1.98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耗氧率 耗氧量 窒息点
下载PDF
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Acipenser baerii Brandt♀×A.schrenckii Brandt♂)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薇 徐冠玲 +4 位作者 李铁梁 马志宏 姜娜 郁欢欢 罗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536,共12页
【目的】旨在研究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270尾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JZ-0,对照组)、0.3%(JZ-1)和... 【目的】旨在研究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270尾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JZ-0,对照组)、0.3%(JZ-1)和0.6%(JZ-2)金藻多糖的饲料组。试验期为84 d。【结果】JZ-1和JZ-2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JZ-0组(P<0.05);JZ-2组的肥满度(CF)和饲料效率(FE)都显著性高于JZ-0(P<0.05);成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JZ-1和JZ-2组的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JZ-0组的(P<0.05)。与JZ-0组相比,JZ-1组和JZ-2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溶菌酶(LZM)活性显著升高(P<0.05);JZ-2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iseqPE300测序结果显示,添加金藻多糖的各试验组肠道菌群的Chaol、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JZ-0组,NMDS结果显示JZ-1和JZ-2与JZ-0在肠道微生物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肠道菌群中梭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比例降低,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例增加;狭义梭菌属、分节丝状菌属丰度增加。【结论】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饲料中添加0.3%的金藻多糖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金藻多糖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不同盐度驯化方式对小鲟鳇(Huso huso)(♀)×(Acipenser ruthenus)(♂)生长及渗透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田相利 王国栋 +2 位作者 董双林 房景辉 郭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9-35,共7页
本研究以小鲟鳇幼鱼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驯化方式(即从淡水开始,盐度分别突变0,5,10和15,然后每天增加盐度1,分别表示为T0、T5、T10和T15)对其生长性能、血浆渗透压、鳃丝Na^+/K^+-ATP酶活性以及血糖、血清主要金属离子和氯离子浓度... 本研究以小鲟鳇幼鱼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驯化方式(即从淡水开始,盐度分别突变0,5,10和15,然后每天增加盐度1,分别表示为T0、T5、T10和T15)对其生长性能、血浆渗透压、鳃丝Na^+/K^+-ATP酶活性以及血糖、血清主要金属离子和氯离子浓度等的影响。从驯化至盐度28得到的结果表明,各处理小鲟鳇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T0和T5处理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大,但显著高于T15和T10处理(P<0.05);各处理血浆渗透压显著高于驯化前,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小鲟鳇鳃丝Na^+/K^+-ATP酶活力均明显升高,但T15处理的鳃丝Na^+/K^+-ATP酶活力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各处理小鲟鳇血糖含量均低于驯化前水平,但相互之间差异不大(P>0.05);与在淡水中相比,盐度突变幅度最大的处理(T15)的小鲟鳇在驯化过程中血清Na^+、K^+、Ca^(2+)、Mg^(2+)和Cl^-浓度显著上升。除Na^+和Cl^-浓度变化趋势相同外,其它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性不强。综合比较表明,小鲟鳇对较高的盐度及其突变耐受性较差,而从淡水向海水驯化时,盐度为5的突变幅度可能对小鲟鳇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生长 渗透生理
下载PDF
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两种促性腺激素β亚基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红霞 贝锦新 +2 位作者 刘晓春 张勇 林浩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9-92,共4页
采用遗传工程方法,重组表达史氏鲟两种促性腺激素β亚基蛋白。选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2b(+),分别插入史氏鲟GtHⅠ&Ⅱβ亚基成熟肽cDNA序列,构建成C端含有6个组氨酸(6-His)融合蛋白标签的表达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 采用遗传工程方法,重组表达史氏鲟两种促性腺激素β亚基蛋白。选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2b(+),分别插入史氏鲟GtHⅠ&Ⅱβ亚基成熟肽cDNA序列,构建成C端含有6个组氨酸(6-His)融合蛋白标签的表达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并诱导表达2个基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重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GtHⅠβ亚基大约14 000,GtHⅡβ亚基15 000左右。分别用抗6个组氨酸融合标签的单克隆抗体及兔抗鲟鱼GTH多克隆抗体对2个表达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表达正确且有较高的免疫活性。GTHⅠβ重组蛋白在2 h就有明显的表达,6 h后随着时间增加表达量不再增加;25℃诱导重组蛋白产量比37℃诱导产量低。获得的重组蛋白质将可用于建立鲟鱼GtH的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acipenser schrenckii) 促性腺激素 β-亚基 蛋白质 遗传工程
下载PDF
俄罗斯鲟(Acipenser galdenstadti)规模化养殖研究——Ⅱ.幼鱼驯化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岭泉 曲秋芝 +2 位作者 孙大江 马国军 孙慧武 《水产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52-56,共5页
本文对俄罗斯鲟 (Acipensergaldenstadti)在规模化养殖生产中的幼鱼驯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用活饵开口后 ,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配合饲料驯化试验 ,A组用配合饲料直接驯化 ,B组用饲料和活饵交替投喂 ,C组 (对照组 )用活饵投喂。实验结果 :... 本文对俄罗斯鲟 (Acipensergaldenstadti)在规模化养殖生产中的幼鱼驯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用活饵开口后 ,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配合饲料驯化试验 ,A组用配合饲料直接驯化 ,B组用饲料和活饵交替投喂 ,C组 (对照组 )用活饵投喂。实验结果 :A组成活率达到建 85 3% ,饵料系数为 1 5 9,平均日增重率 3% ;B组成活率达到 93 4 % ,饵料系数为 1 4 7,平均日增重率 3 4 1%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规模化养殖 幼鱼 驯化
下载PDF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及相关种类的mtDNA控制区串联重复序列及其进化意义 被引量:26
14
作者 张四明 吴清江 张亚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58-461,共4页
采用 PCR技术和 DNA测序技术 ,发现了我国一级珍稀保护动物中华鲟 ( Acipensersinensis)线粒体 DNA( mt DNA)的控制区 ( D- loop)存在数目不等的串联重复序列 ,该重复序列造成了中华鲟广泛的异质性现象 .从分子水平进行了不同类型重复... 采用 PCR技术和 DNA测序技术 ,发现了我国一级珍稀保护动物中华鲟 ( Acipensersinensis)线粒体 DNA( mt DNA)的控制区 ( D- loop)存在数目不等的串联重复序列 ,该重复序列造成了中华鲟广泛的异质性现象 .从分子水平进行了不同类型重复序列变化规律的研究 ,同时还初探了重复序列在我国其它几种鲟鱼类的存在情况 ,发现在白鲟 ( Psephurus gladius)、达氏鲟 ( A.dabryanus)和史氏鲟 ( A.schrenckii)均存在类似的重复序列结构 .序列比较分析表明 ,不同鲟鱼类重复序列在鲟鱼类进化过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很有可能碱基差异大小与它们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鱼类 MTDNA控制区 串联重复序列 进化
下载PDF
从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生活史剖析其物种保护:困境与突围 被引量:29
15
作者 危起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97-1319,共23页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自然繁殖已连续中断3年(2017 2019年),自然种群濒临灭绝.本文归纳了中华鲟生活史各阶段的生态需求,指出:葛洲坝阻隔是导致中华鲟自然种群衰退的根本原因,三峡等长江上游特大型梯级水电工程...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自然繁殖已连续中断3年(2017 2019年),自然种群濒临灭绝.本文归纳了中华鲟生活史各阶段的生态需求,指出:葛洲坝阻隔是导致中华鲟自然种群衰退的根本原因,三峡等长江上游特大型梯级水电工程的相继蓄水运行是导致中华鲟自然繁殖中断的关键因素,河道冲刷、航道疏浚与挖沙、防洪及城市景观工程等人类活动使中华鲟仔稚鱼栖息地丧失,进而导致补充群体减少,造成繁殖群体持续萎缩.近40年来,对给予高度期望的补偿中华鲟自然种群衰退的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措施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地实施,造成人工干预力保中华鲟自然种群延续的希望几近破灭.本文探讨了近40年来在中华鲟保护认识、管理、决策和机制上存在的误区与不足,提出以长江十年休渔为契机,亟需以《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为纲领,推进落实:1)实施"陆-海-陆"保种工程,恢复人工群体的生物学自然特性;2)大幅度提升科学有效的人工增殖放流;3)改善产卵场环境,放流人工培育亲本以恢复葛洲坝下中华鲟自然繁殖;4)新建旁通道仿自然产卵场,扩大自然繁殖;5)修复索饵场等关键栖息地,提高子代存活率.唯有以恢复中华鲟自然繁殖为核心,实施中华鲟从出生到繁殖全生活史周期(15年)的长期系统性保护,才有望延续和恢复中华鲟自然种群.中华鲟个体大、寿命长、洄游范围广,是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旗舰种和伞护种,保护好中华鲟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濒危鱼类 长江 葛洲坝 三峡工程 保护生物学 水生态 困境
下载PDF
长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保护——反思、改革和创新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真理 王鲁海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0-1332,共13页
长江水生生物保护面临巨大挑战,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是当前国家的战略需求.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长江的旗舰物种,也是1980s葛洲坝救鱼的唯一物种.经过近40年努力和数以亿计的投入,中华鲟的种群数量持续衰退,走到濒临灭绝的边缘... 长江水生生物保护面临巨大挑战,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是当前国家的战略需求.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长江的旗舰物种,也是1980s葛洲坝救鱼的唯一物种.经过近40年努力和数以亿计的投入,中华鲟的种群数量持续衰退,走到濒临灭绝的边缘.如果不能很好汲取中华鲟保护的教训,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将难以走出困境.本文回顾了葛洲坝救鱼以来中华鲟保护的历程并进行评价,我们认为:回避或轻视长江梯级水坝的影响,就难以准确认识中华鲟种群衰退的定量影响机制,也不可能采取针对性措施.因此,要避免重蹈中华鲟的覆辙,对中华鲟保护工作进行全面反思、改革和创新,是长江水生生物保护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葛洲坝 救鱼 改革
下载PDF
鲟鱼籽酱(Huso dauricus × Acipenser schrenckii)冷藏期间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丹 郝淑贤 +4 位作者 魏涯 李来好 杨贤庆 黄卉 林婉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9-323,共5页
实验通过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了养殖鲟鱼籽酱在冷藏条件(0℃)下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鲟鱼籽酱脂肪总体组成为:23.03%饱和脂肪酸(SFA),33.68%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33.0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富含n-3长链多不... 实验通过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了养殖鲟鱼籽酱在冷藏条件(0℃)下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鲟鱼籽酱脂肪总体组成为:23.03%饱和脂肪酸(SFA),33.68%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33.0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富含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如EPA(二十碳五烯酸,C20∶5(n-3))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营养价值非常高。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升高,不饱和脂肪酸(UFA=MUFA+PUFA)含量显著降低,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降低明显(p<0.05),由此表明,仅低温冷藏不能保持鱼籽酱的脂肪酸营养品质。此外,在鲟鱼籽酱贮藏3月后,MUFA和PUFA出现显著性减少,且到贮藏5月时,分别从3月时的36.79、32.43降到34.83、31.86。由此可初步认定为3-5个月为鲟鱼籽酱冷藏时质量控制的关键时间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 鱼籽酱 冷藏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生存危机的主因到底是什么?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鲁海 黄真理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4-940,共17页
野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种群正面临灭绝的风险,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对其生存危机的主因缺乏共识,导致缺乏针对性保护措施.基于中华鲟种群模型,我们把主流专家提出的五个主因——捕捞、污染、航运、全球气候变化、水利工程与... 野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种群正面临灭绝的风险,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对其生存危机的主因缺乏共识,导致缺乏针对性保护措施.基于中华鲟种群模型,我们把主流专家提出的五个主因——捕捞、污染、航运、全球气候变化、水利工程与中华鲟种群衰退的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归并为繁殖群体损失、补充群体损失、存活率降低和长江水坝累积影响四种可能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因子和多因子情景计算和分析,并评估这些情景发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长江水坝的累积影响是中华鲟生存危机的主因.捕捞、污染、航运等其他因素对种群数量有一定不利影响.我们的定量情景计算和分析,验证了1982年中央批准把中华鲟列为葛洲坝救鱼唯一对象的共识和观点葛洲坝对中华鲟影响最大;揭示了长江水坝对中华鲟种群衰退和灭绝风险的影响机制;厘清了各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否定了长期存在的、把中华鲟生存危机主因归咎于非法捕捞、污染、航运、全球气候变化等传统主流观点.我们认为,要挽救野生中华鲟种群,必须采用针对性措施减缓长江水坝的影响,恢复野生群体的自然繁殖是中华鲟保护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种群模型 情景分析 非法捕捞 污染 航运 长江水坝
下载PDF
几种诱食剂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畅雅萍 徐奇友 +2 位作者 王常安 张勇 孙大江 《水产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3-27,46,共6页
本文研究了谷氨酸钠、牛磺酸、DMPT和复合型诱食剂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生产性能、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其中处理1为对照组,其余处理分别添加1%谷氨酸钠、1%牛磺酸、0.04%DMPT和复合型诱食剂(0.02%DMPT+... 本文研究了谷氨酸钠、牛磺酸、DMPT和复合型诱食剂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生产性能、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其中处理1为对照组,其余处理分别添加1%谷氨酸钠、1%牛磺酸、0.04%DMPT和复合型诱食剂(0.02%DMPT+0.1%谷氨酸钠+0.1%甜菜碱),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一重复6尾鱼,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4%DMPT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添加1%谷氨酸钠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血清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5),球蛋白极显著降低(P<0.01);添加1%牛磺酸组和添加复合型诱食剂组对生产性能未产生影响,添加1%牛磺酸组血清球蛋白显著降低(P<0.05),添加复合型诱食剂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实验表明:0.04%DMPT对施氏鲟具有较好的诱食作用;1%谷氨酸钠对施氏鲟的生长和免疫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食剂 施氏 生长性能 体成分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葛洲坝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性腺退化严重吗?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真理 王鲁海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5-923,共9页
葛洲坝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性腺发育的影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其影响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华鲟的种群生存.利用中华鲟洄游动力学模型和性腺发育模型,我们揭示了中华鲟在长江的种群结构特点、时空分布和性腺发育过程以及葛洲坝... 葛洲坝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性腺发育的影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其影响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华鲟的种群生存.利用中华鲟洄游动力学模型和性腺发育模型,我们揭示了中华鲟在长江的种群结构特点、时空分布和性腺发育过程以及葛洲坝的影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评价,我们认为,在葛洲坝救鱼过程中,长江水产研究所柯福恩等(1985)对葛洲坝下中华鲟性腺退化的研究工作是扎实的,他们关于中华鲟性腺退化十分严重,产卵规模相当有限,若干年后资源要下降的结论是可靠的,也得到了1990s以来中华鲟持续衰退事实的证明.作为葛洲坝救鱼的重要专业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相关成果否认中华鲟性腺退化的方法和材料,是不充分和不可靠的.利用新理论重新分析历史调查数据,我们给出中华鲟性腺发育严重退化的其他证据.研究表明,葛洲坝的阻隔效应导致中华鲟性腺退化率为75%左右;该问题被长期忽视或轻视,对中华鲟保护产生了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性腺发育 葛洲坝 救鱼 性腺退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