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温度胁迫对乌苏里拟鲿稚鱼抗氧化和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陈军平 武慧慧 +7 位作者 沈方方 张佳鑫 于若梦 付永杰 赵道全 谢国强 何一晴 李秀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0-589,共10页
为探究水温骤变对乌苏里拟鲿稚鱼抗氧化和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在26℃的水体中挑选300尾体质量为(2.3±0.3)g的稚鱼快速置于18、26℃(对照组)和33℃水体中胁迫24 h,随后置于26℃水体中恢复48 h,分别于胁迫期(0、3、6、12、24 h)和... 为探究水温骤变对乌苏里拟鲿稚鱼抗氧化和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在26℃的水体中挑选300尾体质量为(2.3±0.3)g的稚鱼快速置于18、26℃(对照组)和33℃水体中胁迫24 h,随后置于26℃水体中恢复48 h,分别于胁迫期(0、3、6、12、24 h)和恢复期(3、6、12、24、48 h)进行取样检测各项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胁迫期内,各试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含量在6 h和24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含量则受到抑制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至恢复期结束,各试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丙二醛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33℃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胁迫期内,各试验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8℃和33℃组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温度骤变迫使18℃组溶菌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33℃组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至恢复期结束,各试验组谷草转氨酶和溶菌酶活性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仅33℃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温度胁迫对乌苏里拟鲿稚鱼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高温胁迫对乌苏里拟鲿幼鱼免疫机能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建议日常养殖应密切关注水温变化,避免温度骤变对乌苏里拟鲿稚鱼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 温度 胁迫 抗氧化酶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我国鲿科鱼类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诚 李谣 +2 位作者 宁先会 王涛 尹绍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共17页
鲿科鱼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该科中多种鱼类的养殖产量与市场价格较高,如黄颡鱼、长吻鮠、乌苏里拟鲿和瓦氏黄颡鱼等,对其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 鲿科鱼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该科中多种鱼类的养殖产量与市场价格较高,如黄颡鱼、长吻鮠、乌苏里拟鲿和瓦氏黄颡鱼等,对其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简要概述了我国鲿科鱼类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并作了展望,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利用鲿科鱼类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鲿 遗传育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豆粕替代鱼粉对乌苏里拟鲿生长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沈小明 沈水娥 白雪飞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3期285-287,共3页
为了研究不同含量的豆粕替代鱼粉对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同一批人工孵化的鱼苗,根据等氮、等能原则,试验共配置了5个豆粕替代鱼粉组,分别为0%、15%、30%、45%、60%。每个试验小组分3个重复,每个重... 为了研究不同含量的豆粕替代鱼粉对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同一批人工孵化的鱼苗,根据等氮、等能原则,试验共配置了5个豆粕替代鱼粉组,分别为0%、15%、30%、45%、60%。每个试验小组分3个重复,每个重复小组的乌苏里拟鲿饲养于规格为0.8 m×0.8 m×0.6 m的水族箱中。整个投喂试验维持64 d。试验结果显示,15%~30%替代组与对照组(0%)之间的乌苏里拟鲿的末期体重、增重率、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当豆粕替代量为45%和60%时,乌苏里拟鲿的末期体重、增重率、成活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45%的特定生长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60%的特定生长率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在鱼粉含量为50%等氮等能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在30%以下,对乌苏里拟鲿的生长不会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 生长性能
下载PDF
拟鲿属鱼类分类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4
作者 程建丽 张鹗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4-98,共5页
拟鲿属(Pseudobagrus)是鲿科鱼类中物种数目较多的一个属,为东亚所特有,中国为其主要分布区域。目前,拟鲿属的分类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表现在:大量已描述物种的有效性需要重新验证;未描述的物种急待发现;属的界定和属下分类需要重新评... 拟鲿属(Pseudobagrus)是鲿科鱼类中物种数目较多的一个属,为东亚所特有,中国为其主要分布区域。目前,拟鲿属的分类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表现在:大量已描述物种的有效性需要重新验证;未描述的物种急待发现;属的界定和属下分类需要重新评估。因此,有必要对中国拟鲿属分类展开深入地探讨。本文对拟鲿属的分类学研究进展及分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回顾及阐述,旨在为拟鲿属物种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提供全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鲿 鲿 分类学 研究概况
下载PDF
关于乌苏拟鲿和乌苏里拟鲿同物异名现象之商榷
5
作者 杨雨虹 关鸿昆 +3 位作者 白瑞晨 陶胜强 王婧瑶 孙刘见 《黑龙江水产》 2022年第3期35-37,共3页
Pseudobagrus ussuriensis作为一种名优水生经济动物,其养殖生产已在广东、四川、黑龙江等多个省市开展,并且具有蓬勃发展态势。但是,关于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的中文名称作者通过查阅、浏览、比较《中国动物志》《中国鱼类系统检... Pseudobagrus ussuriensis作为一种名优水生经济动物,其养殖生产已在广东、四川、黑龙江等多个省市开展,并且具有蓬勃发展态势。但是,关于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的中文名称作者通过查阅、浏览、比较《中国动物志》《中国鱼类系统检索》、《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黑龙江省鱼类志》等多个相关文献资料,发现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存在“乌苏拟鲿”和“乌苏里拟鲿”两种命名现象,因此,作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整理并讨论商榷,以便相关研究人员对这一问题不产生混沌和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bagrus ussuriensis 乌苏拟鲿 乌苏里拟鲿 同物异名
下载PDF
线粒体COI基因条形码在鲿科鱼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梁宏伟 孟彦 +2 位作者 罗相忠 李忠 邹桂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2-782,共11页
为了探讨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中国鲿科(Bagridae)鱼类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以及系统发育中的适用性,本研究对4属11种鲿科鱼类进行PCR扩增,获得48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同时从Gen Bank筛选获得8种鲿科鱼类的12条COI基因序列进行... 为了探讨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中国鲿科(Bagridae)鱼类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以及系统发育中的适用性,本研究对4属11种鲿科鱼类进行PCR扩增,获得48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同时从Gen Bank筛选获得8种鲿科鱼类的12条COI基因序列进行分析。19种鲿科鱼类的COI基因序列特征显示:长度为674 bp的COI序列片段平均碱基组成为24.82%A,30.44%T,27.10%C和17.64%G,碱基组成呈现明显的AT偏倚性(55.26%),具有硬骨鱼类的线粒体COI基因的碱基组成的典型特征。核苷酸位点中有变异位点226个,简约信息位点195个,单一信息位点31个,转换颠换比为3.35。19种鲿科鱼类的种内、种间和属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41、0.1136和0.1268,种间遗传距离平均为种内遗传距离的27.7倍。在本研究中,鲿科鱼类所有的物种均形成单系,在物种鉴别上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然而鲿科的4个属中只有鱯属形成单系,黄颡鱼属、属和拟鲿属均未形成单系,其进化地位需要进一步研究。线粒体COI基因作为条形码可有效对鲿科鱼类进行物种鉴定,也为鲿科的系统发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鲿 DNA条形码 COI基因 物种鉴定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友明 陈校辉 +4 位作者 潘莹 王明华 秦钦 邓燕飞 蔡永祥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8,共7页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18个RAPD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8尾鱼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06个条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的RAPD标记,片段大小在200~2000bp之间,江黄颡(♀...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18个RAPD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8尾鱼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06个条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的RAPD标记,片段大小在200~2000bp之间,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7.92%、18.87%和25.47%,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408、0.9368和0.9280,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592、0.0632和0.072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0754、0.0738和0.1036,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087、0.1081和0.1501;亲缘关系树状图显示杂交子代与母本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父本遗传距离较远。结果分析表明:杂交子代继承了双亲的优良性状,但从母本中继承的遗传物质稍多于父本;杂交子代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两亲本群体,杂交一代基因杂合性增强,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黄颡 乌苏里拟鲿 杂交子代 遗传差异 RAPD标记
下载PDF
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杂交与自交子代生长性能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明华 蔡永祥 +5 位作者 陈校辉 秦钦 陈友明 钟立强 边文冀 张明生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4,共5页
以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为亲本,建立了杂交(正交)乌♀×瓦♂、(反交)乌♂×瓦♀及乌苏里拟鲿和瓦氏黄颡鱼自交4个试验组合,鱼苗在水泥池培育51d,放入土池网箱养殖,在412、710d分别测定了相应的生长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51、... 以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为亲本,建立了杂交(正交)乌♀×瓦♂、(反交)乌♂×瓦♀及乌苏里拟鲿和瓦氏黄颡鱼自交4个试验组合,鱼苗在水泥池培育51d,放入土池网箱养殖,在412、710d分别测定了相应的生长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51、412、710d3个生长阶段比较,正交组合(乌♀×瓦♂)全长、体质量均大于反交(乌♂×瓦♀)和自交组合。整个试验期间4个群体质量绝对增加率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特定生长率则下降。质量增加率以正交组最高,412、710d时,杂交组高于自交组,正交组与自交组差异显著(P<0.05),反交组与瓦氏黄颡鱼自交组差异不显著(P>0.05)。(2)3个生长阶段子代群体肥满度,以瓦氏黄颡鱼自交组最大。(3)杂交组在3个生长阶段均有超亲优势,分别相差1.005倍、1.472倍、1.818倍。(4)证明乌苏里拟鲿与瓦氏黄颡鱼属间杂交及育苗生产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 瓦氏黄颡鱼 生长参数 杂交 子代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含量豆粕对乌苏里拟鲿生长、体成分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裕玉 周歧存 +2 位作者 卜宪勇 苏宝辉 杨雨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1-689,共9页
以初始体重(0.50±0.00)g的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稚鱼为试验对象,在室内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乌苏里拟鲿生长、体成分及消化率的影响。以豆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S0)中10%(S10)、2... 以初始体重(0.50±0.00)g的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稚鱼为试验对象,在室内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乌苏里拟鲿生长、体成分及消化率的影响。以豆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S0)中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和60%(S60)的鱼粉蛋白,另外,60%组添加0.3%蛋氨酸(SM60),共配制8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大,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逐渐降低,但10%—40%替代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S50和S6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S60组相比,SM6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所提高(P>0.05),但显著低于0—40%替代组(P<0.05);饲料系数的变化规律与增重率的趋势正好相反;当饲料中豆粕替代水平由0增加到20%时,乌苏里拟鲿的摄食率由3.22%提高到3.55%,而后随着替代比例进一步增加,摄食率逐渐降低,但方差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乌苏里拟鲿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肌肉水分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全鱼和肌肉粗蛋白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其中,S60和SM6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呈现升高的趋势,S60和SM60组显著高于其他替代组(P<0.05);肥满度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当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比例为60%时,肝体比、脏体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0%和60%替代组的蛋白质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0—40%替代组(P<0.05),而0—40%替代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豆粕替代比例由0升高到60%,磷表观消化率由36.07%升高到66.50%。在实验条件下,豆粕替代乌苏里拟鲿饲料中40%鱼粉蛋白,不会影响乌苏里拟鲿的生长和饲料利用,而高比例替代对生长和鱼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 鱼粉 豆粕 生长 表观消化率
下载PDF
池养乌苏里拟鲿雌雄鱼生长及周年性激素与性腺发育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贾一何 黄鹤忠 +1 位作者 李倩倩 张群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6,共6页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商品鱼养殖正在我国悄然兴起。本文首次研究了乌苏里拟鲿雌、雄鱼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以及性成熟鱼周年性腺发育与性激素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乌苏里拟鲿随着年龄的增长...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商品鱼养殖正在我国悄然兴起。本文首次研究了乌苏里拟鲿雌、雄鱼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以及性成熟鱼周年性腺发育与性激素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乌苏里拟鲿随着年龄的增长,雌鱼和雄鱼之间的体质量、体长差异逐渐明显,雌鱼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为:W=0.182 5L1.964 6(R2=0.944 5);雄鱼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为:W=0.188 1L2.0059(R2=0.961 8)。在12月份(2龄鱼)至翌年10月份(3龄鱼)期间,雌、雄鱼丰满度呈下降趋势,成熟度、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雌鱼的E2和T在5月份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 624.23±331.4)pg/mL和(1 320.85±279.12)pg/mL;雄鱼的E2在5月份达到最高值(323.17±147.36)pg/mL,而T的最高值则出现在4月份,为(758.33±100.47)pg/mL。雌、雄鱼性腺发育和成熟度基本同步,从外观和组织学观察对性腺的分期显示,2龄乌苏里拟鲿在12月份的精巢和卵巢已发育至第Ⅲ期,在次年6月份均达到第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 usussuriensis) 生长 成熟度 性激素 性腺
下载PDF
江黄颡(Pelteobagrus vachelli)和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杂交F_1代形态差异 被引量:9
11
作者 蔡永祥 陈友明 +3 位作者 陈校辉 王明华 潘莹 夏爱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4-270,共7页
通过测定江黄颡雌、雄亲本,乌苏里拟鲿雌、雄亲本以及它们的正交F1代和反交F1代共6个实验鱼组合的形态和框架数据,运用卡方分析和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杂交F1代与亲本之间的形态异同.可数性状卡方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F1代与双亲在大部... 通过测定江黄颡雌、雄亲本,乌苏里拟鲿雌、雄亲本以及它们的正交F1代和反交F1代共6个实验鱼组合的形态和框架数据,运用卡方分析和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杂交F1代与亲本之间的形态异同.可数性状卡方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F1代与双亲在大部分可数性状上是一致的,但在胸鳍鳍条数上存在明显差异,胸鳍鳍条数可以作为区别杂交F1代与双亲的重要参数,在臀鳍和尾鳍性状上,杂交F1代与江黄颡亲本差异明显,而与乌苏里拟鲿亲本无差异.形态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亲本雌鱼组合与雄鱼组合之间、正交F1与反交F1实验鱼组合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但正、反杂交F1代较其亲本性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多样化;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组合的实验鱼在形态上的差别主要由鱼体体高的长度差异引起;以判别分析方法构建了6个判别方程,其综合判别率为97.9%.三种多元分析结果表明,正、反杂交F1代较其亲本形态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差异,正、反杂交子代在形态上较接近于乌苏里拟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黄颡 乌苏里拟鲿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下载PDF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潘伟志 尹洪滨 +2 位作者 孙中武 葛学亮 柯冬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69,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黑龙江水系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心、肝、肾、眼、肌肉和性腺共6种组织进行了9种同工酶(ADH、EST、G6PDH、GDH、IDH、LDH、MDH、POD、SOD)的分析。结果表明,乌苏里拟鲿EST、GDH、IDH、PO...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黑龙江水系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心、肝、肾、眼、肌肉和性腺共6种组织进行了9种同工酶(ADH、EST、G6PDH、GDH、IDH、LDH、MDH、POD、SOD)的分析。结果表明,乌苏里拟鲿EST、GDH、IDH、POD同工酶谱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EST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性。共记录19个基因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数P=21.05%,种群遗传偏离指数d=-1,该乌苏里拟鲿种群内部杂合子缺失较严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多样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 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乌苏里拟鲿野生群体和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汗福 黄鹤忠 +2 位作者 范皖苏 何华敏 贾一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2,49,共7页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乌苏里拟(Pseudobagrus ussuriensis)1个野生群体(采自江苏省洪泽湖)和2个人工养殖群体(分别采自淮安市水产研究所F2代和苏州市东山水产养殖场F3代)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结果显示:从100组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2...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乌苏里拟(Pseudobagrus ussuriensis)1个野生群体(采自江苏省洪泽湖)和2个人工养殖群体(分别采自淮安市水产研究所F2代和苏州市东山水产养殖场F3代)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结果显示:从100组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2组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每个引物组合检测到11~17个位点数,在乌苏里拟三个群体中共检测到20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有13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64.36%。野生群体与2个人工养殖群体(淮安市水产研究所F2代,苏州市东山水产养殖场F3代)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63.13%、56.54%、54.8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641、0.2546、0.2469;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4118、0.4050、0.3861;野生群体与2个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730、0.1104;两个人工养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087。以上结果表明,野生乌苏里拟鲿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为丰富,而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有所下降。比较各扩增位点显性基因型频率在不同区间的分布发现,人工养殖群体低频位点明显减少而隐性纯合基因位点显著增加。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野生群体与2个人工养殖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及遗传距离相近,群体遗传结构相似,养殖群体尚未形成独立的遗传结构。因此,在未来乌苏里拟鲿人工繁殖时应选用足够大的、有代表性的亲本群体,在保持优良性状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uss uriensis) 野生群体 人工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 SRAP
下载PDF
乌苏里拟鲿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潘伟志 陈军 +4 位作者 王鹏 尹洪滨 赵春刚 关海红 焦晓平 《水产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1-35,共5页
在6月初时体长225-468 mm的个体,绝对怀卵数2684±1029粒,卵子为橘黄色,卵径平均2 mm,在水温15~17℃时,受精卵需要约96 h以上的胚胎发育出膜。人工催产试验以LHRH-A、HCG和DOS等不同种类和剂量试验,结果混合组获得产卵率85%,受精率... 在6月初时体长225-468 mm的个体,绝对怀卵数2684±1029粒,卵子为橘黄色,卵径平均2 mm,在水温15~17℃时,受精卵需要约96 h以上的胚胎发育出膜。人工催产试验以LHRH-A、HCG和DOS等不同种类和剂量试验,结果混合组获得产卵率85%,受精率75%的效果。苗种培育每亩投放鱼苗3万尾,经3个月培育结果表明,体长由1.21 cm增长至15.31 cm,体重由0.023 g/尾增重至28.25g/尾,成活率达96.8%。对肌肉营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为67.11%~82.11%;粗脂肪含量为8.90%~23.74%;灰分含量为4.95%~6.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 繁殖生物学 人工催产 苗种培育 肌肉
下载PDF
4种鲿科鱼类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吕凤义 左艳玲 +2 位作者 范月明 洪静雯 庆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采用PCR技术,对外形上易混淆的鲿科Bagridae 4种初级淡水鱼:中间黄颡鱼Pelteobagrus interm edius、普通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和Pseudobagrus kyphus进行线粒体控制区489 bp序列的分析.结果显... 采用PCR技术,对外形上易混淆的鲿科Bagridae 4种初级淡水鱼:中间黄颡鱼Pelteobagrus interm edius、普通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和Pseudobagrus kyphus进行线粒体控制区489 bp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4个种间的碱基差异为12.88%,28个样品共得到7个单倍型,通过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可见,粗唇鮠和Pseudobagrus kyphus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而中间黄颡鱼、普通黄颡鱼和另外2种鱼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鲿 线粒体控制区 亲缘关系
下载PDF
杂交鲿(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胚胎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秦钦 梁丹妮 +3 位作者 王明华 陈校辉 刘文斌 蔡永祥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6,共6页
采用LRH-A2+HCG+DOM混合催产剂对乌苏里拟鲿及瓦氏黄颡鱼进行催产.采取半干法受精的方式进行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自交及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组合的人工授精,孵化水温为24℃~27℃,在解剖镜下进行胚胎发育观察,描述胚胎... 采用LRH-A2+HCG+DOM混合催产剂对乌苏里拟鲿及瓦氏黄颡鱼进行催产.采取半干法受精的方式进行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自交及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组合的人工授精,孵化水温为24℃~27℃,在解剖镜下进行胚胎发育观察,描述胚胎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获得了23个时期的胚胎发育照片;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自交受精卵分别经过50 h 9 min、46 h 50 min孵化出膜;杂交鲿受精后28 min胚盘形成,受精后1 h进入卵裂期,4 h 23 min进入囊胚期,11 h 3 min进入原肠胚阶段,受精后16 h 56 min胚孔封闭,当受精38h 53 min后心脏开始出现搏动,受精后49 h 37 min仔鱼开始孵出.杂交鲿F1的胚胎发育时间介于两亲本之间,杂交苗全长偏向母本乌苏里拟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 瓦氏黄颡鱼 杂交F1 胚胎发育
下载PDF
长脂拟鲿年龄与生长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尹邦一 代应贵 +1 位作者 范家佑 董坡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0,共7页
研究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征,为开展其人工养殖、种质鉴定以及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样品鱼于2013年2-10月采自贵州境内沅江水系氵舞阳河,共193尾,体长94~209 mm、体重9.7~59.2 g。以脊椎骨、匙骨、鳃盖骨、胸鳍棘等为年龄... 研究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征,为开展其人工养殖、种质鉴定以及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样品鱼于2013年2-10月采自贵州境内沅江水系氵舞阳河,共193尾,体长94~209 mm、体重9.7~59.2 g。以脊椎骨、匙骨、鳃盖骨、胸鳍棘等为年龄鉴定材料,研究了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性,阐述年轮特征,计算了相对生长率、瞬时生长率、生长常数、生长指标等生长参数。脊椎骨椎体的年轮标志最清晰,其各个生长年带的径向宽度近似相等,为长脂拟鲿年龄鉴定的理想材料;脊椎骨椎体年轮为疏密型年轮,年轮形成的时间为3-7月。氵舞阳河长脂拟鲿渔获物年龄组成为1~8龄,2~4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总样本量的84.97%。长脂拟鲿体长与脊椎骨轮径关系的拟合方程为L=60.91R+65.709,体长与体重关系的拟合方程为W=0.00074 L2.0935。von Bertalanfy、Gompertz和Logistic生长方程对长脂拟鲿体长、体重生长的拟合度均较高(r^2>0.98),以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拟合度最高。长脂拟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_t=364.32[1-e^(-0.058(t+4.001))],W_t=170.49[1-e^(-0.058(t+3.994))]2.0935。生长拐点年龄为8.73龄,拐点年龄时体长、体重分别为190.22 mm、43.74 g。长脂拟鲿生长可以划分为1~5龄、6~7龄两个不同的生长阶段。长脂拟鲿属生长缓慢鱼类,其生长为异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脂拟鲿 年龄 脊椎骨 生长方程 生长指标
下载PDF
两种鲿科鱼类在长江和珠江流域Cytb基因序列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杨金权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3-257,共5页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长江和珠江流域的两种科鱼类 1 1 37bpCytb基因的片段 ,进行了序列测定 ,并用Mega软件进行了序列分析。研究发现两种科鱼类的全序列从第十位碱基起有一个三联体密码子的缺失 ,推测为鲇形目鱼类Cytb序列所特有特征...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长江和珠江流域的两种科鱼类 1 1 37bpCytb基因的片段 ,进行了序列测定 ,并用Mega软件进行了序列分析。研究发现两种科鱼类的全序列从第十位碱基起有一个三联体密码子的缺失 ,推测为鲇形目鱼类Cytb序列所特有特征。黄颡鱼和大鳍种群间的序列差异分别为 0 .4 %和 1 .6 % ,介于一般淡水鱼类mtDNA种内序列的变异范围 ,而高于洄游鱼类序列变异。黄颡鱼属和属Cytb基因序列间的差异为 1 7.6 %— 1 8.0 % ,大大高于种间的序列差异率 ,也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二者属级分类单元的有效性。依据分子进化速率推测 ,长江和珠江两水系间大鳍的分歧时间为距今 2 7万年左右的更新世中晚期 ,黄颡鱼的分歧时间在距今 7万年左右的更新世末期。推测造成二者有着不同分歧时间的可能原因是 :大鳍属暖水性鱼类 ,在第四纪冰川期间 ,由于全球性气候变冷 ,大鳍退至长江以南 ,并在各水系间产生隔离 ,各自独立分化至今。而黄颡鱼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CYTB基因 遗传分化 基因序列 变异性 鲿科鱼类
下载PDF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9
19
作者 尹洪滨 孙中武 于波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28-31,共4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乌苏里拟鲿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呈球形或椭圆球形,核前端无顶体,后端有植入窝。中段包括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植入窝从细胞核的后...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乌苏里拟鲿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呈球形或椭圆球形,核前端无顶体,后端有植入窝。中段包括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植入窝从细胞核的后端陷入核中。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包括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袖套与细胞核后端相连,袖套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尾部主要结构是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轴丝外两侧为细胞质膜形成的对称性鳍样结构。尾部内无囊泡及其他细胞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 精子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一例乌苏里拟鲿体表溃疡症的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小丽 汪开毓 +6 位作者 樊威 段亚佼 段靖 邓永强 杜宗君 耿毅 陈德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6-111,共6页
为了确定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体表溃疡症的病因,在无菌操作下从发病鱼的溃疡灶边缘、脾、肾中分离病原菌;利用湿片法对鳃组织、体表黏液和肠道内容物压片,观察寄生虫寄生;利用病理学技术观察病鱼的病理损伤特点,分析... 为了确定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体表溃疡症的病因,在无菌操作下从发病鱼的溃疡灶边缘、脾、肾中分离病原菌;利用湿片法对鳃组织、体表黏液和肠道内容物压片,观察寄生虫寄生;利用病理学技术观察病鱼的病理损伤特点,分析病因。结果发现,采用BHI培养基作为该病例的首次分离培养基效果不佳,未见细菌生长。该病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为皮肤肌肉、脾脏、头肾和体肾,所有鱼均主要表现为溃疡性坏死性皮炎和脂膜炎,脾炎和间质性肾炎。还可见轻微的灶性坏死性鳃炎。眼、脑、肝脏、心脏、消化道、鳔等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将病变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吉姆萨染色,在肌肉组织内可发现大量细长、可弯曲,犹如"乱发样"细菌。此外,在病灶内还可见少量真菌菌丝。综上结果,判定该病为细菌和真菌共同感染引起。证明了病理学技术在该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诊断 乌苏里拟鲿 溃疡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