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产卵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崔培东 卞晓东 +3 位作者 张雨轩 单秀娟 金显仕 王惠宾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5,共15页
为掌握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关键环境因子,基于2021年4—12月开展的产卵场综合调查获取的鳀样品及其鱼卵密度数据,运用Garrison重心分布法阐释鳀产卵洄游分布特征及其主产卵期;通过基于Twee... 为掌握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关键环境因子,基于2021年4—12月开展的产卵场综合调查获取的鳀样品及其鱼卵密度数据,运用Garrison重心分布法阐释鳀产卵洄游分布特征及其主产卵期;通过基于Tweedie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的构建,分析主产卵期内鳀卵密度与同步获取的海水表层温度(SST)、海水表层盐度(SSS)、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Chla)、浮游动物丰度(Fd)、浮游植物丰度(Fz)和深度(Depth)等6个环境因子,以及时间(月份,Month)和空间(经纬度、Lon和Lat)因子之间关系,并识别主控因子。结果显示,海域内鳀产卵期较长,由4月持续至11月,5—8月为主产卵期,其中,5—6月为产卵盛期。鳀产卵场规模和位置时空变化明显,时空因子与鳀卵密度分布呈密切非线性相关(累积偏差解释率为48.1%),(SST,SSS)(18.7%)和Depth(5%)次之。鳀产卵期适温范围较广,产卵场分布表现出高温高盐(低温低盐)增效作用和高温低盐限制作用。产卵初期(4月),鳀产卵场规模和鱼卵密度均较低,产卵重心位于海洋岛东南侧深水区;盛期(5月底—6月初)在SST主导下,鳀产卵场规模和鱼卵密度均至年内最高值,核心产卵场位于石城岛–庄河河口一带海域;此后,随着辽南沿岸水系盐度的下降,高温低盐的抑制作用使SSS因素主导产卵鱼群避开沿岸海域,鳀产卵场迁移至外海深水区,7月后位于30~50 m等深线之间;9—10月鳀繁殖活动基本结束,10月鳀卵仅零星分布于调查海域,直至12月未有鳀卵采获。研究可为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产卵场研究及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卵场 主产卵期 Tweedie-GAM 黄海北部
下载PDF
浙江沿岸日本鳀幼鱼渔业兼捕鱼类的DNA条形码鉴定
2
作者 王乙婷 朱文斌 +4 位作者 张亚洲 王业辉 贾程豪 陈治 高天翔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106,共13页
为全面了解日本鳀幼鱼渔业兼捕种类,探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I(COⅠ)基因片段在幼鱼鉴定方面的有效性,本实验采用DNA条形码辅助形态分类的方法,以2021年浙江沿岸日本鳀幼鱼渔业兼捕所得192尾鱼为研究对象进行条形码研究,最终鉴定... 为全面了解日本鳀幼鱼渔业兼捕种类,探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I(COⅠ)基因片段在幼鱼鉴定方面的有效性,本实验采用DNA条形码辅助形态分类的方法,以2021年浙江沿岸日本鳀幼鱼渔业兼捕所得192尾鱼为研究对象进行条形码研究,最终鉴定出48种鱼类,隶属2纲11目36科46属,其中46个种类鉴定到种,2个种类鉴定到属,并成功鉴别11个形态学误判鱼种。研究共获得152条COⅠ序列,平均长度为654 bp(634~656 bp);种间平均遗传距离(0.2523)为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0034)的74倍,表明基于COⅠ基因可以有效鉴定幼鱼;自动条形码间隙检索ABGD分析产生48个OTUs,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基于COⅠ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同一种类的个体均聚为一支,物种可以有效区分,但在科级和目级水平的聚类关系不清晰,DNA条形码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DNA条形码可作为鉴定浙江沿岸日本鳀幼鱼渔业兼捕鱼类的有效方法,弥补了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的不足。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物种识别工具,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渔业资源评估中鱼种组成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浙江沿岸鱼类多样性及产卵洄游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日本鳀幼鱼渔业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幼鱼 DNA条形码 兼捕鱼类 线粒体COⅠ基因
下载PDF
微波干燥下鳀鱼滋味成分变化
3
作者 周婷 刘特元 +4 位作者 尹世鲜 何哲 侍健 姜昕 施文正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7,共9页
探究微波处理对干燥鳀鱼滋味成分的影响。结合游离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分析和电子舌技术对干制鳀鱼的特征滋味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干燥4、6、8 min样品(MD4、MD6、MD8)较对照组的整体滋味呈增加趋势,各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 探究微波处理对干燥鳀鱼滋味成分的影响。结合游离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分析和电子舌技术对干制鳀鱼的特征滋味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干燥4、6、8 min样品(MD4、MD6、MD8)较对照组的整体滋味呈增加趋势,各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820.28、908.33、985.98、858.72 mg/100 g,其中,MD4、MD6和MD8组鲜味氨基酸含量为77.49~79.64 mg/100 g,甜味氨基酸含量为337.23~384.09 mg/100 g;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有机酸含量成倍增加(4.98~14.09倍);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酸与甜味和咸味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综上,微波干燥有利于特征滋味化合物含量的增加,对干制鳀鱼的整体滋味轮廓有较好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干燥 滋味 电子舌 呈味化合物
下载PDF
空气油炸鳀鱼休闲食品工艺优化研究
4
作者 周婷 周劲松 +4 位作者 何哲 尹玲红 李梅 李明原 施文正 《渔业研究》 2024年第5期509-518,共10页
【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要求逐渐提升。鳀鱼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高产鱼类,有望被加工成健康少油的休闲食品。【目的】以鳀鱼为原料,以空气油炸代替传统油炸,采用先卤后空气油炸的制作工艺,开发一款健康少油的鳀鱼休闲食... 【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要求逐渐提升。鳀鱼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高产鱼类,有望被加工成健康少油的休闲食品。【目的】以鳀鱼为原料,以空气油炸代替传统油炸,采用先卤后空气油炸的制作工艺,开发一款健康少油的鳀鱼休闲食品,为鳀鱼加工行业提供一种新参数。【方法】对鳀鱼的基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以感官评价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鳀鱼休闲食品的卤制和空气油炸的加工工艺,并对产品的质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鳀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必需氨基酸的鱼类,且具有较高含量的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加工价值的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最佳的工艺配方:料液比为1∶6、煮制时间为5 min、空气油炸温度为190℃、空气油炸时间为11 min。在此条件下,鳀鱼休闲食品的感官评分为90.33分,硬度值为694.29 g,弹性值为0.83,咀嚼性为278.63 g,剪切力为1618.53 g,是一种营养美味、耐嚼的休闲食品。【结论】本研究为鳀鱼加工和高质化水产品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油炸 卤制 感官品质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鳀鱼发酵液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马宇乔 陈小娥 +6 位作者 方旭波 周小敏 袁高峰 李真 张颖 丁江颖 杨会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82-191,共10页
为探究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鳀鱼发酵液品质的影响,以鳀鱼为原料,采用长孢洛德酵母进行接种发酵,通过氨基酸态氮含量并结合感官评价分析不同发酵时间、电场作用时间以及电场介入时间条件下发酵产物品质的差异,优化发酵条件。基于此探究电场... 为探究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鳀鱼发酵液品质的影响,以鳀鱼为原料,采用长孢洛德酵母进行接种发酵,通过氨基酸态氮含量并结合感官评价分析不同发酵时间、电场作用时间以及电场介入时间条件下发酵产物品质的差异,优化发酵条件。基于此探究电场处理对发酵液pH值、总酸质量浓度以及风味的影响,对其进行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和必需氨基酸营养评价,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发酵液的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为15 d、电场介入时间为接种后40 h、电场处理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发酵液的风味与品质最佳,此条件下氨基酸态氮质量浓度为0.72 g/100 mL,发酵液鲜香味浓郁,伴有果香味;游离氨基酸总量为54.798 mg/mL,呈鲜甜味氨基酸含量上升,呈苦味氨基酸含量下降;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1.07,营养品质较好。HS-SPME-GC-MS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电场处理组中酸类、醇类和酯类等香气活性物质含量提高,而饱和直链醛、杂醇油等具有不良风味的化合物减少。因此,适当条件下高压静电场处理可以使鳀鱼发酵液的风味品质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场 发酵 氨基酸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鳀鱼生殖群体结构及其变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显森 赵宪勇 +3 位作者 李凡 李富国 戴芳群 朱建成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3,共8页
根据2000~2004年在山东半岛南部鳃鱼(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多学科综合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及1991年等相关历史资料,从体长组成、集群特征、年龄结构、性腺成熟度、性成熟系数、性比、摄食强度等多个方面研究了鳃鱼生殖群体结构... 根据2000~2004年在山东半岛南部鳃鱼(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多学科综合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及1991年等相关历史资料,从体长组成、集群特征、年龄结构、性腺成熟度、性成熟系数、性比、摄食强度等多个方面研究了鳃鱼生殖群体结构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鳃鱼生殖群体全长组成范围为6~16cm,优势长度9~12cm,长度组成年代际变化明显,生殖群体组成趋向小型化;(2)生殖群体由1-4龄鱼组成,与1991年相比1龄鱼比例增加,生殖群体的平均年龄减小;(3)6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鳃鱼雌性个体性腺成熟度以Ⅳ期、ⅤA期占优势,6月下旬Ⅳ期和ⅤA期比例减少,VB期和Ⅵ—Ⅳ期比例增加,7月上旬Ⅳ—Ⅲ期和Ⅳ—Ⅱ期比例占优势,盛产期结束;(4)鳃鱼生殖期间摄食强度较弱,空胃率超过60%。(5)生殖群体按个体大小集群产卵,各群聚优势长度组成存在明显差别,性腺发育程度不一致。本文还对鲤鱼资源衰退给生殖群体结构和种群补充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raulisjaponicus) 生殖群体 年际变化 山东半岛南部
下载PDF
南黄海春季鳀和赤鼻棱鳀的食物竞争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忠义 金显仕 +2 位作者 庄志猛 苏永全 唐启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0-636,共7页
根据南黄海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赤鼻棱鳀(Thrissakarnrnalensis)及其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采用IsoSource软件计算了两者饵料的质量贡献比。发现二者食物来源较为一致,其中仔稚鱼对鳀和赤鼻棱鳀的质量贡献率分别为42%... 根据南黄海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赤鼻棱鳀(Thrissakarnrnalensis)及其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采用IsoSource软件计算了两者饵料的质量贡献比。发现二者食物来源较为一致,其中仔稚鱼对鳀和赤鼻棱鳀的质量贡献率分别为42%~50%和53%~70%,是两者的首要能量与营养源。在获得食物贡献比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食物重叠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和稳定同位素法3种方法,针对5种不同的摄食条件,依次对鳀与赤鼻棱鳀的食物重叠度进行计算。其中在饵料平均贡献比条件下,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都在70%左右,计算偏差≤5%。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食物竞争主要是针对仔稚鱼展开的,两者间存在显著的食物竞争关系。[中国水产科学,2007,14(4):630—6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鼻棱 南黄海 食物竞争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黄海中南部鯷鱼的生殖力及其变化 被引量:17
8
作者 曾玲 李显森 +2 位作者 赵宪勇 李富国 金显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9-574,共6页
根据2002~2004年在山东半岛南部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的调查资料和1985~1986年相关历史资料,分析鳀鱼在经过近20年的高强度捕捞过程中,资源衰退导致个体绝对生殖力与叉长、纯重和年龄之间关系的变化,并对两个时期相同个体... 根据2002~2004年在山东半岛南部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的调查资料和1985~1986年相关历史资料,分析鳀鱼在经过近20年的高强度捕捞过程中,资源衰退导致个体绝对生殖力与叉长、纯重和年龄之间关系的变化,并对两个时期相同个体鳀鱼的生殖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2~2004年鳀鱼的个体绝对生殖力为(14 850±579)粒,个体绝对生殖力随叉长、纯重和年龄的变化显著;与1985~1986年同海区、相同叉长范围和纯重范围的鳀鱼相比,2002~2004年鳀鱼生殖力的增大显著.生殖力增加可能是鳀鱼对长期捕捞压力及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力 黄海
下载PDF
冰温臭氧水对鳀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刁石强 李来好 +1 位作者 岑剑伟 吴燕燕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8-13,共6页
该研究通过测定鲜鲲(Engraulis japonius)在臭氧水冰温条件下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微生物、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变化来评价保鲜效果。试验表明,采用ρ(臭氧)为2~3mg·L^-1的臭氧水,在-1.1~0℃冰温条件下保鲜鳗能有效地抑制细... 该研究通过测定鲜鲲(Engraulis japonius)在臭氧水冰温条件下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微生物、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变化来评价保鲜效果。试验表明,采用ρ(臭氧)为2~3mg·L^-1的臭氧水,在-1.1~0℃冰温条件下保鲜鳗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繁殖,减缓脂肪氧化,延缓腐败变质,从而有效延长了保鲜期,在保鲜第3天仍能取得高品质的保鲜效果,达到海水鱼国家一级鲜度标准,保鲜第4天达到海水鱼国家二级鲜度标准,其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和感官评定得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保鲜期比用普通冰藏的对照组能延长1~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温 臭氧水 保鲜效果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鳀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海珍 罗琳 +1 位作者 蔡德陵 刘道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50-2157,共8页
为了评价鳀鱼不同生长阶段肌肉的营养品质,对鳀鱼幼鱼、中鱼、成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鳀鱼从幼鱼到成鱼,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呈升高趋势,而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呈显著增高趋势。3个阶段鱼肉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 为了评价鳀鱼不同生长阶段肌肉的营养品质,对鳀鱼幼鱼、中鱼、成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鳀鱼从幼鱼到成鱼,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呈升高趋势,而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呈显著增高趋势。3个阶段鱼肉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6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62.76、60.21、58.92。幼鱼体内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与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显著低于中鱼和成鱼,分别为12.43%、14.09%、14.71%。矿物质含量丰富,其中成鱼体内常量元素(P和Ca)含量显著高于幼鱼和中鱼,幼鱼、中鱼、成鱼均检测出微量元素Se。综上,鳀鱼幼鱼、中鱼、成鱼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成鱼肌肉营养质量最优,其次为中鱼。本研究为鳀鱼营养学研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评价
下载PDF
发酵鳀制鱼露的理化与感官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江津津 曾庆孝 +1 位作者 朱志伟 张立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67,共4页
鳀鱼中添加30%的海盐(盐/鱼,w/w)后在(30±5)℃条件下自然发酵180d,再在50℃下保温7d。定期测定发酵液的pH值、总可溶性氮(TSN)、氨基酸态氮、TCA可溶性肽、总酸、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三甲胺氮(TMA-N)、氨基酸组成、红色指数以... 鳀鱼中添加30%的海盐(盐/鱼,w/w)后在(30±5)℃条件下自然发酵180d,再在50℃下保温7d。定期测定发酵液的pH值、总可溶性氮(TSN)、氨基酸态氮、TCA可溶性肽、总酸、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三甲胺氮(TMA-N)、氨基酸组成、红色指数以及非酶褐变指数,并进行感官分析(QDA-test)。结果表明,鳀鱼露发酵过程中,TSN含量、TCA可溶性肽含量、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红色指数以及非酶褐变指数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pH值则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减少。TCA可溶性肽含量在保温发酵后有明显增长,TVB-N、TMA-N含量与发酵时间不呈明显的线形相关关系。谷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丙氨酸是鱼露中最主要的氨基酸。感官分析结果表明,鱼露发酵的后期阶段,在50℃短期保温可以起到加速风味成熟与降低不良风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露 自然发酵 传统工艺
下载PDF
鳀鱼蛋白酶解条件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小军 张绵松 +3 位作者 袁文鹏 夏雪奎 孟秀梅 刘昌衡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8-53,共6页
采用复合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酶对鳀鱼蛋白进行酶解,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复合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双酶水解鳀鱼蛋白的最佳条件为:蛋白酶添加量均为2770U/g(蛋白)、温度56.75℃、起始pH6.9、酶解... 采用复合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酶对鳀鱼蛋白进行酶解,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复合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双酶水解鳀鱼蛋白的最佳条件为:蛋白酶添加量均为2770U/g(蛋白)、温度56.75℃、起始pH6.9、酶解时间4.11h、料液比(m物料:m水)为1:3,此条件下水解度为34.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酶解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鳀鱼酶解技术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明明 徐伟 +3 位作者 薛长湖 栾东磊 吕英涛 李陶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1,共4页
鳀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利用不同的酶可以将鳀鱼自身的蛋白质水解成肽和氨基酸等成分。通过对比选择菠萝蛋白酶酶解鳀鱼,采用正交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系统研究并优化了利用菠萝蛋白酶酶解鳀鱼的工艺条件。得到数学模型回归方程和最佳工艺... 鳀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利用不同的酶可以将鳀鱼自身的蛋白质水解成肽和氨基酸等成分。通过对比选择菠萝蛋白酶酶解鳀鱼,采用正交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系统研究并优化了利用菠萝蛋白酶酶解鳀鱼的工艺条件。得到数学模型回归方程和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50.00℃,初始pH为7.3135,加酶量为0.4555%。最佳工艺条件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水解液中氨基氮含量(0.6025g/100mL)和回归方程的预测值(0.6131g/100mL)具有较好的拟合性,水解液中氨基氮含量比优化前的最大值(0.5428g/100mL)提高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 优化
下载PDF
越冬和产卵洄游期黄海鳀鱼对能量的利用差异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衡 张波 +1 位作者 金显仕 赵宪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根据2002年6月至2003年9月黄海中南部水域的鱼(Engraulisjaponicus)样品,分析越冬和产卵期间鱼能量利用差异。结果显示,各个月份鱼性腺指数(GSI)和腹腔含脂量等级呈负相关。越冬和产卵期间鱼体脂肪消耗速率有显著差异,纯鱼体脂肪... 根据2002年6月至2003年9月黄海中南部水域的鱼(Engraulisjaponicus)样品,分析越冬和产卵期间鱼能量利用差异。结果显示,各个月份鱼性腺指数(GSI)和腹腔含脂量等级呈负相关。越冬和产卵期间鱼体脂肪消耗速率有显著差异,纯鱼体脂肪消耗速率也有相似变化。摄食期间(3~5月)黄海积累大量脂肪作为能量储备,产卵前期(5月)个别鱼全鱼体脂肪含量超过40%,平均脂肪含量达15%,产卵过后平均脂肪含量水平下降了10%~11%。然而,越冬期间(11~1月)脂肪含量变化幅度很小。产卵期间(5~7月)全鱼体脂肪含量与性腺重量(性腺成熟度为Ⅳ或Ⅴ期)呈显著正相关。叉长和性腺重量(性腺成熟度为Ⅳ或Ⅴ期)也呈显著正相关。越冬期间全鱼体和纯鱼体的固体物质(蛋白质)含量比产卵期间低1%~2%。各个月份全鱼体固体物质(蛋白质)含量比纯鱼体低1%左右。越冬期间各叉长组能量变化很小,而产卵期间月能量消耗则随叉长呈指数增长。能量损失主要是脂肪新陈代谢造成,而存储蛋白质主要用于性腺发育,并且在越冬和产卵期间全鱼体的蛋白质含量保持相对常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利用 越冬期 产卵期
下载PDF
船上加工日本鳀的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魏涯 吴燕燕 +6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陈胜军 刁石强 黄卉 周婉君 宫晓静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61-67,共7页
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us)是一种离水极易腐败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文章利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体系原理分析了海上加工船加工日本鳀鱼干的原... 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us)是一种离水极易腐败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文章利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体系原理分析了海上加工船加工日本鳀鱼干的原料、加工工艺条件和贮藏运输等方面对产品可能带来的危害,指出了船上加工日本鳀鱼干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制定了HACCP工作计划表,提出了日本鳀鱼干加工中原料及各加工工序的危害因素、卫生操作程序、监控测定方法和纠偏措施,构建了船上加工日本鳀鱼干生产的HACCP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上加工 日本 HACCP
下载PDF
超高压对鳀鱼蛋白水解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邵懿 薛长湖 +2 位作者 李兆杰 高瑞昌 常耀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44,共4页
探讨能否利用超高压技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实现低盐短时发酵,从而改善鱼露的生产工艺。以水解液总氮含量、α-氨基氮及游离氨基酸组成成分等为指标,研究了超高压在鳀鱼自身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讨论了超高压下添加盐、外源酶对超... 探讨能否利用超高压技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实现低盐短时发酵,从而改善鱼露的生产工艺。以水解液总氮含量、α-氨基氮及游离氨基酸组成成分等为指标,研究了超高压在鳀鱼自身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讨论了超高压下添加盐、外源酶对超高压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Pa的压力有利于鳀鱼内源酶对鳀鱼蛋白的水解,且从氨基酸组成看,超高压技术的采用对食品营养无破坏作用;外加风味蛋白酶(flavourzyme)对高压助水解效果有加强作用;但超高压下,盐的添加使水解程度有所下降.在4种超高压作用条件中,添加0.1%风味蛋白酶(flavourzyme)可得到最大水解度,为34.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蛋白 风味蛋白酶 超高压
下载PDF
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黄海中南部鳀鱼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郭旭鹏 李忠义 +1 位作者 金显仕 戴芳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4,共7页
根据2005年4~5月在黄海和长江口海域进行的春季底拖网调查,应用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了黄海中南部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及其可能摄食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1)黄海中南部鳀鱼的食物组成为不同粒径的浮游动物、太平洋磷... 根据2005年4~5月在黄海和长江口海域进行的春季底拖网调查,应用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了黄海中南部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及其可能摄食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1)黄海中南部鳀鱼的食物组成为不同粒径的浮游动物、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和仔稚鱼,其中以粒径为500~900μm的浮游动物为主,贡献比例占61%~84%;仔稚鱼贡献比例占16%~21%,较传统胃含物方法分析的结果小;(2)黄海中部海域鳀鱼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平均值较南部海域高,原因可能与各海域的能量来源不同或存在微食物环有关,也可能与不同海域鳀鱼的能量转换途径不一样,即与食物链长短不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鯷鱼 食性 碳氮稳定同位素 黄海中南部
下载PDF
鳀鱼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被引量:49
18
作者 万瑞景 李显森 +1 位作者 庄志猛 蒙子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83,共5页
2000年6月26日8-10时在35°00′N、121°00′E周围海域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采集了大量鳀鱼的天然受精卵,11时受精卵开始孵化,12时收集初孵仔鱼进行饥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水温为23.0~24.8℃条件下,鳀鱼仔鱼的混合营养期... 2000年6月26日8-10时在35°00′N、121°00′E周围海域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采集了大量鳀鱼的天然受精卵,11时受精卵开始孵化,12时收集初孵仔鱼进行饥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水温为23.0~24.8℃条件下,鳀鱼仔鱼的混合营养期仅1d多时间;仔鱼的不可逆点发生在孵化后第6天。鳀鱼后期仔鱼发育阶段都具有胸角这一形态特征,其胸角不能作为鉴别健康仔鱼和饥饿仔鱼的依据。这一发现补充和完善了鱼类学上关于仔鱼胸角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鱼 饥饿试验 不可逆点 早期存活机制 早期补充过程 胸角
下载PDF
基于形态特征和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探讨棱鳀属的系统进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春艳 马凌波 +4 位作者 倪勇 沈盎绿 张永 张凤英 赵云龙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1-477,共7页
对6种棱鳀属(ThryssaCuvier1829)鱼类共21个个体的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经比对校正得到572bp的基因片段,共检测到8个单倍型,棱鳀属6个种所有单倍型之间共存在8个插入/缺失;此外有99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87个;多态位点比例为17... 对6种棱鳀属(ThryssaCuvier1829)鱼类共21个个体的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经比对校正得到572bp的基因片段,共检测到8个单倍型,棱鳀属6个种所有单倍型之间共存在8个插入/缺失;此外有99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87个;多态位点比例为17.3%;序列中转换多于颠换,转换/颠换之比为1.6;A+T含量(53.6%)明显高于C+G含量(46.4%),序列表现出明显的T偏倚。基于Kimura双参数法,计算的种间遗传距离介于0.4%[黄吻棱鳀(T.vitrirostris)与中颌棱鳀(T.mystax)]到11.33%[黄吻棱鳀与赤鼻棱鳀(T.kammalensis)]之间。以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us)和欧洲鳀(Engraulisencrasicholus)为外群构建的NJ树和ML树中,赤鼻棱鳀位于进化树的基部,是最早分化出来的种;进化树显示,黄吻棱鳀和中颌棱鳀关系最近。本研究结果支持形态学得出的赤鼻棱鳀最先分化的结论,认为中颌棱鳀和黄吻棱鳀可能为同一个种,至于汉氏棱鳀(T.hamiltonii)和杜氏棱鳀(T.dussumieri)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16SrRNA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南黄海鳀产卵场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分布及其摄食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超伦 王荣 孙松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55-63,共9页
于2001年6月对南黄海产卵场的主要饵料生物———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分布及摄食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中华哲水蚤是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绝对优势种,在所有站位上均有分布,平均密度为244ind·m-3,数量密度最大值高达1555ind·m-... 于2001年6月对南黄海产卵场的主要饵料生物———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分布及摄食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中华哲水蚤是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绝对优势种,在所有站位上均有分布,平均密度为244ind·m-3,数量密度最大值高达1555ind·m-3。中华哲水蚤的肠道色素含量平均为1.19ng·ind-1(0.21~4.14ng·ind-1),与水体中叶绿素a的最大浓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中华哲水蚤种群具有一定的昼夜摄食节律,夜间的肠道色素含量明显高于白天。在A和B站中华哲水蚤的个体摄食率分别为76.9ng·ind-1·d-1和39.6ng·ind-1·d-1,分别相当于体碳含量的7.5%和3.9%。除了饵料来源和摄食强度等因素之外,捕食压力以及环境温度对中华哲水蚤种群的分布和发展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分布 摄食 产卵场 南黄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