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岛湖外来物种蓝鳃太阳鱼的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
1
作者 马玉兴 梁智策 +6 位作者 文峰 廖传松 盘家永 邵建强 何光喜 刘家寿 郭传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1-1552,共12页
为研究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种群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以千岛湖蓝鳃太阳鱼种群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逐月采集样本共3484尾,系统研究了蓝鳃太阳鱼年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千岛湖... 为研究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种群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以千岛湖蓝鳃太阳鱼种群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逐月采集样本共3484尾,系统研究了蓝鳃太阳鱼年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千岛湖蓝鳃太阳鱼的种群平均体长为(88±0.6)mm,平均体重为(30.42±0.53)g。其种群年龄结构简单,1—2龄的低龄个体占优势(83.97%)。通过拟合幂函数方程得到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BW=1×10^(–5)SL^(3.1543)(N=3484,R^(2)=0.97)。另外,千岛湖蓝鳃太阳鱼具有明显的雌雄异形现象,其繁殖季节为4—9月,绝对繁殖力为(11405±921)粒/尾,相对繁殖力为(282±14)粒/g,平均卵径为(0.74±0.003)mm。最后,利用Pauly经验公式和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分别估算出:自然死亡系数(M)为1.05,总死亡系数(Z)为3.58,捕捞死亡系数(F)为2.53,种群开发率(E)为0.71。综上,千岛湖蓝鳃太阳鱼的种群呈现出典型的r生活史对策,整体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种群规模具有进一步扩张的潜在风险,亟需相应的管理和控制。与原产地北美及其他入侵地的种群相比,蓝鳃太阳鱼在繁殖时间及早期生长速度等的改变是其成功入侵千岛湖的关键适应性特征。研究结果补充了国内有关蓝鳃太阳鱼的种群生长特性、年龄结构和繁殖特征等基础资料,揭示了其在千岛湖入侵成功的适应性机制,为我国蓝鳃太阳鱼的入侵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太阳 生物入侵 生活史策略 适应性特征
下载PDF
入池流量与倾角对鱼鳃式沉沙池内水沙二相流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艾玉林 戚印鑫 +1 位作者 李琳 李江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46,91,共6页
为提高沉沙池的除沙效果,提出了一种新型除沙措施即鱼鳃式沉沙池。鱼鳃式沉沙池在池室内部布设多组倾斜的过滤网片,利用滤网拦截泥沙,提高泥沙沉降效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不同流量和滤网角度下的流场分布和除沙效果... 为提高沉沙池的除沙效果,提出了一种新型除沙措施即鱼鳃式沉沙池。鱼鳃式沉沙池在池室内部布设多组倾斜的过滤网片,利用滤网拦截泥沙,提高泥沙沉降效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不同流量和滤网角度下的流场分布和除沙效果,以此得到较优的结构型式,为该类沉沙池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推广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植入鱼鳃装置后沉沙池的泥沙截除率提高了12.5%~22.0%。数模计算进一步揭示,鱼鳃式沉沙池内流速变化分为五个区域,含沙量变化沿程呈现四个不同阶段。在泥沙沉积量计算中,最大泥沙沉积区出现在第一、二片滤网底部,建议增大鱼鳃装置前部的滤网孔径,使鱼鳃装置设置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式沉沙池 试验与模拟 流量 滤网倾角 流场
下载PDF
云南光唇鱼鳃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
3
作者 龙文玉 琚枳豪 +4 位作者 王云峰 牛敏敏 裴莹 常学秀 向乾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6-671,共6页
【目的】调查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鳃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为丰富云南光唇鱼的生物学基础信息提供资料。【方法】利用透射和扫描等多种电镜技术,分析云南光唇鱼鳃组织和细胞的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结果】云南... 【目的】调查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鳃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为丰富云南光唇鱼的生物学基础信息提供资料。【方法】利用透射和扫描等多种电镜技术,分析云南光唇鱼鳃组织和细胞的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结果】云南光唇鱼的鳃有4对完整的鳃片,每一个鳃片主要由鳃丝、鳃弓和鳃耙3部分组成。云南光唇鱼鳃丝的表面细胞比较丰富和多样,主要包括黏液细胞、扁平上皮细胞和线粒体密集细胞。在这些细胞中扁平上皮细胞是云南光唇鱼鳃表面最丰富的细胞,其表面的形态结构也最为丰富主要呈现环形微嵴、短纹和星点棒状。云南光唇鱼的鳃弓和鳃耙表面主要有两种细胞类型,主要为环形微嵴的扁平上皮细胞和杯状的黏液细胞。【结论】云南光唇鱼鳃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与其他硬骨鱼类相似,云南光唇鱼鳃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其在生境中执行气体交换和离子调节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光唇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云南曲靖下泥盆统“曲靖东方鱼”的分类学厘定
4
作者 山显任 朱敏 +1 位作者 李强 盖志琨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8,共14页
“曲靖东方鱼”(‘Dongfangaspis qujingensis’)的归属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其最初被归入东方鱼属(Dongfangaspis),之后被归入宽甲鱼属(Laxaspis)。然而,由于宽甲鱼属模式种为曲靖宽甲鱼(Laxaspis qujingensis),这一分类学厘定又引起异物... “曲靖东方鱼”(‘Dongfangaspis qujingensis’)的归属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其最初被归入东方鱼属(Dongfangaspis),之后被归入宽甲鱼属(Laxaspis)。然而,由于宽甲鱼属模式种为曲靖宽甲鱼(Laxaspis qujingensis),这一分类学厘定又引起异物同名的问题。描述了来自云南曲靖早泥盆世洛赫考夫期西山村组的“曲靖东方鱼”和变异坝鱼(Damaspis vartus)的新材料。“曲靖东方鱼”在头甲长略大于宽,侧横管末端呈二分叉,V字型后眶上管不汇合,以及至少7条侧横管从侧背管发出等方面与变异坝鱼高度相似。这些相似之处表明,相较于宽甲鱼属和东方鱼属,“曲靖东方鱼”更接近坝鱼属。因此提出将“曲靖东方鱼”从宽甲鱼属中移除,归入坝鱼属。新标本表明变异坝鱼多出来第5对长的侧横管是该种的一个鉴别特征,而正型标本所呈现的非对称感觉管系统应为种内变异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曲靖 下泥盆统 西山村组 盔甲 鳃鱼
下载PDF
鱼鳃式沉沙池结构参数与沉沙效果试验研究
5
作者 戚印鑫 耿凡坤 +2 位作者 李江峰 李娟 尹辉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3年第1期179-185,共7页
新疆滴灌首部常利用条形沉沙池沉降泥沙,通过在池内增设物理装置可提高除沙效率。鱼鳃式沉沙池在池室内部布设多组倾斜的过滤网片,利用滤网拦截泥沙,提高泥沙沉降效率。为分析鱼鳃式沉沙池过滤效果,对鱼鳃装置的滤网角度、目数、间距和... 新疆滴灌首部常利用条形沉沙池沉降泥沙,通过在池内增设物理装置可提高除沙效率。鱼鳃式沉沙池在池室内部布设多组倾斜的过滤网片,利用滤网拦截泥沙,提高泥沙沉降效率。为分析鱼鳃式沉沙池过滤效果,对鱼鳃装置的滤网角度、目数、间距和滤网空间位置参数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同组合条件下的沉沙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滤网安装角度45°、目数100目、间距30 cm、距离池底20 cm时,鱼鳃装置的结构尺寸较优。在相同沉沙容积下,鱼鳃式沉沙池比相同尺寸条形沉沙池的沉沙效率提高了24.13%,除沙效果显著,可作为一种新型沉沙池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置 试验 沉沙池 滤网参数 除沙率
下载PDF
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与黑鳃天竺鱼(Apogonichthys arafurae)耳石形态识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英俊 叶振江 +2 位作者 刘群 窦硕增 王巍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2-285,共4页
利用2006年4月和2008年10月分别采自南海北部湾和渤海长岛海域的119尾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和57尾黑鳃天竺鱼(Apogonichthys arafurae)标本,以耳石长、耳石宽、周长、面积、矩形趋近率、充实度为基本形态学参数,结合傅立... 利用2006年4月和2008年10月分别采自南海北部湾和渤海长岛海域的119尾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和57尾黑鳃天竺鱼(Apogonichthys arafurae)标本,以耳石长、耳石宽、周长、面积、矩形趋近率、充实度为基本形态学参数,结合傅立叶变换获得的形态特征变量,研究了两种天竺鱼耳石形态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天竺鱼耳石在整体轮廓、听沟形状、边缘形态等方面较为接近,细条天竺鱼耳石整体形态较为卵圆,后部较宽;黑鳃天竺鱼耳石整体略细长,后部较窄。利用耳石形态学特征变量对两种天竺鱼的判别分析成功率分别高达82.5%和88.2%,显示耳石形态学分析是天竺鱼鱼种识别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条天竺 天竺 耳石 形态
下载PDF
鱼体(去鳃)和鱼鳃对不同形态铜的积累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梁涛 陶澍 林健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63-766,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实验鱼Paracheirodon对人工河水中不同形态铜的积累特征,对比了鱼体(去鳃)和鱼鳃对铜吸收量的差异,并探讨了鱼对铜的吸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鱼鳃部和体内铜积累量均随水相游离铜浓度增高、暴露时间增长而增加,...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实验鱼Paracheirodon对人工河水中不同形态铜的积累特征,对比了鱼体(去鳃)和鱼鳃对铜吸收量的差异,并探讨了鱼对铜的吸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鱼鳃部和体内铜积累量均随水相游离铜浓度增高、暴露时间增长而增加,但鳃部积累浓度较鱼体其余部分高一个数量级,其从水相富集铜的速率显著高于鱼体。相比之下,经摄食获取的铜首先积累在鱼体内(非鳃部)。天然水中富里酸的存在明显降低了铜对鱼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积累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珠海桂山岛米氏裸甲藻赤潮对鱼鳃损伤的病理学组织观察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朝晖 尹伊伟 +2 位作者 齐雨藻 谢隆初 江天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3-137,T002,共6页
关键词 米氏裸甲藻 赤潮 病理组织学 珠江口 海水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
下载PDF
金鱼(Carassius auratus)对颗粒态镉的鳃吸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长发 陶澍 +1 位作者 龙爱民 曹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水相平衡态镉浓度不变 (0 0 1mg/L) ,增加水铝矿颗粒吸附态镉暴露的实验方法 ,研究了金鱼 (Carassiusauratus)对颗粒态镉的鳃吸收 .结果表明 ,鳃中镉含量均随颗粒态镉暴露浓度增加而增加 ,且镉 /铝含量比明显高于水相 ,从而证实了... 采用水相平衡态镉浓度不变 (0 0 1mg/L) ,增加水铝矿颗粒吸附态镉暴露的实验方法 ,研究了金鱼 (Carassiusauratus)对颗粒态镉的鳃吸收 .结果表明 ,鳃中镉含量均随颗粒态镉暴露浓度增加而增加 ,且镉 /铝含量比明显高于水相 ,从而证实了颗粒态镉的鱼鳃吸收有效性 .金鱼鳃吸收颗粒态镉的主要过程是 :随水流流经鳃表面的颗粒态镉附着在鳃表粘液上 ,在鳃部微环境下 ,吸附的镉发生解吸而被鳃部细胞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效性 悬浮物 颗料态 吸收
下载PDF
蓝鳃太阳鱼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惠芳 王健辉 +1 位作者 陈汉 何其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太阳 繁殖 苗种培育
下载PDF
剑尾鱼鳃结构的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29
11
作者 方展强 邱玫 王春凤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3-559,共7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鳃的组织结构、表面形态特征及鳃小片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鳃耙既有呈长锥状又有呈膜质状的结构;鳃丝末端膨大呈杓状;鳃小片呈褶皱状,镶嵌排列在鳃丝两侧。鳃...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鳃的组织结构、表面形态特征及鳃小片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鳃耙既有呈长锥状又有呈膜质状的结构;鳃丝末端膨大呈杓状;鳃小片呈褶皱状,镶嵌排列在鳃丝两侧。鳃弓及鳃耙内表面分布众多味蕾。鳃丝呼吸面上皮细胞薄,高度血管化,形成呼吸面隆起;非呼吸面由具微嵴的上皮细胞彼此相连,胞间具分泌细胞开口。鳃小片由单层或数层上皮细胞和由基膜相隔的柱状细胞及其围在血管腔的凸缘构成,氯细胞多分布在鳃小片基部,并有开口通外。本文还讨论了剑尾鱼鳃结构与其功能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 呼吸 光镜 血管腔 血管化 透射电镜观察 超微结构 剑尾
下载PDF
用连续提取法研究芘在鱼鳃表面的结合形态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樱 薛蓓 +2 位作者 谢彦佼 刘先利 陶澍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5-79,共5页
建立了研究鱼鳃表面芘的结合状态的四步连续提取方法.分别用H2O、CaCl2、CH3OH和n-C6H14+CH2Cl2(1:1, v/v)混合液提取经暴露的鱼鳃.操作定义的前3步分别提取松散附着在鳃表的鱼鳃黏液中的芘,紧密附着在鳃表的鱼鳃黏液中的芘以及直接... 建立了研究鱼鳃表面芘的结合状态的四步连续提取方法.分别用H2O、CaCl2、CH3OH和n-C6H14+CH2Cl2(1:1, v/v)混合液提取经暴露的鱼鳃.操作定义的前3步分别提取松散附着在鳃表的鱼鳃黏液中的芘,紧密附着在鳃表的鱼鳃黏液中的芘以及直接吸着在鱼鳃表皮上的芘,第4步则用来提取鱼鳃组织吸收的芘.其提取的芘分别占总量的 4.0%、12.1%、45.2%和38.7%.经3 h暴露,进入鳃组织的芘仅为总测定量的三分之一强,因此大部分芘并未进入鳃组织.单独进行的五步CH3OH连续提取实验结果证明,CH3OH提取步骤能有效地解吸鳃表吸着的芘,但不会导致鳃组织中芘的释放.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黏液结合态芘在暴露1h左右即达到平衡,而鳃表吸着态和鳃组织吸收态芘在暴露3h内含量迅速上升,3 h后显著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 分级提取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环境光色对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肤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宁宁 周邦维 +3 位作者 李勇 张静 马骏 于学权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6-984,共9页
为探究环境光色对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生长、肤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红色光、蓝色光、黑暗和昼夜4种养殖光照环境处理,进行豹纹鳃棘鲈幼鱼(64.2g±1.1g)94 d动物实验及其相关指标检测。结... 为探究环境光色对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生长、肤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红色光、蓝色光、黑暗和昼夜4种养殖光照环境处理,进行豹纹鳃棘鲈幼鱼(64.2g±1.1g)94 d动物实验及其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表明:1)试验鱼增重率,昼夜组较黑暗组和红光组分别显著和极显著提高28.6%和39.2%(P<0.05,P<0.01),与蓝光组差异不显著;而蓝光组比红光组显著提高31.2%(P<0.05)。2)试验鱼皮肤胡萝卜素含量,昼夜组分别显著高于蓝光组和黑暗组45.7%和68.5%(P<0.05),与红光组的差异不显著。同时新发现,各处理组试验鱼皮肤胡萝卜素和黑色素含量出现增减同时进行,但增减量前者较大后者较小的"同步异幅"现象。3)昼夜组试验鱼胃蛋白酶活性较其他组显著提高48.0%~88.5%(P<0.05),血清SOD和LZM活力极显著提高20.4%~39.7%和140.4%~161.2%(P<0.01);蓝光组试验鱼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红光组和昼夜组(P<0.05);红光组试验鱼Na^+,K^+-ATP酶活力极显著高于蓝光组和黑暗组(P<0.01)。总之,豹纹鳃棘鲈幼鱼在昼夜组光照下,生长、肤色及生理等指标都表现出显著优势;蓝色光提高蛋白质消化能力、促进生长;红色光提高皮肤胡萝卜素含量和吸收能力;"同步异幅"新发现,对调控和优化鱼类肤色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色 工业化养殖 豹纹棘鲈幼 生长 肤色 消化吸收 免疫
下载PDF
蓝鳃太阳鱼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建酬 郭照良 邓军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14,共3页
为探明蓝鳃太阳鱼胚胎发育规律,采用人工干法授精,在溶氧充足的静水孵化条件下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细胞,利用双筒Olympus解剖镜对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并记录和描述其发育过程和时间.蓝鳃太阳鱼的卵呈圆球形,金黄色,具... 为探明蓝鳃太阳鱼胚胎发育规律,采用人工干法授精,在溶氧充足的静水孵化条件下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细胞,利用双筒Olympus解剖镜对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并记录和描述其发育过程和时间.蓝鳃太阳鱼的卵呈圆球形,金黄色,具粘性;未吸水卵的卵径为1.01~1.33mm,平均为1.16mm,吸水后卵径膨胀到1.42~1.81mm,平均为1.62mm;在水温为(26±1)℃的条件下,50%受精卵经34h后孵化出膜;受精卵在2.2h进入二细胞期,7h进入囊胚阶段,9.9h进入原肠胚阶段,13.2h进入神经胚期,34h50%的仔鱼出膜,初孵仔鱼全长2~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胚胎发育 观察
下载PDF
草鱼鱼鳃颜色变化作为新鲜度快速检测指标的可行性探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澄 赵启蒙 +1 位作者 黄雯 包建强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7年第1期149-154,共6页
以20℃、恒定湿度(80%)贮藏的草鱼鱼鳃为研究对象,通过CCD相机获取在两级不同LED光照强度下的贮藏期间图像信息,并将草鱼鱼鳃颜色数据与贮藏时间以及草鱼肉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将草鱼鱼鳃RGB值、L~*a~*b~*值和C... 以20℃、恒定湿度(80%)贮藏的草鱼鱼鳃为研究对象,通过CCD相机获取在两级不同LED光照强度下的贮藏期间图像信息,并将草鱼鱼鳃颜色数据与贮藏时间以及草鱼肉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将草鱼鱼鳃RGB值、L~*a~*b~*值和CMYK值与贮藏时间以及TVBN进行线性拟合,其中线性拟合度最高的是L~*a~*b~*值中的a^-值,可将a~*值作为特征采用机器视觉快速检测草鱼新鲜度。在2 W光源下其与TVBN线性拟合方程为:Y=-2.2228X+179.190,R^2=0.9632;在1.8 W光源下,其与TVBN线性拟合方程为:Y=-2.3111X+180.520,R^2=0.95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新鲜度检测 RGB L-*a-*b-* CMYK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mus maximus)幼鱼鳃氯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明 范瑞青 +3 位作者 包振民 汝少国 孙长青 谢嘉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29-430,共2页
关键词 氯细胞 大菱鲆 超微结构研究 海水 细胞渗透压 养殖技术 基础研究 渗透压调节
下载PDF
鲤鱼鱼鳃粘液对铜的络合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波 曹军 +1 位作者 刘国敬 陶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用络合滴定法研究了鲤鱼鱼鳃粘液对铜的络合特性 ,并根据实测数据考察了不同拟合方法的优劣 .结果表明 ,在选定的滴定范围内 ,单配体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粘液和铜之间的相互作用 .各种拟合方法中 ,常用的经线性变换的Scatchard方法误差最... 用络合滴定法研究了鲤鱼鱼鳃粘液对铜的络合特性 ,并根据实测数据考察了不同拟合方法的优劣 .结果表明 ,在选定的滴定范围内 ,单配体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粘液和铜之间的相互作用 .各种拟合方法中 ,常用的经线性变换的Scatchard方法误差最大 ,其余方法相差不大 .对这些方法进行一次迭代可以大大改善拟合精度和稳健性 .由此得到的条件稳定常数为 7 0 5 ,络合容量为 0 1 5 8μmol·mg- 1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 络合滴定 生物监测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鱼鳃细胞外间质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洁明 郭峰 柳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31,共2页
作者将在水泥池中用井水暂养 4 0d后发病的日本锦鲤的鳃用波恩氏液固定 ,组织切片 ,埃利希氏 (Ehrlich’s)苏木精—暑红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鳃组织的形态特征和变化。结果显示鳃组织的间充质异常。
关键词 环境因子 细胞 外间质 水质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大口黑鲈和蓝鳃太阳鱼鳃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加儿 许晓娟 +1 位作者 刘匆 区又君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1-235,共5页
应用扫描电镜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鳃的表面微细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口黑鲈和蓝鳃太阳鱼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它硬骨鱼类基本相似,鳃弓和鳃耙表面被具环形微嵴的上皮细胞所覆... 应用扫描电镜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鳃的表面微细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口黑鲈和蓝鳃太阳鱼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它硬骨鱼类基本相似,鳃弓和鳃耙表面被具环形微嵴的上皮细胞所覆盖,表面观凹凸不平;大口黑鲈鳃耙的尖齿直径和长度分别为蓝鳃太阳鱼鳃耙的3.4-3.8倍和2.1-3.8倍;两种鱼的鳃丝末端略为膨大呈勺状,鳃丝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大口黑鲈鳃丝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蓝鳃太阳鱼的鳃丝间距离仅为大口黑鲈的83%-88%;大口黑鲈鳃小片的高度、厚度和片间距都大于蓝鳃太阳鱼。文中还比较探讨了大口黑鲈和蓝鳃太阳鱼的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太阳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彩虹方头鱼(Paracheirodon innesi)鱼鳃微环境特性及铜的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龙爱民 陶澍 +1 位作者 徐福留 曹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8-223,共6页
建立了测定小个体鱼种鳃部微环境特殊条件的高密度暴露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测定了彩虹方头鱼 (Paracheirodonin nesi)鱼鳃微环境的 pH、碱度、粘液含量等参数 ,并根据测定结果计算了鱼鳃微环境中铜的形态分布 .结果表明 :高密度暴露可在 ... 建立了测定小个体鱼种鳃部微环境特殊条件的高密度暴露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测定了彩虹方头鱼 (Paracheirodonin nesi)鱼鳃微环境的 pH、碱度、粘液含量等参数 ,并根据测定结果计算了鱼鳃微环境中铜的形态分布 .结果表明 :高密度暴露可在 15s左右建立动态平衡 .鱼鳃与外部水体平衡pH为 7 2 .鱼鳃微环境中 ,碱度在碱性条件下迅速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效性 重金属 毒性 彩虹方头 微环境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