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下游安庆段鳜属(Siniperca)仔稚鱼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
1
作者 黎加胜 方弟安 +4 位作者 徐东坡 唐阅 丁隆强 黄中家 任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503,共10页
为了解长江安庆段鳜属(Siniperca)鱼类早期资源现状,探究鳜属仔稚鱼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于2018—2020年4—8月在该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表明:2018、2019、2020年鳜属仔稚鱼的首次出现时间分别为4月29日、4月30日和5月5日,早... 为了解长江安庆段鳜属(Siniperca)鱼类早期资源现状,探究鳜属仔稚鱼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于2018—2020年4—8月在该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表明:2018、2019、2020年鳜属仔稚鱼的首次出现时间分别为4月29日、4月30日和5月5日,早期资源发生的时间呈延迟状态;各年份仔稚鱼累计出现时间分别为44、54、68 d,出现频率分别为40.74%、55.67%、69.39%,累计采集数量依次为175、313、404尾,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份仔稚鱼高峰期出现时间分别为7月14日—8月6日、7月16日—7月27日和6月18日—7月20日,对应平均丰度依次为0.073、0.051、0.044 ind./m^(3);仔稚鱼丰度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整体呈现出左岸(0.056 ind./m^(3))>右岸(0.046 ind./m^(3))>江心(0.026 ind./m^(3))的特征;相关性分析显示,仔稚鱼丰度变化同流量、水位及水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仔稚鱼丰度的时间动态特征同流量、水温的季节变动模式相一致。研究表明,调查期间鳜属鱼类繁殖产卵的最适水温为25.6~29.2℃,水温梯度的改变刺激了其繁殖事件的发生,仔稚鱼绝对数量的逐年增多反映出长江安庆段鳜属鱼类的年际补充量得到稳步提升,资源恢复的形势向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段 鳜属 仔稚鱼 丰度 时空特征 影响因子
下载PDF
高识别力的微卫星标记系统在鳜属(Siniperca)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鲁双庆 匡刚桥 +3 位作者 刘臻 刘红玉 张建社 刘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9-384,共6页
根据自行分离的翘嘴鳜微卫星序列(GenBank登录号:DQ789247—DQ789306)设计并合成20对微卫星引物,对鳜属鱼类4个物种即翘嘴鳜、大眼鳜、斑鳜和暗鳜共80个个体进行了物种鉴定分析。结果表明,20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293个等位基因,大小在80... 根据自行分离的翘嘴鳜微卫星序列(GenBank登录号:DQ789247—DQ789306)设计并合成20对微卫星引物,对鳜属鱼类4个物种即翘嘴鳜、大眼鳜、斑鳜和暗鳜共80个个体进行了物种鉴定分析。结果表明,20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293个等位基因,大小在80—301bp之间。它们在4个物种中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90%、75%、85%和85%,累积个体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均达到0.9999,属于高识别力的微卫星遗传标记系统,可以用来进行鳜属鱼类物种的鉴定分析。UPGMA聚类分析表明,翘嘴鳜与暗鳜之间亲缘关系最近,可归属于第Ⅰ类;大眼鳜为第Ⅱ类;斑鳜独自为第Ⅲ类。本研究可为鳜属鱼类的分类及进化关系、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等提供理论支持,为野生原种鳜类遗传多样性的监测和评估以及鳜类优良的种质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属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鳜属5种鱼类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赵程 梁旭方 +4 位作者 田昌绪 杨敏 窦亚琪 郭稳杰 宋易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80,共5页
利用8对已发表的翘嘴鳜微卫星引物,对5种鳜属鱼类翘嘴鳜、大眼鳜、斑鳜、波纹鳜和暗鳜共147个个体进行跨种扩增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发现,8个微卫星标记除位点HW8在波纹鳜中无多态性外,其他位点在5种鳜属鱼类中都具有较高的多态性... 利用8对已发表的翘嘴鳜微卫星引物,对5种鳜属鱼类翘嘴鳜、大眼鳜、斑鳜、波纹鳜和暗鳜共147个个体进行跨种扩增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发现,8个微卫星标记除位点HW8在波纹鳜中无多态性外,其他位点在5种鳜属鱼类中都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4~8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13;在5个物种中分析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58,平均观测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5和0.59,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0.51,为高度多态,表明鳜属鱼类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采用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5种鳜属鱼类系统发育关系,并构建UPGMA聚类图,结果显示翘嘴鳜和大眼鳜、斑鳜和波纹鳜分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斑鳜和暗鳜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属 微卫星标记 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关系
下载PDF
鳜属3物种IRF_2基因微卫星标记筛选及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臻 钟敬 +3 位作者 赵琼 鲁双庆 熊钢 张建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9-402,共4页
利用微卫星分析技术筛选翘嘴鳜、斑鳜和大眼鳜的IRF2基因微卫星标记,分析IRF2基因微卫星在3物种中的遗传变异.结果筛选出了4个微卫星标记,其中I3、I4标记可用于斑鳜的分子鉴定;检测到2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5个,等位基因频率0.0667... 利用微卫星分析技术筛选翘嘴鳜、斑鳜和大眼鳜的IRF2基因微卫星标记,分析IRF2基因微卫星在3物种中的遗传变异.结果筛选出了4个微卫星标记,其中I3、I4标记可用于斑鳜的分子鉴定;检测到2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5个,等位基因频率0.0667~0.7143;3物种IRF2基因遗传变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大眼鳜(H为0.6717;PIC为0.6241),翘嘴鳜(H为0.5376;PIC为0.4462),斑鳜(H为0.3000;PIC为0.2656),这说明IRF2基因微卫星在3物种中遗传变异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属 IRF_2基因 微卫星 遗传变异
下载PDF
鲈形目少鳞鳜属(Coreoperca)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平富 刘焕章 阎际兴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227,共16页
记述的山东少鳞鳜(新种)(Coreoperca shandongensis sp.nov)是该属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标本产自山东山旺早中新世晚期山旺组纹层状硅藻页岩之上的含硅藻泥页岩中。山东少鳞鳜的发现,说明原始鳜类... 记述的山东少鳞鳜(新种)(Coreoperca shandongensis sp.nov)是该属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标本产自山东山旺早中新世晚期山旺组纹层状硅藻页岩之上的含硅藻泥页岩中。山东少鳞鳜的发现,说明原始鳜类在中新世已发生分化,在中新世时期的中国大陆和日本列岛均已相当繁盛。少鳞鳜属可能并非起源于朝鲜和日本一带,之后扩散到中国,而是中新世广布于东亚的鱼类,这进一步支持了关于中国东部和日本列岛新生代晚期同属一个鱼类区系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山旺 早中新世晚期 鲈形目 少鳞鳜属
下载PDF
陆水水库鳜属鱼类食性及消化器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韩德举 胡菊香 洪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7-103,共7页
通过对陆水水库三种鳜属鱼类的食性及消化器官比较,结果表明,三种鳜都以摄食鱼虾为主,在鳜和大眼鳜的食物组成中,虾的出现率分别为82.35%和81.03%,鱼的出现率分别为47.06%和31.23%,斑鳜中鱼和虾的出现率... 通过对陆水水库三种鳜属鱼类的食性及消化器官比较,结果表明,三种鳜都以摄食鱼虾为主,在鳜和大眼鳜的食物组成中,虾的出现率分别为82.35%和81.03%,鱼的出现率分别为47.06%和31.23%,斑鳜中鱼和虾的出现率分别为63.07%和50.07%,鱼虾出现率在不同月份变化较大。鳜摄食强度最大,大眼鳜次之,斑鳜最小。但它们摄食鱼的饱满分指数均大于虾。在消化器官中,鳜、斑鳜,大眼鳜的幽门盲囊的平均数量分别为250.8、108.2、84.1。随着体长的增加,大眼鳜和斑鳜的肠长也相应增加,而鳜的肠长趋于稳定。本文还对三种鳜在食性上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消化能力的大小、食物的可获得性、食物的选择性及对环境的要求等是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属 鱼类 食性 消化器官 陆水水库 水库养鱼
全文增补中
水温对珠江中下游鳜属鱼类早期资源补充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薛慧敏 李跃飞 +3 位作者 武智 朱书礼 杨计平 李新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5,共7页
为了解水温对珠江中下游鳜属(Siniperca)鱼类早期资源补充的影响,20072012年对珠江下游肇庆高要江段的鳜属仔鱼进行了连续采样调查。结果显示:20072012年的925次抽样中,鳜属仔鱼自每年4月开始出现,11月结束,平均持续(156±45)d,以5... 为了解水温对珠江中下游鳜属(Siniperca)鱼类早期资源补充的影响,20072012年对珠江下游肇庆高要江段的鳜属仔鱼进行了连续采样调查。结果显示:20072012年的925次抽样中,鳜属仔鱼自每年4月开始出现,11月结束,平均持续(156±45)d,以59月为盛期。鳜属仔鱼首次出现的水温范围为19.3~25.8℃,最适宜水温为25.3~28.9℃。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鳜属仔鱼与水温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月平均密度与当月平均水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采用积温推算方法推算出鳜性腺进入快速发育的关键水温为15℃,其繁殖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3797.78±759.58)℃·d和(1085.78±380.02)℃·d。有效积温与鳜属仔鱼总量、月平均密度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了水温及有效积温的波动是影响珠江中下游鳜属鱼类早期资源补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鳜属仔鱼 水温 有效积温
下载PDF
中国浙江少鳞鳜属一新种(鲈形目,鮨科,鳜亚科) 被引量:6
8
作者 曹亮 梁旭方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1-894,共4页
根据采自浙江淳安的19尾标本鉴定描记了少鳞鳜属1新种,刘氏少鳞鳜Coreopercaliuisp.nov.。在一些形态性状上与属内已知种存在明显差异:以侧线鳞50以上(vs.50以下)和体高/体长(28.3%-31.9%vs.43.5%)区别于日本少鳞鳜C.... 根据采自浙江淳安的19尾标本鉴定描记了少鳞鳜属1新种,刘氏少鳞鳜Coreopercaliuisp.nov.。在一些形态性状上与属内已知种存在明显差异:以侧线鳞50以上(vs.50以下)和体高/体长(28.3%-31.9%vs.43.5%)区别于日本少鳞鳜C.kawamebari;以下鳃盖骨边缘有(vs.无)锯齿和臀鳍条10以上(vs.10以下)区别于朝鲜少鳞鳜eherzi;以体高/体长(28.3%-31.6%vs.33.5%-39.1%)和眼间距/体长(4.6%~5.6%Vs.6.6%-8.5%)区别于中国少鳞鳜ewhiteheadi。新种的分布区与属内其它已知种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形目 亚科 少鳞鳜属 中国
原文传递
线粒体COI基因在少鳞鳜属(Coreoperca)鱼类条形码区段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余科 安苗 +1 位作者 黄胜 潘秋芝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为了研究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对少鳞鳜属(Coreoperca)鱼类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采用PCR扩增与测序技术与GenBank已有序列联合分析的方法,对少鳞鳜属3种84个个体的条形码区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碱基T(U)的平均含量为30.3%,... 为了研究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对少鳞鳜属(Coreoperca)鱼类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采用PCR扩增与测序技术与GenBank已有序列联合分析的方法,对少鳞鳜属3种84个个体的条形码区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碱基T(U)的平均含量为30.3%,C的平均含量为27.8%,A的含量为23.1%,G的含量为18.8%。在4种碱基中,G的含量最低,其在第三密码子的使用率上也低至9.3%。少鳞鳜属3种鱼类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值为0.003 8,种间为0.146 3,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的38倍;通过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少鳞鳜属中的分支明确,种间无交叉情况,说明种间具有明显差异,种内没有亚种的分化。研究证明,线粒体COI基因可作为条形码序列对少鳞鳜属鱼类物种鉴别的有效片段,并且还为其物种的鉴定与分类提供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遗传距离 物种鉴定 少鳞鳜属
原文传递
斑鳜苗种繁育技术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忱 王崇华 +2 位作者 丁淑燕 殷悦 史杨白 《水产养殖》 CAS 2016年第9期22-24,共3页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隶属于鲈形目,鮨科,鳜亚科,鳜属,又名石鳜、岩鳜、花鲫子等,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的长江至珠江、辽河、鸭绿江及海河等水系,为典型的肉食性底层鱼类。斑鳜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高蛋白、低脂肪,...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隶属于鲈形目,鮨科,鳜亚科,鳜属,又名石鳜、岩鳜、花鲫子等,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的长江至珠江、辽河、鸭绿江及海河等水系,为典型的肉食性底层鱼类。斑鳜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高蛋白、低脂肪,EPA和DHA等含量丰富,素有“淡水石斑”之美誉,广泛受到国内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消费者欢迎,是我国重要出口创汇水产品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种繁育 鳜属 SINIPERCA 淡水石斑 鲈形目 底层鱼类 性成熟年龄 受精卵孵化 孵化时间
下载PDF
扬州市鳜鱼养殖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金明 周学金 +2 位作者 丛宁 杨显祥 颜慧 《水产养殖》 CAS 2015年第11期7-10,共4页
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隶属鲈形目、鮨科、鳜属,是淡水中名贵鱼类,在鳜属的7个种中,以翘嘴鳜生长速度最快,养殖量最大。20世纪70年代鳜鱼人工繁殖技术突破以及随后麦瑞加拉鲮的引进利用,使得鳜鱼在20世纪90年代的广东,形成区域化、规... 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隶属鲈形目、鮨科、鳜属,是淡水中名贵鱼类,在鳜属的7个种中,以翘嘴鳜生长速度最快,养殖量最大。20世纪70年代鳜鱼人工繁殖技术突破以及随后麦瑞加拉鲮的引进利用,使得鳜鱼在20世纪90年代的广东,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养殖格局。江苏扬州的鳜鱼养殖也起步于同一时期,但受气候、环境及配套技术等因素制约,一直未能形成优势产业。为推进扬州鳜鱼产业化发展、提升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属 桂花鱼 人工繁殖技术 翘嘴 养殖产业 鲈形目 养殖量 鮨科 名贵鱼类 饵料鱼
下载PDF
扬州地区鳜鱼池塘精养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颜慧 丛宁 +2 位作者 叶金明 李萍 吴飞 《河北渔业》 2016年第1期25-27,41,共4页
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隶属鲈形目、鮨科、鳜属,是淡水名贵鱼类。扬州地区的鳜鱼养殖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但因长期局限于低密度混(套)养而在当地被列为"小品种"。近年来,随着养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扬州地区鳜鱼养殖发展迅猛,其精... 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隶属鲈形目、鮨科、鳜属,是淡水名贵鱼类。扬州地区的鳜鱼养殖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但因长期局限于低密度混(套)养而在当地被列为"小品种"。近年来,随着养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扬州地区鳜鱼养殖发展迅猛,其精养规模已居全省各地区的前列。为了解扬州鳜鱼养殖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促进鳜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初我们在高邮、江都和宝应开展了专项调查,本文为这次调查中鳜鱼池塘精养部分的小结,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地区 池塘精养 养殖产业 桂花鱼 鳜属 江都 鲈形目 饵料鱼 专项调查 特种水产
下载PDF
鳜鱼苗种培育技术
13
作者 任卫东 《农业知识》 2001年第12期39-40,共2页
鳜鱼又名季化、桂花鱼,属鲈形目、鳍科、鳜属。该鱼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是名贵鱼类之一。
关键词 苗种培育技术 鳜属 桂花鱼 鲈形目 蛋白质含量 池塘培育 前鳃盖骨 名贵鱼类 人工催产 生殖孔
下载PDF
鳜鱼的胚胎、仔稚鱼发育观察 被引量:18
14
作者 罗仙池 徐田祥 +1 位作者 吴振兴 黄志华 《水产科技情报》 1992年第6期165-168,共4页
以千岛湖中生长的性成熟鳜鱼Siniperca chuatsi(Basil.)进行人工催产,所获受精卵放入孵化缸中孵化,连续观察胚胎、及胚后(仔稚鱼)发育变化,直至16日龄止。在形态观察的同时,注意其营养方式的转化和食料的选择。在水温26℃(±2)条件... 以千岛湖中生长的性成熟鳜鱼Siniperca chuatsi(Basil.)进行人工催产,所获受精卵放入孵化缸中孵化,连续观察胚胎、及胚后(仔稚鱼)发育变化,直至16日龄止。在形态观察的同时,注意其营养方式的转化和食料的选择。在水温26℃(±2)条件下,仔鱼在4~6日龄卵黄囊消失,开始吞食其他活鱼苗,如缺乏适口的饵料鱼,鳜苗会相互吞食,这是鳜鱼人工繁殖过程中出苗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寻找鳜苗的开口饵料鱼是一个新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属 胚胎 鱼苗
下载PDF
鸭绿江斑鳜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瑞兰 《黑龙江水产》 2014年第6期29-31,共3页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属鲈形目、鮨科、鳜属,俗名石鳜、鳌花等,在全国主要水系均有分布,是一种肉食性鱼类。鸭绿江水系的斑鳜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极富营养,有"淡水石斑"的美誉,在韩国、新加坡及南亚国...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属鲈形目、鮨科、鳜属,俗名石鳜、鳌花等,在全国主要水系均有分布,是一种肉食性鱼类。鸭绿江水系的斑鳜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极富营养,有"淡水石斑"的美誉,在韩国、新加坡及南亚国家倍受青睐,是高档名贵食材,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的淡水鱼类之一。但由于酷捕滥捕及自然环境恶化等原因,野生斑鳜资源越来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石斑 鳜属 SINIPERCA 肉食性鱼类 出口创汇 鲈形目 食材 养殖技术要点 人工繁殖
下载PDF
鳜鱼文化
16
《农家致富》 2020年第8期64-64,共1页
【起源与传播】鳜鱼起源于浅海性鱼类,因地质变化导致海侵,海退后其留在内陆,从而进化成淡水鱼类。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始新世(距今5300万年至3650万年)洞庭鳜属化石,与现生鳜属近似。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的鳜鱼起源较早、种类较多、分布较广... 【起源与传播】鳜鱼起源于浅海性鱼类,因地质变化导致海侵,海退后其留在内陆,从而进化成淡水鱼类。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始新世(距今5300万年至3650万年)洞庭鳜属化石,与现生鳜属近似。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的鳜鱼起源较早、种类较多、分布较广。鳜鱼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鮨科,鳜属和少鳞鳜属。其中鳜属有8种,少鳞鳜属有3种。鳜鱼的现生种为东亚特有类群,自然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朝鲜、日本和越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变化 现生种 鲈形目 淡水鱼类 鮨科 鳜属 分类学
下载PDF
桂鱼的人工繁殖和养殖
17
作者 万宏康 《老区建设》 1990年第10期45-46,共2页
桂鱼,学名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系鲈形目鲈亚目鮨科鳜属,是我国淡水名贵鱼种之一。在消费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鳜鱼就更成了内销和创汇的名贵品种。
关键词 桂鱼 人工繁殖 鳜属 桂花鱼 鲈形目 名贵品种 鲈亚目 四大家鱼 雌鱼 雄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