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6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
作者 李芳芳 伍婕 于冠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23-26,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0例确诊为面部鳞状细胞癌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组与传统手术治疗组,各25例。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0例确诊为面部鳞状细胞癌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组与传统手术治疗组,各25例。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组接受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传统手术治疗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光敏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传统手术组的68.00%(P<0.05)。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低于传统手术组的48.00%(P<0.05)。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0%,低于传统手术组的4.00%(P<0.05)。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组患者身体功能、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评分分别为(86.35±5.47)、(87.24±6.24)、(90.35±5.68)分,均高于传统手术治疗组的(77.49±6.81)、(71.39±5.48)、(83.69±4.82)分(P<0.05)。结论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在面部鳞状细胞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可作为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来验证这些初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切削 光动力疗法 面部细胞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学疗法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研究
2
作者 刘晓莉 李佳 +3 位作者 姬高 王亚楠 杨旭初 刘怀民 《中医研究》 2024年第3期26-31,共6页
目的:观察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学疗法(简称化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晚期ESCC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化疗;治疗组在... 目的:观察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学疗法(简称化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晚期ESCC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癌平注射液,60 mL/次,1次/d,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于化疗周期第1天至第7天静脉滴注。两组均以21 d为1个化疗周期,治疗4个化疗周期判定疗效,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电话随访,观察近期客观疗效、无进展生存期、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44例,疾病进展2例,疾病控制率为96.00%(48/50);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48例,疾病进展1例,疾病控制率为98.00%(49/50)。两组近期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00例患者中有49例发生进展或死亡,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00个月[95%CI(7.64,16.36)],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00个月[95%CI(4.89,9.11)],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比对照组更长(P<0.01)。分期较早的患者较分期较晚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0.05);ECOG评分<2分的患者较ECOG评分2分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0.01)。组别、分期、ECOG评分模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降低及吞咽不利、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ESCC能够延长患者的PFS,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细胞 晚期 消癌平注射液 紫杉醇 奈达铂 化学疗法 无进展生存期 生活质量 安全性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化疗药物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姬智博 陈瑞果 +3 位作者 杨浩 马坤 后军(综述) 孙磊(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6-741,共6页
依据肿瘤分期及病理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或联合治疗。其中,化学药物治疗进展迅速,其组合正在多样化,重要性逐年增加。传统化疗药物有顺铂、氟尿嘧啶等,近年来,一些靶向药物被开发,如西妥昔单抗、吉非替尼等。... 依据肿瘤分期及病理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或联合治疗。其中,化学药物治疗进展迅速,其组合正在多样化,重要性逐年增加。传统化疗药物有顺铂、氟尿嘧啶等,近年来,一些靶向药物被开发,如西妥昔单抗、吉非替尼等。现综述了口腔鳞状细胞癌药物治疗的现状及最新进展,并对其治疗方法、局限性及前景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细胞 靶向治疗 化疗药物 口腔癌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芳芳 李正霞 赵睿娟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究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面部SCC患者80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42例(行浅表切削联合PDT治疗)及对照组38例(行单纯手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 目的探究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面部SCC患者80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42例(行浅表切削联合PDT治疗)及对照组38例(行单纯手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皮瓣局部坏死率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皮损消失时间及皮损缩小50%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皮瓣局部坏死率为2.38%、复发率为2.38%,均低于对照组的18.42%、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切削联合PDT在面部SCC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清除癌变病灶,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细胞 光动力疗法 浅表切削术 围术期指标 复发率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愈下唇鳞状细胞癌一例
5
作者 左墨 张雪青 +5 位作者 庞静 刘建新 董璐 谢凯 周桂芝 刘国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9期675-677,共3页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可在不损害正常组织或细胞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消除肿瘤细胞。本文报道一例68岁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经过7次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后肿瘤完全消退,随访1年无复发。
关键词 细胞 光动力疗法 5-氨基酮戊酸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与化疗药物合并应用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少臣 赵福运 吴美娟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5-19,共5页
为观察光动力疗法合并化疗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体外培养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分别加入小剂量平阳霉素、VCR、5-FU、CDDP和MC,孵育24小时,将细胞阻断于某一周期时相,经HpD加红光处理后,明显增加疗效,产生协同作用... 为观察光动力疗法合并化疗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体外培养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分别加入小剂量平阳霉素、VCR、5-FU、CDDP和MC,孵育24小时,将细胞阻断于某一周期时相,经HpD加红光处理后,明显增加疗效,产生协同作用。相反,先HpD加激光后,再经化疗药物作用24小时,不产生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舌肿瘤 细胞 光动力疗法 化疗药物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联合外科手术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7
作者 季周婧 李阳成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5期728-730,共3页
目的 研究光动力疗法联合外科手术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诊治的100例CSC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于外科手术基础上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比... 目的 研究光动力疗法联合外科手术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诊治的100例CSC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于外科手术基础上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2.00%)较对照组(76.00%)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SCCA、CYFRA21-1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6个月内,研究组复发率比对照组(2.00%VS 16.00%)低(P<0.05)。结论 光动力疗法联合外科手术治疗CSCC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下调患者血清SCCA、CYFRA21-1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细胞 光动力疗法 外科手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亚甲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诱导人表皮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凋亡机制研究
8
作者 黎雯 刘成利 +1 位作者 曾维花 吴伟伟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研究亚甲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以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为亚甲蓝光动力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最佳治疗参数。方法采用亚甲蓝与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共同孵育,经630 nm红光照射。采用CC... 目的研究亚甲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以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为亚甲蓝光动力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最佳治疗参数。方法采用亚甲蓝与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共同孵育,经630 nm红光照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确定培育时间、亚甲蓝浓度对A43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431细胞在亚甲蓝光动力作用前后细胞色素c(Cyt-c)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最后,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亚甲蓝光动力治疗后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亚甲蓝光动力组对A431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其杀伤作用与亚甲蓝的药物浓度以及亚甲蓝光动力作用后的孵育时间具有密切相关。Cyt-c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亚甲蓝光光动力作用后,细胞凋亡率空白对照0%,光照对照组8%,亚甲蓝对照组12%,光照后1 h 22%,光照后2 h 26%,光照后4 h 31%,光照后6 h 54%。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显示亚甲蓝光动力作用激活A431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启动Bcl-2家族参与凋亡过程。随着亚甲蓝光动力作用后孵育时间的延长,促凋亡蛋白Bax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下调。结论亚甲蓝光动力能明显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凋亡的发生与启动细胞色素c相关的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光动力疗法 细胞 A431细胞 凋亡
下载PDF
鳞状细胞癌代谢亚型及特征分析
9
作者 韩振波 李晓琴 +2 位作者 付继鹏 王猛 高斌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27-136,179,共11页
目的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ncer,SCC)是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它的高异质性是个性化治疗的主要挑战。从分子层面对SCC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SCC的代谢亚类研究仍然需要更多的探索。为了找到SCC潜在... 目的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ncer,SCC)是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它的高异质性是个性化治疗的主要挑战。从分子层面对SCC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SCC的代谢亚类研究仍然需要更多的探索。为了找到SCC潜在的代谢亚类,本文提出了一个SCC代谢亚类识别及特征分析的流程。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的1316名SCC患者的代谢基因表达谱,使用共识聚类确定了两个亚类,分析了亚类的代谢特征、临床特征、免疫浸润以及药物敏感性,并构建了一个用于预测鳞状细胞癌亚类的分类模型。结果C1亚类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较低的免疫浸润和良好的预后。C2亚类具有较低的代谢活性、免疫检查点的高表达和较差的预后。结论本文基于代谢基因的表达谱确定了新的SCC分类,并为SCC的诊断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代谢 免疫浸润 药物敏感性 分类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疗中的作用
10
作者 曹玥 叶鑫健 +2 位作者 李碧瑶 张苡宁 冯剑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3-1530,共8页
背景:细胞外囊泡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生理条件下由多种细胞类型(包括肿瘤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环境中,存在着广泛的生物学信号及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肿瘤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可能会加剧癌症的进展、存活、侵袭和促进血管生成。目的:综述细胞... 背景:细胞外囊泡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生理条件下由多种细胞类型(包括肿瘤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环境中,存在着广泛的生物学信号及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肿瘤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可能会加剧癌症的进展、存活、侵袭和促进血管生成。目的:综述细胞外囊泡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在Pub Med、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关键词为“EVs,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Diagnosis and treatment,Biopsy,Tissue engineering”及“细胞外囊泡,口腔鳞状细胞癌,诊疗,活检,组织工程”,最终纳入63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唾液活检中,细胞外囊泡作为肿瘤细胞与周围微环境间的信息传递工具,携带包括可溶性蛋白、脂质、DNA和RNA在内的多种生物分子,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微小囊泡不仅在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还提供了有关肿瘤生物学特性的重要信息。(2)唾液活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通过分析其中的细胞外囊泡,可以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开辟新的可能性。(3)研究发现,细胞外囊泡内含的生物活性分子,如micro RNAs(mi RNAs)和特定蛋白质,能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生物标志物,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细胞外囊泡中的特定蛋白质如EHD2,CAVIN1,PF4V1和CXCL7等显示了作为新型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潜力。(4)此外,文章还强调了细胞外囊泡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工程化改造,细胞外囊泡可以作为新一代纳米级药物输送系统,增强肿瘤靶向治疗的效率和特异性。(5)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索细胞外囊泡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口腔细胞 诊疗 活检 组织工程 药物载体 miRNA 外泌体 唾液检测 顺铂耐药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可 王晶 +2 位作者 杨智娟 李凯月 李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05-0015,共11页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90%,而其中约60%的OSCC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临床晚期(TNM分期Ⅲ、Ⅳ期),预后较差,临床晚期的5年生存率仅有30%~40...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90%,而其中约60%的OSCC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临床晚期(TNM分期Ⅲ、Ⅳ期),预后较差,临床晚期的5年生存率仅有30%~40%。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通过深入研究,寻找可行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变得必要且不可或缺。本文对OSCC的药物、光热、手术、化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OSCC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细胞 药物治疗 光热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联合化疗 手术治疗 生物治疗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共载吲哚菁绿和Nrf2-siRNA的多功能纳米粒子对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体外作用研究
12
作者 付凯钰 常云汉 +1 位作者 史恩宇 史澍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2-428,共7页
目的:构建共载吲哚菁绿(indo cyanine green,ICG)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短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多功能纳米载药粒子,并探究其联合光热疗法与抗氧化抑制作用增效的... 目的:构建共载吲哚菁绿(indo cyanine green,ICG)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短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多功能纳米载药粒子,并探究其联合光热疗法与抗氧化抑制作用增效的光动力疗法协同对抗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体外作用与机制。方法:利用超声乳化法和静电力吸附作用制备基于聚氨基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且共载ICG和Nrf2-siRNA的纳米粒子PPI-siRNA。表征PPI-siRNA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径大小和分布、表面电位及其载药情况;评价PPI-siRNA纳米粒子对ICG和Nrf2-siRNA的胞内递送以及Nrf2-siRNA逃逸溶酶体吞噬的性能;通过检测舌鳞状细胞癌细胞SCC-25随激光照射的升温效应、热休克蛋白60表达和活性氧生成水平考察PPI-siRNA纳米粒子的光热和光动力性能;考察细胞内Nrf2及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的表达水平,从而探究Nrf2-siRNA助力光动力效应的作用机制;运用噻唑蓝比色法考察PPI-siRNA联合激光照射对SCC-25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PPI-siRNA纳米粒子呈形貌规则的球状结构,粒径约为180 nm,并成功共载ICG与Nrf2-siRNA;PPI-siRNA纳米粒子可以高效递送ICG和Nrf2-siRNA入胞,且可以确保Nrf2-siRNA逃逸溶酶体吞噬,从而发挥基因沉默作用;PPI-siRNA纳米粒子具备良好的光热和光动力性能,Nrf2-siRNA可以通过下调抗氧化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显著提升光学疗法的抗肿瘤效率。结论:PPI-siRNA纳米粒子可以联合光热疗法与基因沉默作用增效的光动力疗法并有效抑制SCC-25的体外生长,在OSCC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细胞 纳米粒子 光热/光动力疗法 基因沉默 抗氧化抑制效应
下载PDF
电离子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2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厚广 徐娜 +3 位作者 霍姗姗 李峥 陈木柯 葛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报告2例电离子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SCC)。例1.女,80岁。左侧额部肿块反复破溃、结痂伴异味3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不全,真皮可见大小不等肿瘤细胞团块,有不典型核分裂象和肿瘤巨细胞,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 报告2例电离子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SCC)。例1.女,80岁。左侧额部肿块反复破溃、结痂伴异味3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不全,真皮可见大小不等肿瘤细胞团块,有不典型核分裂象和肿瘤巨细胞,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诊断:SCC。予电离子切除肿瘤后,先后2次(间隔7 d)行PDT治疗。治疗后面部皮损痊愈,无瘢痕遗留。例2.女,78岁。因左侧额部肿块反复破溃、出血2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不全,真皮肿瘤细胞呈巢状分布,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诊断:SCC。予电离子切除肿瘤后,先后5次(间隔7 d)行PDT治疗。治疗后皮损愈合,仅遗留浅表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电离子 细胞
下载PDF
Mohs显微描记手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枕部大面积鳞状细胞癌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镓宁 戴耕武 +2 位作者 吴冬梅 应川蓬 罗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4-535,538,共3页
患者男,62岁。枕部反复溃烂结痂4年。2年前诊断为鳞状细胞癌,行肿瘤扩大切除,右大腿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术。术后7个月,原皮损处上缘再次出现糜烂结痂,溃烂面积逐渐扩大,疼痛明显。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枕部一约5.5cm×2.5c... 患者男,62岁。枕部反复溃烂结痂4年。2年前诊断为鳞状细胞癌,行肿瘤扩大切除,右大腿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术。术后7个月,原皮损处上缘再次出现糜烂结痂,溃烂面积逐渐扩大,疼痛明显。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枕部一约5.5cm×2.5cm大小的溃疡,至深筋膜层深面,表面凹凸不平,部分区域可见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WBC:10.3×109/L,NEU:7.10×109/L。头部MRI检查:颅骨及颅内未见确切异常,左侧枕部局部头皮软组织形态失常伴缺损。诊断:枕部鳞癌术后复发。前期治疗予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后期行Mohs显微描记手术,创面游离皮片移植。术后恢复良好,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光动力疗法 Mohs显微描记手术 枕部
下载PDF
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探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熊斯颖 杨艳 +2 位作者 邵蕾 田歆 刘玉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浅表切除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笔者科室接受治疗的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40例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 目的:探讨浅表切除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笔者科室接受治疗的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40例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分别接受浅表切除联合光动力疗法和单纯浅表切除治疗。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整体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累积复发率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体重指数、肿瘤特征(数目、位置、形状、最大直径、周长以及深度)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的整体切除率(93.5%vs93.8%,P=1.000)、完全切除率(69.6%vs 76.2%,P=0.433)以及治愈性切除率(54.3%vs 60.0%,P=0.602)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累积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vs5.1%,P=0.007)。结论:浅表切除联合光动力疗法对于面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切除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面部细胞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光动力学疗法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乔丽 杨志勇 +1 位作者 许成山 刘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学疗法(ALA-PDT)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l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一组为对照组(不处理),另一组为ALAPDT组(0.4 mg/ml的ALA避光孵育...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学疗法(ALA-PDT)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l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一组为对照组(不处理),另一组为ALAPDT组(0.4 mg/ml的ALA避光孵育3 h后行激光照射),银染细胞后镜下观察,并计算核仁组成区的相对面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光动力学治疗后各细胞周期中细胞分布比例,并计算增殖指数。结果光动力学治疗后A43l细胞株细胞内核仁组成区的相对面积显著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光动力学治疗组S期峰低于对照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为(9.2±2.1)%。对照组和光动力学治疗组的增殖指数分别为(47.0±3.4)%和(31.1±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学疗法能够抑制A43l细胞株的过度增殖,改变其细胞周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学疗法 皮肤细胞 增殖指数 嗜银蛋白 细胞周期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PINT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在缺氧诱导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药物敏感性中的作用研究
17
作者 薛羽婷 毛雄辉 +1 位作者 孙冀 苑振楠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66-471,共6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PINT通过Hippo/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在缺氧诱导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药物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低氧环境中HNSCC细胞系(AGZY-973、HN4和HN30细胞)及正常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NHOKs)增...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PINT通过Hippo/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在缺氧诱导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药物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低氧环境中HNSCC细胞系(AGZY-973、HN4和HN30细胞)及正常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NHOKs)增殖变化;取状态较好的HN30细胞,设置为正常组、低氧组、低氧+LINC-PINT过表达组、低氧+过表达阴性对照组。qRT-PCR检测HN30细胞中LINC-PINT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HN30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及顺铂对HN30细胞增殖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N30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YAP、YA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低氧条件下,AGZY-973细胞、HN4细胞和HN30细胞增殖率较NHOKs细胞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组相比,低氧组HN30细胞IC50值、HIF-1α、p-YAP/YAP表达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24 h和48 h细胞生长抑制率、LINC-PIN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低氧+过表达阴性对照组相比,低氧+LINC-PINT过表达组HN30细胞IC50值、HIF-1α、p-YAP/YAP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24 h和48 h细胞生长抑制率、LINC-PINT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 过表达LINC-PINT可提高缺氧诱导的HNSCC顺铂敏感性,可能与抑制Hippo/YAP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LINC-PINT 头颈部细胞 缺氧 药物敏感性 Hippo/YAP信号通路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增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杀伤作用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东晨 柳喜凤 +2 位作者 李世强 高宝丽 万学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和/或甲磺酸伊马替尼对HaCaT角质形成细胞、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细胞A431内卟啉含量及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2(ABCG2)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光动力的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表皮HaCaT...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和/或甲磺酸伊马替尼对HaCaT角质形成细胞、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细胞A431内卟啉含量及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2(ABCG2)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光动力的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表皮HaCaT角质形成细胞、cSCC细胞A431来源的人细胞系,在有或无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情况下,用ALA孵育这2种细胞。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测定ABCG2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内卟啉物质的含量。结果在HaCaT细胞和A431细胞中,与单一使用ALA对A431细胞作用相比,ALA与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作用可提高原卟啉物质在A431细胞内的蓄积作用,增强光动力疗法(PDT)诱导细胞死亡的作用。ALA与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作用可显著降低ABCG2蛋白的表达,增强PDT治疗对A431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本研究揭示ALA-PDT治疗cSCC敏感性降低的可能原因,为采用ALA-PDT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进一步改善PDT治疗的疗效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皮肤细胞 甲磺酸伊马替尼
下载PDF
基于Markov模型的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晚期/复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药物经济学研究
19
作者 黎风 何梅 李茂玉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4期138-141,共4页
目的从我国医疗保障角度评估纳武利尤单抗用于晚期或复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经济性。方法基于ATTRACTION-3试验数据建立Markov模型,针对既往接受过氟嘧啶和含铂药物联合疗法治疗的,难治或不可耐受的,晚期(不可切除)或复发性食管鳞状细... 目的从我国医疗保障角度评估纳武利尤单抗用于晚期或复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经济性。方法基于ATTRACTION-3试验数据建立Markov模型,针对既往接受过氟嘧啶和含铂药物联合疗法治疗的,难治或不可耐受的,晚期(不可切除)或复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评估使用纳武利尤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组)与使用多西他赛或紫杉醇行常规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方案(常规化疗组)的成本-效用,计算增量成本-效用比值。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探讨模型的稳定性。结果与常规化疗组相比,纳武利尤单抗组每多获得0.34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的同时将额外花费211141.52元,增量成本-效用比值为621004.47元/QALY,超过了支付意愿阈值(WTP,242928元)。推测当WTP为1419120元时,纳武利尤单抗具有成本-效用的概率是0.503。结论就我国医疗保障角度而言,对于既往接受过氟嘧啶和含铂药物联合疗法治疗的,难治或不可耐受的晚期(不可切除)性或复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纳武利尤单抗无成本-效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武利尤单抗 食管细胞 晚期 复发性 MARKOV模型 成本-效用 药物经济学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接受放射和化学药物治疗感受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璿 陈世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7期221-225,共5页
背景:缺氧诱导因子1α是一种转录因子,缺氧环境下对哺乳动物细胞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的放疗和化疗感受性的作用有待研究。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接受放射和化学药物... 背景:缺氧诱导因子1α是一种转录因子,缺氧环境下对哺乳动物细胞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的放疗和化疗感受性的作用有待研究。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接受放射和化学药物治疗感受性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材料: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来自人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由日本高知大学医学部口腔外科建株)。方法:本实验于2004-09/2006-08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完成。将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采用含小牛血清,左旋谷酰胺,青霉素,链霉素的改良DMEM培养液中培养。①从未处理和用30Gyγ射线,100μmol/L顺铂或100μmol/L5-氟脲嘧啶处理后的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中提取细胞核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定量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的表达。②不同干预条件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将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单细胞悬液以1×104/孔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的顺铂或5-氟尿嘧啶,或用30Gyγ射线处理细胞,培养48h后,采用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③不同干预条件下细胞凋亡分析: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细胞用30Gyγ射线,100μmol/L顺铂或100μmol/L5-氟脲嘧啶处理24h后,用Propidi-umiodide和AnnexinV-FITC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细胞数(仅分析γ射线,顺铂处理组)。④质粒构建和转染:将人缺氧诱导因子1αcDNA克隆至pcDNA3.1/V5-HisTOPO表达载体。用脂质转染法将缺氧诱导因子1αcDNA暂时转染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细胞。将缺氧诱导因子1αsiRNA(有义序列为5’CUGAUGACCAGCAACUUGAtt3’)暂时转染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细胞,设立空白对照,同时给予细胞增殖抑制情况观察,以及细胞凋亡分析(仅分析顺铂处理组),方法同前。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缺氧诱导因子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②不同干预条件下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增殖抑制及细胞凋亡情况。③缺氧诱导因子1α过表达或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敲除的转染细胞的蛋白水平检测。④转染细胞和对照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结果:①不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间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2.2,4.3和4.0。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细胞总蛋白和细胞核蛋白的表达在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细胞中较弱,而在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细胞中较强。②不同干预条件下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细胞增殖抑制及被诱导凋亡情况:经γ射线,顺铂及5-氟脲嘧啶处理后,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细胞数分别下降至(39.5±3.2)%,(39.2±1.2)%和(47.9±3.6)%,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细胞数分别下降至(53.9±6.6)%,(54.3±1.4)%,(54.8+3.8)%。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细胞数分别下降至(74.1±3.8)%,(76.5±9.1)%,(69.6±7.7)%,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细胞数分别下降至(71.4±7.4)%,(84.4±8.8)%,(82.0±4.5)%。顺铂处理后,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细胞的凋亡细胞数分别为(50.9±1.3)%,(67.3±2.2)%,(12.2±0.8)%和(38.6±0.9)%。γ射线处理后,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细胞的凋亡细胞数分别为(21.2±1.1)%,(14.6±0.9)%,(9.7±1.0)%和(10.4±0.8)%。③不同干预条件下转染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情况:经γ射线,顺铂及5-氟脲嘧啶处理后,转染了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载体的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细胞数高于对照组(t=-4.693,-8.617,-6.721,P<0.01);转染了缺氧诱导因子1αsiRNA的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细胞数低于对照组细胞(t=5.800,5.595,4.253,P<0.05~0.01)。用顺铂处理24h后,转染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细胞凋亡数为(34.0±1.9)%,低于空白对照[(49.6±3.4)%,t=6.937,P<0.01]。转染缺氧诱导因子1αsiRNA的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细胞凋亡数为(27.7±2.3)%。高于空白对照[(11.4±2.1)%,t=-8.941,P<0.01]。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口腔鳞癌细胞对放、化疗感受性之间有负相关性。抑制癌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能增强癌细胞对放疗、化疗的感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细胞 放射治疗 化学疗法 辅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