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sica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1
作者 王佳佳 徐小艳 +3 位作者 徐宪伟 王军 吕玉红 姜黄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305-2308,共4页
目的研究Versica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郑州人民医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Versica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 目的研究Versica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郑州人民医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Versica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Versican蛋白及Versican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Versican蛋白及Versican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癌组织的浸润深度达外膜或周围组织、淋巴结有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均有关(P<0.05);Versican蛋白与Versican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r=0.530,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Versican的表达与浸润、转移相关,可能促进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细胞 VERSICAN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术后病理学缓解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廖梓伊 彭杨 +4 位作者 曾蓓蕾 马影颖 曾丽 甘科论 马代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9-679,共11页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ESC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ESC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提高患者的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pCR)率、主要病理学缓解(main pathologic response,MPR)率及R0切除率。新辅助治疗后达到pCR/MPR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未达到pCR/MPR的患者,因此寻找pCR/MPR的预测因素有助于筛选联合治疗的优势人群。本研究旨在探讨nICT前后的临床资料对LAESCC患者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的不同病理学缓解程度的预测价值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6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的LAESCC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新辅助治疗前后患者的部分血液、炎症和营养学指标,根据新辅助治疗后的不同病理学缓解程度进行分组,通过多组比较方差分析及LSD-t事后检验探索对不同病理学缓解程度具有影响的因素,收集并记录患者新辅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最终的手术情况。本研究已获得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查编号:2024009)。结果:共收集到62例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的LAESCC患者,新辅助治疗期间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4级的骨髓抑制表现,其余患者的不良反应均≤2级;手术的R0切除率为98.39%。本研究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既往LAESCC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研究相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未见明显差异。术后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pCR率为22.58%(14/62),MPR率为40.32%(25/62)。根据术后不同的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分为TRG1、TRG2和TRG3~4组,3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前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及新辅助治疗后术前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3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前的PDW及新辅助治疗后术前的NLR分别进行组内两两比较,发现TRG2组的PDW及NLR均低于TRG3~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ESCC患者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可以获得较高的R0切除率、pCR率及MPR率且安全性可靠,新辅助治疗前患者的PDW越低、新辅助治疗后术前患者的NLR越低预示着越好的病理学缓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细胞 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 根治性手术 病理学缓解程度 安全性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刘琪 康劲松 +3 位作者 马珩 赵雅桐 余静薇 雷清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对超声检查直径小于1 cm,临床触诊阴性的甲状腺结节病例,行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并将细胞病理学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及BRAF基因V600E突变(...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对超声检查直径小于1 cm,临床触诊阴性的甲状腺结节病例,行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并将细胞病理学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及BRAF基因V600E突变(BRAF V600E)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11例患者中,细胞病理学结果显示取材失败20例,良性病变14例,可疑恶性2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4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甲状腺髓样癌3例;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良性病例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甲状腺髓样癌4例。细胞病理学假阴性病例10例,无假阳性病例,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94.27%。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可对临床触诊阴性的甲状腺肿块进行较准确的术前诊断,结合术后组织病理学及BRAF V600E检测结果,为后续治疗及随访策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 超声引导 腺乳头 BRAF基因V600E突变
下载PDF
动脉期不规则环形强化肝细胞癌的病理学特征及早期复发预后
4
作者 徐磊 张学琴 +1 位作者 张涛 姜吉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2-1039,共8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动脉期不规则环形强化肝细胞癌(IRE-HCC)的病理学特征,分析其根治切除术后早期复发情况。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1年9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 131例。依据钆塞酸二钠增...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动脉期不规则环形强化肝细胞癌(IRE-HCC)的病理学特征,分析其根治切除术后早期复发情况。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1年9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 131例。依据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动脉期强化方式分为IRE-HCC和非IRE-HCC。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IRE-HCC相关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特征,Kaplan-Meier法评估HCC术后2年内早期无复发生存率,Cox回归分析HCC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CK19(OR=9.027,95%CI 2.533~32.170,P=0.001)、微血管侵犯(OR=3.606,95%CI 1.024~12.701,P=0.046)和扩散加权成像靶征(OR=10.370,95%CI 3.046~35.303,P=0.000)与IRE-HCC相关。IRE-HCC术后2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24.1%)显著低于非IRE-HCC(55.9%,χ^(2)=19.971,P=0.000)。微血管侵犯(HR=2.206,95%CI1.152~4.226,P=0.017)和IRE(HR=2.454,95%CI 1.408~4.275,P=0.002)是HCC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IREHCC与CK19、微血管侵犯和扩散加权成像靶征相关,且术后早期复发率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预后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扁桃体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及全外显子测序分析
5
作者 陈星 帅立雄 展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扁桃体鳞状细胞癌(tonsi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全外显子突变和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TSCC临床病理特征,采用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AE1/AE3)、CK5/6、p63... 目的探讨扁桃体鳞状细胞癌(tonsi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全外显子突变和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TSCC临床病理特征,采用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AE1/AE3)、CK5/6、p63、p40、p16和Ki67等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中3例TSCC病例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TMB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3~76岁,光镜下癌细胞呈巢状和不规则条索状浸润至隐窝上皮下,伴有粉刺样坏死,见细胞间桥及多少不一的角化,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随访6~45个月,9例存活。免疫表型:CK(AE1/AE3)、CK5/6、p63和p40均阳性,3例p16弥漫强阳性,Ki67增殖指数40%~90%。3例TSCC的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ARID1B、LRP6等为常见的癌症易感基因,WDFY4、ZFHX4基因表现出较高的突变比例,均为3/3。TMB分析结果显示3例突变中1例TMB值>9 mut/Mb。结论TSCC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漏诊误诊。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WDFY4、ZFHX4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TMB结果提示TSCC部分患者可在免疫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细胞 外显子测序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TF6和IFN-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席恺 张苗苗 +2 位作者 张曦 张腾腾 邢丙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目的 探讨转录激活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和干扰素α(interferon α,IFN-α)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 目的 探讨转录激活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和干扰素α(interferon α,IFN-α)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100例LSCC患者,收集整理其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ATF6和IFN-α的表达;采用Spearman法分析LSCC组织中ATF6与IFN-α表达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法分析LSCC组织中ATF6,IFN-α表达与患者三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LSCC患者一年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ATF6在LSCC组织中阳性率(76.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00%),IFN-α在LSCC组织中阳性率(29.0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352,40.536,均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浸润深度为深层、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ATF6阳性表达比例均显著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浸润深度为浅层、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χ^(2)=7.310,9.223,5.123,均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浸润深度为深层、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IFN-α阴性表达比例均显著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浸润深度为浅层、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χ^(2)=8.564,5.021,5.203,均P<0.05);LSCC组织中ATF6与IFN-α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415,P<0.05);ATF6阳性表达组LSCC患者三年生存率(50.00%)显著低于ATF6阴性表达组(83.33%),IFN-α阳性表达组LSCC患者三年生存率(82.76%)显著高于IFN-α阴性表达组(47.89%)(Log rank χ^(2)=8.002,10.854,均P<0.05)。ATF6(HR=1.735,95%CI:1.159~2.598),IFN-α(HR=0.624,95%CI:0.439~0.886)均是LSCC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LSCC组织中ATF6阳性表达率升高、IFN-α阳性表达率下降,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转录激活因子6 干扰素Α 淋巴结转移 浸润深度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7
作者 许增祥 卢林明 +3 位作者 周珏 顾倩 胡孟晗 谢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非IMPC组);同时根据微乳头状癌成分比例将IMPC组分为<10%、10%~29%、30%~49%和50%以上四个组别。观察IMPC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IMPC组和非IMPC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方面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微乳头状癌成分占比对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差异。结果胃腺癌病例中IMPC检出率为6.82%(58/850),其中占比<10%者7例、10%~29%者20例、30%~49%者23例和50%以上者8例。典型IMPC癌细胞呈翻转性生长模式,排列呈实性小巢团状或中空小管状,无纤维脉管轴心,周围有宽窄不等的空白间隙;免疫组化标记MUC1、EMA和E-cadherin等可证实。在组织学类型、脉管侵犯、T分期、N分期、M分期比较项中,IMPC组和非IMPC组患者统计学上具有差异(P<0.05);不同微乳头占比组别在上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700)。胃切除术后IMPC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IMPC组患者分别为56.9%和88.6%,两组间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01)。此外,IMPC患者不同组别(<10%组、10%~29%组、30%~49%组和≥50%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47.8%和25%,微乳头成分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此,微乳头成分超过30%,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论IMPC属于较高恶性程度和侵袭性腺癌亚型,通过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及比较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关系,特别是确定微乳头成分阈值30%,可指导临床病理诊断和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微乳头 临床病理学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原发肛管杯状细胞腺癌伴肛周Paget病的组织学及分子病理学研究
8
作者 董香香 程波 +7 位作者 刘珊 许琳 刘凯华 赵欢 刘晋红 丁姗姗 权兰菊 孙锁柱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肛管杯状细胞腺癌(GCA)伴肛周Paget病的组织学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例原发肛管GCA伴肛周Paget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二代测序研究其原发病灶、肛周Paget病、淋巴结... 目的探讨原发肛管杯状细胞腺癌(GCA)伴肛周Paget病的组织学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例原发肛管GCA伴肛周Paget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二代测序研究其原发病灶、肛周Paget病、淋巴结转移灶的组织学和分子病理特征。结果2例患者均为肛周肿物渐进性增大入院,显微镜下具有GCA的典型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其中肛管原发GCA多呈条索状和实性片巢状排列,肿瘤细胞巢周围可见大量“黏液湖”样结构,似经典黏液癌;可见单纯或复杂腺管样结构,似经典结直肠管状腺癌;部分细胞核偏位、细胞浆富含黏液样物质的肿瘤细胞呈单个散在浸润性生长,似经典“印戒细胞癌”。肛管GCA继发肛周Paget病可见大量细胞核偏位、细胞浆富含黏液的“印戒样”细胞在复层鳞状上皮内原位浸润性生长伴局灶鳞状上皮乳头瘤样增生和Pinkus纤维上皮瘤样增生。淋巴结转移癌与肛管原发病灶组织学类型相似,组织形态相对单一,肿瘤细胞间异质性较低。病例1、2各部位肿瘤组织均检出ErbB3基因突变,未检出Kras、Nras、braf基因突变,未检出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现象(MSI)。结论肛管GCA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病理等方面与阑尾多发的同类肿瘤相似,具有与经典管状腺癌、黏液癌、印戒细胞癌相似的组织学结构,同时伴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肛管杯细胞 肛周PAGET病 淋巴结转移 组织学 分子病理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Sirt3、DAB2IP表达与病理特征相关性及对术后复发的预测意义
9
作者 靳书滨 耿文华 +1 位作者 刘晓燕 焦建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DOC2/DAB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二者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本院cSCC患者193例,均行扩大切除病灶手术。观察cSCC... 目的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DOC2/DAB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二者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本院cSCC患者193例,均行扩大切除病灶手术。观察cSCC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Sirt3、DAB2IP表达情况,统计术后复发情况并比较术后复发与未复发cSCC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SCC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rt3、DAB2IP预测cSCC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绘制Sirt3、DAB2IP预测cSCC患者术后复发的决策曲线并进行分析,不同Sirt3、DAB2IP表达的cSCC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cSCC患者肿瘤组织Sirt3、DAB2IP高表达例数多于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3例患者术后复发42例,未复发151例,术后复发的cSCC患者病灶直径、分化程度、术后切缘阳性、Sirt3及DAB2IP表达情况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术后切缘阳性Sirt3及DAB2IP高表达是cS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irt3、DAB2IP联合检测预测cSCC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669,高于二者单独检测;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风险阈值为0.20~0.45时,Sirt3、DAB2IP联合检测的净受益率大于单独检测;Sirt3+/DAB2IP+的cSCC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Sirt3+/DAB2IP-、Sirt3-/DAB2IP+及Sirt3-/DAB2IP-的患者(P<0.05)。结论cSCC组织中Sirt3、DAB2IP均呈高表达,二者同时高表达表明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较高,可通过检测二者表达情况为临床早期筛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 DOC2/DAB2相互作用蛋白 复发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DO1、KYNU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海丽达·马克西 杨芳 艾克热木·木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71-675,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犬尿氨酸酶(KYNU)表达情况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98例OSCC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OSCC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犬尿氨酸酶(KYNU)表达情况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98例OSCC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OSCC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IDO1、KYNU的表达情况,分析IDO1、KYNU表达情况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O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OSCC组织IDO1、KYNU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OSCC分化程度低分化、浸润深度(DOI)>5 mm、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的患者IDO1、KYNU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OSCC分化程度中高分化、DOI≤5 mm、淋巴结无转移、临床分期Ⅰ~Ⅱ期的患者(P<0.05)。OSCC分化程度中高分化、DOI≤5 mm、淋巴结无转移、临床分期Ⅰ~Ⅱ期、IDO1阴性、KYNU阴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高于OSCC分化程度低分化、DOI>5 mm、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IDO1阳性、KYNU阳性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OI>5 mm(HR=3.225,95%CI:1.496~6.954),IDO1阳性(HR=3.714,95%CI:1.941~7.105),KYNU阳性(HR=4.150,95%CI:1.887~9.124)是O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DO1、KYNU在OSCC患者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OSCC的DOI、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等特征密切相关,有望作为辅助评估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细胞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 犬尿氨酸酶 预后
下载PDF
PD-L1在头颈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模式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杭 王声燕 +4 位作者 倪亨吏 邬慧倩 李阳阳 陈耿标 曾弘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776-3780,共5页
目的:研究高分化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分布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高分化HNSC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IHC检测PD-L1在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 目的:研究高分化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分布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高分化HNSC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IHC检测PD-L1在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HE镜下评估TILs的分布情况。结果:PD-L1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癌细胞或TILs高表达(CPS≥20,约占69.3%)或低表达(1≤CPS<20,约占30.7%);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不表达(CPS<1,约占29.9%)或低表达(1≤CPS<20,约占69.2%),个别病例高表达(CPS≥20,约占0.9%);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CPS<1,约占56%)或散在隐窝上皮或极少数淋巴细胞低表达(CPS=1约占22%;CPS=2约占16%;CPS=5约占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ILs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癌组织中主要呈重度浸润(低度浸润约占7%,中度浸润约占38.6%,重度浸润约占54.3%);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主要呈中度浸润(低度浸润约占5.6%,中度浸润约占52.3%,重度浸润约占42.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主要呈低度浸润(低度浸润约占88%,中度浸润约占11%,重度浸润约占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呈正相关(P=0.018)。在表达模式上,PD-L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少数表达于隐窝上皮及周围淋巴细胞;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于上皮的基底部及周围淋巴细胞;在极高分化鳞状细胞癌(4例疣状癌)及早期浸润性癌,主要表达于浸润前沿的癌细胞,表达部位有明显的极向性;在广泛浸润的鳞状细胞癌中PD-L1表达极向性不明显。癌组织中TILs多聚集围绕在浸润性癌巢周围,PD-L1高表达。癌旁正常组织中淋巴细胞少,其中仅见极少数PD-L1阳性的淋巴细胞。结论:PD-L1和TILs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及其相关性,反映了肿瘤浸润过程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其特征性的形态模式可能为高分化浸润性癌的诊断提供线索;PD-L1在头颈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癌组织中表达率高,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说明PD-L1可能促进了HNSCC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高分化细胞 PD-L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表达模式 诊断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白藜芦醇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陈虹君 雷奇 +3 位作者 王治林 钟晓武 邱亚 李丽华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178-187,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等生物学信息方法,探讨白藜芦醇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分子机制,为白藜芦醇治疗OSCC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http://www.swisstargetpred...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等生物学信息方法,探讨白藜芦醇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分子机制,为白藜芦醇治疗OSCC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http://www.swisstargetprediction.ch)、SEA数据库(http://sea.bkslab.org)、Pharm mapper数据库(http://lilab-ecust.cn)检索获得白藜芦醇的相关靶点,以DISGENET(www.disgenet.org)、OMIM(https://omim.org)、GeneCards(https://www.genecards.org)数据库筛选OSCC疾病靶点,取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再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通路”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蛋白进行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及PyMOL对关键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合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结果预测白藜芦醇治疗OSCC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细胞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50、100μmol/L)白藜芦醇对OSCC细胞株HSC-3细胞Src酪氨酸激酶(Src tyro-sine kinase,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雌激素受体基因1(estrogen receptor gene 1,ESR1)及磷脂酰肌醇三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数据库得到白藜芦醇药物靶点243个,OSCC疾病靶点6094个,将药物与疾病的靶点进行交集获得116个潜在靶点,潜在靶点主要集中参与体内蛋白质自磷酸化、肽基酪氨酸磷酸化、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OSCC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白藜芦醇与EGFR、ESR1、SRC等OSCC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细胞实验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药物干预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HSC-3细胞中SRC、EGFR、ESR1及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对OSCC细胞SRC、EGFR、ESR1、p-PI3K、p-AKT靶点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口腔细胞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SRC酪氨酸激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雌激素受体基因1 磷脂酰肌醇三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5、双皮质素样激酶1、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惠玉洁 朱林凤 +2 位作者 李卫民 赵雪燕 成叶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5(miR-195)、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女性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195、DCLK1、SCC...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5(miR-195)、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女性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195、DCLK1、SCC-Ag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miR-195、DCLK1、SCC-A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访3年,记录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DCLK1、SCC-A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miR-195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均P<0.05)。血清miR-195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DCLK1水平与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SCC-Ag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呈正相关(均P<0.05)。miR-195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DCLK1、SCC-Ag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均P<0.05)。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及血清miR-195、DCLK1、SCC-Ag水平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DCLK1、SCC-Ag水平升高,miR-195水平降低,三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微小RNA-195 双皮质素样激酶1 细胞抗原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TRIM14和HOXB7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鲁诚 章茜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结构域蛋白14(TRIM14)、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XB7)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OSCC患者148例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免... 目的 探讨三结构域蛋白14(TRIM14)、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XB7)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OSCC患者148例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法分析组织中TRIM14、HOXB7表达情况;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OSCC患者癌组织TRIM14、HOXB7表达水平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COX回归分析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OSCC癌组织TRIM14、HOXB7高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OSCC癌组织TRIM14、HOXB7表达与肿瘤T分期、M分期、淋巴结转移、周围组织浸润、分化程度相关(P<0.05)。OSCC患者5年生存率为49.32%(73/148),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TRIM14、HOXB7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TRIM14、HOXB7低表达患者(χ^(2)=14.480、24.841,P<0.001)。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T3-T4分期、M1分期、淋巴结转移、周围组织浸润、癌组织TRIM14、HOXB7高表达均是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OSCC患者癌组织TRIM14与HOXB7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5年生存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结构域蛋白14 同源异型盒基因B7 口腔细胞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伴有肠母细胞分化腺癌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15
作者 张艳琼 张黎 +3 位作者 刘萍 顾敏敏 李采娟 孙玮玮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0-341,344,共3页
伴有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GAED)是近年新认识的的一种特殊罕见类型的胃癌,被认为是产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AFP)胃癌的罕见类型[1],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 伴有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GAED)是近年新认识的的一种特殊罕见类型的胃癌,被认为是产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AFP)胃癌的罕见类型[1],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病例较少。发生于子宫、食管及胆囊等其他部位的腺癌中伴有肠母细胞分化的腺癌目前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母细胞分化 病理学 GPC3 AFP
下载PDF
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miR-204、miR-50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6
作者 秦隆朝 赵倩 +2 位作者 任姣姣 要兆旭 韩海平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80-384,407,共6页
目的 探讨下咽鳞状细胞癌(hyp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SCC)组织微小核糖核酸204(microRNA-204,miR-204)、miR-50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04/2020-04月作者医院收治的122例HSCC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下咽鳞状细胞癌(hyp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SCC)组织微小核糖核酸204(microRNA-204,miR-204)、miR-50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04/2020-04月作者医院收治的122例HSC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术中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距肿瘤切缘≥2 cm),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04、miR-504相对表达量。分析miR-204、miR-504表达与H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HSCC患者进行3年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204、miR-504低表达和高表达HSCC患者3年总生存情况。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HSCC癌组织miR-204、miR-504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T分期、发病部位、淋巴结个数、结外侵犯、术后同步放化疗的HSCC患者miR-204、miR-50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N3期、低分化程度HSCC患者的miR-204、miR-504表达显著低于N0期、中高分化程度HSCC患者(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和N分期升高、阳性淋巴结个数>2个、伴结外侵犯、低分化程度、miR-204表达降低、miR-504表达降低是H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122例HSCC患者随访3年期间失访5例,最终获得随访117例。K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iR-204、miR-504低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54.29%(38/70)vs. 70.21%(33/47),P<0.05;50.68%(37/73)vs. 77.27%(34/44,P<0.05]。结论 HSCC组织中miR-204、miR-504均呈低表达,二者低表达与HSCC患者的T分期和N分期升高、低分化程度及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细胞 微小核糖核酸204 微小核糖核酸504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改良增生平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实验验证
17
作者 王嘉祺 林菲然 +2 位作者 杨森 周永香 关晓兵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 探究改良增生平(Modified Zeng-Sheng-Ping,ZSP-M)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ZSP-M与OSCC的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细胞实验研究ZSP-M对OSCC细... 目的 探究改良增生平(Modified Zeng-Sheng-Ping,ZSP-M)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ZSP-M与OSCC的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细胞实验研究ZSP-M对OSC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Western blot验证相关靶点蛋白的表达。结果 ZSP-M与OSCC交集靶点168个,在肿瘤和炎症-免疫相关通路富集;ZSP-M呈剂量依赖性抑制SCC7和CAL27细胞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促进凋亡和Caspase-3酶释放,对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ZSP-M呈剂量依赖性抑制SCC7和CAL27细胞AKT、ERK1/2和P65蛋白的磷酸化。结论 ZSP-M对OSCC的抑制作用呈现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本研究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口腔癌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细胞 改良增生平 网络药理学 凋亡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橙皮苷抗口腔鳞状细胞癌作用机制
18
作者 刘帅 李霄 +1 位作者 张涛 李国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29,共7页
目的:探究橙皮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橙皮苷体外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网络药理学预测橙皮苷作用于Tca-8113细胞的... 目的:探究橙皮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橙皮苷体外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网络药理学预测橙皮苷作用于Tca-8113细胞的潜在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PPI);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Q-PCR检测不同浓度橙皮苷对Tca-8113细胞相关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分子对接预测橙皮苷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评分函数来判断结合能强弱。结果:橙皮苷对Tca-8113细胞显示浓度依赖性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P<0.05);KEGG富集分析橙皮苷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涉及的关键基因靶点可能与PI3K-Akt、MAPK和Ras等信号通路有关;Q-PCR结果显示MAPK8、HSP90AA1和MAPK1(ERK2)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橙皮苷与MAPK1(ERK2)结合力最强。结论:橙皮苷可能通过调控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口腔细胞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miR-20a、miR-196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姚佳雯 时永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6期2390-2395,共6页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微小RNA(miR)-20a、miR-196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行手术切除并随访成功的CSCC患者3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术中留取...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微小RNA(miR)-20a、miR-196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行手术切除并随访成功的CSCC患者3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术中留取CS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3 cm)中miR-20a、miR-196a表达水平。分析miR-20a、miR-196a表达水平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根据CSCC患者癌组织中miR-20a、miR-196a表达水平的均值分为miR-20a高表达组、miR-20a低表达组和miR-196a高表达组、miR-196a低表达组。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miR-20a高表达组、miR-20a低表达组和miR-196a高表达组、miR-196a低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差异。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CSCC患者癌组织中miR-20a表达水平降低,miR-196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CSCC患者的miR-20a、miR-196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58例CSCC患者死亡(死亡组),258例生存(存活组),5年总生存率为81.65%(258/316)。死亡组低分化患者比例、TNMⅢ期患者比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及癌组织中miR-196a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而癌组织中miR-20a表达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miR-196a>0.94为影响C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miR-20a>0.80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癌组织中miR-20a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曲线高于miR-20a低表达组患者(Log-rankχ^(2)=4.152,P=0.042),癌组织中miR-196a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曲线低于miR-196a低表达组患者(Log-rankχ^(2)=4.879,P=0.027)。结论CSCC患者癌组织中miR-20a低表达、miR-196a高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故miR-20a、miR-196a可能成为预测CSCC患者预后不良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细胞 微小RNA-20a 微小RNA-196a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酪氨酸激酶受体-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
作者 沈阳 费伟 骆敬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索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分化程度、颌骨侵犯情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110例OSCC患者标本作为试验组,30例正常患者的口腔黏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ie-2在OSCC组织与... 目的探索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分化程度、颌骨侵犯情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110例OSCC患者标本作为试验组,30例正常患者的口腔黏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ie-2在OSCC组织与正常口腔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ie-2在OSCC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结果OSCC组Tie-2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SCC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胞浆中Tie-2为阳性表达,骨旁肿瘤组织的OSCC细胞表达更高。Tie-2在低分化OSCC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中分化、高分化OSCC。存在淋巴结转移的OSCC中Tie-2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的OSCC显著增加,存在颌骨侵犯的OSCC中Tie-2表达率较无颌骨侵犯的OSCC显著增加(P<0.05)。结论Tie-2在OSCC中高表达,Tie-2在不同OSCC病理分级、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及颌骨侵犯中存在差异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细胞 酪氨酸激酶受体-2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