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6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和胚胎发育
1
作者 柯伟清 刘至治 +2 位作者 钟英斌 李晨虹 刘志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探究海南新沙塘鳢(Neodontobutishainanens)繁殖和胚胎发育的特性,观察并记录10对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周期,采用显微镜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在28℃水温下,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约6月龄时达到性成熟,... 为探究海南新沙塘鳢(Neodontobutishainanens)繁殖和胚胎发育的特性,观察并记录10对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周期,采用显微镜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在28℃水温下,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约6月龄时达到性成熟,能够连续多次产卵,繁殖周期约5~9d;在交配前后1d的时间里,雄性海南新沙塘鳢出现体色(特别是鳃部)变黑的现象;海南新沙塘鳢受精卵呈椭圆形,其一端具黏性附着细丝;在(20±2)℃水温下,其胚胎发育历时约157 h,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肌肉效应期和孵化出膜期8个时期,分别历时50 min、4 h 30 min、6 h 40 min、5 h、2 h、16 h、110 h、12 h;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其卵黄囊上始终出现油球。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和胚胎发育特征与其他塘鳢科鱼类相似,但在器官发育时序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新沙塘 胚胎发育 沙塘
下载PDF
乌鳢水泡病毒(SHVV)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2
作者 娄剑锋 公翠萍 +3 位作者 肖自东 刘晓丹 胡大雁 劳顺健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巢式PCR是建立在普通PCR方法基础之上的一种改进型方案,广泛用于病毒基因的检测。但是,目前还没有建立巢式PCR检测乌鳢水泡病毒的报道。本研究通过获取感染乌鳢水泡病毒的杂交鳢组织,获得病毒的相关基因,利用巢式PCR相关技术,通过体系... 巢式PCR是建立在普通PCR方法基础之上的一种改进型方案,广泛用于病毒基因的检测。但是,目前还没有建立巢式PCR检测乌鳢水泡病毒的报道。本研究通过获取感染乌鳢水泡病毒的杂交鳢组织,获得病毒的相关基因,利用巢式PCR相关技术,通过体系的建立和反应程序的优化,建立一种检测乌鳢水泡病毒的方法,为及时发现并快速诊断乌鳢水泡病毒提供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PCR 病毒基因 反应程序 快速诊断 普通PCR 杂交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沙塘鳢池塘和稻田养殖水质指标和环境生物的比较
3
作者 李礼 梁克勤 +6 位作者 李波 徐宏亮 郭红喜 王曼 王杰 朱晓鸣 张磊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33,共9页
为探究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绿色、健康、生态的养殖模式,研究对池塘和稻田两种养殖模式的水质、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的4次采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模式下的水体温度、pH和总磷无显著差异,但稻田养殖模式... 为探究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绿色、健康、生态的养殖模式,研究对池塘和稻田两种养殖模式的水质、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的4次采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模式下的水体温度、pH和总磷无显著差异,但稻田养殖模式的溶解氧含量始终高于池塘养殖模式。沙塘鳢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态氮含量整体下降,但总氮含量持续上升。池塘养殖模式的叶绿素a含量始终显著高于稻田。在两种养殖模式下,共检测出浮游植物6门40属,池塘和稻田特有浮游植物各有8种。两种养殖模式的浮游植物密度及生物量均在分蘖期达到最高,其次是扬花期。检测出浮游动物3大类21属41种,两种模式均以轮虫(Rotifera)为主。沙塘鳢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的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高的时期均是拔节期,除成熟期外,池塘养殖模式的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稻田养殖模式;两种养殖模式共检测出底栖动物9种(属),常见种为尾腮蚓属。随着养殖时间的推进,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的底栖动物种类数、数量均持续下降。根据以上结果可知,相较于池塘养殖模式,稻田养殖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且可以通过控制浮游生物的生长,维持稻田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水质指标 浮游生物 底栖动物 沙塘
下载PDF
河川沙塘鳢病原杀鲑气单胞菌致病性及感染后宿主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4
作者 李杰 刘国兴 +6 位作者 钱且奇 朱玉洁 陈圳 姜群 王骏 张晓君 高晓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6,共12页
为探明2021年3月常熟某养殖场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us)疾病暴发的原因,本研究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优势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gyrB基因同源性分析鉴定优势菌,同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组织病理观察、毒力因子及毒... 为探明2021年3月常熟某养殖场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us)疾病暴发的原因,本研究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优势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gyrB基因同源性分析鉴定优势菌,同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组织病理观察、毒力因子及毒力基因检测确定其致病性,并测定分离菌的耐药性和感染后河川沙塘鳢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引起河川沙塘鳢大量死亡的病原菌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代表菌株G2-4-1对河川沙塘鳢的LD 50为1.8×106 CFU/mL;该病原菌感染可引起河川沙塘鳢肝脏、脾脏、肾脏和鳃组织出现明显的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该菌株携带aer、hly、exu等毒力基因,且具有蛋白酶、卵磷脂酶、淀粉酶、脂酶、明胶酶和溶血素活性,但不具有DNA酶活性;耐药性分析发现,分离菌G2-4-1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等8种药物耐药,对克拉霉素和大观霉素2种药物中介,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24类药物敏感;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在感染初期MHCⅡB、MyD88、TLR和SOD在鳃、脾脏和肾脏组织中都显著上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Odontobutis potamophilus)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 致病性 组织病理 免疫相关基因
下载PDF
长江上游河川沙塘鳢的PCR鉴定
5
作者 汪斌 徐飞 +1 位作者 杨飞 周波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65-68,共4页
沙塘鳢属(Odontobutis)鱼类是一种小型底栖淡水鱼类,形态特征是常用的种属鉴别手段,但非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形态特征差异从而增加种属鉴定的难度。为实现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沙塘鳢属鱼类进行高效准确的种属鉴定,本研究基于8种沙... 沙塘鳢属(Odontobutis)鱼类是一种小型底栖淡水鱼类,形态特征是常用的种属鉴别手段,但非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形态特征差异从而增加种属鉴定的难度。为实现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沙塘鳢属鱼类进行高效准确的种属鉴定,本研究基于8种沙塘鳢属鱼类的12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兼并引物,对岷江宜宾段发现的5个沙塘鳢属样品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试验样品均扩增获得预期大小的单一条带,测序无双峰。人工校正后的序列与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的同源性最高,使用MEGA软件通过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本次鉴定的样品与河川沙塘鳢聚为一支,表明本次需要鉴定的沙塘鳢属鱼类为河川沙塘鳢,同时也是岷江首次报道河川沙塘鳢入侵,研究为沙塘鳢属鱼类的分子鉴定及沙塘鳢入侵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河川沙塘 分子生物学 种属鉴定 生物入侵
下载PDF
河蟹、沙塘鳢、青虾高效生态混养技术
6
作者 石小平 严爱平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5期24-25,共2页
蟹塘内套养沙塘鳢与套养鳜鱼一样,都对河蟹生长没有不利影响。但与传统的蟹、鳜、虾混养相比,蟹、鳢、虾混养技术具有三大优势:一是青虾的产量明显提高,因为鳜鱼对青虾的捕食能力明显高于沙塘鳢;二是沙塘鳢主要以塘口内的小型野杂鱼和... 蟹塘内套养沙塘鳢与套养鳜鱼一样,都对河蟹生长没有不利影响。但与传统的蟹、鳜、虾混养相比,蟹、鳢、虾混养技术具有三大优势:一是青虾的产量明显提高,因为鳜鱼对青虾的捕食能力明显高于沙塘鳢;二是沙塘鳢主要以塘口内的小型野杂鱼和小虾、昆虫为食,可有效控制由野杂鱼和小虾引起的蟹塘水质浑浊问题;三是在不专门为沙塘鳢投喂饲料的情况下,每亩可收获沙塘鳢10~20公斤,仅此一项,亩均增收约1000元,是套养鳜鱼的两倍左右。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杂鱼 捕食能力 混养技术 套养 小虾 青虾 沙塘 河蟹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或牛磺酸对杂交鳢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7
作者 李培佳 闫辰 +5 位作者 侯冬强 李敏 彭凯 黄文 曹俊明 赵红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9-591,共13页
实验旨在探讨饲料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或牛磺酸(Taurine)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幼鱼肠道生长、消化、抗氧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均重为(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 实验旨在探讨饲料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或牛磺酸(Taurine)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幼鱼肠道生长、消化、抗氧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均重为(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投喂基础饲料以及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3%N-氨甲酰谷氨酸、1%牛磺酸的3种实验饲料,记作对照组,0.03%NCG组和1%Taurine组,饲喂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03%NCG或1%Taurine可显著提高杂交鳢蛋白质沉积率(P<0.05),提高肠道淀粉酶和肌酸激酶活性(P<0.05),促进前肠肌层厚度、中肠绒毛宽度、中肠肌层厚度和后肠肌层厚度生长(P<0.05),增强肠道厚壁菌群和支原体属丰度(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和肠道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降低肠道梭杆菌群和梭菌属丰度(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0.03%NCG可显著提高杂交鳢肠道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缓解肠道病理状态(P<0.05),显著提高杂交鳢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钠钾ATP酶活性(P<0.05),促进前肠绒毛长度、前肠绒毛宽度和后肠肌层厚度生长(P<0.05),并显著提高肠道OUT占比、Chao和Ace指数(P<0.05),增强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NCG在增强肠道抗氧化活性,缓解肠道氧化损伤方面优于添加牛磺酸,但饲料添加牛磺酸可以增强肠道消化酶活性,增强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维持肠道稳态并促进肠道生长,其作用效果优于补充N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氨甲酰谷氨酸 牛磺酸 生长性能 肠道 杂交
下载PDF
辽宁3个水系鸭绿沙塘鳢个体繁殖力比较研究
8
作者 李文康 骆小年 +4 位作者 段友健 李姣 吴晨 季辰跃 邓鸿圣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为探明辽宁地区鸭绿沙塘鳢个体繁殖力,于辽河水系新宾满族自治县太子河下夹河段、碧流河水系碧流河水库上游万福段、鸭绿江水系丹东凤城叆河大堡段采捕卵巢发育至Ⅳ期的鸭绿沙塘鳢雌鱼181尾,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比较分析鸭绿沙塘鳢个体... 为探明辽宁地区鸭绿沙塘鳢个体繁殖力,于辽河水系新宾满族自治县太子河下夹河段、碧流河水系碧流河水库上游万福段、鸭绿江水系丹东凤城叆河大堡段采捕卵巢发育至Ⅳ期的鸭绿沙塘鳢雌鱼181尾,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比较分析鸭绿沙塘鳢个体繁殖力。结果表明,鸭绿沙塘鳢个体绝对繁殖力(1067.7±829.7)粒,体长相对繁殖力(97.9±56.1)粒/c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55.2±18.1)粒/g。年龄组成以2、3龄为主,且繁殖贡献率分别为44.9%和39.2%。碧流河万福段鸭绿沙塘鳢个体绝对繁殖力、体长相对繁殖力、体质量相对繁殖力均显著高于太子河下夹河段;绝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空壳质量、性腺质量显著相关,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与性腺指数显著相关(P<0.01),个体繁殖力均与肥满度无相关性(P>0.05)。3个水系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个体繁殖力与性腺质量或性腺指数密切相关。卵径频率出现2个峰值,推测鸭绿沙塘鳢为分批产卵类型。本调查结果可为鸭绿沙塘鳢繁殖生物学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沙塘 个体繁殖力 辽河水系 碧流河水系 鸭绿江水系 卵径
下载PDF
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白细胞介素8基因的克隆及免疫应答表达分析
9
作者 陈林杰 沈斌 张建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9-508,共10页
由细菌等感染引起的疾病对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调节炎症反应和抗感染免疫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利用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了中华乌塘鳢IL-8(命名为BsI... 由细菌等感染引起的疾病对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调节炎症反应和抗感染免疫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利用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了中华乌塘鳢IL-8(命名为BsIL-8)cDNA序列。BsIL-8 cDNA序列全长1244 bp,包含576 bp的5’端非编码区序列(5’-UTR),312 bp的开放阅读框序列(ORF)和356 bp的3’端非编码区序列(3’-UTR)。BsIL-8共编码103个氨基酸,包含1个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1个由62个氨基酸组成的SCY结构域。其中,SCY结构域包含1个CXC基序(Cys^(30)-Arg^(31)-Cys^(32))以及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ys^(30)、Cys^(32)、Cys^(57)和Cys^(7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sIL-8与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的IL-8序列相似性和一致性最高(分别为92.4%和86.4%)。基因组织表达分布结果显示,BsIL-8基因在主要组织器官中呈泛在性表达,头肾BsIL-8基础表达量最高,肝脏次之,外周血最低。Poly(I:C)免疫刺激后,BsIL-8在4个重要免疫器官(脾脏、肝脏、头肾和外周血)中的表达量均发生了显著的上调(分别在刺激后3、12、24和24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P<0.01)。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感染后,BsIL-8基因在脾脏和外周血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均在感染后12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P<0.01),而在肝脏和头肾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下调(均在感染后12 h时表达量达到最低,P<0.01)。综上所述,BsIL-8基因参与了中华乌塘鳢抗感染免疫应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乌塘(Bostrychus sinensis) 白细胞介素8(IL-8) 基因表达 免疫应答 副溶血弧菌
下载PDF
杂交鳢陆基圆池生态循环系统养殖技术要点
10
作者 林森 韩书煜 +3 位作者 吴海峰 冯炯 董家莲 邓小红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7期43-44,共2页
陆基圆池养殖是广西大力推广的新型养殖模式,具有占地少、自净能力强、集约化、智能化等优点,有助于突破目前渔业发展瓶颈,推动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总结梳理了陆基圆池生态循环系统养殖杂交鳢的技术要点,以期为杂交鳢传统养殖转... 陆基圆池养殖是广西大力推广的新型养殖模式,具有占地少、自净能力强、集约化、智能化等优点,有助于突破目前渔业发展瓶颈,推动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总结梳理了陆基圆池生态循环系统养殖杂交鳢的技术要点,以期为杂交鳢传统养殖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杂交鳢为乌鳢和斑鳢杂交的F1代,具有肉质好、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个体大、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产量高、耐长途运输等远缘杂交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升级 发展瓶颈 长途运输 传统养殖 圆池 水产养殖业 生态循环系统 杂交
下载PDF
河蟹青虾沙塘鳢混养技术
11
作者 章昌斌 《渔业致富指南》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河蟹、青虾、沙塘鳢均为优良的水产养殖品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三者对水质条件、水域生态环境的要求相近,混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显著提升养殖综合经济效益。
关键词 水产养殖品种 水域生态环境 水质条件 沙塘 混养技术 青虾 河蟹 营养丰富
下载PDF
湖北省沙塘鳢属鱼类种质资源研究
12
作者 王雪 刘怡然 +3 位作者 任艳 李波 谢德兵 朱思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37-142,共6页
沙塘鳢属(Odontobutis)为东亚特有小型淡水底栖肉食性鱼类。湖北省分布有2种,分别为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和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us),从分类分布、形态学、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系统综述了湖北省沙塘鳢属鱼类... 沙塘鳢属(Odontobutis)为东亚特有小型淡水底栖肉食性鱼类。湖北省分布有2种,分别为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和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us),从分类分布、形态学、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系统综述了湖北省沙塘鳢属鱼类种质资源研究,为开展沙塘鳢属鱼类的人工繁殖、产业化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等积累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塘属(Odontobutis) 中华沙塘(Odontobutis sinensis) 河川沙塘(Odontobutis potamophilus) 种质资源 湖北省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暴露对河川沙塘鳢病理损伤、生化反应的影响
13
作者 郑友 姜虎成 +3 位作者 张燕 李杰 周梓涵 刘国兴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11期22-27,共6页
开展了微囊藻毒素暴露对河川沙塘鳢病理损伤、生化反应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试验组(D3、D5、D7)1个对照组(CK),每组设3个重复组,于试验的第0、3、5、7天,随机取每组3尾河川沙塘鳢的肠道和肝脏组织,进行生化分析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 开展了微囊藻毒素暴露对河川沙塘鳢病理损伤、生化反应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试验组(D3、D5、D7)1个对照组(CK),每组设3个重复组,于试验的第0、3、5、7天,随机取每组3尾河川沙塘鳢的肠道和肝脏组织,进行生化分析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会导致肠道黏膜肌层空泡化,同时引起隐窝结构异常,影响肠道营养物质吸收。肝脏同时出现严重损伤,主要包括肝细胞溶解和充血等症状。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肠道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的浓度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浓度呈现相反的趋势。这些结果表明了微囊藻毒素对河川沙塘鳢的肠道的损伤可能是通过产生过量活性氧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塘 藻毒素 组织损伤 酶活 肠道
下载PDF
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14
作者 刘铁钢 李秀颖 +2 位作者 刘艳辉 杨炳坤 祖岫杰 《河北渔业》 2023年第11期33-35,46,共4页
为完善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hni)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对其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水温14~18℃时,采捕天然湖库葛氏鲈塘鳢亲鱼,培育密度为1.0~2.0 kg/m^(2),通过微流水刺激、投喂小型鱼虾等方法培... 为完善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hni)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对其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水温14~18℃时,采捕天然湖库葛氏鲈塘鳢亲鱼,培育密度为1.0~2.0 kg/m^(2),通过微流水刺激、投喂小型鱼虾等方法培育亲鱼,达到平均成活率82.3%,平均成熟率71.1%。采用催产药物HCG、LRH—A 2、DOM混合组合,一次注射催产,平均催产率84.7%、受精率85.1%、孵化率87.2%。开口饵料以枝角类为佳,蛋黄、轮虫次之。采用活饵3个多月培育,苗种体长5~10 cm,平均体重2.7 g/尾,水花至夏花成活率为61.2%,夏花至秋片成活率为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氏鲈塘(Perccottus glehni) 人工繁殖 药物组合 开口饵料 活饵培育
下载PDF
湖州河川沙塘鳢群体线粒体DNA cyt b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卞玉玲 刘士力 +6 位作者 刘一诺 贾永义 李飞 迟美丽 郑建波 程顺 顾志敏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8,35,共8页
河川沙塘鳢具有肉鲜味美,细嫩可口的特点,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颇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水产养殖品种,对野生和人工繁育河川沙塘鳢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可为选育和种质保护提供参考资料。本文对湖州河川沙塘鳢(钟管野生群体及八里店... 河川沙塘鳢具有肉鲜味美,细嫩可口的特点,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颇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水产养殖品种,对野生和人工繁育河川沙塘鳢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可为选育和种质保护提供参考资料。本文对湖州河川沙塘鳢(钟管野生群体及八里店养殖群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长进行扩增和测序,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与Gen Bank中太湖、鄱阳湖和巢湖3个群体的数据进行比较。河川沙塘鳢cyt b基因全长1141 bp,4种碱基在所得序列中平均含量为A(26.8%)、G(13.8%)、T(28.0%)、C(31.4%),序列分析显示,cyt b基因序列中变异位点378个,占分析位点的44.26%,含有241个简约信息位点,平均转颠换比值(TS/TV)为0.76。在5个群体138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5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869~1.000,核苷酸多样性为0.01431~0.03848。各群体间遗传距离差异较大(0.01493~0.05868),其中八里店与钟管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01493),而鄱阳湖与巢湖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0.05868),与构建的聚类图分析结果一致。群体中性检验显示八里店、钟管和太湖的Tajima’s D和Fu’s Fs值为正值;鄱阳湖和巢湖群体为负值,5个群体Tajima’s D和Fu’s Fs检验均不显著(P>0.01)。总体上,5个群体间具有较高程度的遗传分化。除了湖州的八里店与钟管群体共享6种单倍型外,其他群体间基本不共享单倍型,这可能是八里店养殖群体亲本来源于钟管野生群体的原因。应用cyt b基因可以明确地将湖州、太湖、鄱阳湖和巢湖群体之间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分化
下载PDF
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刘苏 朱新平 +3 位作者 陈昆慈 赵建 潘德博 李凯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8-493,共6页
运用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在体色方面,头顶部、体侧及尾鳍基部,斑鳢与乌鳢的体色斑纹差异明显,杂交鳢偏向于斑鳢。在11项可数性状中,三者腹鳍一致,杂交鳢胸鳍超父本偏离,其他... 运用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在体色方面,头顶部、体侧及尾鳍基部,斑鳢与乌鳢的体色斑纹差异明显,杂交鳢偏向于斑鳢。在11项可数性状中,三者腹鳍一致,杂交鳢胸鳍超父本偏离,其他可数性状介于两者之间,平均杂交指数为53.45。对可数性状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鳢与乌鳢除胸鳍无差异外,均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杂交鳢与乌鳢在尾鳍、鳃耙、侧线鳞和侧线下鳞无差异,其他则差异极显著;杂交鳢与斑鳢除尾鳍和鳃耙无差异外,其他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可数性状中背鳍条数、侧线鳞和侧线上鳞可作为初步判断三者所属的指标。对10项可量性状参数计算的杂交指数显示,杂交鳢可量性状偏父本(乌鳢)遗传,其平均杂交指数为73.90。可量性状数据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三者形态差异明显,杂交鳢在体型上偏向于乌鳢。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公式可以有效区分三者,判别准确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下载PDF
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苏 朱新平 +3 位作者 陈昆慈 赵建 潘德博 李凯彬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3-678,共6页
本文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斑鳢、乌鳢和杂交鳢(斑鳢(母本)与乌鳢(父本))共85个个体(其中斑鳢、乌鳢各30个,杂交鳢25个)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1对引物组合共检出了459个不同的扩增片段,扩增出的多态谱带数350条,多态性比例为76... 本文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斑鳢、乌鳢和杂交鳢(斑鳢(母本)与乌鳢(父本))共85个个体(其中斑鳢、乌鳢各30个,杂交鳢25个)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1对引物组合共检出了459个不同的扩增片段,扩增出的多态谱带数350条,多态性比例为76.25%,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31.8条多态条带。乌鳢与斑鳢种群间存在稳定的、可以简单地借以进行群体鉴别的标记条带169条,其中父本(乌鳢)特异性条带78条,72条能够稳定地遗传给杂交鳢;母本(斑鳢)特异性条带89条,71条能够稳定地遗传给杂交鳢。杂交鳢另外出现了3条非双亲的条带。遗传差异的分子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斑鳢与乌鳢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5161,杂交鳢与斑鳢和乌鳢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相近,分别为0.7189和0.7476,斑鳢与乌鳢之间以及杂交鳢与斑鳢和乌鳢之间的种群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6615、0.3300和0.2909,即AMOVA分析显示斑鳢、乌鳢和杂交鳢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个体间,斑鳢与乌鳢能区分成两大类,杂交鳢则分散于斑鳢和乌鳢种群中;在群体间,杂交鳢首先与乌鳢聚类,然后与斑鳢相聚,表明杂交鳢种群总体上更偏向于父本乌鳢。研究结果表明,杂交鳢与斑鳢和乌鳢发生混杂的可能性很大,应该对杂交鳢进行隔离养殖。本文结果将为斑鳢、乌鳢和杂交鳢的遗传分析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其种质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AFLP 遗传差异
下载PDF
云斑尖塘鳢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学耕 余杰 +2 位作者 苗玉涛 麦康森 汪蕾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共16页
云斑尖塘鳢原产于东南亚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我国,并实现人工繁育和养殖,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名特优水产鱼类品种。随着养殖规模快速扩大,原有引进品种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云斑尖塘鳢种质资源研究,培育出能... 云斑尖塘鳢原产于东南亚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我国,并实现人工繁育和养殖,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名特优水产鱼类品种。随着养殖规模快速扩大,原有引进品种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云斑尖塘鳢种质资源研究,培育出能够适应人工配合饲料、生长速率快、抗寒、抗病能力强的适宜本土养殖新品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半个世纪以来云斑尖塘鳢相关的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云斑尖塘鳢生殖和生长发育等生物学特征及研究进展,探讨了温度、盐度、溶解氧等环境条件对云斑尖塘鳢的影响;然后进一步总结和探讨了云斑尖塘鳢人工养殖领域的进展和面临的饲料、种质资源开发、病害防治等问题;同时也探讨了云斑尖塘鳢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尖塘 人工养殖 饲料驯食 遗传育种 种质资源
下载PDF
乌鳢、斑鳢及杂交种养殖研究现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新铖 陈昆慈 朱新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2-134,共3页
以乌鳢和斑鳢为亲本,正反交得到杂交子代:斑乌鳢(斑鳢♀×乌鳢♂)或乌斑鳢(乌鳢♀×斑鳢♂)。与父母本相比,杂交子代具有优良的性状,在成活率、抗逆性、生长速度等性状上均得到了改良,在养殖中得到推广。概述了乌鳢、斑鳢及杂... 以乌鳢和斑鳢为亲本,正反交得到杂交子代:斑乌鳢(斑鳢♀×乌鳢♂)或乌斑鳢(乌鳢♀×斑鳢♂)。与父母本相比,杂交子代具有优良的性状,在成活率、抗逆性、生长速度等性状上均得到了改良,在养殖中得到推广。概述了乌鳢、斑鳢及杂交鳢的养殖研究现状,指出了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杂交鳢养殖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养殖
下载PDF
尖塘鳢属鱼类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分子系统进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茜 齐兴柱 +5 位作者 骆剑 范小勇 王小刚 尹绍武 陈国华 吴光明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45-251,共7页
为探讨尖塘鳢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笔者通过PCR法得到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和尖头塘鳢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569bp),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平头沙塘鳢、溪鳢及刺盖塘鳢的16SrRNA基因部分同源序列,分析了6种塘鳢科鱼类... 为探讨尖塘鳢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笔者通过PCR法得到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和尖头塘鳢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569bp),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平头沙塘鳢、溪鳢及刺盖塘鳢的16SrRNA基因部分同源序列,分析了6种塘鳢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运用MAGA4.0软件分析可知,塘鳢鱼类6个种之间存在142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57个,转换/颠换之比为1.6,表明塘鳢科鱼类16SrRNA基因序列转换/颠换未达饱和;6种塘鳢科鱼类之间的序列差异在0.054~0.147之间,其中平头沙塘鳢和刺盖塘鳢的序列差异最大(0.147),线纹尖塘鳢与云斑尖塘鳢的序列差异最小(0.054),且种间序列差异不大.通过NJ,ME,MP系统树的建立,表明线纹尖塘鳢与云斑尖塘鳢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尖塘鳢属与塘鳢属鱼类的同源性不高,验证了传统分类学把尖塘鳢独立成属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尖塘 线纹尖塘 尖头塘 线粒体DNA 16S r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