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相机的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监测 被引量:2
1
作者 汤勇 底明晓 +4 位作者 周博 卢萍 彭勇 戴年华 翁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进行监测,共布设红外相机18台,累计有效工作7058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3706张,记录到兽类4目8科10种,鸟类4目6科11种。其中,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白... 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进行监测,共布设红外相机18台,累计有效工作7058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3706张,记录到兽类4目8科10种,鸟类4目6科11种。其中,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猕猴(Macaca mulatta)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小麂(Muntiacus reevesi,64.00)、白鹇(15.49)、猕猴(5.80)、野猪(Sus scrofa,4.89)、花面狸(Paguma larvata,2.48)、猪獾(Arctonyx collaris,1.75)是保护区6种常见种,其余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小于1.00。不同时段的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小麂日活动高峰出现在16:00-18:00和06:00-08:00两个时段,具有晨昏活动性;白鹇、猕猴、野猪具有相似的日活动节律,以昼间(06:00-18:00)活动为主。物种积累曲线显示,鸟类、鸟兽总物种数在达到最大相机数后仍有增加趋势,说明今后仍需增加红外相机布设数量开展监测。该调查结果为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鸟兽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并可为长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岭山自然保护区 鸟兽多样性 红外相机 相对丰富度指数
下载PDF
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红外相机监测 被引量:1
2
作者 邹芹 章蜜 +7 位作者 罗伟 吴诗宝 沈玲 彭松立 李乐寰 张健霆 隗群英 刘雨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31-238,共8页
历史资料记载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多种鸟兽,但实证数据缺乏,而且年代已久,已不能反映当前真实状况。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庐山保护区鸟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监测。共记录到鸟类7目22科46种、兽类7目11科14种... 历史资料记载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多种鸟兽,但实证数据缺乏,而且年代已久,已不能反映当前真实状况。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庐山保护区鸟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监测。共记录到鸟类7目22科46种、兽类7目11科14种。发现鸟类新记录2种,即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日本歌鸲(Erithacus akahige);曾经认为可能绝迹、极度濒危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仍有分布;野猪(Sus scrof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数量显著增长,相对多度指数(RAI)在记录到的鸟兽中最高,分别达到43.73和84.35;海拔600 m以下的低山地区记录到的鸟兽种数最多(50种)。本研究实证了庐山保护区部分鸟兽名录的有效性,丰富了庐山保护区鸟兽多样性数据库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兽多样性 红外相机 监测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湖南沅陵县鸟兽多样性的初步调查
3
作者 周帆 卢盛焌 +2 位作者 杨智敏 徐亚兰 王斌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2022年7月—2023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湖南省沅陵县鸟兽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本次调查在沅陵县设置了6个样区,布设红外相机67台,在10 040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 706张,其中兽类独立有效照片1 329张,鸟类独立有效照片405... 2022年7月—2023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湖南省沅陵县鸟兽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本次调查在沅陵县设置了6个样区,布设红外相机67台,在10 040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 706张,其中兽类独立有效照片1 329张,鸟类独立有效照片405张。记录到野生动物46种,其中兽类4目10科15种,鸟类4目14科31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8种,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猕猴(Macaca mulatta)等;IUCN红色名录易危(VU)1种,近危(NT)2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易危(VU)4种,近危(NT)14种。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兽类为:猪獾(Arctonyx albogularis)(RAI=1.54)、花面狸(Paguma larvata)(RAI=1.24)、野猪(Sus scrofa)(RAI=1.06),鸟类为白颈长尾雉(RAI=0.69)、虎斑地鸫(Zoothera aurea)(RAI=0.45)、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RAI=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鸟兽多样性 沅陵县
下载PDF
论孙频小说《以鸟兽之名》中的失语者形象
4
作者 徐菁 《艺术科技》 2024年第6期50-52,共3页
目的:在中外文坛中,失语者的形象并不罕见,素来致力于书写乡村人性、苦难叙事等题材的小说家孙频,自《我看过草叶葳蕤》开始,便踏入回归山林的感性之旅,创作出许多城乡之变中典型的失语者形象。承袭“80后”作家“归来”的写作特点,文... 目的:在中外文坛中,失语者的形象并不罕见,素来致力于书写乡村人性、苦难叙事等题材的小说家孙频,自《我看过草叶葳蕤》开始,便踏入回归山林的感性之旅,创作出许多城乡之变中典型的失语者形象。承袭“80后”作家“归来”的写作特点,文章旨在探究孙频笔下独具文学温情的失语者形象。方法:文章通过分析孙频近年代表作《以鸟兽之名》中的三个失语者形象——李建新、游小龙、游小龙的母亲面对失语问题的三种经典反应——寡语、多语、禁语,深入研讨孙频作品中处于文化纷争不得解脱,但从未停止过抗争与对人生的叩问的失语者形象。结果:孙频提供了一个思考失语者命运的新视角。在她的笔下,失语不但可以是角色被迫遭受的命运,也可以是主角主动的选择。孙频通过三人不同的命运结局,表达了她对失语者们的独特关照,体现出她独有的文学温情。结论:《以鸟兽之名》作为孙频的代表作,塑造了众多洋溢着希望与温情的失语者形象,其所传达出来的坚韧与希望,使作品跳脱出生命绝对悲观的哲学,也为文坛失语者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多样化的参考与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频 《以鸟兽之名》 失语者
下载PDF
水面上的实体与水面下的倒影--用精神分析法分析《以鸟兽之名》中的双子人格
5
作者 怀舒安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期82-84,87,共4页
目的:《以鸟兽之名》是孙频山林系列小说中的一部,小说讲述了悬疑小说家李建新在家乡寻找小说素材的故事,在李建新的第一视角下,从阳关山上搬家至山下的山民游小龙、游小虎双胞胎兄弟的形象具有神秘色彩。文章着重分析这对双胞胎兄弟的... 目的:《以鸟兽之名》是孙频山林系列小说中的一部,小说讲述了悬疑小说家李建新在家乡寻找小说素材的故事,在李建新的第一视角下,从阳关山上搬家至山下的山民游小龙、游小虎双胞胎兄弟的形象具有神秘色彩。文章着重分析这对双胞胎兄弟的人格,并对其人格关系作出解释。方法:文章通过比较作品文本,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无意识与心理结构学说进行分析。结果:“见我进来,他对我羞涩地笑了笑,那笑容像极了游小虎的笑容。可他趴在桌上写作的样子又像极了游小龙。”这是文中末尾对双子中的一人的描写,两人不同的形象在最后似乎融为一体。然而,在“我”(李建新)初次同时见到游小龙与游小虎时,在其视角中两者却有较为明显的差别。游小龙与游小虎这对双胞胎兄弟,既存在紧密血缘所联系起的相似性,又存在如同阴与阳、明与暗的鲜明差异。如果说游小龙是生活在人际社会之中的困兽,那么游小虎便是隐藏在深山密林中的野兽。这种自由与被缚之间的对比冲突和弗洛伊德心理学说中的“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有着相似的勾连。结论:游小龙和游小虎的人格受到他们成长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特殊的互补型人格。游小龙的本我是受到压抑的,游小虎的本我则是张扬的;游小虎的超我和自我是相对缺失的,游小龙的超我和自我却对其本我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鸟兽之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双子
下载PDF
潍坊市博物馆馆藏鸟兽形铜器析览
6
作者 武夫强 魏茜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4期6-9,共4页
在潍坊市博物馆众多藏品中,鸟兽形铜器因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而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并在学术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创研发等活动中深受关注与喜爱。文章对潍坊市博物馆收藏的部分典型... 在潍坊市博物馆众多藏品中,鸟兽形铜器因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而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并在学术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创研发等活动中深受关注与喜爱。文章对潍坊市博物馆收藏的部分典型器物简作析览,以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其在博物馆得到更好的保护、挖掘、研究、利用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潍坊市博物馆 鸟兽形铜器 造型 纹饰 工艺
下载PDF
鸟兽类标本保藏之我见
7
作者 王林艳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1期122-124,共3页
鸟兽类标本是自然博物馆中的重要藏品,特别是那些品相好的世界保护级别的标本,如北极熊、大熊猫、朱鹮等,每一件标本都是名贵的珍品,重金难求。除了世界保护级别的以外,像丹顶鹤、中华秋沙鸭、华南虎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动物标本也... 鸟兽类标本是自然博物馆中的重要藏品,特别是那些品相好的世界保护级别的标本,如北极熊、大熊猫、朱鹮等,每一件标本都是名贵的珍品,重金难求。除了世界保护级别的以外,像丹顶鹤、中华秋沙鸭、华南虎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动物标本也相当珍贵。自然博物馆中标本的保藏和养护极其重要,不仅关系到标本的寿命,也关系到自然界生物基因库的数据资料储存,笔者就以吉林省自然博物馆为例,谈一下鸟兽类标本保藏的个人见解,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点支持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兽 标本 保藏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洱海流域地栖鸟兽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格局
8
作者 孙海林 房以好 +4 位作者 李军杰 王荣兴 黄志旁 牛鑫 谭坤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94-106,共13页
流域是山地生物多样性格局重要的塑造因素,水流和流域边界对陆地动物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依水流而建立的人类聚居区产生的干扰也会影响生物的分布。2017年2月到2020年9月,选择洱海流域以西洱河—下关坝子、波罗江—凤仪坝子、北三江—洱... 流域是山地生物多样性格局重要的塑造因素,水流和流域边界对陆地动物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依水流而建立的人类聚居区产生的干扰也会影响生物的分布。2017年2月到2020年9月,选择洱海流域以西洱河—下关坝子、波罗江—凤仪坝子、北三江—洱源坝子为界的苍山、者磨山、鸡足山三个区域,布设红外相机120台,比较地栖鸟兽多样性。鉴定共得到兽类6目17科25种,鸟类6目23科7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7种。除位于保护区的苍山外,非保护区的者磨山与鸡足山同样也均监测到了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三个区域的鸟兽物种多样性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三个区域都有特有的地栖鸟兽,置换检验表明三个区域的鸟兽组成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鸡足山与者磨山两区域兽类物种组成差异较大。相对于其他区域,鸡足山内各位点间的群落差异较大、功能多样性较高。推测河流和城镇已经对地面鸟兽造成一定的阻隔作用,而不同区域的地形和植被也对物种的差异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流域 地栖鸟兽 多样性格局
下载PDF
昌吉州荒漠林鸟兽活动规律及多样性初报
9
作者 程晓甜 曹骞 王洁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6期132-134,共3页
为了掌握昌吉州荒漠林区内主要鸟兽物种及其年活动规律,探明荒漠林物种多样性,昌吉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昌吉州区域内荒漠林开展了鸟兽类动物监测工作。通过调查,初步了解了昌吉州鸟兽的种类和丰富度的情况,调... 为了掌握昌吉州荒漠林区内主要鸟兽物种及其年活动规律,探明荒漠林物种多样性,昌吉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昌吉州区域内荒漠林开展了鸟兽类动物监测工作。通过调查,初步了解了昌吉州鸟兽的种类和丰富度的情况,调查结果对掌握昌吉州荒漠林鸟兽种类和分布现状等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林 鸟兽种类 生物多样性 相对丰富度 昌吉州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的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大雪山片区的地面层和林冠层鸟兽多样性
10
作者 胡兴润 房以好 +6 位作者 雷银 李延鹏 曾智 李军杰 赵锐 孙兴旭 谭坤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2期78-89,共12页
【目的】从森林垂直分层视角调查云南省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雪山片区的鸟兽多样性,分析林冠层与地面层的鸟兽群落组成,探讨林冠层与地面层结合的红外相机监测方法的应用。【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将40台红外相机安装在林... 【目的】从森林垂直分层视角调查云南省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雪山片区的鸟兽多样性,分析林冠层与地面层的鸟兽群落组成,探讨林冠层与地面层结合的红外相机监测方法的应用。【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将40台红外相机安装在林冠层(23台)与地面层(17台),监测大雪山片区(海拔2000~3000 m)的鸟兽多样性。【结果】共监测到42种鸟兽,包括20种鸟类(隶属4目12科)和22种兽类(隶属5目12科)。所有相机拍摄到的相对丰富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较高的鸟类依次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RAI=1.121)和蓝眉林鸲(Tarsiger rufilatus,1.007),RAI较高的兽类依次为中缅灰叶猴(Trachypithecus melamera,12.873)、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7.212)、云南鼯鼠(Petaurista yunnanensis,5.605)、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3.570)、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2.282)、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1.974)、毛耳飞鼠(Belomys pearsonii,1.460)、红面猴(Macaca arctoides,1.430)。调查记录到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中缅灰叶猴;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鹰雕(Nisaetus nipalensis)、灰林鸮(Strix nivicolum)、白鹇、红面猴、熊猴(M.assamensis)和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等。林冠层拍摄到23个物种(鸟类5、兽类18),地面层拍摄到36个物种(鸟类18、兽类18),t检验结果表明林冠层和地面层拍摄到的鸟兽物种数差异显著(P=0.006),但拍摄鸟兽独立照片数无显著差异(P=0.910)。林冠层与地面层调查的鸟类群落Jaccard相似度指数为0.15,为极不相似;林冠层与地面层的兽类群落Jaccard相似度指数为0.61,为中等相似。中缅灰叶猴(RAI=11.745)是林冠层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明显高于地面拍摄(RAI=1.128);地面层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为帚尾豪猪(7.212)。【结论】大雪山片区有较高的鸟兽多样性,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的多样性水平相似。中缅灰叶猴是该区域的优势物种和旗舰物种,建议加强其保护和调查。地面层拍摄的物种数高于林冠层,而且林冠层和地面层拍摄的物种组成差异显著。建议使用红外相机进行森林动物监测和研究时兼顾林冠层和地面层监测,以便全面反映生物多样性的水平和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大雪山片区 鸟兽多样性 红外相机 林冠 地面
下载PDF
小兴安岭食针叶树种子的鸟兽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伯文 李传荣 倪乃萌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30,共5页
小兴安岭食针叶树种子的鸟类有25 种、兽类有15 种, 其中26 种取食红松种子。40 种鸟兽中多数是纯消耗性的, 其中数量较大的锡嘴雀、花鼠、棕背鼠平、红背鼠平和大林姬鼠等, 在红松种子丰收的年份, 大量消耗种子。每只锡嘴雀每年消耗红... 小兴安岭食针叶树种子的鸟类有25 种、兽类有15 种, 其中26 种取食红松种子。40 种鸟兽中多数是纯消耗性的, 其中数量较大的锡嘴雀、花鼠、棕背鼠平、红背鼠平和大林姬鼠等, 在红松种子丰收的年份, 大量消耗种子。每只锡嘴雀每年消耗红松种子达3-72kg 以上。大斑啄木鸟由于有在树干上凿坑固定食物以便凿开取食的习性, 使树木易遭病虫害。鸟兽主要对颗粒较大的红松种子进行储藏, 其中星鸦、普通币鸟和松鼠的储藏方式对红松的种群扩散有重要意义。黑头蜡嘴雀、锡嘴雀等以红松种壳代替砂粒来研磨食物, 帮助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针叶树 种子 鸟兽 取食
下载PDF
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周围地区鸟兽生态及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燕玲 刘荣堂 纪维红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19-224,共6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经过实地调查,在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及其周围地区(武威东沙窝)共录得14目、27科、59种鸟兽,综合生态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这些鸟兽的分布类型以干旱地区特有种和代表种为主,计26种,占当地鸟...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经过实地调查,在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及其周围地区(武威东沙窝)共录得14目、27科、59种鸟兽,综合生态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这些鸟兽的分布类型以干旱地区特有种和代表种为主,计26种,占当地鸟兽区系组成的44.07%。其余主要有热带至寒温带、热带至温带、温带至寒温带、热带至温带、温带至寒温带和温带等几个分布类型。鸟类区系包括8目,16科,37种。其中,食草种和无脊椎动物的雀形目鸟类20种。隼形目猛禽中9种,它们分别占鸟类区系组成的数的54.1%和24.3%。兽类包括6目,11科,22种。其中,以啮齿目动物占优势,计12种,占兽类区系组成总数的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鸟兽 生态地理分布
下载PDF
古诗词曲中鸟兽鱼虫意象的翻译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正阳 余双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58-61,共4页
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鸟兽鱼虫等动物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与古诗词曲融为一体,用来表达诗人乐愁等情愫。而动物意象的翻译需要译者匠心独运,以向译语读者再现中国文化中鸟兽鱼虫意象诗歌所蕴含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 文化 翻译 鸟兽鱼虫 意象
下载PDF
文本的衍变:《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辨证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建委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8,共12页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是重要的《毛诗》名物训诂之作,但至今尚有许多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本文以《齐民要术》、《经典释文》、《毛诗正义》、《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所引此书,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文献为基础,探索这些引文之间的文...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是重要的《毛诗》名物训诂之作,但至今尚有许多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本文以《齐民要术》、《经典释文》、《毛诗正义》、《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所引此书,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文献为基础,探索这些引文之间的文本关系,以及文本编纂形态问题。诸文献所引《诗义疏》(《毛诗义疏》)与《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并非一书。《齐民要术》、《艺文类聚》等书所引《诗义疏》(《毛诗义疏》)是经传笺疏合钞本,而"陆机《毛诗疏义》"和《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均为单疏本。"陆《疏》"辗转钞存于各种《毛诗》义疏、类书、农书等著作中,各种抄写系统相互影响,已经很难以"原始文本"的"考证期待"去辨析其文字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诗义疏》 《齐民要术》 文本衍变
下载PDF
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兼论《论语·阳货》篇孔子诗教的思想旨归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季冬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113,共5页
通过对有关史料进行"原意重构",可知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在于人与自然界中动植物关系的和谐。在此基础上,根据孔子表达思想的特点,可知《论语.阳货》篇中孔子诗教的思想旨归在于:个人自我的身心和... 通过对有关史料进行"原意重构",可知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在于人与自然界中动植物关系的和谐。在此基础上,根据孔子表达思想的特点,可知《论语.阳货》篇中孔子诗教的思想旨归在于:个人自我的身心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鸟兽草木 文化意涵 诗教 思想旨归
下载PDF
孔子的进退之道与其对隐士群体之态度——《论语》“鸟兽不可与同群”新释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柱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41,共9页
乱世之中,孔子一方面主张"无道则隐",一方面又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方面视隐者为道德知己,一方面又不得不与其分道扬镳。因此,孔子与隐士在道德追求上共通,在政治取向上殊途。隐士身心俱隐,孔子身隐而心不隐。... 乱世之中,孔子一方面主张"无道则隐",一方面又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方面视隐者为道德知己,一方面又不得不与其分道扬镳。因此,孔子与隐士在道德追求上共通,在政治取向上殊途。隐士身心俱隐,孔子身隐而心不隐。《论语》中"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强调的是孔子在精神层面对隐士的认同,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强调的是孔子与隐士在政治选择上异路。孔子怀着矛盾和无奈的心情徘徊在进退之间,所以才会被隐士的讽谏所刺痛,表露出惆怅失落之情。鸟兽和隐士都是隐逸精神的标志,在《论语》中"斯人之徒"是指以长沮、桀溺为代表的隐士群体。汉代以来的主流说法孔子不愿与隐士同群,而选择与天下人同群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隐士 论语 鸟兽
下载PDF
《蚕桑谱》、《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作者考辨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世瑞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蚕桑生产 作者 考辨 鸟兽 草木 实事求是 清代 工具书 广东
下载PDF
《文选·赋》“鸟兽”类创作模式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钟其鹏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文选》"鸟兽"类共选录了五篇以鸟兽为题名的作品,有三种创作模式:(1)简单体物,通过起兴与虚构角色来写志,物我错位;(2)多方面体物,通过比兴与对比来写志,物我融合;(3)多方面体物,通过典故与对比来写志,物我相离。探讨《文选... 《文选》"鸟兽"类共选录了五篇以鸟兽为题名的作品,有三种创作模式:(1)简单体物,通过起兴与虚构角色来写志,物我错位;(2)多方面体物,通过比兴与对比来写志,物我融合;(3)多方面体物,通过典故与对比来写志,物我相离。探讨《文选》"鸟兽"类的创作模式,有助于提高今人的鉴赏与创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鸟兽”类 创作模式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沙棘引种概况及病虫鸟兽害防治措施 被引量:2
19
作者 闫晓玲 许小梅 +2 位作者 段景峰 王健 马小瑞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庆阳进行沙棘良种引种试验,包括俄罗斯第三代沙棘良种11个品种2 295株、国内优质沙棘5个品种170株、当地中国沙棘1个品种20株。经过2014-2018年的观测,目前17个品种总保存数量为1 161株,保存率为46.7%。俄罗斯第...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庆阳进行沙棘良种引种试验,包括俄罗斯第三代沙棘良种11个品种2 295株、国内优质沙棘5个品种170株、当地中国沙棘1个品种20株。经过2014-2018年的观测,目前17个品种总保存数量为1 161株,保存率为46.7%。俄罗斯第三代沙棘良种保存率为43%,大部分品种长势良好,个别品种保存率低。不论引进品种还是国内良种在生长过程中均出现了卷叶病、干枯病、根腐烂、蛴螬、地老虎等病虫害以及野兔、野鸡等禽兽的破坏,而当地中国沙棘未出现病害。病虫害防治是沙棘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引进沙棘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虫鸟兽危害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引种概况 病虫鸟兽 防治措施 黄土高原沟壑区
下载PDF
图像·规训·诗学——《诗经》鸟兽草木图像发微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学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6-90,共5页
《诗经》是文化板块的复合体,而人们往往采用非此即彼的单向度思维方式,缺乏一种整体性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从而造成与原典诗缘话语构建的缺失。从《诗经》的鸟兽草木图像解读中我们发现“龙凤”是中国人的“生”,而“草木”则是中国人的... 《诗经》是文化板块的复合体,而人们往往采用非此即彼的单向度思维方式,缺乏一种整体性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从而造成与原典诗缘话语构建的缺失。从《诗经》的鸟兽草木图像解读中我们发现“龙凤”是中国人的“生”,而“草木”则是中国人的“存”,二而为一才是中国人的完整生存。而这种生态宇宙观又在“规训”的机制运作下将其传承,从而形成了中国独具魅力的诗学“这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红》 图像 规训 诗学 鸟兽草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