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鸟枪弹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视觉电生理
1
作者 常青 王文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了解鸟枪弹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自身的电生理改变特点及特征性的 ERG表现。方法 诊断明确的 7例 (14只眼 )鸟枪弹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未用药物干预前2~ 7a的视网膜电生理的长期随访。结果 随着疾病的发展 ,ERG和 EOG均出现... 目的 了解鸟枪弹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自身的电生理改变特点及特征性的 ERG表现。方法 诊断明确的 7例 (14只眼 )鸟枪弹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未用药物干预前2~ 7a的视网膜电生理的长期随访。结果 随着疾病的发展 ,ERG和 EOG均出现异常。其中最早的 ERG改变为锥细胞 ERG潜伏期延长 ;随之杆细胞 ERG b波振幅下降 ,锥细胞ERG b波的振幅下降较晚 ;a波振幅的下降晚于 b波 ,且下降不成比例 ,出现典型负相ERG。结论 负相 ERG可作为诊断此疾病的特征性 ERG,它表明疾病主要累及视网膜神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枪弹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电图 眼电图 视觉电生理
下载PDF
鸟枪弹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2
作者 阎洪禄 张普云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89年第3期148-151,共4页
鸟枪弹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近年来发现的眼病,其主要症状是视力下降,主要体征是玻璃体炎性细胞浸润,眼底后极部至赤道部有弥散的多发性视网膜脉络膜色素脱失斑,视网膜血管炎及视网膜电生理改变。原因不明。无特效疗法。
关键词 脉络膜 视网膜病变 枪弹 诊断
下载PDF
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
3
作者 徐恩沛 孙先勇 +3 位作者 高荣玉 刘建东 李南 杨娟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的PCV并发sPED患者共13例(13眼),所有患眼术前接受过至少3次(每月1次)的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雷珠单抗)注射治疗,且治疗无效。检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凹PED高度及宽度变化,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患眼BCVA较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7,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CRT均较术前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80、-3.180、-3.110、-3.180,P=0.001、0.001、0.002、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PED高度和宽度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13眼平均接受过(4.15±1.40)次玻璃体内注药(雷珠单抗)治疗,治疗时间为(5.92±3.95)个月(相当于每6周注射1次)。术后随访6个月内13眼平均接受了(2.31±1.97)次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相当于每10周注射1次)。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CRT的降低量呈弱正相关(r=0.416,P=0.203);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PED高度和宽度的变化量无明显相关性(r=0.218、0.209,P=0.520、0.538)。术后1个月时,9眼出现PED复发或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后期配合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ED均改善。术后6个月时,3眼黄斑中心凹下PED完全消失,视网膜解剖完全复位,1眼黄斑区视网膜仍存在活动性渗出。13眼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全身及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PCV并发sPED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CRT和改善PED,减少PED长期存在对视网膜的损害,但对术后6个月时患者BCVA的提高无明显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抽液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泪液p38 MAPK mRNA、 Sirt1 mRNA水平与康柏西普治疗效果的关系
4
作者 张亚妮 程万英 阿依努·努拉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4期2034-2039,共6页
目的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CV)患者泪液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mRN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mRNA水平与康柏西普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该院94例PCV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康柏西普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CV)患者泪液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mRN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mRNA水平与康柏西普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该院94例PCV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康柏西普治疗效果分为效果良好亚组、效果较差亚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94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检测泪液p38 MAPK mRNA、Sirt1 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析泪液p38 MAPK mRNA、Sirt1 mRNA水平与VEGF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泪液p38 MAPK mRNA、Sirt1 mRNA及VEGF对康柏西普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康柏西普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2周泪液p38 MAPK mRNA及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Sirt1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泪液p38 MAPK mRNA及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Sirt1 mRNA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12周泪液p38 MAPK mRNA水平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r=0.717、0.338,P<0.001),治疗前、治疗12周泪液Sirt1 mRNA水平与VEGF水平呈负相关(r=-0.766、-0.396,P<0.001)。94例PCV患者随访1年,息肉完全消退率为40.66%。效果较差亚组治疗前、治疗12周p38 MAPK mRNA及VEGF水平高于效果良好亚组,Sirt1 mRNA水平低于效果良好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泪液p38 MAPK mRNA、Sirt1 mRNA及VEGF联合预测PCV患者康柏西普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项指标预测的AUC(P<0.05)。p38 MAPK mRNA、Sirt1 mRNA均是PCV患者康柏西普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CV患者p38 MAPK mRNA、Sirt1 mRNA表达异常,二者均与康柏西普治疗效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康柏西普 泪液
下载PDF
鸟枪弹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5
作者 徐深 《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0年第6期322-324,共3页
鸟枪弹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Birdshotchoroidoretinopathy,BSCR)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并且日益加重的主要累及视网膜、脉络膜的慢性眼病,1980年Ryan和Maumenee在病因不明的情况,根据其眼底出现的多发性微小乳白色病变,围绕着视乳... 鸟枪弹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Birdshotchoroidoretinopathy,BSCR)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并且日益加重的主要累及视网膜、脉络膜的慢性眼病,1980年Ryan和Maumenee在病因不明的情况,根据其眼底出现的多发性微小乳白色病变,围绕着视乳头向赤道部呈放射状排列,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无色素增生的特征,将其命名。对于本病文献上还有一些其它的命名,诸如:白斑样脉络膜视网膜炎、鲑斑样脉络膜病变、稻米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France-schetti和Babel在1949年描述的一例蜡斑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能是对本病的最早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视网膜病变 枪弹 BSCR
原文传递
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合并玻璃体出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8
6
作者 于滨 冉莉莉 +1 位作者 张晶 李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0-691,共2页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组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和/或呈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息肉状扩张为特征的疾病[1],严重者可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丧失.目前常...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组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和/或呈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息肉状扩张为特征的疾病[1],严重者可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丧失.目前常用的治疗PCV的方法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但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PCV病变单纯应用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效果不佳,且因眼底无法窥见而不能实施PDT治疗.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下积血清除术可有效清除玻璃体腔和视网膜下的积血,但术后并发症多,视力恢复不理想,且常需行硅油填充术,而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可抑制眼内新生血管的生长,减轻病灶区的渗出和水肿.故本研究中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法对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PCV患者进行治疗,并评价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出血性视网膜脱离 单抗治疗 玻璃体出血 玻璃体手术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腔注射 玻璃体积血
下载PDF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多模式影像学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肖艳辉 刘高勤 夏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比较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CSC)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多模式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CCSC组11例11眼患者及PCV组21例21眼... 目的比较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CSC)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多模式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CCSC组11例11眼患者及PCV组21例21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测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多模式影像学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CSC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33±0.11,显著高于PCV组(0.2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SC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368.20±51.65)μm,PCV组为(342.28±37.18)μm,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CCSC组和PCV组均为斑点状高荧光表现,CCSC组患眼可伴有色素上皮萎缩带或慢性神经上皮脱离通道表现。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CCSC组11眼病灶区出现周围脉络膜血管扩张及高通透性改变;而PCV组21眼均出现脉络膜息肉样病变,其中12眼为脉络膜分支血管网。OCTA检查结果显示,CCSC组4眼病灶部位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高血流信号,其外环绕低血流信号,7眼表现为粗颗粒形态的斑驳状血流信号;PCV组15眼可检出息肉样病变,表现为高反射信号,呈结节状、环状或点状,12眼检出脉络膜分支血管网病变,表现为血管样结构的高血流信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发现,CCSC组7眼为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PCV组12眼为波浪形隆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Bruch膜组成的双层征,10眼为陡峭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指状突起(或称PED峰),18眼为浆液性或出血性PED。CCSC组患者治疗随访时,OCTA检查发现2眼继发I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结论CCSC与PCV之间存在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多模式影像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另外,OCTA能够较好地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结构,可用于该类疾病的治疗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多模式影像检查
下载PDF
视网膜切开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伴出血性视网膜脱离2例
8
作者 杨秀芬 赵露 +2 位作者 尤冉 王薇 王艳玲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82-183,共2页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类严重影响视力的视网膜疾病,PCV导致的出血往往发病比较急,视力下降迅速;可伴有浓厚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下出血及视网膜下出血;广泛的视网膜下出血,易于继...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类严重影响视力的视网膜疾病,PCV导致的出血往往发病比较急,视力下降迅速;可伴有浓厚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下出血及视网膜下出血;广泛的视网膜下出血,易于继发玻璃体积血[1];严重者进而伴有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大部分患者最终丧失有用视力。因而及时而正确的处理PCV引起的大量视网膜下出血及玻璃体积血极其重要。现报告2例伴有严重出血的PCV患者,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切开术彻底清除视网膜下积血,以挽救部分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切开 出血性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不同治疗间期对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新婷 李甦雁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478-481,共4页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PDT)不同治疗间期对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CV)疗效的影响,探索联合治疗方案的最佳联合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PDT)不同治疗间期对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CV)疗效的影响,探索联合治疗方案的最佳联合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为PCV的患者23例(23眼),确诊后首次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0.05 ml,之后行PDT治疗。根据两者治疗间期不同,分为治疗间期7天组(7天组,13例)和治疗间期2天组(2天组,10例)。2组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 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R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联合治疗后随访6个月,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重复行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logMAR BCVA及CRT的变化、重复治疗次数及治疗后的并发症等情况。结果7天组和2天组联合治疗前logMAR BCVA 分别为(0.75±0.34)、(0.96±0.53),CRT分别为(490.2±228.1)μm、(478.2±162.4)μm。治疗6个月后,7天组logMAR BCVA为(0.53±0.26),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2天组logMAR BCVA为(0.61±0.55),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但2组组间相比,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天组和2天组平均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次数分别为(1.92±0.76)次、(1.20±0.42)次,2天组注射次数明显少于7天组(P<0.05)。 OCT检查发现2组视网膜下渗出均较治疗前吸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高反射区域明显缩小,治疗后6个月,7天组CRT为(295.9±220.3)μm,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2天组CRT为(294.3±130.1)μm,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不同治疗间期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PDT治疗PCV均是安全有效的,都可以提高患者视力,减少病灶渗漏,降低CRT,但当治疗间期为2天时,重复治疗次数少,治疗方案更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动力疗法 雷珠单抗 治疗间期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卜倩 阿依努·努拉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CV)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12/2019-05我院50例PCV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预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与新... 目的: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CV)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12/2019-05我院50例PCV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预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与新生血管因子水平,并对其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吸烟史与高血压有差异(P <0.05);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血清中IL-8、MCP-1、VEGF、PEDF水平升高、吸烟史与高血压是PC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CV患者血清中IL-8、MCP-1、VEGF和PEDF水平均异常升高,其发生与吸烟史和高血压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炎性因子 新生血管因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康柏西普治疗Biette结晶样视网膜病变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1例
11
作者 赵红冉 崔彦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375-378,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因“左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3 d”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就诊。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夜盲史,直系亲属无此表现。患者16年前因右眼视力下降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底照相显示,双眼弥漫性色素变性、脉络膜萎缩和变... 1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因“左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3 d”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就诊。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夜盲史,直系亲属无此表现。患者16年前因右眼视力下降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底照相显示,双眼弥漫性色素变性、脉络膜萎缩和变性,右眼黄斑区遗留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白色瘢痕样改变(图1A、B),诊断为Bietti结晶样视网膜变性(Bietti crystalline dystrophy,BCD),并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此次于我院眼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右眼为4.0,左眼为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etti结晶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VEGF药物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黄斑下出血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薛晓阳 刘勃实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8-452,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黄斑下出血(SMH)的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2—1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的SMH患者12例12眼,其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1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黄斑下出血(SMH)的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2—1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的SMH患者12例12眼,其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11例11眼,视网膜大动脉瘤1例1眼;男5例,女7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65.67±8.09)岁;人工晶状体眼2眼,合并白内障10眼;高血压9例,糖尿病2例。SMH持续时间为2~25 d,平均(14.67±8.03)d。患眼均行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及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采用OCT测量中央视网膜厚度(CRT)。观察患者手术后眼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眼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平均BCVA(LogMAR)分别为1.58±0.63、1.12±0.49、1.07±0.44和0.59±0.19,不同时间点患眼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35,P<0.001),其中术后6个月患眼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眼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平均CRT分别为(606.25±204.67)、(379.83±92.05)、(313.75±60.87)和(267.75±73.07)μm,不同时间点患眼CR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720,P<0.001),其中术后1、3、6个月患眼CRT较术前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眼于术后3个月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随访期间6眼因PCV复发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共注射给药16次。术后1、3、6个月内平均抗VEGF注射次数分别为(0.3±0.5)、(1.3±1.4)和(2.7±2.0)次。结论在SMH的治疗中,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可提高患眼BCVA,降低CRT,减轻血凝块对视网膜的损伤,促进患眼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玻璃体切割 黄斑下出血 视网膜下注射 疗效
下载PDF
视网膜下注射阿柏西普治疗难治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疗效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晓 刘腾 +4 位作者 邹玉凌 毛子清 范慧敏 陈智萍 游志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下注射阿柏西普治疗难治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22年1~6月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PCV患者18例18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目的观察视网膜下注射阿柏西普治疗难治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22年1~6月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PCV患者18例18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的增强深度成像技术测量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LVCT)、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高度;计算脉络膜血管指数(CVI)。18例18只眼中,男性11例11只眼,女性7例7只眼;年龄(64.22±3.86)岁;病程(5.22±1.80)年。既往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7.72±1.36)次。患眼logMAR BCVA为1.28±0.25;SFCT、CRT、LVCT及PED高度分别为(436.56±9.80)、(432.44±44.29)、(283.78±27.10)、(342.44±50.18)μm,CVI为0.65±0.01。所有患眼均给予1次视网膜下注射40 mg/ml阿柏西普0.05 ml(含阿柏西普2.0 mg)治疗。根据治疗后OCT、BCVA结果将病变分为活动型及静止型。活动型病变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治疗,剂量同前;静止型病变,随访观察。治疗后1~3、6、9、12个月采用治疗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BCVA、LVCT、CRT、SFCT、PED高度、CVI、视网膜层间积液或视网膜下液、病灶消退率以及注药次数、治疗中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BCVA、SFCT、CRT、LVCT、PED高度、CVI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8只眼共接受视网膜下和(或)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1.61±0.85)(1~4)次。末次随访时,息肉样病灶消退4只眼;PED消失1只眼。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BCVA(F=50.298)逐渐提高,CRT(F=25.220)、PED高度(F=144.16)、SFCT(F=69.77)、LVCT(F=136.69)、CVI(F=72.70)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发生黄斑裂孔1只眼,治疗后3个月裂孔自行闭合。治疗中及治疗后所有患眼均未发生视网膜撕裂、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玻璃体积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视网膜下注射阿柏西普治疗难治性PCV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注射 难治性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阿柏西普 超精微针
原文传递
视网膜下注射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刘腾 余晓 +6 位作者 吴晓坚 邹玉凌 刘康成 邹华 吴伟 许诚豪 游志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1-428,共8页
目的对比观察视网膜下注射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PCV患者35例3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治... 目的对比观察视网膜下注射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PCV患者35例3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治疗者。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的增强深度成像技术测量患眼中心凹视网膜厚度(MR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色素上皮脱离(PED)高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视网膜下注药组(A组)、玻璃体腔注药组(B组),分别为18例18只眼,17例17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0.090)、病程(t=−0.370)、logMAR BCVA(t=−0.190)、MRT(t=0.860)、SFCT(t=0.247)、PED高度(t=−0.5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眼均给予1次视网膜下注射10 mg/ml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治疗,其后按需给药(PRN);B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治疗方案为3+PRN。根据治疗后OCT、BCVA检测结果将病变分为活动型及静止型。活动型病变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剂量同前;静止型病变,随访观察。治疗后1、2、3、6、9个月行BCVA、OCT检查;治疗后3、6、9个月同时行ICGA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前后BCVA、MRT、SFCT、PED高度的变化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随治疗后时间延长,A组、B组患眼BCVA逐渐提高,MRT、SFCT、PED高度逐渐降低。与B组比较,治疗后2、3、6、9个月,A组BCVA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2.820、−2.559、−4.051,P<0.05);治疗后1、2、3、6、9个月,A组患眼MRT(t=−2.439、−3.091、−3.099、−3.665、−5.494)、SFCT(t=−3.370、−3.058、−3.268、−4.220、−4.121)、PED高度(t=−3.460、−4.678、−4.956、−5.368、−6.396)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眼内炎、高眼压、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结论与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视网膜下注射康柏西普可更为有效地降低PCV患眼MRT、SFCT、PED高度,提高患眼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视网膜下注射 玻璃体腔注射 康柏西普
原文传递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术后特殊体位联合多方位护理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小花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5期74-77,94,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下注射阿替普酶等治疗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术后护理的方式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下注射阿替普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PCV患者56例。患者在术后2 h内...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下注射阿替普酶等治疗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术后护理的方式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下注射阿替普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PCV患者56例。患者在术后2 h内每隔20 min摇头1次;嘱患者面部向下或俯卧位休息,同时进行心理、局部等多方位护理。记录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视力水平。结果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4%,总依从率为98.0%,眼压升高、角膜水肿、感染等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7%,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01)。结论在特殊体位基础上联合多方位护理对玻璃体切割联合阿替普酶等治疗的PCV患者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玻璃体切割 阿替普酶/视网膜下注射 特殊体位护理 多方位护理
下载PDF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所致黄斑囊样变性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郑志坤 康文伟 +1 位作者 杨怡 李娟娟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继发黄斑囊样变性(CMD)患眼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2月至2023年6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CSC继发CMD患者9例15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为男性;年...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继发黄斑囊样变性(CMD)患眼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2月至2023年6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CSC继发CMD患者9例15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3.67±3.83)岁。双眼、单眼发病分别为6、3例。患眼视力0.02~0.1,均不能矫正。视力下降、眼前阴影遮挡感持续时间>1年。行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治疗8只眼。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散瞳后眼底彩色照相、红外眼底照相(IR)、眼底自发荧光(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多波长炫彩成像(MC)检查。行半剂量PDT治疗者随访观察至治疗后3个月;未行治疗者随访观察至首诊后2年。结果所有患眼黄斑区反光减弱或消失,其中可见黄斑区异常色素沉着12只眼。IR检查,所有患眼均可见黄斑区弥漫性斑片样弱荧光,周边散在点状强荧光。眼底AF检查,黄斑区盘状弱AF,中间及边缘可见散在少量强AF,其中可见黄斑区向下分布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轨迹7只眼。MC检查,所有患眼后极部黄斑区绿色信号不均匀呈斑驳样改变。FFA检查,15只眼中,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素渗漏8只眼,表现为弥漫透见荧光所致强荧光;其内可见少量活动性荧光素渗漏7只眼。OCT检查,所有患眼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的囊腔,RPE不同程度萎缩,其中可见RPE细胞代偿的隆起病灶及视网膜外层管状结构6只眼;CMD与活动性荧光素渗漏并存的7只眼,可见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征。所有患眼均可见脉络膜肥厚,大血管层扩张明显,挤压中血管层及毛细血管层。行半剂量PDT治疗的8只眼中,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无效6只眼;治疗有效2只眼。未行半剂量PDT治疗的7只眼,随访2年时,CMD结构无明显改善;随病程延长,视力呈下降趋势。结论CMD多见于病程较长的cCSC,其对视力影响显著且预后不良;眼底彩色照相显示后极部黄斑区反光减弱或消失,可合并黄斑异常色素沉着。IR、眼底AF检查均可见黄斑区不均匀的强弱荧光。MC检查可见黄斑区绿色信号不均匀。FFA检查表现为弥漫透见荧光所致强荧光,合并活动性病灶可见荧光素渗漏。OCT检查可见多个小囊腔或囊腔之间连接断裂消失融合、RPE不同程度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囊变性 黄斑囊水肿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多模式影像 光动力疗法
原文传递
视网膜脉络膜环形萎缩的黄斑囊样水肿:荧管造影和OCT评估
17
作者 Oliveira T.L Andrade R.E +1 位作者 Muccioli C 王大江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12期17-17,共1页
PURPOSE: To analyze the importance 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to diagnose the cystoid macular edema in a case of gyrate atrophy. DESIGN: Observational case report. METHODS: A 12- year-old boy presenting with... PURPOSE: To analyze the importance 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to diagnose the cystoid macular edema in a case of gyrate atrophy. DESIGN: Observational case report. METHODS: A 12- year-old boy presenting with gyrate atrophy of the choroid and retina underwent ophthalmologic,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tests. RESULTS: Plasma ornithine levelwas 735 μ mol/l.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showed bilateral hyperfluorescence involving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macula.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disclosed bilateral intraretinal cysts areas of low reflectivity with occasional high-signal elements bridging the retinal layers and intraretinal thickening. CONCLUSIONS:Both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and OCT were helpful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 of macular involvement as a complication of gyrate atrophy of the choroid and retina in a patient who presented without any clinical evidence of cystoid macular edema, except a decrease in visual acu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囊水肿 OCT 视网膜脉络膜 黄斑病变 视网膜 囊性区 氨酸 临床证据 观察性 强荧光
下载PDF
高分辨率超声检查用于检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18
作者 Doro D. Visentin S. +2 位作者 Maimone P.E. Pilotto E. 潘佳鸿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8期31-32,共2页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high-resolution ultrasonography for detect ing choroidal layer abnormalities in eyes with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 DESIGN: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ase series. METHO...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high-resolution ultrasonography for detect ing choroidal layer abnormalities in eyes with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 DESIGN: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ase series. METHO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and high-resolution ultrasonography with a 20-MHz immersion p robe were performed bilaterally in 10 patients, of whom 5 were affected by unila teral active CSC and 5 by unilateral cystoid macular edema (CME). Ten age-match ed control subject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Both OCT and high-resoluti on ultrasonography showed a macular elevation in eyes with CSC and CME. High-re solution ultrasonography has shown evidence of a nonechogenic linear band under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CSC. This could be found in neither patients with CME or in control subjects. CONCLUSION: Highresolution ultrasonography can detect a nonechogenic space consistent with hyperpermeabilit y of choroidal capillaries in eyes with active CSC. Shadowing by an altered reti nal pigment epithelium cannot be ruled out, howe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超声 视网膜色素上皮 色素上皮层 脉络膜毛细血管 黄斑囊水肿 黄斑部 水浸探头 异常病变 声影 通透性
下载PDF
Nd:YAG激光联合雷珠单抗及明目地黄汤治疗PCV并视网膜前出血及黄斑下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胡蓉 喻娟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期127-130,共4页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为特征性表现的眼内血管病变。采用Nd:YAG激光联合雷珠单抗及明目地黄汤治疗PCV并视网膜前出血及黄斑下出血1例,患者眼底积血及渗出基本吸收干净,视功能明显提升,病灶解剖学形态...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为特征性表现的眼内血管病变。采用Nd:YAG激光联合雷珠单抗及明目地黄汤治疗PCV并视网膜前出血及黄斑下出血1例,患者眼底积血及渗出基本吸收干净,视功能明显提升,病灶解剖学形态恢复良好,说明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视网膜前出血 黄斑下出血 明目地黄汤 ND:YAG激光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冉 李加青 +4 位作者 李涛 曾婧 潘间英 丁小燕 唐仕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1-847,共7页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形式。【结果】共95例患者(106眼)纳入该研究,其中18眼(16.98%)出现广泛性出血性色素上皮层脱离(mhPED)伴或不伴视网膜下大出血(MSH),总范围大于12个视盘面积;在无mhPED/MSH的98眼中,78眼(79.59%)可见双线征,71眼(72.45%)见局限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42眼(42.86%)见拇指样隆起息肉病变,65眼(66.33%)见视网膜下积液,20眼(20.41%)见视网膜层间积液,29(29.59%)眼见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结论】双线征、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下积液、拇指样息肉病灶以及视网膜下出血是PCV在SD-OCT上常见的5种表现形式,其中以双眼线征和色素上皮脱离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双线征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