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公英甾醇对AFB_(1)诱导鸡原代肝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1
作者 于明弘 王萌 +7 位作者 葛冰洁 闫可心 王巍 刘馨蔓 刘晓童 邱谦 桑锐 张雪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62-3770,共9页
【目的】探究蒲公英甾醇对黄曲霉毒素B 1(AFB_(1))诱导鸡原代肝细胞凋亡、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蒲公英甾醇对鸡原代肝细胞的毒性,确定蒲公英甾醇安全作用浓度。将鸡原代肝细胞分为空白组(Normal)、模型组(AFB_... 【目的】探究蒲公英甾醇对黄曲霉毒素B 1(AFB_(1))诱导鸡原代肝细胞凋亡、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蒲公英甾醇对鸡原代肝细胞的毒性,确定蒲公英甾醇安全作用浓度。将鸡原代肝细胞分为空白组(Normal)、模型组(AFB_(1),0.05μg/mL)、水飞蓟宾阳性组(Sil,2μg/mL)以及蒲公英甾醇低(L-dose,5μg/mL)、中(M-dose,10μg/mL)、高(H-dose,20μg/mL)剂量组。各试验组经相应浓度药物处理后收集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和CYTO-ID法检测鸡原代肝细胞凋亡和自噬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鸡原代肝细胞中细胞色素酶、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蒲公英甾醇浓度为5~25μg/mL时对鸡原代肝细胞无明显毒性,因此后续选用蒲公英甾醇低、中、高剂量组给药浓度分别为5、10、20μg/mL。流式细胞术和CYTO-ID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鸡原代肝细胞中绿色荧光标记的自噬滤泡数量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水飞蓟宾组、蒲公英甾醇各剂量组鸡原代肝细胞中绿色荧光标记的自噬滤泡数量明显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鸡原代肝细胞中细胞色素酶P4501A5(CYP1A5)、CYP 3 A 37 A、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Caspase-9、苄氯素1(Beclin-1)、自噬蛋白5(ATG-5)、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LC3-Ⅰ)和LC 3-Ⅱ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水飞蓟宾和蒲公英甾醇各剂量组鸡原代肝细胞中CYP 1 A 5、CYP 3 A 37、Caspase-3、Caspase-9、Beclin-1、ATG-5、LC 3-Ⅰ、LC 3-Ⅱ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减低(P<0.01)。【结论】蒲公英甾醇通过影响细胞色素酶、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对AFB_(1)所致鸡原代肝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甾醇 AFB_(1) 鸡原代肝细胞 凋亡 自噬
下载PDF
叶酸剥夺对鸡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孙喜 理云 +4 位作者 王强刚 高思祺 杨景 杨小军 刘艳利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30,共9页
研究旨在利用蛋白组和代谢组技术探究叶酸剥夺对鸡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试验将分离培养的鸡原代肝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叶酸剥夺组,每组6个重复,处理时间为12 h,通过RT-qPCR、MTT、ELISA等探究鸡原代肝细胞脂质代谢、抗氧化、叶酸转运... 研究旨在利用蛋白组和代谢组技术探究叶酸剥夺对鸡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试验将分离培养的鸡原代肝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叶酸剥夺组,每组6个重复,处理时间为12 h,通过RT-qPCR、MTT、ELISA等探究鸡原代肝细胞脂质代谢、抗氧化、叶酸转运与代谢基因表达、DNA甲基化的变化。结果显示:叶酸剥夺后,细胞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细胞还原型叶酸载体(RFC)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叶酸受体(FR)mRNA表达量也呈现下降趋势(P=0.064);成脂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mRNA表达量也呈下降趋势(P=0.071),但与β-氧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胰岛素/IGF通路相关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和胰岛素受体(INSR)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苏氨酸激酶2(AKT2)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DNA甲基化相关的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 mRNA丰度显著下调(P<0.05)。蛋白组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显示,与脂代谢相关的肌醇磷酸盐代谢、铁死亡、Apelin信号通路等通路发生显著变化(P<0.05);代谢组数据显示,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的糖酵解或糖异生、丙酮酸盐代谢、三羧酸循环显著富集(P<0.05)。综上所述,叶酸剥夺通过降低DNMT1的表达进一步导致甲基供体SAM水平降低以及PI3K/AKT通路的激活引起肝细胞中脂质沉积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剥夺 鸡原代肝细胞 脂代谢 蛋白质组 代谢组
下载PDF
蒲公英甾醇对AFB1所致鸡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鲁萍 王萌 +2 位作者 桑锐 王巍 张雪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41-3549,共9页
【目的】探讨蒲公英甾醇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鸡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应用蒲公英甾醇防治AFB1中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分离鸡原代肝细胞并进行PAS糖原染色鉴定,通过CCK-8法绘制肝细胞生长... 【目的】探讨蒲公英甾醇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鸡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应用蒲公英甾醇防治AFB1中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分离鸡原代肝细胞并进行PAS糖原染色鉴定,通过CCK-8法绘制肝细胞生长曲线;通过MTT法测定AFB1对鸡肝细胞的毒性,结合测定肝细胞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确定AFB1的体外建模浓度。通过MTT法确定蒲公英甾醇的安全给药浓度后,将试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蒲公英甾醇剂量组(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建立AFB1诱导的鸡原代肝细胞损伤模型并给予药物,通过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Keap1/Nrf2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和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量。【结果】试验成功分离鉴定鸡原代肝细胞,在培养24~72 h细胞活力较高;确定0.05μg/mL作为AFB1体外诱导鸡原代肝细胞损伤的建模浓度;确定20、10、5μg/mL作为蒲公英甾醇高、中、低剂量组的给药浓度;与模型组相比,蒲公英甾醇可极显著降低AFB1所致鸡原代肝细胞氧化应激相关指标ROS和MDA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抗氧化物SOD活性(P<0.01);极显著或显著提高AFB1所致鸡原代肝细胞中HO-1、NQO1和Nrf2基因(除低剂量组外)表达量(P<0.01;P<0.05),降低Keap1基因表达量。【结论】蒲公英甾醇通过调控鸡原代肝细胞Keap1/Nrf2信号通路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从而对AFB1诱导的鸡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AFB1) 蒲公英甾醇 鸡原代肝细胞 氧化应激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内毒素联合替米考星致鸡原代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峰 崔静宜 +2 位作者 郭雪文 安冉 余祖功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94,共4页
旨在探索内毒素(LPS)和替米考星联合诱导鸡肝细胞损伤的机制。选取400g左右海蓝公鸡,采用改良二步罐流法分离肝细胞。用噻唑盐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改良赖氏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并筛选出... 旨在探索内毒素(LPS)和替米考星联合诱导鸡肝细胞损伤的机制。选取400g左右海蓝公鸡,采用改良二步罐流法分离肝细胞。用噻唑盐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改良赖氏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并筛选出LPS、替米考星单独致鸡肝细胞损伤的最佳剂量和LPS与替米考星联合致鸡肝细胞损伤的最佳剂量,探讨此复合式肝损伤过程中的相互影响。Hoechest 33342对肝细胞染色、Caspase-3活性的测定和流式细胞仪来探究细胞是否出现凋亡。结果表明:LPS浓度为30μg/mL,替米考星浓度为120μg/mL时,肝细胞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检测上清中ALT、AST出现极显著差异(P<0.01),肝细胞损伤显著;细胞荧光照片可看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结果提示,内毒素和替米考星可单独诱发鸡肝细胞损伤并造成细胞凋亡,二者联合可能会使损伤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原代肝细胞 内毒素 替米考星 损伤 凋亡
原文传递
铜离子在诱导鸡原代肝细胞凋亡方面及其对Dr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柳燕 康振龙 +3 位作者 乔娜 王丛丛 胡莲美 唐兆新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18-923,共6页
为了研究铜离子(Cu^2+)在诱导鸡原代肝细胞凋亡方面及其对Drp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采集13日龄SPF鸡胚肝脏,剪碎后用胶原酶消化成单个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培养,在细胞对数生长期分别用终浓度... 为了研究铜离子(Cu^2+)在诱导鸡原代肝细胞凋亡方面及其对Drp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采集13日龄SPF鸡胚肝脏,剪碎后用胶原酶消化成单个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培养,在细胞对数生长期分别用终浓度为200、100和10 mol/L的Cu^2+孵育细胞24 h,采用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采用JC-1线粒体膜电位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RT-q PCR测定Drp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0和100 mol/L Cu^2+组鸡原代肝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增加,ROS含量显著上升且Drp1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10 mol/L Cu^2+组鸡原代肝细胞则无论ROS含量还是Drp1基因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髙浓度Cu^2+(200和100 mol/L)通过生成大量ROS引发鸡原代肝细胞凋亡,同时使得Drp1基因表达升高,提示Drp1基因可能参与调控鸡原代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鸡原代肝细胞 细胞凋亡 活性氧
原文传递
(—)-HCA对鸡胚原代肝细胞增殖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龙龙 彭梦玲 +3 位作者 王典 俞磊 葛重阳 马海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5-953,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HCA对鸡胚原代肝细胞增殖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笔者选用终浓度为0、1、10和50μmol·L^(-1)的(—)-HCA处理鸡胚原代肝细胞后收集细胞,检测细胞增殖及线粒体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表明,(—)-HCA处理可促进... 试验旨在研究(—)-HCA对鸡胚原代肝细胞增殖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笔者选用终浓度为0、1、10和50μmol·L^(-1)的(—)-HCA处理鸡胚原代肝细胞后收集细胞,检测细胞增殖及线粒体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表明,(—)-HCA处理可促进鸡胚原代肝细胞增殖,10μmol·L^(-1)(—)-HCA处理可极显著升高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P<0.01),并提高周期相关因子的mRNA转录。1~50μmol·L^(-1)(—)-HCA处理对鸡胚原代肝细胞线粒体形态、数量和膜电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HCA处理可显著升高原代鸡胚肝细胞线粒体中柠檬酸合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P<0.05)。结果提示,(—)-HCA处理可通过调节周期相关因子的表达而促进鸡胚原代肝细胞的增殖,同时其可通过加速三羧酸循环进而增强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A 原代细胞 细胞周期 线粒体功能
下载PDF
(-)-羟基柠檬酸调控鸡胚原代肝细胞脂滴沉积的机制
7
作者 李龙龙 彭梦玲 +3 位作者 王典 俞磊 葛重阳 马海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4-520,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羟基柠檬酸[(-)-HCA]对鸡胚原代肝细胞脂滴沉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含(-)-HCA的培养液孵育鸡胚原代肝细胞后,油红染色法检测鸡胚原代肝细胞中脂滴的数量和总面积;试剂盒法检测鸡胚原代肝细胞中甘油三酯、...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羟基柠檬酸[(-)-HCA]对鸡胚原代肝细胞脂滴沉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含(-)-HCA的培养液孵育鸡胚原代肝细胞后,油红染色法检测鸡胚原代肝细胞中脂滴的数量和总面积;试剂盒法检测鸡胚原代肝细胞中甘油三酯、葡萄糖含量及糖代谢、呼吸链关键酶活性。[结果](-)-HCA处理显著降低鸡胚原代肝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脂滴数量和总面积,但对细胞活力和死亡率无显著影响。(-)-HCA处理提高了鸡胚原代肝细胞中葡萄糖消耗量,显著降低了柠檬酸裂解酶活性和细胞质中乙酰辅酶A含量。(-)-HCA处理显著提高了鸡胚原代肝细胞中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E1)、乌头酸酶、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NADH脱氢酶和ATP合酶活性。[结论](-)-HCA通过抑制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减少细胞质中乙酰辅酶A的供给,并通过增强糖代谢和呼吸链中关键酶活性而加速能量代谢,最终抑制了鸡胚原代肝细胞中脂滴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柠檬酸 脂代谢 葡萄糖代谢 能量代谢 原代细胞
下载PDF
伊维菌素对鸡P-糖蛋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
8
作者 李美 徐子勇 +4 位作者 王丽平 陆旺 王伟 李林 张瑜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89,101,共6页
外排性药物转运体P-gp的表达变化会引起其底物药物生物利用度改变或药物间相互作用发生,文中拟探讨伊维菌素对鸡胚原代肝细胞P-gp基因表达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实时荧光定量PCR和Rho123蓄积试验分别检测伊... 外排性药物转运体P-gp的表达变化会引起其底物药物生物利用度改变或药物间相互作用发生,文中拟探讨伊维菌素对鸡胚原代肝细胞P-gp基因表达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实时荧光定量PCR和Rho123蓄积试验分别检测伊维菌素对细胞P-gp基因表达及功能的影响;CXR基因过表达及沉默后检测伊维菌素对P-gp诱导作用的变化;mRNA半衰期试验检测伊维菌素对P-gp mRNA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可显著上调鸡胚原代肝细胞P-gp基因的表达,且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10μmol/L伊维菌素处理细胞24 h后,Rho123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CXR过表达及沉默细胞中,伊维菌素对P-gp基因的诱导作用分别显著高于(P<0.01)或低于(P<0.01)对照组;伊维菌素使P-gp mRNA半衰期由6.5 h显著上升到11.2 h(P<0.01).结果表明伊维菌素通过CXR途径及提高mRNA稳定性上调鸡胚原代肝细胞P-gp的表达并增强P-gp对底物的转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 P-糖蛋白 原代细胞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