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平鸣稿》所见明末徽州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 被引量:5
1
作者 韩秀桃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8-79,共12页
中国传统法律的“文本意义”与“实践价值”历来相去甚远 ,而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的“大一统”色彩 ,遮蔽了不同地理历史条件下生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徽州地域法律文化对解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中国传统法律的“文本意义”与“实践价值”历来相去甚远 ,而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的“大一统”色彩 ,遮蔽了不同地理历史条件下生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徽州地域法律文化对解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标本价值。本文以记载明末天启、崇祯年间潘余两姓的一桩官司文书———《不平鸣稿》为中心 ,辑录了该稿所收文书 ,描述了两姓之间“六年三讼”的大体历程 ,详述了纠纷的缘起和最终解决之道及其双方所体现的诉讼意识 ,并认为 :在明末徽州民间纠纷的解决过程中 ,民间权威人物的影响已经远不如明初 ,乡民之间的互让互谅往往导致纠纷的最终解决 ,并据此对学界关于明清徽州人擅讼、健讼观点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鸣稿 徽州 民间纠纷 解纷机制 明朝 法律文化 法律信息
原文传递
从《不平鸣稿》看明末徽州民间纠纷的解决模式 被引量:2
2
作者 韩秀桃 《中西法律传统》 2004年第1期245-266,共22页
中国传统法律的'文本意义'和'实践价值'历来相去甚远。尤其是在社会意识层面,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行动中所遵循的法律和所反映出的意识倾向与官方所倡导的法律意识有着某种程度的背离。但仅仅满足于这一宏观判断既失之偏... 中国传统法律的'文本意义'和'实践价值'历来相去甚远。尤其是在社会意识层面,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行动中所遵循的法律和所反映出的意识倾向与官方所倡导的法律意识有着某种程度的背离。但仅仅满足于这一宏观判断既失之偏颇,又缺乏足够的实证依据。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鸣稿 法律 模式 徽州 法律意识 文本 官方 民众
原文传递
关于明清时期司法档案中的虚构与真实——以《天启崇祯年间潘氏不平鸣稿》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2
3
作者 徐忠明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9,共8页
纸面表述的历史与实际存在的历史之间的相互脱节,导致了"真实历史"与"虚构历史"之间的纠缠不清,即使在被誉为第一手材料的司法档案中,也存在不少"虚构"的成份。本文以明末徽州诉讼案卷《不平鸣稿》为素材... 纸面表述的历史与实际存在的历史之间的相互脱节,导致了"真实历史"与"虚构历史"之间的纠缠不清,即使在被誉为第一手材料的司法档案中,也存在不少"虚构"的成份。本文以明末徽州诉讼案卷《不平鸣稿》为素材,通过考察和分析明清时期司法档案中的"虚构"成份与司法制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冀以阐明产生"虚构"的深层原因,并考掘出镶嵌于"虚构"中的作者的"真实"动机和目的,从而说明司法档案并非一种单纯的记录,而是一种动机复杂而又充满张力的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档案 《天启崇祯年间潘氏不平鸣稿 明朝 清朝 法制史 诉讼策略 裁决技术
原文传递
汉中古汉台遗址名实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浩远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9-24,共6页
古汉台是汉中悠久历史的象征,相传是刘邦至南郑称汉王时居住的宫殿遗址。但刘邦在汉中仅停留短短四个月便重返关中,营造宫殿之说并不可信。汉代南郑故城虽与明清汉中府城(即南郑县城)存在叠压的情况,但明清汉中府城是以南宋嘉定十二年... 古汉台是汉中悠久历史的象征,相传是刘邦至南郑称汉王时居住的宫殿遗址。但刘邦在汉中仅停留短短四个月便重返关中,营造宫殿之说并不可信。汉代南郑故城虽与明清汉中府城(即南郑县城)存在叠压的情况,但明清汉中府城是以南宋嘉定十二年重筑兴元府城为基础的。古汉台遗址实为南宋兴元府府治子城遗址,明清时期仍为汉中府府治,与刘邦并无关联。“汉台”之名出现很晚,始见于明朝中叶,古汉台的传说引发了后人咏怀历史的遐思,赋予了历史遗迹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台 南郑小城 兴元府子城 《小鸣稿
下载PDF
论朱诚泳的涉道诗歌
5
作者 赵国庆 《唐都学刊》 2023年第1期85-90,共6页
秦简王朱诚泳是一位涉道较深的藩王,其文学成就在明代亲藩中“称首”。他涉道诗歌可分为歌咏仙真、摹写仙境、记述道教活动以及游仙抒怀四个方面。朱诚泳虽然慕道羡仙,却以诗歌为武器无情地批判崇道误国的帝王。同时,朱诚泳涉道诗歌带... 秦简王朱诚泳是一位涉道较深的藩王,其文学成就在明代亲藩中“称首”。他涉道诗歌可分为歌咏仙真、摹写仙境、记述道教活动以及游仙抒怀四个方面。朱诚泳虽然慕道羡仙,却以诗歌为武器无情地批判崇道误国的帝王。同时,朱诚泳涉道诗歌带有鲜明的存史意识,说明他作为儒雅文人和地方藩王,其历史使命感和担当情怀在暗自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诚泳 涉道诗 《小鸣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