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苏地区分离到的1株疑似鸭肝炎病毒毒株(JS株)进行传代繁殖、雏鸭回归试验和理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该毒株能在鸭胚上进行传代繁殖,E1-E6代鸭胚毒的ELD50为104.38·0.2 m L^-1-106.17·0.2m L^-1;攻毒的雏鸭可产生与I型鸭...对江苏地区分离到的1株疑似鸭肝炎病毒毒株(JS株)进行传代繁殖、雏鸭回归试验和理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该毒株能在鸭胚上进行传代繁殖,E1-E6代鸭胚毒的ELD50为104.38·0.2 m L^-1-106.17·0.2m L^-1;攻毒的雏鸭可产生与I型鸭肝炎病毒相同的症状和病变;3,7,14日龄易感雏鸭的LD50分别为105.5·0.2 m L^-1,105.17·0.2 m L^-1,103.83·0.2 m L^-1;病毒对氯仿、乙醚和胰酶不敏感,对酸(p H 3.0)稳定,对热不稳定。进一步进行交叉中和试验、交叉被动保护试验和VP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抗原性与经典1型DHV差异显著;VP1序列与多株1型DHV的同源性在69.3%-93.3%;从进化关系来看,与韩国株的亲缘性最近。JS株属于我国流行的新型鸭肝炎病毒(命名为N-DHV-JS株)。展开更多
文摘对江苏地区分离到的1株疑似鸭肝炎病毒毒株(JS株)进行传代繁殖、雏鸭回归试验和理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该毒株能在鸭胚上进行传代繁殖,E1-E6代鸭胚毒的ELD50为104.38·0.2 m L^-1-106.17·0.2m L^-1;攻毒的雏鸭可产生与I型鸭肝炎病毒相同的症状和病变;3,7,14日龄易感雏鸭的LD50分别为105.5·0.2 m L^-1,105.17·0.2 m L^-1,103.83·0.2 m L^-1;病毒对氯仿、乙醚和胰酶不敏感,对酸(p H 3.0)稳定,对热不稳定。进一步进行交叉中和试验、交叉被动保护试验和VP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抗原性与经典1型DHV差异显著;VP1序列与多株1型DHV的同源性在69.3%-93.3%;从进化关系来看,与韩国株的亲缘性最近。JS株属于我国流行的新型鸭肝炎病毒(命名为N-DHV-JS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