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测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的间接夹心ELISA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文灿 郑林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3-226,共4页
为了快速诊断和检测鸭肿头败血症病毒抗原,用分离自典型鸭肿头败血症的XD株病毒,制备鸭抗XD IgG、兔抗XD IgG,建立了检测鸭肿头败血症病毒(DSHSV)抗原的间接夹心ELISA法。试验的最佳条件为:抗体包被量为8μg/mL,封闭液为0.5%明胶,抗原... 为了快速诊断和检测鸭肿头败血症病毒抗原,用分离自典型鸭肿头败血症的XD株病毒,制备鸭抗XD IgG、兔抗XD IgG,建立了检测鸭肿头败血症病毒(DSHSV)抗原的间接夹心ELISA法。试验的最佳条件为:抗体包被量为8μg/mL,封闭液为0.5%明胶,抗原孵育条件为37℃1.5 h,兔抗XD病毒IgG浓度5μg/mL,酶标羊抗兔抗抗体浓度为1∶2000,洗涤液为0.02 mol/LpH7.2 PBS。阴阳性结果判定的临界OD值为0.412。重复性试验显示变异系数小于10%。建立的间接夹心ELISA法不与鸭肿头败血症阴性抗原、鸭大肠杆菌抗原、鸭瘟抗原、鸭肝炎病毒抗原呈现交叉反应。敏感性比琼脂扩散实验高1280倍。包被的酶标板在4℃至少可以保存3周。用此方法对人工感染鸭组织脏器中鸭肿头败血症病毒检测结果显示,心、肝、肺、肾检出率最高,脑、脾、胰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病毒 间接夹心ELISA 检测
下载PDF
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的提纯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都启晶 蒋文灿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2期88-89,共2页
将分离的鸭肿头败血症病毒(暂定名)毒种接种12日龄鸭胚传代,收集鸭胚尿囊液,分别以50%饱和硫酸铵、20%聚乙二醇6000粗提后,然后经过葡聚糖G-200层析。经病毒蛋白含量测定和病毒纯度鉴定,证实50%饱和硫酸铵粗提后经过葡聚糖G-200层析,能... 将分离的鸭肿头败血症病毒(暂定名)毒种接种12日龄鸭胚传代,收集鸭胚尿囊液,分别以50%饱和硫酸铵、20%聚乙二醇6000粗提后,然后经过葡聚糖G-200层析。经病毒蛋白含量测定和病毒纯度鉴定,证实50%饱和硫酸铵粗提后经过葡聚糖G-200层析,能得到纯度较高的病毒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病毒 硫酸铵 聚乙二醇6000 葡聚糖G-200
下载PDF
应用鸭胚肝细胞培养鸭肿头败血症病毒XD株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广东 蒋文灿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0期138-139,共2页
用DMEM培养基加小牛血清培养鸭胚肝细胞,结果显示,细胞贴壁良好,72h细胞即长满瓶底,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将在鸭胚尿囊腔内适应了的鸭肿头败血症病毒XD株接种鸭胚肝细胞,8h后出现以细胞界限清晰、胞核肿胀、胞内颗粒增多、细胞脱落为特... 用DMEM培养基加小牛血清培养鸭胚肝细胞,结果显示,细胞贴壁良好,72h细胞即长满瓶底,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将在鸭胚尿囊腔内适应了的鸭肿头败血症病毒XD株接种鸭胚肝细胞,8h后出现以细胞界限清晰、胞核肿胀、胞内颗粒增多、细胞脱落为特征的细胞病变。将细胞毒回归鸭胚尿囊腔,成典型败血症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病毒 胚肝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病变
下载PDF
鸭肿头败血症(DSHS)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治 被引量:1
4
作者 蒋文灿 盛敏 +3 位作者 安婷 刘巍申 刘爽 徐巨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5-127,131,共4页
2000年以来,四川广汉、华阳等养鸭密集地区流行鸭肿头败血症(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DSHs)。本研究对临床诊治的10余万鸭肿头败血症病鸭进行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分析,用4种防治方案对病鸭进行防治效果观察。结... 2000年以来,四川广汉、华阳等养鸭密集地区流行鸭肿头败血症(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DSHs)。本研究对临床诊治的10余万鸭肿头败血症病鸭进行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分析,用4种防治方案对病鸭进行防治效果观察。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品种的鸭均可发病,无性别及季节性差异,发病急,发病率达90%~100%,死亡率达40%~80%。从典型病例分离的2株病毒(DSHS-XD株和DSHS-NF株),与鸭瘟病毒无抗原相关性。用鸭瘟弱毒疫苗紧急预防,鸭瘟卵黄抗体紧急治疗,无明显效果。用鸭肿头败血症XD株蜂胶灭活苗紧急预防,或同时配伍搏抗素、干扰素、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控制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DSHS) 败血症病毒(dshsv) 流行病学 诊治
下载PDF
“鸭传染性肿头症”病毒的分离及部分特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岳华 刘群 +4 位作者 汤承 罗薇 刘内生 杨小农 龙虎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14-316,共3页
成都地区鸭场中流行一种以发病鸭头颈肿胀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均可达到80%以上,各种年龄、品种均易感,危害十分严重.我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和临床防治试验排除了鸭瘟病毒、禽流感病毒、鸭肝炎... 成都地区鸭场中流行一种以发病鸭头颈肿胀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均可达到80%以上,各种年龄、品种均易感,危害十分严重.我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和临床防治试验排除了鸭瘟病毒、禽流感病毒、鸭肝炎病毒、番鸭细小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从典型病例中分离出病毒,在雏鸭上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例;电镜下观察了该病毒为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为50~70nm,无囊膜;对氯仿有抵抗,对鸭胚的LD50为8.67,无血凝性、初步认为本病是一种新鸭病,暂定名为“鸭传染性肿头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症”病毒 病毒分离 鉴定 理化特性 流行病学调查 人工感染试验
下载PDF
“鸭传染性肿头症”病毒对雏鸭致病性和卵黄抗体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岳华 刘群 +4 位作者 汤承 罗薇 于学辉 邓一科 杨晓农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19-520,共2页
对从病鸭群中分离的鸭“传染性肿头症”病毒对雏鸭致病性进行研究,证明其对雏鸭致病力强,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6d.人工感雏鸭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病例相类似.从感染途径看,注射、消化道、呼吸道均能感染发病.用... 对从病鸭群中分离的鸭“传染性肿头症”病毒对雏鸭致病性进行研究,证明其对雏鸭致病力强,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6d.人工感雏鸭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病例相类似.从感染途径看,注射、消化道、呼吸道均能感染发病.用商品蛋鸡生产的鸡抗“鸭传染性肿头症”高免卵黄抗体,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为本病的特异性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 传染性病毒 人工感染 传播途径 潜伏期 卵黄抗体
下载PDF
实验性鸭肿头病败血症病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平有 蒋文灿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7-88,共2页
近年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出现了一种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的一种新型、烈性鸭病毒性传染病,各种年龄、各种品种鸭均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80%以上,以肿头、全身败血为主要特征。试验人工感染鸭肿头败... 近年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出现了一种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的一种新型、烈性鸭病毒性传染病,各种年龄、各种品种鸭均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80%以上,以肿头、全身败血为主要特征。试验人工感染鸭肿头败血症病毒,观察其临床症状、各器官的病理组织变化,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组织 败血症 实验性 病毒性传染病 人工感染 临床症状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石蜡切片中鸭肿头出血症病毒及抗原定位方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舍郁 程安春 +2 位作者 汪铭书 沈婵娟 李传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68-874,共7页
【目的】建立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石蜡切片中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的方法,为DSHD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DSHDV在感染鸭组织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和动态研究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方法】用差速离心纯化DSHDV,将纯化DSHDV免疫家兔制备兔... 【目的】建立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石蜡切片中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的方法,为DSHD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DSHDV在感染鸭组织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和动态研究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方法】用差速离心纯化DSHDV,将纯化DSHDV免疫家兔制备兔抗DSHDV高免血清,并以DEAE-SephadexA-50柱层析纯化出兔抗DSHDVIgG,建立IFA检测石蜡切片中DSHDV的方法;利用建立的IFA对28日龄鸭人工感染DSHDV死亡鸭不同组织器官以及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应用PAGE电泳分析DSHDV基因组特性。【结果】IFA最佳条件为:切片在0.01mol·L-1柠檬酸(pH6.0)缓冲液微波修复20min后,以10%马血清37℃下封闭30min,然后加入1﹕50的一抗4℃孵育过夜,最后加入1﹕100FITC标记的含0.01%伊文斯蓝的二抗37℃孵育30min。IFA检测DSHDV感染死亡鸭肝脏石蜡切片为阳性,而检测鸭瘟、禽流感病毒(H5N1)、鸭病毒性肝炎、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死亡鸭肝脏石蜡切片为阴性。IFA检测28日龄人工感染DSHDV死亡鸭的不同组织器官,心、肝、脾、胰、肺、肾、法氏囊、食管、气管、胸肌、胸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为阳性;哈德氏腺、脑、皮肤、腺胃为阴性。阳性组织中病毒抗原主要分布在细胞浆。经甲醛固定保持1~6年的临床死亡鸭的病毒分离阳性肝脏,IFA检测结果也呈阳性。DSHDV具有呼肠孤病毒特征,有10条分节段核酸,呈"334"分布。【结论】建立的检测石蜡组织切片中DSHDV抗原的IFA具有直观、特异性强的优点,应用于DSHDV在感染鸭组织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具有良好效果,可用于DSHD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病原在鸭组织细胞中分布研究。DSHDV抗原存在感染细胞浆,肠道、肾脏、法氏囊和胸腺是DSHDV侵害的主要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 病毒出血症病毒 检测 抗原定位
下载PDF
鸭肿头出血症病毒在鸭胚原代成纤维细胞中增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娜 程安春 +2 位作者 汪铭书 李传锋 陈孝跃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46-750,共5页
将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强毒株经尿囊腔接种10日龄鸭胚,传3代,取第3代尿囊液接种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传代培养至有细胞病变出现,并对接毒细胞进行TCID50动态检测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第1代接毒细胞培养至120h出现变... 将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强毒株经尿囊腔接种10日龄鸭胚,传3代,取第3代尿囊液接种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传代培养至有细胞病变出现,并对接毒细胞进行TCID50动态检测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第1代接毒细胞培养至120h出现变圆、脱落,并形成少量蚀斑,第2代培养至96~120h,DEF形成大量圆形或椭圆形的典型蚀斑,第3代培养至72~96h,DEF出现典型蚀斑;此后可稳定适应于DEF,典型细胞病变出现于72~96h。DSHDV在DEF上的TCID50值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高,由第1代的10^2.72增加到第10代的10^6.82,最高毒价出现于96h,该点是收获病毒的最佳时间。经透射电镜观察,可见DSHDV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60~75nm,无囊膜,具有双层衣壳。结果证实,DSHDV强毒株已经适应了DEF,传代后可获得较高的病毒效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症病毒 胚成纤维细胞 增殖特性
下载PDF
鸭肿头出血症病毒强毒的致病性及感染组织细胞的超微病理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舍郁 朱德康 +4 位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沈婵娟 李传峰 张娜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17-1023,共7页
将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强毒株以不同途径接种10日龄鸭胚,研究了病毒在鸭胚中的繁殖规律,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感染鸭胚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用DSHDV人工感染不同日龄雏鸭,比较了不同感染途径对雏鸭的致病性和对不同日... 将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强毒株以不同途径接种10日龄鸭胚,研究了病毒在鸭胚中的繁殖规律,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感染鸭胚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用DSHDV人工感染不同日龄雏鸭,比较了不同感染途径对雏鸭的致病性和对不同日龄雏鸭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尿囊腔和卵黄囊2种途径均能使病毒在鸭胚上繁殖并传代,对鸭胚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7.24/0.2mL和10^-6.4/0.2mL。病毒感染鸭胚后,电镜下可观察到肝和尿囊膜中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60~80nm,无囊膜;病毒在细胞浆内复制,可形成特征性包涵体;病毒侵害的主要靶器官为尿囊膜与肝,细胞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粗面内质网扩张以及线粒体肿胀和嵴断裂、消失。病毒经肌肉注射、口服和滴鼻均能使28日龄鸭感染发病,致死率分别为86%、89%和97%。研究表明,DSHDV能很好地在鸭胚上生长并致鸭胚各组织器官超微结构发生变化,不同感染途径均能使雏鸭感染发病且致病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出血症病毒 人工感染 致病性 超微病理变化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病毒人工感染鸭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传峰 程安春 +4 位作者 汪铭书 沈婵娟 张舍郁 周毅 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4-770,共7页
72只28日龄樱桃谷鸭肌注感染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于不同阶段解剖感染鸭和发病死亡鸭,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各器官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光镜:感染前期(2-72 h)各组织充血、出血,并伴有数量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 72只28日龄樱桃谷鸭肌注感染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于不同阶段解剖感染鸭和发病死亡鸭,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各器官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光镜:感染前期(2-72 h)各组织充血、出血,并伴有数量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后期(119-170 h)免疫器官(脾脏、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消化器官(肝、胰)、肾、大脑组织细胞坏死或出现大小不等的坏死灶;消化道(食管、腺胃和各段肠管)和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完全坏死脱落,固有膜严重充血、出血;心脏肌纤维间弥漫性出血,肺脏和胸肌组织小血管充血。②电镜:主要表现为细胞核空化,胞质内各种细胞器肿胀、扩张,甚至溶解、消失,有的形成含有较多病毒粒子的"封入体"。研究表明法氏囊、胸腺、脾脏、肝脏、消化道和气管为DSHDV感染的主要靶器官。肝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胆管上皮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为DSHDV侵害的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出血症病毒 人工感染 组织学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病毒培养特性与形态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舍郁 程安春 汪铭书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11,共3页
试验对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病毒在鸭胚上的培养特性、毒力、病毒的纯化及其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不能感染鸡胚,能在鸭胚上繁殖并传代,在鸭胚上的半数致死量为1×10^(-7.24)/0.2mL;氯化铯超速离心纯化的病毒效果优于蔗糖... 试验对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病毒在鸭胚上的培养特性、毒力、病毒的纯化及其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不能感染鸡胚,能在鸭胚上繁殖并传代,在鸭胚上的半数致死量为1×10^(-7.24)/0.2mL;氯化铯超速离心纯化的病毒效果优于蔗糖离心法,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60~80nm,无囊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出血症 培养特性 病毒提纯 病毒形态
下载PDF
鸭肿头败血症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木子 蒋文灿 +2 位作者 刘雪梅 李晓艳 倪粒琼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1-174,共4页
鸭肿头败血症是一种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为特点的新型、烈性鸭病毒性传染病。从这一新型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诊断方法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研究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败血症 败血症病毒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的诊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毅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第4期105-105,共1页
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秋冬季节,病鸭和带毒鸭为主要传染源,疾病危害大。1流行病学本病多发于秋冬季节,春季也有发生,夏季发生较少,冬季为发病高峰;最早3日龄小鸭可发病,500日龄... 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秋冬季节,病鸭和带毒鸭为主要传染源,疾病危害大。1流行病学本病多发于秋冬季节,春季也有发生,夏季发生较少,冬季为发病高峰;最早3日龄小鸭可发病,500日龄的成鸭仍然有发病。病鸭和带毒鸭为主要传染源,主要经接触传播,不同品种、日龄、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发病。本病病程一般为4~6d,初次发病呈急性暴发,鸭群中突然出现少数病鸭,2~3d后出现大量病鸭和死亡鸭,4~5d死亡达到高峰,发病率达80%,死亡率可达100%;再次发病或反复发病鸭,发病率为50%~100%,死亡率为4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出血症 诊治 败血性传染病 秋冬季节 发病率 呼肠孤病毒 死亡率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的防治
15
作者 戴届全 《湖南农业》 2008年第12期19-19,共1页
近年来,在四川等省市出现了一种以鸭头部肿胀、流泪、眼结膜充血出血、体温升高、排草绿色稀粪等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新鸭病。这种鸭病是由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病毒引起的鸭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鸭生产的一种新的鸭... 近年来,在四川等省市出现了一种以鸭头部肿胀、流泪、眼结膜充血出血、体温升高、排草绿色稀粪等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新鸭病。这种鸭病是由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病毒引起的鸭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鸭生产的一种新的鸭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出血症 败血性传染病 防治 出血症病毒 绿色稀粪 眼结膜 温升高
下载PDF
鸭呼肠孤病毒强毒株致鸭胚原代成纤维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娜 程安春 +2 位作者 汪铭书 李传锋 陈孝跃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3-219,共7页
通过光镜、电镜、DNA Ladder法、流式细胞术、荧光染色对鸭呼肠孤病毒(DRV)诱导鸭胚原代成纤维细胞(DEF)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光镜可见细胞形态学上出现细胞皱缩,染色质浓染边移;电镜观察到细胞胞浆浓缩,细胞核染色质凝... 通过光镜、电镜、DNA Ladder法、流式细胞术、荧光染色对鸭呼肠孤病毒(DRV)诱导鸭胚原代成纤维细胞(DEF)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光镜可见细胞形态学上出现细胞皱缩,染色质浓染边移;电镜观察到细胞胞浆浓缩,细胞核染色质凝聚、部分形成凋亡小体;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感染后24h有激发绿色荧光的凋亡细胞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激发红色荧光的死亡细胞数量增多;DNA Ladder检测到感染后24~144h的DNA样品呈梯形条带;流式细胞术于感染后24h检测到凋亡细胞,其数量在72~96h达到高峰,144h开始下降。研究结果表明,DRV在DEF增殖的过程中具有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症病毒 胚原代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17
作者 蒋文灿 盛敏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07-1312,共6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近年来在四川广汉、华阳等养鸭地区流行的鸭肿头败血症(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的病原特征,对分离的鸭肿头败血症病毒(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 virus,DSHSV)XD株、NF株进行培养特性、毒力、形态、理化性质... 为了进一步明确近年来在四川广汉、华阳等养鸭地区流行的鸭肿头败血症(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的病原特征,对分离的鸭肿头败血症病毒(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 virus,DSHSV)XD株、NF株进行培养特性、毒力、形态、理化性质、与鸭瘟病毒抗原相关性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证明:该病毒能在鸭胚上繁殖并传代,不能在鸡胚、鸭胚成纤维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繁殖。鸭胚半数致死量为10-5.78/0.2 mL。病毒粒子呈球形,大小65~70 nm,无囊膜。核酸类型为ds RNA。基因组大于19 kb。病毒不能凝集鸡、鸭、鹅、兔、绵羊红细胞。对氯仿不敏感,对热有一定抵抗力,对酸碱有较强抵抗力。与鸭瘟病毒无抗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病毒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鸭肿头败血症的症状与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
18
作者 王国庆 《当代畜牧》 2016年第9Z期86-,共1页
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就鸭肿头败血症的症状、病理变化和治疗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积累相关治疗经验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 败血症 诊疗 病理变化
原文传递
中药在家禽疾病防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燕 《家禽科学》 2013年第11期21-23,共3页
目前的养殖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但是无论行业怎样变化,中兽医药在行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新的疾病不断变化,相继出现如脾坏死、肝肿大、肾花斑、心衰、顽固咳喘等症状,使用抗菌抗病毒药方案的效果不佳。早在1992年,由农业... 目前的养殖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但是无论行业怎样变化,中兽医药在行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新的疾病不断变化,相继出现如脾坏死、肝肿大、肾花斑、心衰、顽固咳喘等症状,使用抗菌抗病毒药方案的效果不佳。早在1992年,由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组织的“全国中药防治家禽传染病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兰州召开,到会专家教授一致肯定了“中药能够有效防治家禽传染病”的观点。进入“十二五”以来,农业部专门启动了公益行业专项---“中兽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将中兽药的研发提到了国家层面。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在防治家禽病毒病、细菌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治愈率 病毒性肝炎 病毒传染性肝炎 病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禽类 家禽 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 鸡大肠杆菌病 肠道病毒 肝炎病毒 病毒作用 保护率 西药治疗 新城疫 鸡新城疫 家禽传染病 综合征 中药疗法 中药治疗 禽大肠杆菌病 中药 沙门氏菌 双黄连制剂 可溶性粉 雏鸡
下载PDF
养禽业的新疫情
20
作者 温立斌 解建平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家禽 疫情 强毒新城疫 综合征 病毒性肝炎 生殖障碍综合征 出血性肝炎 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