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鹅膏菌多肽毒素对真核细胞损伤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张志光
李东屏
张在海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所
-
出处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92-92,共1页
-
文摘
毒伞肽(amatoxins)又叫鹅膏毒环肽,是一类双环八肽化合物.毒肽(phallo-toxins)又称鬼笔毒环肽,是一类双环七肽化合物.毒伞素(virotoxins)是一类单环七肽化合物.将这三类毒素合称为鹅膏菌多肽类毒素.在鹅膏菌多肽毒素的研究进程中,由于发现了毒伞肽(α-a-manitin、β-amanitin等)对真核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的抑制作用和phalloidin等对肌动蛋白的专一性束缚作用,从而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 Hong)是日本和中国报道的剧毒鹅膏菌,我们在对其毒性、毒素等研究的基础上又对该菌的多肽类毒素对小白鼠的肝细胞及绿豆芽的下胚轴细胞的损伤作用进行了电镜观察.毒伞肽是一类慢性作用毒素,能够被肠胃细胞吸收,因此,对小白鼠的试验采用饲喂法.毒肽(PHD、PHS、PHN、PCD)是一类快作用毒素,在消化道内由于缺少进入细胞内的载体,故不能被肠胃吸收,但也不能被肠胃内的胰蛋白酶和肽酶降解,试验采用腹腔注射法.试验所用毒素精品系用HPLC分离.对绿豆下胚轴细胞损伤试验用的是毒素粗提液(甲醇-氯仿萃取法)浸泡绿豆种子.中毒致死的小白鼠肝脏及处理72h的绿豆下胚轴用2.5%戊二醛固定,按电镜常夫制片法制片,透射电镜观察.上述3组试验分别用不含毒素的饲料饲喂小白鼠。
-
关键词
鹅膏菌多肽毒素
真菌细胞
损伤
小白鼠
-
分类号
Q936
[生物学—微生物学]
-
-
题名神农架鳞柄白毒伞的多肽毒素测定
- 2
-
-
作者
张晓元
张志光
梁宋平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所
-
出处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97-97,共1页
-
文摘
鹅膏菌多肽毒素包括鹅膏毒肽(amatoxins)、鬼笔毒肽(phallotoxins)和毒伞素(viro-toxins)3类.每一类中已纯化鉴定出多种天然毒素.鹅膏菌多肽毒素是引起人和动物误食鹅膏属中毒甚至死亡的主要因子.但它们在生命科学研究(如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中有重要作用.应用最多的为α-amanitin(α-AMA)、β-amAnitin(β-AMA)和Phalloidn(PHD).我们对采自湖北省神农架保护区的鳞柄白毒伞(Amanita virosa)的3种主要鹅育菌多肽毒素进行测定分析.取干子实体,用50%的甲醇提取3次,弃残渣.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Waters 2690系统)分离柱为300mm×3.9mm的C_(18)流动相为:A液,0.02mol/L.醋酸锭-乙腈(90:10),B液,0.02mol/L醋酸按-乙腈(70:30).洗脱梯度:10%A液5min→每分钟3%梯度20min→100%B液5min,流速1mL/min.结果表明:在成熟的子实体中.α-AMA、β-AMA和PHD的含量分别为2698μg/g、1668μg/g、2186μg/g.子实体个体之间的毒素含量有一定差异.子实体不同部位的毒素含量差异很大,在菌托和基部膨突中含有2111μg/g的PHD.而α、β-AMA极少;在菌柄中,α-AMA、β-AMA和PHD的含量分别为2056.1234.2609μg/g,而在菌盖中分别为4135,2186,2340μg/g.因而在子实体不同组织部位所含毒素的相对比例也相差甚远.
-
关键词
神农架
鳞柄白毒伞
鹅膏菌多肽毒素
-
分类号
Q946
[生物学—植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