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洪业的思想成长:从鹤龄英华书院走出的中西通融之路
- 1
-
-
作者
彭勃
朱峰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
-
出处
《福建史志》
2024年第5期83-90,共8页
-
文摘
近现代闽籍史学家、教育家洪业,早年在私塾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下走上传统儒士的成长道路。鹤龄英华书院带给洪业的新式教育和西方文化熏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新知识、文化观念和思维方法上拓展了洪业的认知边界,将他导向了融汇中西之路。走上中西通融之路的洪业在学术上兼收并蓄,推动中西学术交流;在思想上中西调和,积极互相引介,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关键词
洪业
鹤龄英华书院
中西文化交流
-
分类号
G125
[文化科学]
K825.46
[历史地理—历史学]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G649.29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种瓜得豆:清季福州鹤龄英华书院的学生运动
- 2
-
-
作者
谢皆刚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
出处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18年第1期130-138,218,共10页
-
基金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AS160134)的成果之一。
-
文摘
1881年,福州美以美会为传教救道,创办鹤龄英华书院。然而在书院接受西式教育的学生,承接外来观念,觉醒了权利意识,并身体力行之。1905年,愤于美国欲延续限制华工的条约,书院学生要求校方及驻闽美领事向美国政府转达抗议十条,因渺无回音终于退学。1909年,书院毕业生组织团体争夺咨议局选举权,但因美方介入,成为外交事件,为顾全国体不了了之。1911年,福州起义,以书院学生为主体的炸弹队,为革命成功作出了极大贡献。福州鹤龄英华书院种瓜得豆,既展现了教会学校的多重面相,又诠释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丰富与复杂。
-
关键词
鹤龄英华书院
学生运动
拒美约
选举权
革命
-
Keywords
Anglo -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movement
the treaty of refusing the United States
right to vote
revolution
-
分类号
D432.9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黄乃裳教育思想形成的时空逻辑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黄梅红
-
机构
福建商学院
-
出处
《教育评论》
2022年第12期163-168,共6页
-
文摘
19世纪中后期,随着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侨领黄乃裳先生翻译西学,撰文宣传医学知识、破除迷信,提倡男女平等,反对女子裹足。为了培养国际商务人才,他积极参与创办书院、女校、盲校等,弥补官办学校人才培养的不足。从黄乃裳撰写的《福州鹤龄英华书院章程叙》中可以得知:全英文的授课方式、原版英文教材的使用、中英文并重的课程设置、严格的教学管理,高水平的中英双语毕业生、最优的就业选择,使之成为当时省内最有影响力的学校。先生的办学理念以及福州鹤龄英华书院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在当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黄乃裳
办学理念
鹤龄英华书院章程叙
当代高等教育
-
分类号
G40-09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