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蒙古鹿石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6
1
作者 乌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30,共10页
The Deer Stone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remain which is scattered a lot in Mongolia,mainly in the west and northwest areas It is also found in the Eurasian grasslands but very little in quantity as for its age,there e... The Deer Stone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remain which is scattered a lot in Mongolia,mainly in the west and northwest areas It is also found in the Eurasian grasslands but very little in quantity as for its age,there exist many different views for a long time Actually the Deer stone displays a way of personification of stone statue,so we usually can find carved weapons and tools on the waist of it Nevertheless,we can deduce the age according to these carvings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the northern-grasslands of China show that the carvings on Deer stone are all the typical vessels that were very popular in the late Shang period Such as the beast-headed or bell-headed short sword with curved handle,the beast-headed sword with upright blade dagger,the ring-headed or double ring-headed short sword,the mushroom-headed short sword,the tub-shaped hatchet,the arrow-shaped vessels and etc Thus lead u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most of the Deer Stones must be of the late Bronze Age (11-7BC) As for the Deer stone culture’s Similarity in some aspects to that of cultures like Lijiaya,Weiyingzi,third phase of Weifang culture or Xiajiadian culture in the north parts of China,that reflects the northern grasslands bronze culture of China left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cultures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鹿石 文化遗存 石雕像 春秋时期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传统民间图案的美学意蕴与设计指向--以鹿石图案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冠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4-209,230,共7页
鹿石图案是亚欧草原游牧民族在长期游牧、迁徙、生产的漫长岁月中形成的传统民间图案,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文明演进历史、民族文明特质、民族文化风貌等,是游牧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鹿石图案重视点线组合和秩序感,相对写实与风格化夸张的... 鹿石图案是亚欧草原游牧民族在长期游牧、迁徙、生产的漫长岁月中形成的传统民间图案,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文明演进历史、民族文明特质、民族文化风貌等,是游牧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鹿石图案重视点线组合和秩序感,相对写实与风格化夸张的形式并存,生动而深刻地塑造出鹿的动态形象,凸显出游牧民族鹿石图案厚重的艺术底蕴,表现了崇拜和征服并存、自然镜像和人格想象相融合、形象美和语言美相融合等美学意蕴"鹿石图案能给设计实践活动提供实用效能、和谐统一、多元装饰、传承创新等设计指向。因此应该重视鹿石图案在设计中的地位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间图案 蒙古鹿石 艺术特征 美学意蕴 设计指向
下载PDF
蒙古——外贝加尔类型鹿石图案的刻画过程试析
3
作者 任萌 黄飞翔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41,共8页
鹿石是欧亚草原重要的古代遗存,其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类型多样,因而对其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在学界普遍认可的俄罗斯学者B.B.沃尔科夫的划分基础上,以图像分析的方法对其中的蒙古--外贝加尔类型鹿石的刻画过程展开复原研究。
关键词 鹿石 图像分析 刻画过程复原
下载PDF
鹿石合剂对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BDNF、NGF、NSE免疫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金丽 陈文列 +1 位作者 黄云梅 黄美雅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鹿石合剂对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缺氧缺血新生大鼠动物模型,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药物干预后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元... 目的探讨鹿石合剂对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缺氧缺血新生大鼠动物模型,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药物干预后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影响。结果鹿石合剂高剂量及"洛斯宝"干预后,细胞形态接近空白组;对于BDNF及NGF,与模型组及鹿石合剂低剂量组比较,P<0.01;对于NSE,免疫反应接近空白组。结论鹿石合剂可上调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BDNF、NGF及NSE的免疫表达水平,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及神经功能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石合剂 缺氧缺血脑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元烯醇化酶 海马 新生大鼠
下载PDF
试论西北游牧文化的“鹿石”现象 被引量:2
5
作者 巴格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20-22,共3页
长期以来,西北草原上发现了大量古代游牧民族遗留下来的一种特殊艺术——鹿石。鹿石的大量发现,除了可以证实它是一种草原民族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题材外,还有可能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映,已有研究表明,它与我国古代北方某一少数民族的宗教... 长期以来,西北草原上发现了大量古代游牧民族遗留下来的一种特殊艺术——鹿石。鹿石的大量发现,除了可以证实它是一种草原民族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题材外,还有可能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映,已有研究表明,它与我国古代北方某一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有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粗浅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石 草原 文化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国内外鹿石文化研究回顾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崇辉 赵建祥 《内蒙古艺术》 2018年第1期99-104,共6页
自19世纪末叶鹿石首次被发现以来,百余年间国内外对鹿石文化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有关鹿石的考古新发现及相关研究文献都在不断增多,鹿石产生的年代、分类、功能、文化价值意义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取得丰富成果,为亚欧大陆草原古代历史文... 自19世纪末叶鹿石首次被发现以来,百余年间国内外对鹿石文化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有关鹿石的考古新发现及相关研究文献都在不断增多,鹿石产生的年代、分类、功能、文化价值意义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取得丰富成果,为亚欧大陆草原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尤其是以大型雕塑为对象的草原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深度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石 研究 回顾
下载PDF
新疆地区鹿石文化管窥
7
作者 马晓敏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148-151,共4页
新疆鹿石是西域文化的一个重要板块,是我国新疆地区文化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它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宗教崇拜,是人们信仰的产物。新疆鹿石展示了我国新疆地区古代游牧民族的信仰和观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凝结,表现了远古时... 新疆鹿石是西域文化的一个重要板块,是我国新疆地区文化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它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宗教崇拜,是人们信仰的产物。新疆鹿石展示了我国新疆地区古代游牧民族的信仰和观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凝结,表现了远古时代先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文化倾向,是我们研究新疆文化多元化的一个有力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鹿石 游牧民族 文化遗存
下载PDF
草原氏族图腾意识与鹿石观念
8
作者 宋抵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6-38,共3页
崇拜现象的出现和发展基于当时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环境。草原民族对天的崇拜经历了从天上的物象到抽象概念的转变。鹿崇拜与鹿石体现了东北亚民族天意识的从物象到抽象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 草原氏族 图腾 鹿石
下载PDF
欧亚草原石人、鹿石与萨满文化 被引量:8
9
作者 仲高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4-69,共6页
广泛分布于欧亚草原的石人、鹿石,基本与这些草原游牧民族的萨满教信仰和仪式有关。在早期石人中有一类手持饮器的形象,这是萨满在治病、占卜、狩猎、游牧等祭祀仪式中的通神者形象,通过饮、喷某些特殊饮料以显神力;典型鹿石中喙状头部... 广泛分布于欧亚草原的石人、鹿石,基本与这些草原游牧民族的萨满教信仰和仪式有关。在早期石人中有一类手持饮器的形象,这是萨满在治病、占卜、狩猎、游牧等祭祀仪式中的通神者形象,通过饮、喷某些特殊饮料以显神力;典型鹿石中喙状头部、鹿身的图形正是萨满庇护神最具代表性和权威的形象,是通神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草原 石人 鹿石 萨满文化 文化功能 图形 宗教仪式 通神工具
原文传递
鹿角传奇:鹿石图像的种属辨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运兵 陶洋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201,共10页
鹿石是古代草原文化的标志性遗产,也是研究亚欧草原早期游牧民族历史的关键材料。而鹿石上动物图像的种属鉴定对理解鹿石的仪式功能和象征意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有关鹿图像所代表的自然种属,目前国内外似还缺乏专业鉴定,特别风格化... 鹿石是古代草原文化的标志性遗产,也是研究亚欧草原早期游牧民族历史的关键材料。而鹿石上动物图像的种属鉴定对理解鹿石的仪式功能和象征意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有关鹿图像所代表的自然种属,目前国内外似还缺乏专业鉴定,特别风格化一类的鹿图像。鹿角对鹿类种属鉴定有很强的指示意义,据此可知写实性的鹿形象绝大部分是成年的雄性驼鹿,个别是雄性马鹿。风格化的鹿图像则比较复杂,目前只能确认其角所代表的种属。根据每一通鹿石上不同鹿图像的空间位置、相互之间的结构布局,可以找出不同鹿图像其角部形态细部差异的空间原因,进而推导出这类鹿图像的一个基本原型,其它造型均是在此基础上因空间的需要而作相应的删简,这样所有风格化的鹿图像就比较明确——其鹿角很明显应是马鹿角的写照。结合鹿石图像其动物群所代表的生态分布,我们认为鹿石上的鹿图像主要是驼鹿、马鹿的映像,这可能与早期游牧民族的狩猎生计活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石 鹿图像 鹿角 马鹿
原文传递
鹿石与蒙古人的鹿崇拜文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僧格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94,共5页
鹿石虽然遍及亚欧草原,但是主要分布于蒙古高原,因此有些学者也将鹿石称为"蒙古鹿石"。这一典型的古代文化遗迹,体现着早期草原森林居民特有的文化精神和生活气质。论文通过对雕刻有鹿纹的典型鹿石——蒙古鹿石的起源、特点... 鹿石虽然遍及亚欧草原,但是主要分布于蒙古高原,因此有些学者也将鹿石称为"蒙古鹿石"。这一典型的古代文化遗迹,体现着早期草原森林居民特有的文化精神和生活气质。论文通过对雕刻有鹿纹的典型鹿石——蒙古鹿石的起源、特点及艺术传承和文化内涵的分析,并联系蒙古古代狩猎文化,试图解释鹿石崇拜文化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鹿石 蒙古高原 鹿崇拜 古代狩猎文化
原文传递
新疆鹿石的造型特征及文化解释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志炜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57-258,共2页
新疆鹿石是构成亚欧草原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草原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遗存之一,是原始崇拜的产物,集中反映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世界观、宗教观、审美观。本文主要从造型特征和文化含义两个方面对新疆鹿石加以探讨和解释。
关键词 新疆鹿石 造型特征 文化含义
原文传递
草原文化中的“诗性智慧”——论蒙古鹿石图案纹饰的精神内涵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勇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88,共3页
蒙古鹿石作为原始先民创造的一种普遍存在于欧亚草原的雕刻遗存,独特而神秘。鹿石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完全融入草原的环境中,体现着草原居民特有的文化精神和生活气质。它因图案化的鹿纹样而得名,本文试图通过雕刻有鹿纹的典型鹿石图案... 蒙古鹿石作为原始先民创造的一种普遍存在于欧亚草原的雕刻遗存,独特而神秘。鹿石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完全融入草原的环境中,体现着草原居民特有的文化精神和生活气质。它因图案化的鹿纹样而得名,本文试图通过雕刻有鹿纹的典型鹿石图案的纹饰作深入分析,来探究这一独特文化遗存中所蕴含着的、具有诗性智慧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鹿石 图案与纹饰 诗性智慧 精神内涵
原文传递
鹿石——中亚草原上的密码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恩国 《文物天地》 2002年第11期28-29,共9页
这些雕刻精美的鸟首鹿身动物,是值得信赖的联系天地、充当死者灵魂升天的使者吗? 所谓鹿石,是指呈碑状和方柱形的石刻。一般高2—3米,树立在草原石构建筑附近,有些也见于墓葬中。最初于19世纪中叶由俄国人在蒙古西部发现,因其上磨刻有... 这些雕刻精美的鸟首鹿身动物,是值得信赖的联系天地、充当死者灵魂升天的使者吗? 所谓鹿石,是指呈碑状和方柱形的石刻。一般高2—3米,树立在草原石构建筑附近,有些也见于墓葬中。最初于19世纪中叶由俄国人在蒙古西部发现,因其上磨刻有精美的鹿图案而得名。目前,鹿石已成为约定俗成的名称,许多造型、作用相类似的碑状石刻也都冠以鹿石的名称。其分布范围东起黑龙江上游地区,西到黑海沿岸的整个欧亚草原,目前已发现六百通之多,最集中的发现地是蒙古西北地区。在我国新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石 新疆 墓葬 欧亚草原 卡拉苏克文化 磨刻 密码 中亚
全文增补中
飞鹿向天——蒙古鹿石的原境分析与功用探讨
15
作者 许珂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34-137,共4页
本文致力于探讨蒙古鹿石的功能意义,对鹿石进行了"原境分析",即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仪式语境的分析,而不局限于对鹿石图案的解读。笔者认为:鹿石并非独立的艺术品,而是祭祀仪式中用以请神一栖神一送神的重要礼仪工具,为原始... 本文致力于探讨蒙古鹿石的功能意义,对鹿石进行了"原境分析",即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仪式语境的分析,而不局限于对鹿石图案的解读。笔者认为:鹿石并非独立的艺术品,而是祭祀仪式中用以请神一栖神一送神的重要礼仪工具,为原始文化信仰及原始崇拜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鹿石 原境分析 功用 萨满教 祭祀仪式
原文传递
剺面习俗的渊源和流传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玲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剺面习俗在东汉至隋唐时期流行于以突厥为主体的西域诸民族中,并于唐代前期随着突厥与中原政权的频繁交往和大量降唐的突厥人内迁而被汉族等更多的民族所了解。剺面习俗在匈奴人中并未流行,突厥中的剺面习俗是由迁入西域的民族传入的。... 剺面习俗在东汉至隋唐时期流行于以突厥为主体的西域诸民族中,并于唐代前期随着突厥与中原政权的频繁交往和大量降唐的突厥人内迁而被汉族等更多的民族所了解。剺面习俗在匈奴人中并未流行,突厥中的剺面习俗是由迁入西域的民族传入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分布在阿尔泰山及附近地区的鹿石面部有斜线纹,它们很可能表示的是剺面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剺面 突厥 匈奴 鹿石
下载PDF
红山诸文化的“鹿”与北方民族鹿崇拜习俗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其格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3-17,共5页
在红山诸文化中鹿崇拜现象频繁出现,如:鹿首玉龙,饰有鹿首、猪首、鸟首灵物的陶制礼器,各种鹿形纹样的器物、装饰品,殉鹿墓葬等。而在北方古现代猎牧民族中,"鹿文化"也十分发达,并延传至今,如著名的鹿石、鹿岩画和北方萨满教... 在红山诸文化中鹿崇拜现象频繁出现,如:鹿首玉龙,饰有鹿首、猪首、鸟首灵物的陶制礼器,各种鹿形纹样的器物、装饰品,殉鹿墓葬等。而在北方古现代猎牧民族中,"鹿文化"也十分发达,并延传至今,如著名的鹿石、鹿岩画和北方萨满教的鹿神、鹿崇拜礼仪及民间尚鹿习俗等。鹿崇拜是北方草原文化独具特色的传统和典型的图腾崇拜遗存。这两种文化虽然在时空上相隔千年,但在地域关系和文化特点上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诸文化 北方猎牧文化 鹿崇拜 鹿石
下载PDF
剺面习俗小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永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2期3-5,共3页
剺面亦称梨面、裂面、割面,是欧亚草原游牧民族重要的献祭行为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兼有实现亲族联络、血缘凝聚与文化认可的重要功用。通过对新疆阿尔泰地区遗留的岩画、鹿石的释读,认为剺面习俗最初出现于古代斯基泰人,后来随着... 剺面亦称梨面、裂面、割面,是欧亚草原游牧民族重要的献祭行为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兼有实现亲族联络、血缘凝聚与文化认可的重要功用。通过对新疆阿尔泰地区遗留的岩画、鹿石的释读,认为剺面习俗最初出现于古代斯基泰人,后来随着古代丝绸之路(公元前七-前四世纪)的开辟,斯基泰人在开拓与维护这一交通干线的同时,将这一习俗从最初的活动地域传播、影响到了河套地区以及蒙古高原,被匈奴、氐羌、契胡、突厥、车师、粟特、铁勒乃至后来的蒙古、女真等民族接受,成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代表性文化符号,有其不可替代的神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剺面 献祭 血缘凝聚 岩画 鹿石
下载PDF
玉石之路新疆南北道——第七、第八次玉帛之路考察笔记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舒宪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13,共13页
文章是中国文学人类学2015年夏组织的第七次和第八次玉帛之路考察的实录笔记。分别对新疆的北道和南道做出实地追踪调查和玉石标本采样,希望能够从本土视角和本土材料出发,找出"丝路"的原型,为打造一个中国文化特有的国家品... 文章是中国文学人类学2015年夏组织的第七次和第八次玉帛之路考察的实录笔记。分别对新疆的北道和南道做出实地追踪调查和玉石标本采样,希望能够从本土视角和本土材料出发,找出"丝路"的原型,为打造一个中国文化特有的国家品牌做前期的学术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文化 玉石之路 鹿石 新疆 青海 昆仑
下载PDF
新疆古代草原石刻艺术的发展
20
作者 郭维阳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3-27,共5页
通过对古代浮雕技巧的演变及对岩画、鹿石,石人雕刻的分析,阐述草原石刻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 岩画(岩刻) 鹿石雕刻 石人雕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