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大麝鼩分离到恙虫病立克次体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恒彬 徐毛华 +1 位作者 于明明 吴光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1-52,共2页
1986年前,恙虫病在我国仅发现于浙江以南,属夏季型;1986年,我们在江苏发现秋冬型恙虫病的流行。为查明恙虫病在江苏的流行环节、特点和流行因素等,我们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1990年10月从东台市安丰乡捕获的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中... 1986年前,恙虫病在我国仅发现于浙江以南,属夏季型;1986年,我们在江苏发现秋冬型恙虫病的流行。为查明恙虫病在江苏的流行环节、特点和流行因素等,我们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1990年10月从东台市安丰乡捕获的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中分离到2 株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Rt.),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立克次氏体 麝qu 鼠目
下载PDF
四川短尾鼩和中麝鼩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文华 李大筠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1期4-7,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测定了四川短尾 (nourosorexSquamipes)和中麝 (Cocidurarussula)的心脏、肾、骨骼肌、肝和脑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结果表明,各组织LDH同工酶...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测定了四川短尾 (nourosorexSquamipes)和中麝 (Cocidurarussula)的心脏、肾、骨骼肌、肝和脑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结果表明,各组织LDH同工酶的区带数、各区带的迁移率,相对活力及亚基含量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短尾qu 麝qu 组织 乳酸脱氢酶 同工酶
下载PDF
长尾大麝鼩生态学特性初步研究
3
作者 王新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23,共2页
长尾大麝是我地农田小兽优势种群,平均密度(2hm2百夹捕获率)498%,4月、11月出现两个密度高峰,3~9月份为雌兽怀孕繁殖期,平均胎仔数为(5±13)只,预计寿命在1~15年。长尾大麝为杂食性动物,... 长尾大麝是我地农田小兽优势种群,平均密度(2hm2百夹捕获率)498%,4月、11月出现两个密度高峰,3~9月份为雌兽怀孕繁殖期,平均胎仔数为(5±13)只,预计寿命在1~15年。长尾大麝为杂食性动物,取食春播作物种子。以夜间活动为主,耐低温,会游泳,洞中基本不储粮,作物郁蔽的地段分布多,在我地是需要控制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尾大麝qu 生态学 麝qu
下载PDF
大麝鼩能量生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化前 祝龙彪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4-56,74,共4页
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是一种分布较广的食虫目动物,以往的工作仅限于对其形态及分布的描述。目前大麝鼩不仅成为上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鼠形小兽群落内的优势种,而且也是当地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主要传染源之一。但对其生态学研究... 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是一种分布较广的食虫目动物,以往的工作仅限于对其形态及分布的描述。目前大麝鼩不仅成为上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鼠形小兽群落内的优势种,而且也是当地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主要传染源之一。但对其生态学研究几乎是空白。近年来,我们对大麝鼩的繁殖、食性和越冬等生态问题作了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qu 能量生态
下载PDF
上海郊区大麝鼩生态学调查初报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仁权 梁铁麟 +9 位作者 顾文熙 李荣宝 胡家贵 陆占魁 胡新泉 袁冬明 高翔 翟鸣 江仲生 祝龙彪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5期297-300,共4页
本文报告1990年1~12月对上海郊区九县三种生境大麝鼩的生态学调查结果。观察到各县间大麝鼩捕获率差异颇大,最低为0.83%,最高为6.21%;三种生境以宅周捕获率最高,室内厨房次之,大田最低;全年有春、秋两个数量高峰,以秋峰(10月)为高;雌... 本文报告1990年1~12月对上海郊区九县三种生境大麝鼩的生态学调查结果。观察到各县间大麝鼩捕获率差异颇大,最低为0.83%,最高为6.21%;三种生境以宅周捕获率最高,室内厨房次之,大田最低;全年有春、秋两个数量高峰,以秋峰(10月)为高;雌雄性比为1.36∶1;剖析525只雌体,怀孕率为33.71%。结果表明,12月份为繁殖休止期,3~4月怀孕率为54.22~58.33%,此后降至35~40%,8月出现第二个怀孕峰值,达60.61%,11月份迅速降到7.14%。分析495只体重与怀孕率的关系,发现随体重增加,怀孕率相应提高,二者呈正相关(r=0.9689)。剖析707只完整的大麝鼩胃内容物,发现主食谷物、昆虫和环节动物,少食绿色植物和种子;因月份不同,胃内容物出现频次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qu 生态学
下载PDF
长尾大麝的生态学特性与防制
6
作者 王新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 :研究苏北地区长尾大麝的生态学特性及其控制措施。方法 :1987~ 1992年选择 2hm2 旱作田一块 ,每月中旬用 2号鼠夹采用夹夜法 ,捕获个体按作物地段记载 ,按性别体测、解剖。结果 :年度平均密度4.98% ,为我地农田小兽优势种群 ,... 目的 :研究苏北地区长尾大麝的生态学特性及其控制措施。方法 :1987~ 1992年选择 2hm2 旱作田一块 ,每月中旬用 2号鼠夹采用夹夜法 ,捕获个体按作物地段记载 ,按性别体测、解剖。结果 :年度平均密度4.98% ,为我地农田小兽优势种群 ,4月、11月出现两个密度高峰 ,在田间活动趋向食料和隐蔽条件好的作物区。 3~ 9月为雌兽怀孕繁殖期 ,平均胎仔数为 5 .5 1± 1.3只 ,预计寿命 1~ 1.5年。该兽为杂食性动物 ,取食何种食料与当时田间食源有关。以夜间活动为主 ,耐低温 ,会游泳 ,攀缘力差 ,洞中基本不储粮。采取农业和化学防制可以控制其数量。结论 :我地是长尾大麝的适生地区 ,该兽害大于益 ,是需要控制的对象 ,应采取标本兼治 ,防灭并举的综合措施 ,春播前或 11月初用毒饵诱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尾大麝qu 生态学特性 防制
下载PDF
四川产麝鼠句亚科(Corcidurinae)7种动物的系统聚类比较研究
7
作者 彭建军 胡锦矗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2期96-100,共5页
用5种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四川产麝鼠句亚科(Crocidurinae)的四川短尾鼠句(Anourosorexsquamipes)、北小麝鼠句(Crocidurasuaveolens)、中麝鼠句(Crocidurarus... 用5种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四川产麝鼠句亚科(Crocidurinae)的四川短尾鼠句(Anourosorexsquamipes)、北小麝鼠句(Crocidurasuaveolens)、中麝鼠句(Crocidurarusula)、灰麝鼠句(Crociduraatenuata)、蹼麝鼠句(Nectogaleelegans)、喜马拉雅水麝鼠句(Chimarrogalehimalayica)、四川水麝鼠句(Chimarogalestyani)7种动物进行了聚类分析和比较研究.认为最短距离法与生物的分类结果较吻合,建议将蹼麝鼠句属(Necto-gale)并入水麝鼠句属(Chimarogale)而成其一亚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qu亚科 系统聚类 亚属 四川
下载PDF
毒饵防制大麝鼩的研究——毒饵基饵选择试验
8
作者 顾文熙 徐友祥 徐仁权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6期399-400,共2页
因大麝鼩数量多、流行性出血热带病毒率高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虽用鼠夹法(油条饵)集中捕杀,效果较好,但耗工、耗时。寻找有效的毒饵基饵,采用化学防制以适应出血热疫点处理和防病的需要,仍是灭鼠工作中的新课题。为此,作者在嘉定县... 因大麝鼩数量多、流行性出血热带病毒率高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虽用鼠夹法(油条饵)集中捕杀,效果较好,但耗工、耗时。寻找有效的毒饵基饵,采用化学防制以适应出血热疫点处理和防病的需要,仍是灭鼠工作中的新课题。为此,作者在嘉定县农村进行了大麝鼩毒饵基饵的选择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qu 毒饵 防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