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供应及直播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彭志芸 吕旭 +5 位作者 伍杂日曲 舒川海 谌洁 向开宏 杨志远 马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6,共12页
为探明麦(油)-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和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供应和直播稻产量的影响,于2018年和2019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崇州试验基地开展2年定位试验。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麦(油)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_(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_(0))... 为探明麦(油)-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和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供应和直播稻产量的影响,于2018年和2019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崇州试验基地开展2年定位试验。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麦(油)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_(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_(0)),副区在施氮量150 kg/hm^(2)的基础上设氮肥前移(N_(1))、均衡施氮(N_(2))、氮肥后移(N_(3))3种氮肥运筹,以不施氮肥为对照(N_(0)),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含量以及稻株氮素积累量及产量。结果表明:2018年麦(油)-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较不还田成熟期稻株氮素积累量提高7.13%(8.50%),产量增加0.94%(1.43%),2019年增至15.17%(17.12%)、6.60%(7.42%)。2018年拔节期,麦(油)茬田中直播稻氮素积累量整体呈N_(1)>N_(2)>N_(3)趋势,齐穗期和成熟期稻株的氮素积累量及产量在秸秆不还田处理下表现为N_(3)>N_(2)>N_(1),秸秆还田后则是N_(2)>N_(3)>N_(1)。相较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后麦(油)茬直播稻成熟期田间0~10、>10~20 cm土层的氨态氮含量有增有减,硝态氮含量则整体降低了44.22%(30.99%)、8.05%(20.09%)。土壤全氮含量在直播稻各生育期变化较小,N_(1)处理下各生育期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全氮含量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综上所述,连续的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全氮含量,麦(油)-稻轮作模式下均是均衡施氮配合能有效促进稻株氮素吸收,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油-稻轮作模式下增产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轮作 土壤氮素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