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聚乳酸/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力学及吸水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瑾 王丽伟 +2 位作者 王川 卢碧芸 王伟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7期124-126,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同时国家也在提倡使用可循环资源和太阳能等绿色资源。基于此本文利用麦秸纤维(WSF)和聚乳酸(PLA)经无水乙醇等酸碱浸泡烘干,经过粉碎机分解,使用熔融共混制得PLA/WSF复合材料,借助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同时国家也在提倡使用可循环资源和太阳能等绿色资源。基于此本文利用麦秸纤维(WSF)和聚乳酸(PLA)经无水乙醇等酸碱浸泡烘干,经过粉碎机分解,使用熔融共混制得PLA/WSF复合材料,借助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对复合材料进行测试。同时研究了硅烷偶联剂(A171、KH550、A1100)对复合材料WSF/PLA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经过硅烷偶联剂A171处理后WSF的拉伸效果最好,在加入KH550后其力学性能增加,吸水性降低,但是KH550也改善了PLA/WSF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秆纤维 复合材料 力学 吸水性能
下载PDF
改性钢渣微粉/麦秸秆纤维/PVC复合材料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利 晋强 +2 位作者 何春霞 朱琳 胡荻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104,共6页
将钢渣微粉(SSM)、麦秸秆纤维(WSF)作为填料,通过挤出成型工艺制得聚氯乙烯(PVC)基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不同配比(0∶10、1∶9、2∶8、3∶7、4∶6)的改性钢渣微粉和麦秸秆纤维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特性、尺寸热稳定性能的协同作用... 将钢渣微粉(SSM)、麦秸秆纤维(WSF)作为填料,通过挤出成型工艺制得聚氯乙烯(PVC)基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不同配比(0∶10、1∶9、2∶8、3∶7、4∶6)的改性钢渣微粉和麦秸秆纤维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特性、尺寸热稳定性能的协同作用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渣微粉经偶联剂改性后,分散性及与PVC基体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制得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分别提升9.8%、5.45%、13.10%、2.95%。随改性钢渣微粉/麦秸秆纤维配比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先上升后下降,其综合力学性能在配比为3∶7时,达到最优。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分别为16.67%、20.76%、4.64%、34.41%;吸水率及吸水厚度膨胀率均明显下降,分别为7.19%和4.74%,综合吸水特性在配比为3∶7时,达到最佳;尺寸热稳定性逐渐下降,当改性钢渣微粉/麦秸秆纤维配比从0∶10增加到4∶6时,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LTEC值增加了26.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秆纤维 钢渣微粉改性 力学性能 吸水特性
下载PDF
超疏水PE-HD/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侯成敏 王梅 +2 位作者 张效林 李娜 卓光铭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3-40,共8页
采用传统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出聚(苯乙烯无规丙烯酸无规甲基丙烯酸甲酯)[P(St-r-AA-r-MMA)]聚合物,用该聚合物溶液改性高密度聚乙烯(PE-HD)/麦秸秆纤维(WF)复合材料表面,制得水接触角(WCA)>150°的超疏水表面。研究了木塑复合材料... 采用传统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出聚(苯乙烯无规丙烯酸无规甲基丙烯酸甲酯)[P(St-r-AA-r-MMA)]聚合物,用该聚合物溶液改性高密度聚乙烯(PE-HD)/麦秸秆纤维(WF)复合材料表面,制得水接触角(WCA)>150°的超疏水表面。研究了木塑复合材料超疏水表面制备参数、力学性能及其吸水性能。结果表明,超疏水PE-HD/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单体摩尔比例nSt∶nMMA∶nAA=2∶1∶1、WF含量40%(质量分数,下同)、聚合物浓度3%、烘干时间15h、烘干温度70℃;与未改性复合材料相比,在最佳改性条件下制备的超疏水PE-HD/WF复合材料表面WCA高达(156±2.9)°,提高了84°,拉伸与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6.1%和6.9%,吸水率降低了1.70%;将改性和未改性的PE-HD/WF复合材料放置5个月,WCA分别为(142±5.7)°和(5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麦秸秆纤维 木塑复合材料 自由基聚合 超疏水 吸水率
下载PDF
麦秸秆纤维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继博 任慧超 +3 位作者 张涛 吴超 张凯峰 冯涛涛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133,138,共4页
通过正交优化设计试验与数学建模,采用电通量法评价麦秸秆纤维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表明:水胶比对麦秸秆纤维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最大,麦秸秆纤维掺量影响较大,矿物掺合料掺量影响较小。制备最佳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 通过正交优化设计试验与数学建模,采用电通量法评价麦秸秆纤维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表明:水胶比对麦秸秆纤维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最大,麦秸秆纤维掺量影响较大,矿物掺合料掺量影响较小。制备最佳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麦秸秆纤维混凝土组合为水胶比0.40、矿物掺合料掺量20%、麦秸秆纤维掺量0.1%,此时麦秸秆纤维混凝土的6 h电通量为782.68 C,具有较强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麦秸秆纤维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电通量Q与水胶比X_1、矿物掺合料掺量X_2及麦秸秆纤维掺量X_3之间的数学模型为:Q=848.2667X_1-34.2333X_2-2320X_3+453.5289,可较准确地预测相同条件下麦秸秆纤维混凝土的6 h电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秆纤维混凝土 抗氯离子渗透 电通量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生物酶预处理对秸秆纤维/聚乳酸可降解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敏 杨星星 +1 位作者 段国燕 王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51,共7页
以聚乳酸(PLA)为原料,添加不同含量的麦秸秆纤维(WF),热压成型制备WF/PLA复合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分析了木聚糖酶、果胶酶、淀粉酶处理前后WF化学官能团变化,研究了WF添加量以及不同生物酶处理WF对WF/PLA复合材料... 以聚乳酸(PLA)为原料,添加不同含量的麦秸秆纤维(WF),热压成型制备WF/PLA复合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分析了木聚糖酶、果胶酶、淀粉酶处理前后WF化学官能团变化,研究了WF添加量以及不同生物酶处理WF对WF/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吸湿吸水性能的影响,观察其断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FTIR显示生物酶可溶解WF中纤维素、表面脂类物质等。随着WF添加量的增加,未处理WF/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当WF质量分数为7%时,WF/PLA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高为6.961 kJ/m^(2),平衡吸湿率最低为1.29%。当WF添加量为7%时,经果胶酶处理的WF/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分别为16.89、8.456 MPa;平衡吸湿率最低为0.56%,24 h吸水率最低为1.18%。断面微观结构显示,相比于未处理,经酶处理后的WF与PLA界面结合较好,其中经果胶酶处理后两者界面结合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秆纤维 聚乳酸 生物酶 力学性能 吸湿性
下载PDF
小麦秸秆SE活化改性后的成膜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田永生 邵自强 +1 位作者 徐坤 谭惠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4-197,共4页
利用蒸汽闪爆对小麦秸秆进行活化,研究了处理后的麦秸秆纤维素在LiCl/DMAc体系中的溶解及成膜性能,并与其在NaOH溶液体系所成的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溶液体系溶解机理和粘度有一定差别,所制备的膜在结晶形态、表面和截面结构以及... 利用蒸汽闪爆对小麦秸秆进行活化,研究了处理后的麦秸秆纤维素在LiCl/DMAc体系中的溶解及成膜性能,并与其在NaOH溶液体系所成的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溶液体系溶解机理和粘度有一定差别,所制备的膜在结晶形态、表面和截面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等方面有很大不同。选择2.0MPa、20s为最佳闪爆处理条件,在LiCl/DMAc体系得到了最大拉伸强度为112MPa、断裂伸长率为6.12%的新型纤维素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蒸汽闪爆技术 活化改性技术 纤维素膜 LiCl/DMAc 天然资源 麦秸秆纤维
下载PDF
改性秸秆纤维对水泥砂浆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胡洁琼 赵国栋 +1 位作者 刘开平 刘竞怡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年第2期72-74,共3页
以麦秸秆纤维和PVA(聚乙烯醇)为水泥砂浆的改性剂,研究了其对混凝土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麦秸秆纤维及PVA可以提高水泥混凝土的韧性。在单掺2.5%纤维或单掺0.38%PVA的情况下,水泥砂浆的压/折强度比分别较基准试件降低13.6%和11.9%... 以麦秸秆纤维和PVA(聚乙烯醇)为水泥砂浆的改性剂,研究了其对混凝土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麦秸秆纤维及PVA可以提高水泥混凝土的韧性。在单掺2.5%纤维或单掺0.38%PVA的情况下,水泥砂浆的压/折强度比分别较基准试件降低13.6%和11.9%。在复掺的情况下,麦秸杆纤维最佳用量为水泥量的1.5%,PVA最佳用量为纤维量的12.5%,此时,其压/折比的期望值为4.5,较普通水泥砂浆的降低23.7%。麦秸杆纤维和PVA共混掺入法较预涂掺入法好。掺加PVA使麦秸杆纤维与水泥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力增强,有利于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增韧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秆纤维 PVA 水泥砂浆 韧性
下载PDF
天然植物秸秆SE改性及其羧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郝红英 邵自强 《华北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12-215,共4页
 通过蒸气闪爆、化学提纯、物理改性等纯化技术对麦秆进行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得到较高α-纤维素含量的、结构疏松且化学反应活性高的麦秆基纤维素.处理后的麦秆基纤维素经碱化、醚化合成适度取代的麦秆基羧甲基纤维素.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蒸气闪爆、化学提纯、物理改性等纯化技术对麦秆进行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得到较高α-纤维素含量的、结构疏松且化学反应活性高的麦秆基纤维素.处理后的麦秆基纤维素经碱化、醚化合成适度取代的麦秆基羧甲基纤维素.研究结果表明:蒸气闪爆预处理技术非常有效,天然植物秸秆可以代替棉纤维合成羧甲基纤维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秆纤维 羧甲基纤维 蒸气闪爆 取代度 化学提纯 物理改性
下载PDF
稀酸降解植物纤维素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杭志喜 崔海丽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6-19,共4页
对小麦秸秆纤维素的稀酸降解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质量分数、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纤维素酸降解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乙酸、盐酸等稀酸降解植物纤维素的最佳反应条件.对预处理试样再进一步碱加热处理,并在最佳条件下酸降解.结果表... 对小麦秸秆纤维素的稀酸降解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质量分数、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纤维素酸降解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乙酸、盐酸等稀酸降解植物纤维素的最佳反应条件.对预处理试样再进一步碱加热处理,并在最佳条件下酸降解.结果表明:酸在降解过程中起催化作用,不能只靠增加酸质量分数来提高转化率,而对纤维素进行深入处理,使纤维素更多地暴露在外,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酸降解 麦秸秆纤维 最佳反应条件 质量分数 正交试验法 反应时间 催化作用 降解过程 最佳条件 加热处理 高转化率 预处理 乙酸 盐酸
下载PDF
麦秸秆/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中纤维分散性的描述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祥安 代益帆 陈集双 《生物资源》 CAS 2020年第1期109-116,共8页
麦秸秆纤维作为一种重要生物质资源已被广泛应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中。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是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目前对其定量化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仍存在一定不足。本研究基于实验获得的纤维尺寸的统计分布规律,... 麦秸秆纤维作为一种重要生物质资源已被广泛应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中。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是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目前对其定量化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仍存在一定不足。本研究基于实验获得的纤维尺寸的统计分布规律,利用随机生成算法模拟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构建描述纤维分散性的指标:分散度,单个纤维数和接触纤维数;统计分析纤维含量、纤维大小对分散性指标影响。结果表明单个纤维数随纤维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其增量随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降低规律符合三次函数。纤维接触数随纤维含量增加,增加规律符合二次函数,亦符合理论估计。纤维大小影响单个纤维数和接触纤维数的增加幅度,但不影响单个纤维数的百分比。分散度随纤维含量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规律。纤维分散性的定量化描述为进一步的复合材料性能分析和建模提供了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秆纤维 复合材料 分散性 单个纤维 接触纤维 分散度
原文传递
填料增强回收聚丙烯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瑞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4,共5页
以麦秸秆纤维(WSF)、无机填料(CaCO_3、粉煤灰)和回收聚丙烯(RPP)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和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无机填料/WSF/RPP复合材料。研究了秸秆含量、无机填料种类及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微观界面性能、吸水率以及热膨胀性能的... 以麦秸秆纤维(WSF)、无机填料(CaCO_3、粉煤灰)和回收聚丙烯(RPP)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和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无机填料/WSF/RPP复合材料。研究了秸秆含量、无机填料种类及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微观界面性能、吸水率以及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填料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性能不佳,且随着无机填料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此外,添加CaCO_3和粉煤灰可显著降低复合材料的吸水率(WA)和线性热膨胀系数(LTEC),提高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其中,当CaCO_3用量为25%时,复合材料的WA和LTEC值最低,分别为8.46%和40.4×1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基复合材料 麦秸秆纤维 无机填料 微观结构 热膨胀性能
下载PDF
改性植被混凝土基材力学与植生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钊 王晓梅 周云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5-233,共9页
为探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麦秸秆纤维对植被混凝土基材力学与植生性能的影响,通过直剪试验、植生试验研究了改性后植被混凝土基材(简称改性基材)的抗剪性能与黑麦草生长性能。结果表明:(1)改性基材的剪切强度随CMC掺量的增加呈先增... 为探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麦秸秆纤维对植被混凝土基材力学与植生性能的影响,通过直剪试验、植生试验研究了改性后植被混凝土基材(简称改性基材)的抗剪性能与黑麦草生长性能。结果表明:(1)改性基材的剪切强度随CMC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0.5%CMC掺量时基材的剪切强度出现峰值,而随纤维掺量的增加改性基材剪切强度呈近似线性增长的趋势,无明显峰值出现,说明添加纤维与CMC均能提升改性基材的延性;(2)改性基材的黏聚力随CMC掺量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的变化趋势,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当纤维掺量为1.0%左右时改性基材的黏聚力出现峰值;改性基材的内摩擦角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纤维掺量为1.0%左右时改性基材的内摩擦角出现峰值,而随CMC掺量的增加改性基材的内摩擦角呈减少的趋势;(3)添加适量的纤维与CMC对黑麦草的萌发与生长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当CMC掺量超过0.5%后,对黑麦草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植被护坡基材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植被混凝土基材 羧甲基纤维素纳(CMC) 麦秸秆纤维 直剪试验 植生试验
下载PDF
不同表面处理麦秸秆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继博 刘玮雯 +3 位作者 罗作球 孟刚 任慧超 冯涛涛 《商品混凝土》 2017年第12期27-31,共5页
本文分别采用碱液蒸煮、硅烷偶联剂接枝、聚合物包裹三种方法对麦秸秆进行表面处理,并将其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探究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下麦秸秆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碱液蒸煮法制备麦秸秆纤维时NaOH最佳浓度为15%... 本文分别采用碱液蒸煮、硅烷偶联剂接枝、聚合物包裹三种方法对麦秸秆进行表面处理,并将其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探究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下麦秸秆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碱液蒸煮法制备麦秸秆纤维时NaOH最佳浓度为15%,蒸煮时间控制在40min;硅烷偶联剂与聚乙烯醇浓度均为1%分别是接枝处理与包裹处理麦秸秆纤维的最佳浓度;经对比分析,在碱液蒸煮基础上,选用聚合物包裹处理麦秸秆纤维对其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改善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秆纤维 碱液蒸煮 硅烷偶联剂 聚乙烯醇 水泥基材料
原文传递
Enhancing Biogas Production from Anaerobically Digested Wheat Straw Through Ammonia Pretreatment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懂艳 庞云芝 +4 位作者 袁海荣 陈树林 马晶伟 郁亮 李秀金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76-582,共7页
Aqueous ammonia was used to pretreat wheat straw to improve biodegradability and provide nitrogen source for enhancing biogas production. Three doses of ammonia(2%, 4%, and 6%, dry matter) and three moisture contents(... Aqueous ammonia was used to pretreat wheat straw to improve biodegradability and provide nitrogen source for enhancing biogas production. Three doses of ammonia(2%, 4%, and 6%, dry matter) and three moisture contents(30%, 60%, and 80%, dry matter) were applied to pretreat wheat straw for 7 days. The pretreated wheat straws were anaerobically digested at three loading rates(50, 65, and 80 g·L-1) to produce bioga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heat straw pretreated with 80% moisture content and 4% ammonia achieved the highest methane yield of 199.7 ml·g-1(based on per unit volatile solids loaded), with shorter digestion time(T80) of 25 days at the loading rate of 65 g·L-1compared to untreated one. The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wheat straw were also analyzed. The cellulose and hemicellulose contents were decomposed by 2%-20% and 26%-42%, respectively,while the lignin content was hardly removed, cold-water and hot-water extracts were increased by 4%-44%, and12%-52%, respectively, for the ammonia-pretreated wheat straws at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 The appropriate C/N ratio and decomposition of original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to relatively readily biodegradable substances will improve the biodegradability and biogas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straw anaerobic digestion BIOGAS ammonia pretreatment moisture cont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