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麴文泰入唐逸事谈高昌与唐关系的变化——《高昌史稿·统治编》续论之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素 《吐鲁番学研究》 2012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昌王麴文泰于贞观四年(630)十二月携妻宇文氏亲自入唐朝贡,次年正月后离唐返国,是高昌与唐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自此,高昌与唐关系直转急下,前恭而后倨,最终竟以兵戎相见。为什么会如此?本文根据《太平御览》、《唐会要》、... 高昌王麴文泰于贞观四年(630)十二月携妻宇文氏亲自入唐朝贡,次年正月后离唐返国,是高昌与唐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自此,高昌与唐关系直转急下,前恭而后倨,最终竟以兵戎相见。为什么会如此?本文根据《太平御览》、《唐会要》、《册府元龟》等书记载:贞观五年正月十三日,麴文泰等陪同唐太宗至昆明池狩猎,唐太宗对麴文泰大言“人生三乐”,颇为志得意满;次日,唐太宗举行盛大宴会,招待麴文泰及陪同官员,“奏九部乐,歌太平,舞师子”,都是前隋乐舞。认为:麴文泰早年曾陪其父麴伯雅入隋,亲见大隋盛况。而此时大唐初定,城邑萧条,百废待兴,无法与前隋盛况相比。麴文泰入唐,一路所见,原本就感觉唐不如隋。及陪同狩猎,参加宴会,更觉太宗只会大言炎炎,粉饰太平。麴文泰原本就胸怀大志,从此自然更生“骄慢”之心。高昌与唐关系发生变化,每况愈下,卒至于亡,盖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麴文泰入唐 狩猎与宴会 高昌与唐关系
下载PDF
唐太宗贞观时期的边疆问题及民族政策
2
作者 蒋辅义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9-23,共5页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较好的时代。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调整统治政策,对边疆和民族问题作了妥当处理,促进了民族和睦团结,为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历史上起了一定的进...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较好的时代。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调整统治政策,对边疆和民族问题作了妥当处理,促进了民族和睦团结,为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历史上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宗贞观 边疆问题 唐贞观 民族政策 突厥人 麴文泰 民族关系 民族问题 卫大将军 薛延陀
下载PDF
榆中籍高昌王
3
作者 金吉泰 《丝绸之路》 2004年第3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高昌国 丝绸之路 汉文化 唐僧 麴文泰
下载PDF
巍峨千载大雁塔 圣君与圣僧的友谊地标
4
作者 刘心印 《国家人文历史》 2015年第15期126-131,共6页
长安年间武则天重修大雁塔,共七层,高三百尺。从高度上看,大雁塔堪称唐代的摩天大楼大雁塔,做了西安1300多年的地标性建筑。宫城、街坊展现的是古城世俗层面的兴盛与繁华,大雁塔则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高度。它原是为玄奘法师而建,... 长安年间武则天重修大雁塔,共七层,高三百尺。从高度上看,大雁塔堪称唐代的摩天大楼大雁塔,做了西安1300多年的地标性建筑。宫城、街坊展现的是古城世俗层面的兴盛与繁华,大雁塔则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高度。它原是为玄奘法师而建,用于收藏从印度带回的梵文经卷、佛像和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雁塔 雁塔题名 慈恩寺塔 麴文泰 宫城 圣教序 荐福寺 窣堵坡 文化高度 《大唐西域记》
下载PDF
唐僧玄奘 玩命驴友 伟大海归
5
作者 黄金生 《国家人文历史》 2014年第13期60-67,共8页
说起玄奘,在中国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无疑是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知名度最高的人,并通过那本《大唐西域记》为我们记载了丝路沿线的所见所闻。大多数人所了解的玄奘是《西游记》,甚至是《大话西游》里那个被艺术化了的"唐僧"的形... 说起玄奘,在中国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无疑是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知名度最高的人,并通过那本《大唐西域记》为我们记载了丝路沿线的所见所闻。大多数人所了解的玄奘是《西游记》,甚至是《大话西游》里那个被艺术化了的"唐僧"的形象:虽虔诚善良,但却有些迂腐;有时会是非不分,还喜欢婆婆妈妈唠里唠叨;性格上有点胆小懦弱,优柔寡断;一路上若无几位高徒相助,几乎是寸步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僧 《大唐西域记》 《大话西游》 那烂陀寺 凌山 麴文泰 是非不分 戒贤法师 拔刀相向 瑜伽师地论
下载PDF
高昌故城 玄奘和麴文泰结拜兄弟
6
《新疆画报》 2010年第7期14-23,共10页
高昌之所以叫故城而不称古城,区别在于这是一个曾经的、而现在没有人在此生活的城市。新疆太多这样的故城了,原来的西域诸国,现在都成了一堆黄土。以火焰山作背景,高昌这个沉睡了千年的故城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苏醒,它依然沉默而孤... 高昌之所以叫故城而不称古城,区别在于这是一个曾经的、而现在没有人在此生活的城市。新疆太多这样的故城了,原来的西域诸国,现在都成了一堆黄土。以火焰山作背景,高昌这个沉睡了千年的故城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苏醒,它依然沉默而孤独。门口有几辆驴车落寞地停着,不等我们下车,车夫已经拥了过来,很热情,春季来的人少,他们赚钱不那么容易,于是我们成了"猎物"。不过,10元钱的车费也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拜兄弟 麴文泰 高昌国 阿斯塔那 古墓群 西域诸国 墓葬形制 公共墓地 建筑遗迹 宫城
原文传递
唐灭高昌及置西州、庭州考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永兴 《北大史学》 1994年第1期63-75,260,共14页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力排众议,灭高昌,设置西州、庭州,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控制西域。从地理形势看,西、庭、伊三州为河西首府凉州通往西域的钤键地区。在此后的短短几年内,唐在西州迅速地推行了均田、赋役、兵制等几乎全部中央政府制定的制...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力排众议,灭高昌,设置西州、庭州,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控制西域。从地理形势看,西、庭、伊三州为河西首府凉州通往西域的钤键地区。在此后的短短几年内,唐在西州迅速地推行了均田、赋役、兵制等几乎全部中央政府制定的制度,这是唐在西北地区一系列军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发挥了西州交通枢纽及前沿根据地的作用。从开天年间完善的西北军事格局中更能看出唐太宗置西州的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州 高昌王 均田 守捉 麴文泰 唐在 沙钵罗 陇右道 碎叶城 叶护可汗
原文传递
天国的使者,西行的脚印——漫说张骞和玄奘的地理探险
8
作者 杨天林 《朔方》 2019年第9期142-161,共20页
张骞的地理探险古代中国的探险家其实不少,但绝大多数都已湮没无闻,留在史册上的寥寥无几。张骞就是其中之一。历史教科书中说,张骞是凿空西域的第一人,自他之后,通向西域的路逐渐清晰,且越走越远。后来,人们给这条路起了一个美丽动听... 张骞的地理探险古代中国的探险家其实不少,但绝大多数都已湮没无闻,留在史册上的寥寥无几。张骞就是其中之一。历史教科书中说,张骞是凿空西域的第一人,自他之后,通向西域的路逐渐清晰,且越走越远。后来,人们给这条路起了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把它叫作丝绸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国 《大唐西域记》 麴文泰 汉武帝 匈奴人
原文传递
玄奘高昌国讲《仁王经》索考 被引量:2
9
作者 裴长春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80,148,共9页
玄奘西行求法,曾滞留高昌月余,期间应高昌王麹文泰之邀,为之讲《仁王经》。麹文泰之邀请与玄奘之应邀,都有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就当时的社会氛围而言,无论是中原抑或高昌,都存在着讲说和推崇《仁王经》的风气;就麹文泰本人而言,他既有... 玄奘西行求法,曾滞留高昌月余,期间应高昌王麹文泰之邀,为之讲《仁王经》。麹文泰之邀请与玄奘之应邀,都有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就当时的社会氛围而言,无论是中原抑或高昌,都存在着讲说和推崇《仁王经》的风气;就麹文泰本人而言,他既有着推崇《仁王经》的信仰,也有着希望借助佛教以缓解高昌国危情的需求;就玄奘而言,西游之前,他便已熟习《仁王经》,具备了为高昌王等信众讲说此经的知识储备。通过玄奘弟子圆测的注疏,我们依稀可以看出玄奘在高昌国讲经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麴文泰 玄奘 高昌国 《仁王经》
原文传递
仰望敦煌
10
作者 阳飏 《档案》 2016年第10期40-45,共6页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学者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汉书·地理志》注释"敦煌"也是这样:"敦,大也。煌,盛也。"意思敦煌是一个繁盛的都市。还有人认为,"敦煌"一词应是当...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学者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汉书·地理志》注释"敦煌"也是这样:"敦,大也。煌,盛也。"意思敦煌是一个繁盛的都市。还有人认为,"敦煌"一词应是当地土著少数民族称呼地名的音译,有匈奴语音译、吐火罗语音译、羌语音译等多种说法。也有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火罗语 匈奴语 沮渠蒙逊 罗什 羌语 李暠 月牙泉 麴文泰 天梯山石窟 宋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