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奥陶统五峰组海底麻坑沉积的首次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时志强 彭深远 赵子腾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68,共14页
尽管海底麻坑普遍发育在现代海洋的多种环境,但关于深时、特别是古生代麻坑沉积的研究却极为罕见,研究者对其特征、成因、鉴别标志所知甚少。本次研究在重庆石柱地区柑子坪及歇步头剖面识别了发育在上奥陶统五峰组暗色细粒岩中的海底麻... 尽管海底麻坑普遍发育在现代海洋的多种环境,但关于深时、特别是古生代麻坑沉积的研究却极为罕见,研究者对其特征、成因、鉴别标志所知甚少。本次研究在重庆石柱地区柑子坪及歇步头剖面识别了发育在上奥陶统五峰组暗色细粒岩中的海底麻坑沉积,在野外观察、采样的基础上,利用显微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了其微观特征,并测试了麻坑与围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研究显示麻坑沉积总体呈楔状或顶平底凹的透镜状,麻坑内岩层紊乱并发育上拱的岩层,被硅质脉分割的角砾普遍发育,麻坑沉积中常见重晶石、沥青及赤铁矿,主量及稀土元素测试结果显示麻坑的形成可能与热液及冷泉无关,推测五峰组自生的低熟油气是麻坑形成的基础。总结认为深时麻坑的识别标志有:地震剖面的负地形形态、碳同位素负偏明显的不规则形态的碳酸盐岩岩体、楔状或透镜状宏观形态、麻坑内杂乱的沉积填充、局部地层的上拱形态及古生物化石显示的沉积间断或时序混乱等。五峰组海底麻坑沉积具岩石学、地层学、古环境及油气地质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麻坑 细粒岩 五峰组 奥陶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海底麻坑的特征、分类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沈奥 孙启良 +1 位作者 蔡砥柱 邢子浩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4-217,共14页
海底麻坑是由超压流体溢出海底时侵蚀海底沉积物所形成的一种负地貌,其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下构造环境(如大陆边缘盆地和增生楔等)。综合近年有关海底麻坑的研究成果,依据麻坑形状、直径、长宽比、空间分布以及垂向充填方式等特征,对其类... 海底麻坑是由超压流体溢出海底时侵蚀海底沉积物所形成的一种负地貌,其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下构造环境(如大陆边缘盆地和增生楔等)。综合近年有关海底麻坑的研究成果,依据麻坑形状、直径、长宽比、空间分布以及垂向充填方式等特征,对其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详细介绍了麻坑形成的主要条件及影响因素(如底辟、断层等),深入阐释了麻坑的成因机制。麻坑形成过程中,地层中的局部异常流体压力(超压)是最为关键的条件和驱动因素。根据地层中超压形成和释放过程的快慢,可以将麻坑的成因机制划分为渐进型、突发型和混合型3类。渐进型麻坑形成过程中,地层超压的形成和释放的过程较为缓慢;突发型麻坑形成过程中地层超压形成和释放的过程较快;混合型麻坑的形成过程介于二者之间。鉴于麻坑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海水和下伏地层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未来十分有必要对海底深部地层中“超压形成-流体聚集-垂向运移至海底表面并逸散-形成麻坑”的整个动态过程展开物理和数值模拟研究,进一步建立海底麻坑形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麻坑 分类 影响因素 成因机制
下载PDF
日积礁南侧海底麻坑分布及其发育特征
3
作者 王家豪 尚继宏 +4 位作者 吴自银 赵荻能 朱超 刘志豪 崔丙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74,共13页
海底麻坑是地层中流体沿着运移通道溢出海底,侵蚀海底沉积物形成的凹陷地貌。本文利用最新获取的船测高分辨率水深数据和浅地层剖面数据,对南海日积礁南侧海底麻坑分布及其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基于高分辨率地貌学特征和浅地层剖面规律... 海底麻坑是地层中流体沿着运移通道溢出海底,侵蚀海底沉积物形成的凹陷地貌。本文利用最新获取的船测高分辨率水深数据和浅地层剖面数据,对南海日积礁南侧海底麻坑分布及其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基于高分辨率地貌学特征和浅地层剖面规律识别并统计了区内219个总体规模较大的麻坑,经分析发现,海水水深和麻坑规模具有较弱相关性:水深与麻坑直径、坑深呈不明显正相关,直径与内壁坡度呈不明显负相关。揭示了区内特殊地貌和麻坑的分布、形态、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圆形和椭圆形普通麻坑多分布于海丘丘顶部位;半月型大型麻坑多分布于海丘中下部;而串珠状拉长型巨型麻坑则主要分布于深海丘间峡谷。本区麻坑形态和规模从丘顶到峡谷的变化直接对应了麻坑不同阶段的发育过程,其本质受区内构造和动力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坑 构造地貌 成因 演化
下载PDF
塑料模表面桔皮和麻坑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4
作者 窦鲁豫 陈向荣 朱小波 《中国科技财富》 2009年第2X期12-12,共1页
采用机械抛光时则必须使用合适的压力,避免出现桔皮和麻坑。为了提高模具的抛光性能可以采用渗碳、渗氮的方法提高模具硬度,减少桔皮和麻坑的出现。
关键词 桔皮和麻坑 桔皮和麻坑产生的原因 桔皮和麻坑的处理方法
下载PDF
麻坑、泥火山在南海北部与西部陆缘的分布特征和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5
作者 陈江欣 关永贤 +4 位作者 宋海斌 杨胜雄 耿明会 拜阳 刘伯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9-938,共20页
本文利用新的高分辨率海底多波束地形数据与以往研究资料对南海台西南盆地及以西和中建南盆地北部及以北陆缘区域内的麻坑与泥火山分布区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总结.本文提出根据麻坑的个体平面形态、规模量级和组合形式建立麻坑的三类分... 本文利用新的高分辨率海底多波束地形数据与以往研究资料对南海台西南盆地及以西和中建南盆地北部及以北陆缘区域内的麻坑与泥火山分布区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总结.本文提出根据麻坑的个体平面形态、规模量级和组合形式建立麻坑的三类分类体系并进行总结阐述.麻坑的直径与坑深总体具有线性变化关系但又有区域性分布特征,可能反映了不同海区底质性质、浅地层构造活动、海底倾斜程度和海底底流等因素的不同影响;同一区域泥火山的直径与高度具有线性关系而不同区域拟合斜率差异较大,可能说明同区域泥火山形态、流体成分和来源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其分布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麻坑、泥火山的产生与近5Ma新构造运动期内台湾南部和南海西缘区域性走滑断裂活动相一致,主要分布在构造活动较为活跃,沉积较为薄弱的近坡折带和大陆坡区域,在具有走滑性质的台西南、莺歌海和中建南盆地分布较广、规模较大,而在其他主要张裂性质盆地中分布较少,规模较小.其分布特征一方面能够说明某些区域流体的大量渗漏与逸散,另一方面也能够说明某些区域持续的构造活动有利于该区域深部流体的重新聚集与成藏,从而成为指导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坑 泥火山 新构造运动 流体 南海
下载PDF
利用反射地震和多波束资料研究南海西北部麻坑的结构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25
6
作者 拜阳 宋海斌 +2 位作者 关永贤 陈江欣 刘伯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208-2222,共15页
麻坑通常是由海底流体逸散形成的一种海底表面的残留地貌.本文所研究的区域主要位于南海的西北部,包括琼东南盆地的西南部和中建南盆地的中北部.该区域海底表面主要覆盖细粒沉积物,并且底流活动强烈,底流水道发育.为麻坑的形成和发育提... 麻坑通常是由海底流体逸散形成的一种海底表面的残留地貌.本文所研究的区域主要位于南海的西北部,包括琼东南盆地的西南部和中建南盆地的中北部.该区域海底表面主要覆盖细粒沉积物,并且底流活动强烈,底流水道发育.为麻坑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麻坑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流体逸散系统,本文通过反射地震资料在本区发现了断层、气烟囱、泥火山、泥底辟、声空白/声混浊、强反射等多种与流体逸散相关的指示特征.麻坑的几何特征随着区域的不同会有较大变化.首先本区麻坑的尺寸跨度较大,与底流水道伴生的麻坑和广乐隆起的麻坑表面宽度通常是几十米到数百米,其他区域麻坑的表面宽度通常可达数千米,被称为巨型麻坑.其次本区麻坑的表面形态复杂多样,有圆形、椭圆形、新月形、环形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可能指示了麻坑的不同发育阶段,新月形麻坑可能发育程度较低,其次是环形,圆形则相对较为成熟.据此推断发育程度较低的新月形麻坑有可能是活动麻坑,而地震海洋学的资料也倾向于证实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坑 流体逸散 底流 南海 地震海洋学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海底麻坑的形成与泥底辟发育和流体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9
7
作者 邸鹏飞 黄华谷 +2 位作者 黄保家 何家雄 陈多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36,共11页
麻坑作为海底冷泉流体活动的标志,普遍分布于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区和莺东斜坡带。莺歌海盆地单个麻坑面积5×8—24×26m2,坑深一般在0.5—6.7m之间,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个别为长条状,最大的面积达300×580m2,坑深为117m。... 麻坑作为海底冷泉流体活动的标志,普遍分布于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区和莺东斜坡带。莺歌海盆地单个麻坑面积5×8—24×26m2,坑深一般在0.5—6.7m之间,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个别为长条状,最大的面积达300×580m2,坑深为117m。麻坑的形成与泥底辟多期次活动和气藏中天然气等流体的向上运移和喷发有关。麻坑发育区常伴有泥火山形成。地震剖面上有古麻坑(被掩埋的麻坑)的发育,表明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冷泉流体的喷发。在同一渗漏通道内由同一泥底辟形成的2次麻坑表明历史时期发生了2次间歇性的泥底辟上侵活动。依据莺歌海盆地麻坑深度,估计向上渗漏导致麻坑形成的深部气藏中的游离气层厚约16—9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坑 泥底辟 莺歌海盆地 游离气渗漏
下载PDF
海底麻坑的构型、特征、演化及成因——以西非木尼河盆地陆坡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磊 裴都 +3 位作者 都鹏燕 阮意 郑兵 王茂楠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58,共6页
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研究了西非木尼河盆地海底麻坑的构型、演化模式及成因机制。海底麻坑分为孤立麻坑和条带状麻坑(简称麻坑带),麻坑带由较多的单个麻坑呈条带状排列聚集而成,单个麻坑的面积在0.2~0.6km2,麻坑深度约20... 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研究了西非木尼河盆地海底麻坑的构型、演化模式及成因机制。海底麻坑分为孤立麻坑和条带状麻坑(简称麻坑带),麻坑带由较多的单个麻坑呈条带状排列聚集而成,单个麻坑的面积在0.2~0.6km2,麻坑深度约20~60m。过孤立麻坑或横切麻坑带的地震剖面上,麻坑及其之下地层具有U形反射特征,显示麻坑之下有气烟囱发育。并具有振幅增强、同相轴下拉的特征:顺麻坑带走向的地震剖面具有脊一槽相间的地形特征。研究区的麻坑带受古深水水道控制.麻坑带与古水道的平面分布相吻合。由古水道控制形成麻坑带的演化模式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古水道超压形成、古水道超压释放、麻坑物质冲洗、麻坑形成。海底麻坑的成因机制具有多样性,但基本上都是由海底地层中的流体发生渗漏或喷发所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麻坑 构造成因 演化模式 木泥河盆地 非洲西部
下载PDF
南海西部海底巨型麻坑活动性示踪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关永贤 罗敏 +4 位作者 陈琳莹 王淑红 颜文 王宏斌 陈多福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28-639,共12页
南海西部陆坡海域海底广泛发育麻坑,其规模和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均属罕见,但关于它们目前的活动特征尚不清楚。通过对西沙隆起西南部麻坑区采集的两根沉积柱样孔隙水SO^2–4、K^+、Mg^2+、Ca^2+、Sr^2+以及溶解有机碳(DIC)含量随深... 南海西部陆坡海域海底广泛发育麻坑,其规模和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均属罕见,但关于它们目前的活动特征尚不清楚。通过对西沙隆起西南部麻坑区采集的两根沉积柱样孔隙水SO^2–4、K^+、Mg^2+、Ca^2+、Sr^2+以及溶解有机碳(DIC)含量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的研究,揭示麻坑内与硫酸根消耗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推断麻坑目前的活动状况。采集于麻坑外的C9柱样SO^2–4浓度变化整体呈向下凹的形态降低,减少的硫酸根是被有机质硫酸盐还原作用消耗。采集于麻坑内的C14柱样SO^2–4浓度梯度呈现明显的三段式变化,0.00-0.66 m内SO2–4浓度变化主要受有机质硫酸盐还原作用控制,0.66-3.70 m受有机质硫酸盐还原和甲烷缺氧氧化共同控制,3.70 m以下部分主要受甲烷缺氧氧化作用的影响。根据C14柱样3.7 m以下孔隙水硫酸根浓度梯度计算的硫酸根-甲烷交接带(SMI)约在14.3 m处,甲烷向上扩散的通量约为0.0144 mol/(m^2·a)。此外,2个柱样沉积物孔隙水的Ca^2+浓度均随深度明显降低,而Mg2+浓度略微降低,主要与自生碳酸盐矿物沉淀有关。C14的Mg/Ca和Sr/Ca随深度变化指示该柱样沉积物中自生碳酸盐岩矿物主要为高镁方解石。2个柱样的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目前研究区麻坑活动不活跃, C14麻坑中含甲烷流体发生微弱渗漏,可能处于麻坑活动的衰落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水 地球化学 海底麻坑 西沙隆起 南海北部
下载PDF
海底麻坑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罗敏 吴庐山 陈多福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5期33-42,共10页
麻坑作为海底流体活动遗留下的痕迹,是一种常见的海底地貌。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多数的海底麻坑是沉积地层中的流体向海底快速强烈喷发或者缓慢渗漏过程中形成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海底凹坑。在综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海... 麻坑作为海底流体活动遗留下的痕迹,是一种常见的海底地貌。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多数的海底麻坑是沉积地层中的流体向海底快速强烈喷发或者缓慢渗漏过程中形成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海底凹坑。在综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海底麻坑的形态特征及分类、主要的研究方法、成因机制及研究意义,并指出海底流体运聚的动态平衡过程及对麻坑和冷泉系统的长期原位监测将是今后海底流体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麻坑 流体活动 成因机制 长期监测
下载PDF
西非下刚果盆地海底麻坑特征及与盐岩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志方 孙自明 +1 位作者 高君 滕彬彬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4-169,共6页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系统研究了下刚果盆地深海麻坑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盐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发现,该区海底麻坑几何形态主要有平面上圆形、剖面上深V型和平面上条形、剖面浅U型两大类,并分别分布于由浅水到深水的东西两个不同...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系统研究了下刚果盆地深海麻坑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盐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发现,该区海底麻坑几何形态主要有平面上圆形、剖面上深V型和平面上条形、剖面浅U型两大类,并分别分布于由浅水到深水的东西两个不同区带。进一步分析认为,该区麻坑的发育、分布与下部盐岩构造活动有密切关系,东部盐岩底辟构造带上发育由压扭应力作用下的海底地层挤压破裂并诱发流体高压喷射而形成的深V型麻坑,西部盐岩挤压逆冲构造带上发育由拉张应力作用下的沿盐岩体边界上海底地层拉张破裂而形成的U型麻坑。该区产生麻坑的海底地层破裂和流体高压均由下部盐岩构造活动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刚果盆地 深V型麻坑 浅U型麻坑 盐底辟 盐蓬
下载PDF
南海中建海域麻坑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志力 王彬 +3 位作者 李丽 李东 张颖 孙国忠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期42-49,共8页
海底麻坑在圈定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和指示海底地质灾害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海中建海域的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用自动追踪技术对研究区海底地貌特征进行了刻画,发现了众多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麻坑,可分为圆形麻坑、椭圆... 海底麻坑在圈定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和指示海底地质灾害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海中建海域的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用自动追踪技术对研究区海底地貌特征进行了刻画,发现了众多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麻坑,可分为圆形麻坑、椭圆形麻坑、拉长形麻坑、新月形麻坑和复合型麻坑等5类。中建海域的海底麻坑主要发育在海底地形坡折的位置,成群、成带分布,在地形平坦的位置麻坑不发育。影响中建海域麻坑形成的因素主要有火山活动、断裂活动、水合物分解、海底底流等。引起中建海域海底形成麻坑的流体主要有4种,分别是火山热液、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气体、沿断裂向上运移的深部油气及火山热液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气体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中建海域 麻坑 天然气水合物 火山 断裂
下载PDF
中厚板表面麻坑缺陷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跃飞 王锁涛 +1 位作者 刘永利 董占斌 《轧钢》 2014年第3期18-19,35,共3页
本文描述了中厚板表面麻坑缺陷宏观形貌、特征,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中厚板表面麻坑缺陷的形态、组成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麻坑缺陷的宏观形貌为连续的片状粗糙面,其下有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凹坑;麻坑缺陷处成分存在Fe、O... 本文描述了中厚板表面麻坑缺陷宏观形貌、特征,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中厚板表面麻坑缺陷的形态、组成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麻坑缺陷的宏观形貌为连续的片状粗糙面,其下有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凹坑;麻坑缺陷处成分存在Fe、O、Na、Mg、Si、S、K、Ca元素;缺陷处O含量明显增高,证明缺陷处成分主要为铁的氧化物。因此,麻坑缺陷为轧制过程中氧化铁皮、设备锈蚀物等异物掉落到钢板表面并被压入导致。经过优化轧制水冷工艺、除鳞工艺、及时彻底清理设备上堆积的氧化铁皮沉淀物及锈蚀物,可有效控制麻坑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麻坑缺陷 氧化铁皮 锈蚀物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麻坑地貌特征及其地质灾害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超 潘翔 +6 位作者 蔡锋 陈庆辉 郑勇玲 吴承强 宋志晓 卢惠泉 鲍晶晶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年第7期52-55,共4页
文章通过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及其赋存区典型地貌体特征的分析,梳理了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和麻坑地貌体的地质灾害类型,阐述了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造成海底滑坡、滑塌和甲烷气体大规模逸散,继而引起海底输电或通信电缆毁坏、海洋石... 文章通过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及其赋存区典型地貌体特征的分析,梳理了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和麻坑地貌体的地质灾害类型,阐述了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造成海底滑坡、滑塌和甲烷气体大规模逸散,继而引起海底输电或通信电缆毁坏、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垮塌,甚至海啸和全球气候变暖等严重灾害。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开采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麻坑地貌 地质灾害 环境效应 南海北部陆坡
下载PDF
石灰石砂铸钢件麻坑缺陷剖析及预防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慕荣 苏勇 +1 位作者 包彦堃 蔡保平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23-25,共3页
剖析麻坑缺陷后认为,它由铸件表面非均匀氧化造成.提高涂料层高温固密性,改良面砂、不上涂料或制成多孔的均匀弱氧化涂料层均可减免麻坑.
关键词 石灰石砂 铸钢件 麻坑 缺陷
下载PDF
厚规格车轮钢表面麻坑缺陷成因及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超凡 徐海卫 +3 位作者 于洋 周旬 王松涛 肖宝亮 《轧钢》 2015年第5期20-23,共4页
分析了厚规格车轮钢表面麻坑缺陷的微观形貌及成因,针对缺陷成因提出了相应的热轧生产控制策略。研究表明:厚规格车轮钢轧后氧化铁皮厚于常规钢种,用户开平过程中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发生破碎后从带钢基体脱落,随开平过程被矫直辊压入带钢... 分析了厚规格车轮钢表面麻坑缺陷的微观形貌及成因,针对缺陷成因提出了相应的热轧生产控制策略。研究表明:厚规格车轮钢轧后氧化铁皮厚于常规钢种,用户开平过程中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发生破碎后从带钢基体脱落,随开平过程被矫直辊压入带钢表面进而形成麻坑缺陷;采用"降温增水提速"的工艺措施,降低板坯出炉温度、精轧入口温度,增加精轧机架间冷却水量,提高精轧轧制速度,可以有效控制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厚度,显著降低麻坑缺陷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钢 麻坑 成因 控制措施
下载PDF
4Cr10Si2Mo钢气门杆表面麻坑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建才 梅殿君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4Cr10Si2Mo钢气门杆部在精磨后经常会出现"麻坑"。通过低倍检测、显微组织观察、SEM能谱分析等手段对"麻坑"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产生的原因与Si、Al、Ca形成的脆性夹杂物有关,在金属塑性变形及冷、... 4Cr10Si2Mo钢气门杆部在精磨后经常会出现"麻坑"。通过低倍检测、显微组织观察、SEM能谱分析等手段对"麻坑"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产生的原因与Si、Al、Ca形成的脆性夹杂物有关,在金属塑性变形及冷、热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拉应力作用,脆性夹杂物碎裂后脱落而造成。为了防止"麻坑"的产生,必须提高气阀钢冶金质量,严格控制气门原材料表面质量及夹杂物的数量、大小、分布、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门 表面麻坑 4Cr10Si2Mo钢 非金属夹杂物
下载PDF
PS版基表面麻坑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瑞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01年第11期26-28,共3页
介绍了铝质PS版基带材热轧粘铝形成机理;分析了PS版基表面麻坑形成过程及原因;制定并实施了产品质量控制手段和相应的检查方法。PS版基带材的质量及成品率都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 铝质PS版基 麻坑 粘铝 氧化铝 乳液 印刷
下载PDF
精铸3Cr13铸件麻坑缺陷的产生及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九成 王锦学 《铸造工程.造型材料》 2000年第3期37-37,36,共2页
用硅溶胶法熔模精密铸造3Cr13铸件,铸件表面级易产生大量麻坑缺陷。经试验、摸索麻坑是由于铸件局部严重氧化所致。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使铸件在还原气氛中凝固结晶,可得到表面光滑的铸件。
关键词 精密铸造 硅溶胶 3Cr13 麻坑缺陷 铸钢件
下载PDF
南海礼乐盆地海底麻坑地貌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田升 吴自银 +7 位作者 赵荻能 李守军 尚继宏 高金耀 周洁琼 刘洋 朱超 鲁号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6-120,共15页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和浅地层剖面数据,首次对南海礼乐盆地南部坳陷海底麻坑进行了系统的识别研究。共识别出各类麻坑81个,其中麻坑直径最大约2.4 km,坑深最大约157 m。麻坑种类多样:按平面形态主要分为圆形、椭圆形、拉长形和...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和浅地层剖面数据,首次对南海礼乐盆地南部坳陷海底麻坑进行了系统的识别研究。共识别出各类麻坑81个,其中麻坑直径最大约2.4 km,坑深最大约157 m。麻坑种类多样:按平面形态主要分为圆形、椭圆形、拉长形和新月形麻坑;按组合方式分为孤立麻坑、链状麻坑和复合麻坑;按直径分为正常麻坑和大型麻坑。区域内发育多条大型海底峡谷,峡谷侵蚀引起两侧地层稳定性降低,气体储层遭受破坏,泄露的气体沿断层或气烟囱等喷发出海底形成麻坑。而因麻坑生成时剥蚀的沉积物质与周围水体混合并逐渐发展成浊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海底峡谷向下延伸。研究区内单个麻坑的平面形态最初为圆形或椭圆形,之后由于重力流和峡谷侵蚀的影响,逐渐发展成拉长形或新月形,麻坑之间也会发生组合形成复合麻坑。链状麻坑与冲沟的形成联系密切,沿垂直于等深线方向展布的链状麻坑在重力流的冲刷下,发育成底部平坦的麻坑冲沟。对比分析全球其他海域麻坑,发现海底麻坑尺寸与水深关系密切,在深水区域更容易发育大型麻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麻坑 海底峡谷 分类 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