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约不是麻子仁丸证 被引量:5
1
作者 肖相如 《河南中医》 2009年第11期1044-1045,共2页
经过考证认为,"脾约"是太阳阳明,不是麻子仁丸证,麻子仁丸证与脾无涉,麻子仁丸证与承气证的区别是杂病和热病的区别。
关键词 “脾约” 麻子仁丸证 “太阳阳明” 承气 杂病 热病
下载PDF
《伤寒论》之脾约证与麻子仁丸证探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湘云 佃丽萍 佃泽钿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3期53-53,59,共2页
通过研究"胃强脾弱"、"肺失传送,脾亦失调"、"脾胃湿热相搏"等学说,探讨脾约证与麻子仁丸证的涵义及异同,提出麻子仁丸证不等同于脾约证的观点以及脾约证有胃热脾约及脾胃湿热两种理解。
关键词 伤寒论 脾约 麻子仁丸证 脾胃 治疗
下载PDF
谈《伤寒论》之渴(上)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明炯 王文华 余钰 《河南中医》 2019年第9期1297-1300,共4页
阳明病多口渴,阳明胃家有热是导致口渴的直接原因。小柴胡汤证患者如果阳明热重津液被伤,则口渴,张仲景去半夏之辛燥,加人参、栝蒌根生津液;如果患者风重,则不渴,仲景去人参之甘寒,加桂枝祛风。脾约丸证患者,胃气虚乏而生热,此热乃虚热... 阳明病多口渴,阳明胃家有热是导致口渴的直接原因。小柴胡汤证患者如果阳明热重津液被伤,则口渴,张仲景去半夏之辛燥,加人参、栝蒌根生津液;如果患者风重,则不渴,仲景去人参之甘寒,加桂枝祛风。脾约丸证患者,胃气虚乏而生热,此热乃虚热,其病机以脾虚寒为主,所以患者口不渴。阳明经阳气的来复是疾病向愈之兆,阳气来复的表现为口渴,此时病人少量饮水,阴阳自和则痊愈;如果饮水过多则"不能消之",表现为"其腹必满,小便不利";对于"太阳有寒,阳明有热",加上饮水过多的患者,当阳气恢复必定"大汗出,小便利",阳明之热和太阳之寒随汗而解,体内蓄积之水随小便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病 《伤寒论》 张仲景 小柴胡汤 麻子仁丸证 猪苓汤 肝乘脾 肝乘肺
下载PDF
“胃强脾弱”考证 被引量:4
4
作者 洪靖 王鹏 +2 位作者 陆瑶瑶 刘怡婧 李董男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对胃强脾弱证中涉及的"胃""脾弱"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并对胃强脾弱证之病因病机与治法方药进行系统探究。认为古之"胃强脾弱"的病机是肠热脾约,属麻子仁丸证;今之"胃强脾弱&... 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对胃强脾弱证中涉及的"胃""脾弱"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并对胃强脾弱证之病因病机与治法方药进行系统探究。认为古之"胃强脾弱"的病机是肠热脾约,属麻子仁丸证;今之"胃强脾弱"的病机是胃热脾虚,属半夏泻心汤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强脾弱 麻子仁丸证 半夏泻心汤
原文传递
从《注解伤寒论》探究脾约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0,共3页
关于"脾约"的内在涵义、与麻子仁丸证的关系,以及麻子丸证的病机为胃强脾弱均存在争议。本文从《注解伤寒论》入手,结合对《伤寒论》原文及其他医家的相关论述后认为,在理解"脾约"时需把握两点:"脾为胃行其津... 关于"脾约"的内在涵义、与麻子仁丸证的关系,以及麻子丸证的病机为胃强脾弱均存在争议。本文从《注解伤寒论》入手,结合对《伤寒论》原文及其他医家的相关论述后认为,在理解"脾约"时需把握两点:"脾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受到约束,津液但输膀胱;患者需有小便数、大便硬等临床症状;"脾约"为"太阳阳明"的一种转归,根据病势之不同,可分为小承气汤证、麻子仁丸证等。"脾约"不等同于麻子仁丸证,但麻子仁丸证属于"脾约"。麻子仁丸原方是针对胃肠燥结之实证所设,若患者兼有脾气虚或脾阴虚,麻子仁丸原方并非适宜,故在临床运用该方时需注意随证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约 太阳阳明 麻子仁丸证 胃强脾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