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痹性贝毒产毒藻株的三维荧光光谱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曾伟基 苟偲钰 +2 位作者 曹洁茹 江天久 毕卫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以微小亚历山大藻(台湾株)(AMSY)、塔玛亚历山大藻(大亚湾株)(ATDY)、链状裸甲藻(防城港株)(GCFC)、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ATHK)、链状亚历山大藻(南海株)(ACSY)5株4种产麻痹性贝毒(PSP)微藻以及21株不产...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以微小亚历山大藻(台湾株)(AMSY)、塔玛亚历山大藻(大亚湾株)(ATDY)、链状裸甲藻(防城港株)(GCFC)、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ATHK)、链状亚历山大藻(南海株)(ACSY)5株4种产麻痹性贝毒(PSP)微藻以及21株不产PSP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微藻的各生长期产毒能力与三维荧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产毒藻类单位藻细胞产毒量会发生显著变化,低温可促进麻痹性贝毒的产生。通过Db7小波分解,选取Ca3尺度分量的联合荧光谱作为特征谱并利用Fisher判别发现,产PSP藻与不产PSP藻荧光差异主要集中在λ_(ex)为400~425和450~545nm;λ_(em)为715~750 nm的波段,利用判别函数建立判别式,实现了对产麻痹性贝类毒素藻类的识别测定。对产PSP毒素藻类的判别率达到93.7%,不产PSP毒素藻类判别率达到93.3%,综合判别率为93.5%。该研究可实现对水体中活体产PSP微藻的快速识别,为进一步开发产毒微藻识别仪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藻类 三维荧光 Db7小波 FISHER判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