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竹属一新种——三江麻竹
1
作者 黄大勇 卢宗军 +4 位作者 韦岑妮 周通 李立杰 陈述琳 邓毅晖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1期92-95,共4页
描述了广西北部地区牡竹属新种——三江麻竹Dendrocalamus sanjiangensis D.Y.Huang et al.。其与麻竹D.latiflorus Munro的区别在于节间密被深褐色、灰白色刺毛;箨耳鞘口繸毛发达,箨舌高8~12 mm,先端双峰状隆起。
关键词 牡竹属 三江麻竹 麻竹 新种 种质资源 广西三江县
下载PDF
低磷胁迫对麻竹幼苗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江瑞熠 朱梦恬 +5 位作者 杨靖 韩永振 何天友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磷胁迫下麻竹幼苗叶片的生理变化探究麻竹幼苗对低磷环境的耐受性。【方法】以麻竹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法进行室内控制条件下的低磷胁迫试验。按照霍格兰配方配制营养液,用KH2PO4分别配制0、0.2、0.4、0.8和1.6 mmo... 【目的】通过研究磷胁迫下麻竹幼苗叶片的生理变化探究麻竹幼苗对低磷环境的耐受性。【方法】以麻竹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法进行室内控制条件下的低磷胁迫试验。按照霍格兰配方配制营养液,用KH2PO4分别配制0、0.2、0.4、0.8和1.6 mmol·L^(-1)磷溶液,其他营养元素含量保持相同。【结果】麻竹幼苗叶片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磷含量的提高而提高;淀粉、纤维素、MDA含量及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随磷含量的提高而降低。相比于缺磷处理(0 mmol·L^(-1)),磷浓度为1.6 mmol·L^(-1)时麻竹幼苗叶片的各个生理指标均呈显著差异,还原糖及纤维素含量分别上升了56.45%和67.08%,淀粉、可溶性糖、MDA含量及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分别下降了34.86%、14.61%、73.89%、64.19%、89.99%和65.34%;在不同浓度磷胁迫下MDA含量均呈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最小,而POD酶活性差异最大。【结论】麻竹幼苗对低磷胁迫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苗期能适应低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低磷胁迫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麻竹光合特性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林美霞 苏建霖 +5 位作者 朱芃铠 陈凌艳 何天友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本试验以麻竹为材料,分别设置0 g/丛(N0,对照)、11.2 g/丛(N1)、13.5 g/丛(N2)、22.5 g/丛(N3)共4个施氮量水平,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笋期麻竹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出笋数量的影响,并分析出笋数量与各出笋期叶片光... 本试验以麻竹为材料,分别设置0 g/丛(N0,对照)、11.2 g/丛(N1)、13.5 g/丛(N2)、22.5 g/丛(N3)共4个施氮量水平,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笋期麻竹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出笋数量的影响,并分析出笋数量与各出笋期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强笋期麻竹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显著提高出笋数量。麻竹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及出笋数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3处理即施氮量为22.5 g/丛时各指标达到最大值,而胞间二氧化碳(Ci)则呈相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出笋期叶片Pn、Gs、Tr和NR、GS、GOGAT活性与出笋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看出,施氮量22.5 g/丛(N3)能够更好地协调碳氮代谢水平,增强麻竹光合特性,提高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增加麻竹出笋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施氮量 光合特性 氮代谢 出笋数量
下载PDF
柳州市不同产区麻竹笋品质分析
4
作者 贾冬冬 梁绍煜 +4 位作者 熊建文 潘慧玲 朱秀芬 崔娜 徐振国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为揭示柳州市不同产区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笋品质差异,以柳州螺蛳粉酸笋原材料认定基地的麻竹笋为研究对象,测定麻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比较分析各产区麻竹笋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竹笋外观品质差异显著;... 为揭示柳州市不同产区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笋品质差异,以柳州螺蛳粉酸笋原材料认定基地的麻竹笋为研究对象,测定麻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比较分析各产区麻竹笋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竹笋外观品质差异显著;柳北、柳城县-1产区竹笋基径、长度和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产区,可食率均较高;柳北产区竹笋外观品质最好。不同产区竹笋营养品质差异显著;柳城县-2产区竹笋蛋白质、淀粉、总糖、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均较高,营养品质最好。不同产区竹笋食味品质差异显著;柳城县-1产区竹笋纤维素和单宁含量均最低,草酸含量较低,食味品质最好。不同产区竹笋品质综合得分指数表现为柳城县-1>柳北>柳城县-2>柳南>鱼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观品质 营养品质 食味品质 麻竹
下载PDF
两株乳杆菌对发酵麻竹笋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5
作者 叶欣怡 杜晓仪 +4 位作者 肖更生 徐玉娟 吴继军 余元善 李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151-162,共12页
【目的】为解析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单一和复合发酵麻竹笋对其品质的影响规律,挖掘适宜麻竹笋发酵的发酵剂。【方法】以植物乳杆菌S1、发酵乳杆菌G9为发酵菌株,研究这2株乳杆菌单一和复合发酵对发酵麻竹笋乳酸菌数、还原糖、pH值、... 【目的】为解析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单一和复合发酵麻竹笋对其品质的影响规律,挖掘适宜麻竹笋发酵的发酵剂。【方法】以植物乳杆菌S1、发酵乳杆菌G9为发酵菌株,研究这2株乳杆菌单一和复合发酵对发酵麻竹笋乳酸菌数、还原糖、pH值、总酸、亚硝酸盐、抗氧化性、有机酸、生物胺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结果】与自然发酵组比较,2株乳杆菌发酵可显著提高发酵麻竹笋的乳酸菌数、总酸、有机酸含量和抗氧化活性(P<0.05),降低发酵麻竹笋的pH值和还原糖含量。在发酵第4天,G9发酵组的乳酸菌数最高、为8.70 lg(CFU/mL);发酵结束时,接种发酵组的乳酸菌数均高于6.31 lg(CFU/mL),均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接种发酵组总酸、乳酸含量也显著高于自然发酵麻竹笋,其中S1发酵组的总酸和乳酸含量最高、分别为5.86和3.66 g/kg。接种发酵组的亚硝酸盐和生物胺含量在发酵期间均显著低于自然发酵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组、S1发酵组、G9发酵组和复合发酵组中分别检测出26、33、29和31种挥发性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分别为12.75、22.58、15.15、20.81 mg/kg;与接种发酵组相比,自然发酵组的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对较少,其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12.75 mg/kg)也低于接种发酵组,表明接种发酵可有效提升发酵麻竹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论】植物乳杆菌S1和发酵乳杆菌G9均能提升发酵麻竹笋的品质,可作为麻竹笋的潜在发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植物乳杆菌 发酵乳杆菌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麻竹种子育苗与分蔸快繁技术
6
作者 李霖 《农技服务》 2024年第8期64-66,共3页
麻竹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栽培的优良笋材两用竹种。随着黔北地区竹产业发展,优良麻竹种苗需求大幅增加。为繁育优良麻竹种苗提供技术支撑,从种子筛选及储存、播种育苗、袋苗选育出苗、分蔸快繁、分蔸苗选育出苗等方面总结麻竹种子育苗及... 麻竹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栽培的优良笋材两用竹种。随着黔北地区竹产业发展,优良麻竹种苗需求大幅增加。为繁育优良麻竹种苗提供技术支撑,从种子筛选及储存、播种育苗、袋苗选育出苗、分蔸快繁、分蔸苗选育出苗等方面总结麻竹种子育苗及分蔸快繁技术。该技术可解决麻竹开花风险问题,种苗具有发笋率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生命周期长等显著特点,能减少造林风险,提高麻竹林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种子育苗 分蔸快繁
下载PDF
麻竹栽培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7
作者 陆宁平 《农家科技》 2024年第7期34-36,共3页
麻竹具有产量高、味道鲜美的特点,是夏季与秋季较为优质的蔬菜类型,所制作出的笋丝、笋罐头等更是畅销于国内外。为进一步提高麻竹的产量与质量,选择采取科学合理的麻竹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极为关键。本文从麻竹的造林地选择、造林方... 麻竹具有产量高、味道鲜美的特点,是夏季与秋季较为优质的蔬菜类型,所制作出的笋丝、笋罐头等更是畅销于国内外。为进一步提高麻竹的产量与质量,选择采取科学合理的麻竹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极为关键。本文从麻竹的造林地选择、造林方法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麻竹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并阐述了麻竹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麻竹生产者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措施
下载PDF
DB4418/T 022—2023《西牛麻竹笋种植技术规程》标准解读
8
作者 雷海燕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6期72-74,共3页
广东省清远市地方标准DB4418/T 022—2023《西牛麻竹笋种植技术规程》的发布实施,不仅可以推广西牛麻竹笋的标准化种植技术,为其高产丰产奠定基础,还可以推动西牛麻竹笋特色产业向更多地区推广实施,实现产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对标准中的... 广东省清远市地方标准DB4418/T 022—2023《西牛麻竹笋种植技术规程》的发布实施,不仅可以推广西牛麻竹笋的标准化种植技术,为其高产丰产奠定基础,还可以推动西牛麻竹笋特色产业向更多地区推广实施,实现产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对标准中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解读,旨在推动该标准在全市范围内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牛麻竹 产地条件 病虫害防治 竹笋采收 标准解读
下载PDF
不同纬度引种地马来甜龙竹(Dendrocalamus asper)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杜旭华 丁兴萃 +3 位作者 陈岩 吴寿国 邹跃国 巫广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7,共5页
对试种于浙江、福建、广东等3省不同纬度试验地的马来甜龙竹(泰国种源)的光合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引种驯化过程中竹子光合生理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马来甜龙竹光合能力对纬度变化表现出适应性;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类型、光合能力以及... 对试种于浙江、福建、广东等3省不同纬度试验地的马来甜龙竹(泰国种源)的光合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引种驯化过程中竹子光合生理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马来甜龙竹光合能力对纬度变化表现出适应性;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类型、光合能力以及光响应特征等均会随纬度变化而不同。由于瑞安纬度最高,其光强、气温相对较低,马来甜龙竹的光合能力明显较华安和广宁弱。瑞安马来甜龙竹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在12:00出现,其他两地的呈现"双峰型",分别在10:00和14:00出现,且首峰高于次峰。在瑞安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较低,仅约为其他两地的80%,且补偿点和饱和点都较低,饱和光强仅为712.60μmol/(m2.s)。华安马来甜龙竹的光补偿点最高,饱和点也较高。气孔导度是影响马来甜龙竹光合作用上午和午休的关键因子,下午则主要受非气孔因素影响。瑞安马来甜龙竹的气孔导度明显低于其他两地,这使瑞安马来甜龙竹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净光合速率要低于其他两地。气孔因素引起华安和广宁马来甜龙竹的净光合速率午休,下午则因非气孔因素引起马来甜龙竹净光合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甜龙竹(泰国种源) 引种 光合生理 光响应
下载PDF
不同种源麻竹表型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东宝 吴敏 +4 位作者 余蓉 何天友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50,共12页
以来自福建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贵州省、浙江省和江西省的20个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种源为研究对象,采用Duncan s多重比较、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种源... 以来自福建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贵州省、浙江省和江西省的20个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种源为研究对象,采用Duncan s多重比较、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种源麻竹表型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富顺种源的株高、胸径和分枝角度最大,云南绥江种源的最长节间长、总节数和胸高处节间长最大,贵州望谟种源的枝下节数、枝下高和丛内株数最大,浙江苍南种源的分枝数最大,广东仁化种源的最长枝长和冠幅最大,广西兴宁种源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最大,浙江苍南种源的叶厚最大,四川东坡种源的叶长宽比最大;除叶厚外,其余16个表型性状在种源内和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麻竹表型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麻竹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在13.64%~67.91%之间,其中,枝下高的变异系数均值最大,最长节间长的变异系数均值最小;不同种源麻竹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在14.21%~43.93%之间,其中,云南陇川种源的变异系数均值最大,广东仁化种源的变异系数均值最小。麻竹种源内变异(方差分量百分比均值为44.48%)大于种源间变异(方差分量百分比均值为37.25%),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41.61%,其中,株高、丛内株数和冠幅的表型分化系数较高,分别为77.47%、76.63%和71.9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6.8处,20个种源可分为3类,即云贵川渝地区一类(包括9个种源)、东南沿海地区一类(包括9个种源)和粤桂地区一类(包括2个种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麻竹多数表型性状与经度、纬度、年均温、年均降水量、极端最高温和年均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综上所述,不同种源麻竹表型多样性丰富,种源内变异是麻竹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不同种源麻竹并没有严格依据地理位置聚类,麻竹表型性状变异存在片段性和不连续性。麻竹表型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揭示了麻竹东西分布较广、南北分布狭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表型性状 变异系数 表型分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麻竹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锈贤 李在留 +2 位作者 贾冬冬 郑云丽 徐振国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4-271,共8页
【目的】为麻竹的快速繁殖、栽培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麻竹枝条为扦插材料,采用三因素多水平析因设计,研究生长调节剂的种类(IBA、NAA、IBA+NAA、ABT 1号、GGR 6号)、质量浓度(100、200、400、600 mg/L)、浸泡时间(2、4、6 h)对... 【目的】为麻竹的快速繁殖、栽培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麻竹枝条为扦插材料,采用三因素多水平析因设计,研究生长调节剂的种类(IBA、NAA、IBA+NAA、ABT 1号、GGR 6号)、质量浓度(100、200、400、600 mg/L)、浸泡时间(2、4、6 h)对麻竹枝条扦插生根的影响,统计生根率、平均生根数量、平均根长、根径、最长根长等根系生长指标,计算根系效果指数,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筛选最优生根处理组合。【结果】麻竹的扦插生根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根系诱导期(扦插后0~20 d)、根系伸长期(扦插后20~60 d)和根系成熟期(扦插60 d后)。从生长调节剂种类看,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对各根系生长指标存在极显著影响,其中IBA+NAA处理的生根率(64.20%)和根系效果指数(5.08)最高,生根效果最好;从生长调节剂浓度看,200 mg/L质量浓度处理的生根率最高(63.60%),100 mg/L质量浓度处理的根系效果指数最高(5.40);从浸泡时间看,浸泡2 h处理的生根率(59.70%)和根系效果指数(3.67)最高。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生根效果的影响较大,浸泡时间对生根的影响较小;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浓度的交互作用对各项根系生长指标存在极显著影响,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浸泡时间、生长调节剂浓度与浸泡时间、生长调节剂种类与其浓度及浸泡时间的交互作用对部分根系生长指标存在显著影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使用200 mg/L的IBA+NAA浸泡2 h处理的隶属函数值最高,表明该处理是麻竹枝条扦插的最优处理。【结论】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及浸泡时间共同影响着麻竹扦插的生根效果,IBA+NAA处理的生根率较高,以200 mg/L的IBA+NAA浸泡插穗2 h后麻竹扦插生根的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扦插繁殖 生根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麻竹的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琳 李立杰 +3 位作者 黄开勇 蓝肖 戴俊 黄大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9期1-4,11,共5页
麻竹是南方主要笋材两用丛生竹,是少有的可以通株加工利用的竹种,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麻竹作为重要经济树种,是优质的工业原料,对竹材加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麻竹环境适应力强,具有很好的涵养水源和保土护坡的作用。围绕麻竹的加... 麻竹是南方主要笋材两用丛生竹,是少有的可以通株加工利用的竹种,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麻竹作为重要经济树种,是优质的工业原料,对竹材加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麻竹环境适应力强,具有很好的涵养水源和保土护坡的作用。围绕麻竹的加工利用进行了探讨,展开了对麻竹自然分布、生物学特性、竹材加工利用、竹笋加工利用、林副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归纳和总结,提出了麻竹加工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麻竹高质、高效和可持续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麻竹的相关研究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加工利用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下载PDF
麻竹主枝扦插生根过程及其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锈贤 郭松 +2 位作者 贾冬冬 徐振国 李在留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5-253,共9页
【目的】探讨麻竹扦插生根过程及其相关生理生化变化,为麻竹扦插繁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以麻竹主枝为试验材料,采用生长调节剂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按1∶1配比对插穗进行浸泡处理,其中,IBA和NAA分别设置50、100、20... 【目的】探讨麻竹扦插生根过程及其相关生理生化变化,为麻竹扦插繁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以麻竹主枝为试验材料,采用生长调节剂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按1∶1配比对插穗进行浸泡处理,其中,IBA和NAA分别设置50、100、200、300 mg/L 4个浓度水平,以清水为对照组,对其根系发生、生根效果及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氧化酶活性和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以200 mg/L IBA+200 mg/L NAA处理麻竹主枝的生根效果最佳,极显著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2)根据麻竹主枝扦插生根过程形态变化,可将其生根过程分为3个阶段:0~20 d为根系诱导阶段,21~60 d为根系伸长阶段,60 d后为根系成熟阶段;结合根系内部解剖结构看,麻竹扦插生根类型属于潜伏不定根原基生根型。(3)在生根过程中,处理组IAA含量高于对照组,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组ABA含量的变化趋势在根系成熟期前上升,后逐渐下降,对照组则在40 d前下降,40 d后逐渐上升;处理组CTK含量在40 d时开始下降,成熟期后逐渐上升,对照组CTK含量在伸长期下降,40 d后逐渐上升;处理组GA_(3)含量在20~40 d下降,在40 d后逐渐上升,而对照组GA_(3)含量在成熟期前一直处于下降状态。(4)处理组和对照组SOD活性在根系诱导期最高,随后逐渐下降,80 d后回升;POD活性在诱导期后有所上升,40 d时逐渐下降,根系成熟期时趋于稳定,对照组的POD活性始终处于较低水平;IAAO活性从根系诱导期到伸长期逐渐上升,40 d后缓慢下降,处理组的IAAO活性高于对照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PPO活性在根系成熟期前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成熟期后逐渐下降。(5)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扦插过程中的变化均为在根系成熟期前逐渐下降,根系成熟期后逐渐上升。【结论】IBA+NAA处理对麻竹扦插生根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氧化酶活性和营养物质的共同协调影响着麻竹扦插不定根的形成和生长,为麻竹扦插繁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主枝扦插 根系发生 内源激素 营养物质 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笋用麻竹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与最优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云丽 徐振国 +1 位作者 贾冬冬 李在留 《竹子学报》 2023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以柳州市认定的螺蛳粉原料基地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并进行模型拟合,以期为麻竹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测定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 【目的】以柳州市认定的螺蛳粉原料基地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并进行模型拟合,以期为麻竹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测定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选出生物量最优模型。【结果】除柳南区外,麻竹地上部分各器官平均含水率均随龄级增加而降低;除鱼峰区外,同一龄级麻竹各器官含水率均为竹枝>竹叶>竹竿。各基地麻竹单株地上各器官均以竹竿生物量分配值最大。不同基地麻竹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以柳北区为最大(18584 g),其次是柳南区(16631 g),鱼峰区最小(4092 g)。【结论】分别建立竹竿、竹枝、竹叶生物量与胸径的最优生物量模型为:W_(竿)=-0.00005+2.2951 D-1111.107 D^(2)(R^(2)=0.946)、W_(枝)=47.233 D^(0.707)(R^(2)=0.862)、W_(叶)=151.455 D^(0.570)(R^(2)=0.649),均可有效用于估算麻竹林分地上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笋用麻竹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生物量 分配特征 模型研究
下载PDF
<i>In Vitro</i>Plant Regeneration of <i>Dendrocalamus stocksii</i>(Munro) M. Kumar, Remesh &Unnikrisnan, through Somatic Embryogenesis 被引量:2
15
作者 P. V. Somashekar T. S. Rathore Tanzeem Fatim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8年第12期2429-2445,共17页
Dendrocalamus stocksii is fast cultivating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orest crop species. National Mission of Bamboo Application (NMBA) of India has been identified in 15 industrially important bamboo species. Traditiona... Dendrocalamus stocksii is fast cultivating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orest crop species. National Mission of Bamboo Application (NMBA) of India has been identified in 15 industrially important bamboo species. Traditionally it was propagated through by offset cuttings and rhizome splitting which was not meeting the demand, culm cuttings needed mass material to propagate and rooting percentage mixed. Plant regeneration through somatic embryogenesis was achieved in callus cultures derived from the callus initiated through type of explants viz. leaf, leaf sheath, shoot tip, nodal shoot segments, and inter node segments from aseptic cultures. Explants were cultured on Murashige & Skoog basal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2,4 Dichloro diphenyle ethane 0.44 μM/L with additives (Ascorbic acid 8.8 μM/L, citric acid 4.8 μM/L Cysteine 3.02 μM/L and Glutamine 14.6 μM/L) with 3% sucrose and Agar agar 0.6%. Cultures were incubated in the dark at 25&deg;C ± 1&deg;C. Out of five types of explants nodal shoot induced callus > 80% followed by leaf sheath (60%) and no callus was induced in leaf. Various nutrient media viz. Murashige and Skoog (MS), Woody Plant Media (WP), Gamborg media (B5) and Heller’s (HE) media fortified with 2,4 D (0.2 - 1.10 μM/L) and Kinetin 0.10 μM/L were tested for high frequency callus induction. Among four nutrient media tested MS media fortified with 2,4 D (0.55 - 1.1 μM/L) 100% callus induction. Calli multiplic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PGR’s with 10% coconut milk. Out of these MS media 2,4 D 0.55 μM /L and 10% coconut milk concentration were found best for high frequency (80%) calli multiplication.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α-naphthalene acetic acid (NAA) with N6-benzyiaminopurine (BAP) and kinetin were tested for embryo germination, out of which MS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NAA 0.55 μM /L and BAP 0.22 μM /L were showed high frequency (80%) germination. Germinated plantlets carefully transferred to polybags containing potting mixture of sand soil and compost in the ratio of 40:10:50 with 10 Kg/m3 + 250 gm/m3 fungicide. Plantlets were kept 4 weeks under poly tunnel inside mist chamber followed by two weeks outside poly tunnel in mist chamber. Plants are lifted to the canopy condition directed to a week before subjected to them in the institute division nurs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drocalamus stocksii Somatic EMBRYOGENESIS 2 4 D BAP KINETIN NAA
下载PDF
麻竹笋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和功能组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莹 董浩 +3 位作者 白卫东 李湘銮 李焱鑫 钱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7,共7页
麻竹笋是我国常见竹笋中品质优良的一种禾本科植物,常出现于南方地区,其含糖率高,富含氨基酸、膳食纤维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优质食材,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首先系统综述了麻竹笋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 麻竹笋是我国常见竹笋中品质优良的一种禾本科植物,常出现于南方地区,其含糖率高,富含氨基酸、膳食纤维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优质食材,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首先系统综述了麻竹笋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等物质;总结了麻竹笋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并明确了其关键醛类风味化合物,对麻竹笋中苦涩风味的来源进行讨论,发现单宁是引起麻竹笋苦味的主要原因,简要总结了降低麻竹笋苦味的措施;重点探讨了麻竹笋中的黄酮、多酚、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功能,同时对膳食纤维在麻竹笋中发挥的功能性进行了简要的叙述。本综述可为麻竹笋的进一步应用推广,尤其是功能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提高麻竹笋的利用率提供参考意义,进而拉动产区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营养物质 风味物质 膳食纤维 甾醇 生物活性物质
下载PDF
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竹秆水溶性多糖的分离提取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曦 岳永德 汤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20-123,共4页
采用高效离子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分析了梁山慈竹竹秆多糖组成及分子量分布,结合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波谱和热稳定性分析探讨了该多糖结构及性质。结果表明:水解后竹秆多糖组成是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相对含量分别为... 采用高效离子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分析了梁山慈竹竹秆多糖组成及分子量分布,结合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波谱和热稳定性分析探讨了该多糖结构及性质。结果表明:水解后竹秆多糖组成是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相对含量分别为40.57%、21.88%、19.89%、17.5%和0.15%。多糖的重均相对分子量Mw为16900 u,多分散性系数D(Mw/Mn)为1.33。该多糖具有典型多糖特征吸收峰,为吡喃型酸性多糖。热稳定性分析表明BCP在240℃开始发生降解,500℃基本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慈竹 竹秆 多糖 结构分析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麻竹中国适生分布格局研究
18
作者 邓超 李坤冀 项朋志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10期69-74,共6页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为典型的笋、材两用竹,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对麻竹适生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将为麻竹的因地制宜种植栽培和资源保护地选择提供有效参考。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中国植物数字标本馆(CVH)、全球生物...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为典型的笋、材两用竹,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对麻竹适生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将为麻竹的因地制宜种植栽培和资源保护地选择提供有效参考。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中国植物数字标本馆(CVH)、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GBIF)3种途径整理筛选出103个麻竹的地理分布数据,结合相关性分析筛选后的10个气候及土壤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当前气候情景下麻竹在中国的适生区格局进行研究,并分析影响麻竹分布的主要生态环境因子。研究发现麻竹总适生区大约为106.1476万km 2,其中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台湾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在云南、四川、重庆也有分布,但不集中。此外,西藏墨脱县、察隅县境内亦有高度适合麻竹环境条件的区域分布。同时通过主要环境变量响应曲线分析得到麻竹的最适生长条件为年均气温18.5~25.5℃、最冷月最低温6.5~17.5℃、土壤有效含水量23%~30%、最湿季度平均温度20.5~27.5℃。MaxEnt模型能精准预测麻竹的适生区分布格局,本研究结果对麻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MaxEnt模型 GIS 适生分布
下载PDF
麻竹笋壳不溶性膳食纤维理化特性及其体外酵解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19
作者 刘东杰 周心雨 +3 位作者 王锋 余元善 肖更生 马路凯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3-29,45,共8页
以麻竹笋壳为原料,采用化学法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通过高效液相凝胶渗透法、离子色谱法、扫描电镜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鉴定并分析其结构,测定其持水性、溶胀性、持油力、对胆固醇和胆盐的吸附作用,并用... 以麻竹笋壳为原料,采用化学法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通过高效液相凝胶渗透法、离子色谱法、扫描电镜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鉴定并分析其结构,测定其持水性、溶胀性、持油力、对胆固醇和胆盐的吸附作用,并用体外消化模型评价其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麻竹笋壳的IDF拥有较好的水化性质,其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达到11.26 g/g、8.20 mL/g,持油力达7.56 g/g。提取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单糖组成以木糖为主,占比达62.70%,具有不规则片状结构,较多皱褶表面使其具备较好的吸附水和葡萄糖分子的功能。IDF在小肠环境比在胃液环境具备更好的结合胆固醇能力以及较好的葡萄糖吸附能力。体外酵解研究表明,发酵24 h后麻竹笋壳的IDF可以提高拟杆菌属、考拉杆菌属相对丰度,有助于调节人体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笋壳 不溶性膳食纤维 理化特性 结构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广西柳州麻竹出笋规律及产量动态变化
20
作者 韦余成 郑云丽 +2 位作者 韦柳翠 徐振国 徐有文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第2期50-53,58,共5页
以广西柳州市笋用麻竹林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法,分析麻竹笋出笋规律以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麻竹出笋时间可持续4个月左右;麻竹出笋数量与竹笋产量随时间变化均呈现为“少—多—少”的趋势,其中7月份出笋数量以及竹笋产量均达最... 以广西柳州市笋用麻竹林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法,分析麻竹笋出笋规律以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麻竹出笋时间可持续4个月左右;麻竹出笋数量与竹笋产量随时间变化均呈现为“少—多—少”的趋势,其中7月份出笋数量以及竹笋产量均达最大值,分别占总出笋量、总产量的41%和48%,其次是8月份,分别占38%、34%;不同采收高度的麻竹笋单株质量也均在7月达最大值。根据研究结果可将麻竹出笋期分为出笋初期(6月)、出笋盛期(7—8月)、出笋末期(9月)3个时期。试验结果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麻竹笋采集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出笋规律 笋产量 广西柳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