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大青山太古宙麻粒岩带的板块构造演化模式 被引量:6
1
作者 甘盛飞 钱祥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8-308,共11页
太古宙末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麻粒岩带是地壳早期地质演化历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可能意味着地壳构造演化机制的重大转变。越来越多的地质事实表明,太古宙晚期大陆地壳已具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太古宙时期地幔存在强烈的热对流,具备... 太古宙末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麻粒岩带是地壳早期地质演化历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可能意味着地壳构造演化机制的重大转变。越来越多的地质事实表明,太古宙晚期大陆地壳已具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太古宙时期地幔存在强烈的热对流,具备发生板块运动的条件。太古宙麻粒岩带就是太古亩地壳发生刚性板块运动的直接产物。内蒙古大青山太古宙麻粒岩带呈东西向连续出露于大青山地区达230余公里,由中晚太古代乌拉山群麻粒岩相组成,其变质原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晚太古代时期乌拉山群岩石发生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韧性构造变形。太古宙末,在南北向挤压力作用下,华北克拉通与古蒙古陆块发生板块碰撞,深部的乌拉山群麻粒岩相岩石沿着一系列高温韧性剪切带被逆掩推覆至地表,形成了呈东西向的大青山太古宙麻粒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宙 板块构造 麻粒岩带 乌拉山群 内蒙古
下载PDF
冀北高压麻粒岩带岩石组合性质、同位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8
2
作者 钟长汀 毛德宝 +2 位作者 赵凤清 陈志宏 胡小蝶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1年第3期175-183,共9页
通过对冀北高压麻粒岩带中各岩石单元岩石组合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划分出北部红旗营子表壳岩带、中部高压麻粒岩带和南部单塔子 -桑干杂岩带三个构造岩石单元 ,进而对中部高压麻粒岩带划分出南北两个亚带。南部亚带主要为 2 5 0 0Ma的... 通过对冀北高压麻粒岩带中各岩石单元岩石组合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划分出北部红旗营子表壳岩带、中部高压麻粒岩带和南部单塔子 -桑干杂岩带三个构造岩石单元 ,进而对中部高压麻粒岩带划分出南北两个亚带。南部亚带主要为 2 5 0 0Ma的钾长花岗岩、高压麻粒岩和再造的单塔子 -桑干杂岩 ;北部亚带由 2 0 0 0~ 180 0Ma的花岗岩带、红旗营子群岩片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麻粒岩带 岩石组合 超大陆演化 华北地台 河北 同位素年代学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恒山—承德新太古代高压麻粒岩带构造演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江海 pku.edu.cn) +2 位作者 A.Kroner 钱祥麟 P.O'Brien 《安徽地质》 2000年第3期218-220,共3页
关键词 高压麻粒岩带 华北克拉通 新太古代 剪切 斜长角闪岩 剪切变形 同位素年龄 古元古代 花岗岩 冀西北
下载PDF
非洲西北部的In Ouzzal麻粒岩带
4
作者 刘新秒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8年第2期54-60,共7页
非洲西北部的InOuzzal麻粒岩带是太古宙地体,以构造窗形式出现在新元古代的泛非造山带中。基底岩石主要是2.7Ga前的TTG岩套以及后来的侵入体,表壳岩有绿岩带和变质沉积岩,在20Ga的比里姆(Biriman)期发生了极高温的变质作用(P≈12... 非洲西北部的InOuzzal麻粒岩带是太古宙地体,以构造窗形式出现在新元古代的泛非造山带中。基底岩石主要是2.7Ga前的TTG岩套以及后来的侵入体,表壳岩有绿岩带和变质沉积岩,在20Ga的比里姆(Biriman)期发生了极高温的变质作用(P≈12×108Pa,T≈1100℃),具有顺时针的PTt轨迹。在后来的泛非期,该带两侧叠加了糜棱岩化作用,形成了热液型的世界级金矿床。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该地体是地壳深处岩石的地表露头,对研究地壳的形成、演化及相应的大陆裂解和碰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宙 麻粒岩带 高温变质作用 热液型 金矿床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麻粒岩带基础地质调查进展及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惠初 张家辉 +4 位作者 任云伟 施建荣 相振群 常青松 王智 《华北地质》 2022年第1期18-41,共24页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麻粒岩带被认为是古元古代造山带,晋冀蒙相邻地区的高压麻粒岩和超高温变质岩吸引了国内外早前寒武纪地质学家的目光。本文以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重新厘定了华北克拉通中北部的构造单元,自北向南依次划分为阴山新...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麻粒岩带被认为是古元古代造山带,晋冀蒙相邻地区的高压麻粒岩和超高温变质岩吸引了国内外早前寒武纪地质学家的目光。本文以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重新厘定了华北克拉通中北部的构造单元,自北向南依次划分为阴山新太古代岩浆弧(阴山地块)、乌拉山-大青山古元古代再造杂岩带(Pt_(1))、凉城深熔花岗岩带(Pt_(1))、天镇-怀安再造杂岩带(Pt_(1))和五台新太古代岛弧带。梳理了古元古代造山带三个构造单元的地层系统和主要构造热事件,认为乌拉山-大青山古元古代再造杂岩带和天镇-怀安再造杂岩带在物质组成和构造热事件记录上具有可比性。通过地质填图,将凉城深熔花岗岩划分为3期6种岩石类型,并发现了不含石榴石的紫苏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具有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特征。根据钻孔资料结合航磁特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变质基底的构造属性,认为古元古代造山带的构造线切割了鄂尔多斯盆地基底,鄂尔多斯基底不是一个太古宙地块。综合分析古元古代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形作用,认为古元古代造山带经历了大陆裂解、俯冲碰撞、板片拆沉-地幔上涌、挤压造山和造山后伸展抬升的复杂演化过程,反映了早期热板块构造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麻粒岩带 构造单元 深熔花岗岩 孔兹岩系 古元古代
下载PDF
山东省TTG片麻岩—绿岩带与麻粒岩带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自桓 《山东地质》 1993年第2期1-11,共11页
山东省绿岩带由橄榄科马提岩、TH_1拉斑玄武岩、FI 中酸性火山岩和沉积岩组成。缺少安山质岩石,镁铁质与长英质火山岩呈二元结构。TTG 片麻岩系高 Al_2O_3型,与绿岩带呈侵入接触关系。绿岩带的年龄值介于2439Ma 与至2855Ma 之间。TTG ... 山东省绿岩带由橄榄科马提岩、TH_1拉斑玄武岩、FI 中酸性火山岩和沉积岩组成。缺少安山质岩石,镁铁质与长英质火山岩呈二元结构。TTG 片麻岩系高 Al_2O_3型,与绿岩带呈侵入接触关系。绿岩带的年龄值介于2439Ma 与至2855Ma 之间。TTG 片麻岩的年龄值介于2462Ma 至2628Ma 之间。TH_1拉斑玄武岩、FI 中酸性火山岩与高 Al_2O_3型片麻岩有成因联系,TH_1镁铁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可以是片麻岩岩源的解释。麻粒岩可能是构造带上镁铁质岩浆和长英质岩浆活动的携带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绿岩 麻粒岩带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太古宙麻粒岩带地质构造特征
7
作者 甘盛飞 《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集刊》 1991年第23期39-54,共16页
关键词 麻粒岩带 地质构造 太古宙 内蒙古
下载PDF
太古宙麻粒岩带与板块构造
8
作者 甘盛飞 《辽宁地质学报》 1991年第2期19-30,共12页
关键词 麻粒岩带 板块构造 变质岩
下载PDF
冀西北麻粒岩相带富铝片麻岩的退变结构及其变质反应性质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福来 沈其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05-517,共13页
冀西北麻粒岩相带中的富铝片麻岩(夹层), 主要由石榴(紫苏) 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夕线石榴黑云二长(钾长) 片麻岩组成。根据矿物相转变结构及其演化的详细研究, 确定富铝片麻岩存在石榴石与石英、钾长石、夕线石反应生成斜方辉石、... 冀西北麻粒岩相带中的富铝片麻岩(夹层), 主要由石榴(紫苏) 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夕线石榴黑云二长(钾长) 片麻岩组成。根据矿物相转变结构及其演化的详细研究, 确定富铝片麻岩存在石榴石与石英、钾长石、夕线石反应生成斜方辉石、堇青石、铝直闪石和黑云母等一系列复杂的变质反应。根据拓扑学、热力学及温压条件的研究结果, 并结合前人的实验资料, 确定富铝片麻岩所发生的这些反应均为特征的以减压为主的反应, 且发生于变质作用近等温减压阶段(M3), 相应的变质温压条件: T= 740℃~820℃, P= 0.41~0.68GPa, 减压幅度达0.40~0.50GPa。研究表明该类反应及相应的矿物相转变不仅受控于温压条件,而且与体系局部水流体介入及其不均一性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结构 变质反应 富铝片麻岩 麻粒岩
下载PDF
Rb—Sr比值在斯里兰卡麻粒岩带宝石勘查中的应用
10
作者 甘.,SJK 石其光 《国外地质科技》 1993年第7期87-93,共7页
关键词 麻粒岩带 宝石 勘探 铷-锶比值
原文传递
胶南-荣成碰撞带的结构分带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沛成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9年第2期43-46,共4页
通过对碰撞带内高压麻粒岩带和深大断裂带等的研究,以高压麻粒岩带为界将碰撞造山带分为两带;其南东侧为内带,是两板块因碰撞形成的夹持于其间的挤压隆起带,带内岩系发生强烈的韧性变形和含有大量的榴辉岩、超基性岩等深源包体;其北西... 通过对碰撞带内高压麻粒岩带和深大断裂带等的研究,以高压麻粒岩带为界将碰撞造山带分为两带;其南东侧为内带,是两板块因碰撞形成的夹持于其间的挤压隆起带,带内岩系发生强烈的韧性变形和含有大量的榴辉岩、超基性岩等深源包体;其北西侧为外带,是受板块碰撞强烈影响、紧邻内带的板块边缘活动带,带内岩系以发生相对较弱的面理化且与碰撞带走向一致的韧性变形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 结构分 线性构造 高压麻粒岩带 深大断裂
下载PDF
华北麻粒岩相带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与全球对比 被引量:9
12
作者 涂湘林 朱炳泉 +1 位作者 范嗣昆 胡霭琴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37-544,共8页
本文通过对华北麻粒岩相岩石的Pb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表明,华北太古宙地幔μ值在7.81±0.03。其下地壳μ值在2—4左右,Th/U在1.6—13.6,与全球范围内下地壳深变质作用引起的U和Th的亏损程度相似。通过对全球麻粒岩相岩石Pb同位素... 本文通过对华北麻粒岩相岩石的Pb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表明,华北太古宙地幔μ值在7.81±0.03。其下地壳μ值在2—4左右,Th/U在1.6—13.6,与全球范围内下地壳深变质作用引起的U和Th的亏损程度相似。通过对全球麻粒岩相岩石Pb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表明,全球太古宙地幔的μ值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的差异,南半球的μ值高于北半球,表明地球存在初始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下地壳 铅同位素
原文传递
中国太古宙地质体组成、阶段划分和演化 被引量:31
13
作者 沈其韩 钱祥麟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5年第2期113-120,共8页
我国太古宇陆壳主要见于华北克拉通区内,由高级变质的麻粒岩相带、角闪宕相区和低、中级变质的绿岩-花岗岩区组成。按地质时序可划分为始、古、中、新太古4个阶段。麻粒岩相带的组成主要由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为主和少量表壳岩或主要由... 我国太古宇陆壳主要见于华北克拉通区内,由高级变质的麻粒岩相带、角闪宕相区和低、中级变质的绿岩-花岗岩区组成。按地质时序可划分为始、古、中、新太古4个阶段。麻粒岩相带的组成主要由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为主和少量表壳岩或主要由表壳岩含一些花岗质岩石。绿岩-花岗岩区时代主要属新太古代,绿岩属基性火山-沉积建造,基性岩的原岩物质来自相对亏损的上地幔,形成于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太古宙末,板块体制已经形成,麻粒岩相带是板块体制的俯冲碰撞机制的产物。对克拉通古陆块能长期成为大陆的解释,应认为是下地壳的挤压环境,促使陆壳以板底垫托叠置、垂直增生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划分 麻粒岩 构造演化 太古宙 地质体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专著
14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81-781,共1页
《桐柏麻粒岩相带及深成作用》翟淳著广东科技出版社定价:120.00元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桐柏山大别山北部豫南地区麻粒岩相带地质演化、深成地质作用和构造作用,并首次翔实地论证了这里发育的中高压麻粒岩类、紫苏花岗岩类、孔兹岩类、碱性... 《桐柏麻粒岩相带及深成作用》翟淳著广东科技出版社定价:120.00元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桐柏山大别山北部豫南地区麻粒岩相带地质演化、深成地质作用和构造作用,并首次翔实地论证了这里发育的中高压麻粒岩类、紫苏花岗岩类、孔兹岩类、碱性杂岩类和构造混杂岩类及榴辉岩类,还综合分析了这里发育的黑硬绿泥石变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麻粒岩 花粉形态 壳斗科 深成作用 专著 植物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 变质 碱性杂岩 黑硬绿泥石 紫苏花岗岩
下载PDF
Petrological evidence for isobaric cooling of ultrahightemperature pelitic granulites from the Khondalite Belt,North China Craton 被引量:6
15
作者 Longlong Gou Chengli Zhang Quan W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7期1535-1542,共8页
The ultrahigh-temperature(UHT) pelitic granulites from the Khondalite Belt, North China Craton(NCC), contain ilmenite in the matrix, which has been partially replaced by rutile. Based on this observation and the growt... The ultrahigh-temperature(UHT) pelitic granulites from the Khondalite Belt, North China Craton(NCC), contain ilmenite in the matrix, which has been partially replaced by rutile. Based on this observation and the growth of biotite by garnet-consuming reaction, the UHT rocks are inferred to have recorded three metamorphic stages: the peak metamorphic stage(M1) and two retrograde metamorphic stages(M2 and M3). The M1 stage is represented by the assemblage of perthite+sillimanite+ ilmenite in the matrix, and quartz inclusions bearing(in the cores) garnet porphyroblasts. The M2 stage is defined by rutile-replacing ilmenite and growth of garnet mantles and rims containing acicular sillimanite inclusions, with the garnet+ perthite+ sillimanite+rutile+ ilmenite+ quartz assemblage. The M3 stage is recorded by the growth of biotite in the matrix, with the garnet+ biotite+ perthite+ sillimanite+rutile+ilmenite+quartz assemblage. Based on phase equilibrium modeling, an isobaric cooling path is reconstructed,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that mantle-derived magma provided the heat for the UHT metamorphism in the Khondalite Belt, N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 pseudosection Isobaric cooling UHT metamorphism Khondalite Belt North China Craton
原文传递
Early Paleozoic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anatexis in the northern West Qinling orogen: Monazite and zircon U-Pb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被引量:15
16
作者 MAO XiaoHong ZHANG JianXin +3 位作者 YU ShengYao LI YunShuai YU XingXing LU ZengL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943-957,共15页
In the northern West Qinling orogen(WQO),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c rocks are recognized within the Qinling Complex. These rocks are composed of amphibole-bearing two-pyroxene granulite and garnet-sillimanite gneis... In the northern West Qinling orogen(WQO),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c rocks are recognized within the Qinling Complex. These rocks are composed of amphibole-bearing two-pyroxene granulite and garnet-sillimanite gneiss with widespread migmatitization. We investigate three granulite-facies samples and one leucosome sample from the Qinling Complex, which are suitable for U-Pb analyses of zircon and monazite. SHRIMP and LA-ICPMS U-Pb age dating of zircon and monazite from two pelitic granulites provides weighted mean ages of 430±4 Ma(MSWD=0.88) and 433±4 Ma(MSWD=0.27), 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petr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zircon CL imagery, we postulated a ca. 430 Ma metamorphic timing for the pelitic granulites. LA-ICPMS zircon U-Pb data from an amphibole two-pyroxene granulite sample reports two weighted mean age groups:424±3 Ma(MSWD=0.45) and 402±3 Ma(MSWD=1.4), which were interpreted as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c and retrograde ages, respectively. LA-ICPMS U-Pb dating of zircons from the leucosome sample yields a weighted mean age of 426±2 Ma(MSWD=0.3), which is interpreted as the crystallization age of the leucosome.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West QOB experienced early Paleozoic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anatexis similar to the East QOB.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early Paleozoic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resulted from an arc setting created by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Shangdan ocean or from a continental collisional orogenic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Qinling Granulite Migmatite U-Pb age dating Metamorphism Early Paleozoi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