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大坪金矿含金石英脉中高结晶度石墨包裹体:下地壳麻粒岩相变质流体参与成矿的证据 被引量:34
1
作者 熊德信 孙晓明 +2 位作者 翟伟 石贵勇 王生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48-1456,T0006,共10页
石墨作为各种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副矿物可作为主岩形成条件的指示剂。本文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在大坪金矿含金脉石英中发现了大量孤立的石墨固体包裹体,进一步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测温分析了其寄主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据此探讨了... 石墨作为各种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副矿物可作为主岩形成条件的指示剂。本文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在大坪金矿含金脉石英中发现了大量孤立的石墨固体包裹体,进一步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测温分析了其寄主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据此探讨了这些石墨包裹体的形成条件和本区成矿流体的来源。结果表明:所有大坪石墨的拉曼光谱都在1576~1580cm^-1处出现尖锐的有序O峰,而绝大多数在1355cm^-1附近不出现无序的D锋,表明这些石墨具有完全有序结构和完好的结晶度;其寄主矿物流体包裹体主要是纯CO2包裹体和富CO2包裹体。根据大坪石墨的拉曼光谱D2O峰强度比,估计这些石墨形成于麻粒岩相变质温度条件下,与石英中富CO2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300.0~420.0℃)极不相称;含金石英脉中包裹体的类型和成分也表明本区不存在从流体中直接沉淀石墨的物理化学条件,因此推测这些石墨形成于下地壳麻粒岩相变质环境下。本区喜马拉雅期切割较深的韧性剪切带从下地壳麻粒岩相变质基底中汲取大量富CO2的流体的同时,还从下地壳携带微粒石墨,富含CO2和高结晶度石墨的成矿流体沿剪切带上升,并在闪长岩体内脆性断裂中沉淀成矿。本文的研究成果再次证实了下地壳流体对大坪金矿成矿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石英脉 石墨包裹体 激光拉曼光谱 富CO2 流体 下地壳麻粒岩相变质基底 韧性剪切带
下载PDF
南岭东段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于津海 周新民 +1 位作者 赵蕾 陈小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1-467,共7页
本文报道了在南岭东段闽西南中元古代桃溪组变质岩中发现的麻粒岩相变质岩。其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显示这些变质岩的原岩是沉积岩。成岩格子和温压计算限定它们的峰期变质作用发生在750~880℃和1.1GPa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表明这些表壳岩... 本文报道了在南岭东段闽西南中元古代桃溪组变质岩中发现的麻粒岩相变质岩。其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显示这些变质岩的原岩是沉积岩。成岩格子和温压计算限定它们的峰期变质作用发生在750~880℃和1.1GPa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表明这些表壳岩由于构造作用曾经成为下地壳的物质组成,并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等温降压的P-T-t轨迹指示它们很可能是在中生代伸展构造背景下快速抬升到浅部。这些麻粒岩的成分显然与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的不同,暗示这两地区下地壳的物质组成可能存在差异,也许这就是造成两个地区花岗岩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相变质 南岭东段 下地壳组成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秦岭杂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来自相平衡模拟和独居石原位U-Pb定年的制约 被引量:4
3
作者 郭祺 毛小红 +4 位作者 张建新 路增龙 周桂生 滕霞 武亚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59-3280,I0001-I0003,共25页
西秦岭天水北道地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地处秦岭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的结合部位。近来,我们在该地区秦岭杂岩中识别出一套麻粒岩相岩石(石榴夕线黑云片麻岩),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钛铁矿+金红石+夕线石+钾长石+石英,相平衡模拟计... 西秦岭天水北道地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地处秦岭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的结合部位。近来,我们在该地区秦岭杂岩中识别出一套麻粒岩相岩石(石榴夕线黑云片麻岩),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钛铁矿+金红石+夕线石+钾长石+石英,相平衡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其峰期温压条件为P=1.02GPa,T=820℃,经历了进变质阶段以升温升压为特征,峰期之后以大致近等温降压为特征的顺时针P-T轨迹。独居石原位LA-ICP-MS U-Pb年代学结果显示石榴夕线黑云片麻岩经历了~421Ma、~388Ma和368~362Ma三期构造热事件。结合独居石的产出位置,我们推测421Ma代表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这与天水花庙地区获得的麻粒岩峰期年龄一致;388Ma近似代表了峰期之后大致近等温降压至固相线附近的年龄;368~362Ma与区域韧性剪切作用的时代一致,可能记录了与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变形作用相关的热事件的时代。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本研究成果(矿物演化特征、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和独居石原位定年结果),我们推测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天水北道地区的麻粒岩可能是早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造山带 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独居石原位定年 秦岭杂岩 平衡模拟
下载PDF
北大别黄土岭长英质麻粒岩的原岩、变质作用及源区热事件年龄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约束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能松 刘嵘 +4 位作者 孙敏 李惠民 何蕾 王勤燕 张宏飞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4-300,共7页
本研究应用激光剥蚀技术测定了北大别黄土岭高温-高压长英质麻粒岩锆石3个结构域的UPb年龄.变质锆石成因的碎屑锆石域的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493±54)Ma~(2500±180)Ma,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域的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628~2... 本研究应用激光剥蚀技术测定了北大别黄土岭高温-高压长英质麻粒岩锆石3个结构域的UPb年龄.变质锆石成因的碎屑锆石域的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493±54)Ma~(2500±180)Ma,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域的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628~2690Ma,其最大的206Pb/238U年龄为(2790±150)Ma,变质增生或变质重结晶锆石域的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044.7±29.3)Ma.长英质麻粒岩的矿物组合成分、主量元素地球化学,尤其是锆石副矿物内部结构特征显示其原岩为沉积岩.这表明,麻粒岩原岩物质来自具有复杂热历史的蚀源区,该蚀源区曾发生过~2.8Ga的岩浆作用和~2.5Ga变质作用,因此其原岩的沉积年龄不应早于2.5Ga.高温-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精确年龄为(2.04±0.03)Ga,表明黄土岭麻粒岩是一个晚古元古代超高温变质岩之残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锆石U-Pb年 原岩和麻粒岩相变质年龄 蚀源区 长英质麻粒岩 北大别.
下载PDF
华北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的生长和变质演化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贻灿 王程程 +1 位作者 张品刚 聂佳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47-2862,共16页
华北陆块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主要以高级变质地体或麻粒岩地体和中生代闪长斑岩中(麻粒岩)捕虏体两种形式存在,它们为研究该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极好的天然实验室。变质地体主要分布于霍邱和蚌埠地区,包括原"霍... 华北陆块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主要以高级变质地体或麻粒岩地体和中生代闪长斑岩中(麻粒岩)捕虏体两种形式存在,它们为研究该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极好的天然实验室。变质地体主要分布于霍邱和蚌埠地区,包括原"霍邱群"(霍邱杂岩)及"五河群"和"凤阳群"(五河杂岩)等。其中,霍邱杂岩主要由白云斜长片麻岩、石英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变质砂岩、条带状铁建造(BIF)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但地表已被第四纪覆盖;五河杂岩主要含有石榴斜长角闪岩/榴闪岩、石榴麻粒岩、异剥钙榴岩、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和变质砂岩等变质岩。相比较,五河杂岩大多出露地表,主要由变质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以及表壳岩系组成,并伴生有古元古代片麻状钾长花岗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类,构成了"蚌埠隆起"。这些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常具有类似的峰期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和石英等,结合其锆石U-Pb年龄,表明它们大多数都经历了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综合的变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Hf同位素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经历了幕式生长以及多阶段变质演化与改造。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和变质改造时间主要集中于2.7~2.8Ga、2.5~2.6Ga、~2.1Ga、1.8~1.9Ga、390Ma和176Ma,而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时间≥2.1Ga。在综述、分析相关成果的基础之上,作者提出了华北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变质岩石研究方面存在的重要科学问题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相变质 幕式生长 下地壳 前寒武纪 华北东南缘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点苍山-哀牢山杂岩带中片麻岩的变质演化及深熔作用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舫 刘福来 刘平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80-3294,共15页
片麻岩是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主要由夕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以及含十字石蓝晶夕线石榴片麻岩所组成,其原岩的化学成分与华北克拉通典型孔兹岩系十分相似。岩相学、成因矿物学和变质反应性质... 片麻岩是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主要由夕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以及含十字石蓝晶夕线石榴片麻岩所组成,其原岩的化学成分与华北克拉通典型孔兹岩系十分相似。岩相学、成因矿物学和变质反应性质研究以及温压条件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片麻岩类岩石变质峰期的温压条件为T=700~770℃,P=0.5~0.8GPa,已达到或接近麻粒岩相变质,晚期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T=600~650℃,P=0.35~0.45GPa。片麻岩变质演化的P-T轨迹具有顺时针型式。在麻粒岩相变质阶段,片麻岩类岩石普遍发生深熔作用,主要表现为含水矿物黑云母的脱水熔融和长英质矿物的部分熔融。该项研究对于进一步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点苍山-哀牢山造山带的变质演化深熔作用机理及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相变质 深熔作用 片麻岩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变沉积岩的变质演化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舫 刘福来 刘平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30-640,共11页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元江——元阳——河口一带,出露规模达数百千米,是扬子板块和印支陆块之间的一条重要构造带。该变质杂岩带主要由各类正片麻岩、副片麻岩、大理岩所组成,夹有斜长角闪岩、石榴辉...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元江——元阳——河口一带,出露规模达数百千米,是扬子板块和印支陆块之间的一条重要构造带。该变质杂岩带主要由各类正片麻岩、副片麻岩、大理岩所组成,夹有斜长角闪岩、石榴辉石岩和超镁铁质岩石的透镜体或团块。其中,变沉积岩如含夕线石和蓝晶石的片麻岩类岩石保存了多阶段的矿物组合及异常复杂的矿物相转变关系。详细的岩相学、成因矿物学以及矿物相转变关系分析表明,变沉积岩系经历了早期进变质阶段(M1)、峰期角闪——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2)、峰后近等温减压(脱水熔融)阶段(M3)以及晚期退变质阶段(M4)的变质演化。其中,M1阶段的稳定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十字石±蓝晶石±黑云母±钾长石,M2阶段的稳定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蓝晶石/夕线石+斜长石+石英、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夕线石,M3阶段的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夕线石+斜长石+石英,M4阶段的矿物组合为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钾长石±石榴石等。通过传统GB——GASP温压计和二云母温度计的估算结果,配合P-T视剖面定量计算,确定早期进变质阶段(M1)的温压条件为T=560~590℃,P=5.5~6.3kb,峰期角闪——麻粒岩相阶段(M2)的温压条件为T=720~760℃、P=8.0~9.3kb,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的温度压力条件为T=640~760℃,P=5.0~7.3kb,晚期退变阶段(M4)的温压条件为T=521~648℃,P=4.0~5.0kb。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点苍山——哀牢山变沉积岩记录了典型碰撞造山带型式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表明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的形成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转变 视剖面 P-T轨迹 角闪——麻粒岩相变质 变沉积岩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
下载PDF
基性麻粒岩中方柱石的出溶现象及成因机制:以西藏南部日玛那穹隆麻粒岩为例
8
作者 邸英龙 曾令森 +2 位作者 陈晶 高利娥 张立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35-3444,共10页
方柱石是一种含挥发分的架状铝硅酸盐矿物,其成因一直有争议。对喜马拉雅造山带定结地区基性麻粒岩中方柱石及其出溶物的矿物化学和纳米结构分析表明:(1)方柱石为富S类型;(2)内部出溶矿物为陨硫铁,晶胞参数为a=b=0.5968nm,c=1.174nm,α=... 方柱石是一种含挥发分的架状铝硅酸盐矿物,其成因一直有争议。对喜马拉雅造山带定结地区基性麻粒岩中方柱石及其出溶物的矿物化学和纳米结构分析表明:(1)方柱石为富S类型;(2)内部出溶矿物为陨硫铁,晶胞参数为a=b=0.5968nm,c=1.174nm,α=β=90°,γ=120°;(3)陨硫铁的(001)面平行于方柱石的(100)面。出溶前的方柱石在榴辉岩相条件下形成,其稳定压力上限与Fe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在麻粒岩相作用时,无水条件下方柱石内的SO^(2-)_(4)发生自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出溶矿物和O_(2),反应方程式为:Fe ^(2+)+SO_(2)-4=FeS+2O_(2)。类似反应可能导致下地壳氧逸度高于中上地壳。方柱石的形成与分解记录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在大陆俯冲与折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地壳深部挥发分的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地球深部氧逸度调节机制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柱石 出溶作用 氧化还原作用 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俯冲与折返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幕式生长与多期改造:岩石学、年代学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贻灿 王安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1-11,共11页
早前寒武纪被认为是大陆地壳形成的重要时期。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主要以变质基底(五河变质杂岩)和中生代闪长/二长闪长质斑岩中包体形式存在,它们为研究该地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极好的天然实验室。近期... 早前寒武纪被认为是大陆地壳形成的重要时期。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主要以变质基底(五河变质杂岩)和中生代闪长/二长闪长质斑岩中包体形式存在,它们为研究该地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极好的天然实验室。近期的变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Hf同位素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经历了幕式地壳生长与多期改造。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和变质改造时间集中于2.5~2.6、2.1、1.8~1.9Ga以及390、176Ma。其中,形成于2.5~2.6Ga的下地壳岩石,一部分经历了2.1Ga和(或)1.8~1.9Ga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以及390、176Ma的变质改造,类似于形成于2.1Ga并经历了1.8Ga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岛弧成因的下地壳岩石,表现为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另一部分岩石则形成于2.55~2.64Ga,可能因处于下地壳上部而仅遭受了2.48~2.49Ga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但没有2.1Ga和(或)1.8~1.9Ga变质叠加的岩石学和年代学记录,表现为典型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特点的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2.7~2.8Ga的继承锆石U-Pb年龄和锆石Hf模式年龄暗示研究区可能还存在更早的地壳生长时期,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下地壳 幕式生长 前寒武纪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西南天山东德沟异剥钙榴岩化斜长角闪岩中假蓝宝石和富铝尖晶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0
作者 吴苏 李旭平 孔凡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3-831,共9页
西南天山昭苏县东德沟中异剥钙榴岩化斜长角闪岩中发现过铝质的假蓝宝石和富铝尖晶石,假蓝宝石的Al2O3含量在64.82% ~ 66.36%之间,富铝尖晶石的Al2O3含量在65.24%~ 68.54%之间.根据含假蓝宝石和尖晶石的矿物组合和矿物反应结构,利... 西南天山昭苏县东德沟中异剥钙榴岩化斜长角闪岩中发现过铝质的假蓝宝石和富铝尖晶石,假蓝宝石的Al2O3含量在64.82% ~ 66.36%之间,富铝尖晶石的Al2O3含量在65.24%~ 68.54%之间.根据含假蓝宝石和尖晶石的矿物组合和矿物反应结构,利用Theriak-Domino软件,对岩石的变质条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形成假蓝宝石的峰期温压为700~780℃,0.65~0.75 GPa,达到了麻粒岩相的变质条件,峰期变质反应为:角闪石(Am)+尖晶石(Spl)+钙长石(An)=绿泥石(Chl)+透辉石(Di)+假蓝宝石(Spr),岩石在异剥钙榴岩化之前经历了一次高温富Al(熔)流体的交代进变质作用.含假蓝宝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出现为西南天山俯冲上板片岩石复杂的变质作用过程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蓝宝石 异剥钙榴岩化斜长角闪岩 麻粒岩相变质 西南天山
下载PDF
冈底斯岩浆弧东段变泥质岩的逆时针P-T-t轨迹与构造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康东艳 张泽明 +3 位作者 董昕 田作林 向华 莫宣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9-362,共14页
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岩浆弧东段出露的中-高级变质岩代表岩浆弧的中-下地壳,是研究岩浆弧深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理想载体。本文对冈底斯弧东段布久地区的变泥质岩,即石榴石夕线石云母片岩进行了岩石学、相平衡模拟和地质年代学研究。岩石... 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岩浆弧东段出露的中-高级变质岩代表岩浆弧的中-下地壳,是研究岩浆弧深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理想载体。本文对冈底斯弧东段布久地区的变泥质岩,即石榴石夕线石云母片岩进行了岩石学、相平衡模拟和地质年代学研究。岩石学和相平衡模拟表明,片岩由黑云母、白云母、石榴石、夕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的钛铁矿、金红石组成,含或不含蓝晶石,经历了早期的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与部分熔融,变质温压条件为~7kbar和~770℃,中期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与深熔作用,变质温压条件为~10. 5kbar和~775℃,以及晚期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与熔体结晶作用,退变质温压条件为~7. 5kbar和~705℃,具有逆时针型的变质作用P-T-t轨迹。本文和现有年代学研究表明,片岩的早期的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与部分熔融发生在~70Ma,后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与深熔发生在50~45Ma,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与熔体结晶开始于45Ma,持续到25Ma。大体积幔源岩浆底侵导致的地壳加热与加厚,以及大陆碰撞导致的地壳缩短与加厚是冈底斯弧表壳岩在晚中生代至早新生代被埋藏到下地壳,经历长期持续高温、高压变质与部分熔融的构造机制,而加厚岩石圈地幔在渐新世的拆沉导致了岩浆弧加厚下地壳的折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浆弧 变泥质片岩 逆时针P-T-t轨迹 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部分熔融 地壳加厚
下载PDF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及其邻区的泛非热事件 被引量:22
12
作者 赵越 宋彪 +7 位作者 张宗清 富云莲 陈廷愚 王彦斌 任留东 姚玉鹏 李继亮 刘小汉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1001-1008,共8页
本文以Sm-Nd内部等时年龄,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逐层蒸发年龄和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根据,论述了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泛非热事件。野外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表明,该热事件不仅有区域强烈的部分熔融,而且还有低压麻粒... 本文以Sm-Nd内部等时年龄,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逐层蒸发年龄和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根据,论述了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泛非热事件。野外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表明,该热事件不仅有区域强烈的部分熔融,而且还有低压麻粒岩相变质。它的产生可能与冈瓦纳古陆的最终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非热事件 麻粒岩相变质 变质作用
原文传递
Early Paleozoic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anatexis in the northern West Qinling orogen: Monazite and zircon U-Pb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被引量:15
13
作者 MAO XiaoHong ZHANG JianXin +3 位作者 YU ShengYao LI YunShuai YU XingXing LU ZengL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943-957,共15页
In the northern West Qinling orogen(WQO),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c rocks are recognized within the Qinling Complex. These rocks are composed of amphibole-bearing two-pyroxene granulite and garnet-sillimanite gneis... In the northern West Qinling orogen(WQO),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c rocks are recognized within the Qinling Complex. These rocks are composed of amphibole-bearing two-pyroxene granulite and garnet-sillimanite gneiss with widespread migmatitization. We investigate three granulite-facies samples and one leucosome sample from the Qinling Complex, which are suitable for U-Pb analyses of zircon and monazite. SHRIMP and LA-ICPMS U-Pb age dating of zircon and monazite from two pelitic granulites provides weighted mean ages of 430±4 Ma(MSWD=0.88) and 433±4 Ma(MSWD=0.27), 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petr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zircon CL imagery, we postulated a ca. 430 Ma metamorphic timing for the pelitic granulites. LA-ICPMS zircon U-Pb data from an amphibole two-pyroxene granulite sample reports two weighted mean age groups:424±3 Ma(MSWD=0.45) and 402±3 Ma(MSWD=1.4), which were interpreted as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c and retrograde ages, respectively. LA-ICPMS U-Pb dating of zircons from the leucosome sample yields a weighted mean age of 426±2 Ma(MSWD=0.3), which is interpreted as the crystallization age of the leucosome.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West QOB experienced early Paleozoic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anatexis similar to the East QOB.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early Paleozoic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resulted from an arc setting created by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Shangdan ocean or from a continental collisional orogenic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Qinling Granulite Migmatite U-Pb age dating Metamorphism Early Paleozoi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