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研究人员发现乙醚麻醉原理
1
作者 张洪伟 《医学信息》 1996年第12期13-13,共1页
美研究人员发现乙醚麻醉原理新华社信息纽约专电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人脑中找到一种蛋白质,它能够让乙醚在人的躯体中发生麻醉作用。这是人类经过100多年使用乙醚作为麻醉剂做外科手术以来,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乙醚为什么能让人... 美研究人员发现乙醚麻醉原理新华社信息纽约专电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人脑中找到一种蛋白质,它能够让乙醚在人的躯体中发生麻醉作用。这是人类经过100多年使用乙醚作为麻醉剂做外科手术以来,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乙醚为什么能让人麻醉的原理。研究者在研究中看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人员 乙醚麻醉 麻醉 手术后 外科手术 斯坦福大学 蛋白质 首次发现 麻醉作用 实验室用
下载PDF
蟾蜍在乙醚麻醉下心电变化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秦宜德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55-57,共3页
本文通过对塘蜍在乙醚麻醉下心电变化的实验研究,分叶斤了蟾蜍在不同剂量的乙醚麻醉下其心率及心电幅度的变化情况,探讨了麻醉对蟾蜍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醉能显著降低心率,而且随深度加大降低越多,适度麻醉对心电图的 QRS 波影... 本文通过对塘蜍在乙醚麻醉下心电变化的实验研究,分叶斤了蟾蜍在不同剂量的乙醚麻醉下其心率及心电幅度的变化情况,探讨了麻醉对蟾蜍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醉能显著降低心率,而且随深度加大降低越多,适度麻醉对心电图的 QRS 波影响不大,但深麻醉能显著降低其波幅。麻醉有时造成某些蟾蜍心电图变化不规则。通过实验,找出最适于做生理实验的蟾蜍乙醚麻醉剂量标准,以供生理学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心电图 实验研究 乙醚麻醉 麻醉 蟾蜍 不同剂量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生理实验 心脏功能 心率
下载PDF
乙醇、乙醚辅助活鱼运输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00年第5期39-39,共1页
乙醇俗名又称酒精、为无色、易燃液体,有令人愉快的气味,可从空气中吸收水。保存时要将盖盖紧,必须冷置和远离火源。 乙醚一般用作溶剂,其精制品即麻醉乙醚为吸入性全身麻醉药,可用于手术麻醉,麻醉时其诱导期和苏醒期均较长。
关键词 乙醇 麻醉乙醚 全身麻醉 诱导期 手术麻醉 活鱼运输 苏醒期 易燃液体 短途运输 麻醉运输
下载PDF
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新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金文香 黄焕森 高崇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09-1011,共3页
关键词 麻醉深度 监测方法 麻醉状态 全身麻醉 乙醚麻醉 临床意义 哲学意义 麻醉
下载PDF
现代全麻的回顾与展望 纪念吸入麻醉诞生160周年 被引量:4
5
作者 邓硕曾 宋海波 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03-804,共2页
关键词 吸入麻醉 全麻 麻醉学家 临床麻醉 乙醚麻醉 牙科医生 全身麻醉 艰苦创业
下载PDF
围术期麻醉深度监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佘守章 陈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087-3090,共4页
自从1846年10月16日首次乙醚麻醉公开表演成功以来,“麻醉深度”的定义在不断地演变,其内涵的变化主要围绕着所用麻醉和药物对人体作用的知识体来改变。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1997年商业化,其综合了脑电图中频率... 自从1846年10月16日首次乙醚麻醉公开表演成功以来,“麻醉深度”的定义在不断地演变,其内涵的变化主要围绕着所用麻醉和药物对人体作用的知识体来改变。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1997年商业化,其综合了脑电图中频率、功率、位相及谐波等特性,包含了原始脑电图信息,能迅速反映大脑皮层功能状况,评估意识状态和镇静深度敏感、准确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监测 围术期 脑电双频谱指数 乙醚麻醉 人体作用 功能状况 大脑皮层 镇静深度
下载PDF
全身麻醉的机制——金字塔之未解谜团 被引量:1
7
作者 薛张纲 金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21-822,共2页
1842年,乙醚麻醉的成功掀开了现代医学发展史崭新的一页。此后,无论基础理论还是临床技能,外科学的发展稳健而深远。但171年来,麻醉药物如何控制人类意识仍是未知之谜。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金字塔 医学发展史 乙醚麻醉 临床技能 人类意识 麻醉药物 外科学
下载PDF
小儿麻醉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马忠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59-661,共3页
1842年,Long将乙醚麻醉应用于7岁患儿脚趾截除术,随后出现的麻醉药三氯甲烷的化学性质稳定、起效迅速,但其高死亡率使得法律规定只有临床医师才能实施麻醉。三氯甲烷比乙醚更适用于婴儿和儿童,但存在麻醉过深的危险。此后的20多年... 1842年,Long将乙醚麻醉应用于7岁患儿脚趾截除术,随后出现的麻醉药三氯甲烷的化学性质稳定、起效迅速,但其高死亡率使得法律规定只有临床医师才能实施麻醉。三氯甲烷比乙醚更适用于婴儿和儿童,但存在麻醉过深的危险。此后的20多年,小儿麻醉进展主要是对保持儿童睡眠状态的方法学的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麻醉 乙醚麻醉 三氯甲烷 LONG 化学性质 临床医师 法律规定 高死亡率
下载PDF
麻醉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精确麻醉与舒适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薛庆生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7-259,共3页
1840年3月30日,美国朗医生首次成功使用乙醚麻醉实施外科手术。178年以来,现代麻醉学发展历史也是一部曲折而生动的科学研究史,从早期奠定根基的麻醉药物、麻醉方法和麻醉器械研究,到如今炙手可热的器官保护、肿瘤免疫、神经毒性研... 1840年3月30日,美国朗医生首次成功使用乙醚麻醉实施外科手术。178年以来,现代麻醉学发展历史也是一部曲折而生动的科学研究史,从早期奠定根基的麻醉药物、麻醉方法和麻醉器械研究,到如今炙手可热的器官保护、肿瘤免疫、神经毒性研究。在基础医学研究的推动下,麻醉学研究已经从传统领域跨界并融入神经科学、分子基因、发育遗传等众多相关学科中,取得了许多不俗的成绩,将麻醉学引入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学科交叉创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麻醉 医疗 舒适 神经科学 外科手术 乙醚麻醉 麻醉药物 麻醉器械
下载PDF
志存高远,厚积薄发——麻醉,何去何从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张纲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21-722,共2页
1842年3月30日,美国亚特兰大的Crawford W.Long医师首先使用乙醚麻醉为一位患者实施手术。1846年10月16日,William T.G.Morton医师在波士顿当众施行乙醚麻醉示范成功。乙醚麻醉的成功,揭开了现代麻醉学的序幕,也为外科学的发展... 1842年3月30日,美国亚特兰大的Crawford W.Long医师首先使用乙醚麻醉为一位患者实施手术。1846年10月16日,William T.G.Morton医师在波士顿当众施行乙醚麻醉示范成功。乙醚麻醉的成功,揭开了现代麻醉学的序幕,也为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醚麻醉 厚积薄发 现代麻醉 亚特兰大 LONG 波士顿 外科学 医师
下载PDF
麻醉与不麻醉点滴测定美洲大蠊LD_(50)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培谊 顾建华 +1 位作者 蔡昌曜 邱丽华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9年第1期62-62,共1页
测定昆虫的半数致死量(LD<sub>50</sub>)是衡量群体抗性水平的标准。用点滴法测得的LD<sub>50</sub>在化学杀虫剂毒力测定中是最准确的方法,常被生物工作者所采用。在操作时,使试虫能安静地受药是点滴法测定的... 测定昆虫的半数致死量(LD<sub>50</sub>)是衡量群体抗性水平的标准。用点滴法测得的LD<sub>50</sub>在化学杀虫剂毒力测定中是最准确的方法,常被生物工作者所采用。在操作时,使试虫能安静地受药是点滴法测定的重要步骤。为使试虫安静,以往在实际工作中常用乙醚、氯仿等麻醉方法。试虫经麻醉后,是否能干扰昆虫机体的生理功能,对点滴法测定的LD<sub>50</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醚麻醉 点滴法 抗性测定 两种方法 杀虫剂毒力测定 半数致死量 抗性水平 实际工作 麻醉方法 昆虫生物
下载PDF
中国麻醉学科发展60年概要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布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41-943,共3页
关键词 麻醉学科 中国 乙醚麻醉 医学实习生 麻醉技术 教会医院 中央医院 传教士
下载PDF
吸入性麻醉药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建华 王祥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90-491,共2页
自从1846年10月16日,William T.G.Morton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演示乙醚麻醉。吸入性麻醉药已经有150年的发展历史,吸入性麻醉药可精确地调整麻醉深度,并具有制动、遗忘、抑制自主反射、肌肉松弛、镇痛作用,是临床麻醉常用的麻醉药... 自从1846年10月16日,William T.G.Morton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演示乙醚麻醉。吸入性麻醉药已经有150年的发展历史,吸入性麻醉药可精确地调整麻醉深度,并具有制动、遗忘、抑制自主反射、肌肉松弛、镇痛作用,是临床麻醉常用的麻醉药。吸入性麻醉药对循环系统有剂量依耐性的影响。本文将就有关吸入性麻醉药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麻醉 心率变异性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 乙醚麻醉 麻醉深度 自主反射 肌肉松弛 镇痛作用
下载PDF
中国古代麻醉术的迷失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帆 姜建国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12年第5期390-392,共3页
从公元二至三世纪外科鼻祖华佗(约145-208)的“麻沸散”到1846年威廉·莫顿实施第一例乙醚麻醉,时光跨过了1700多年!这是怎样的时空转变?在17个世纪长河中,不但没有对古代中国麻醉学的任何发展,同时还失去了对“麻佛散”的... 从公元二至三世纪外科鼻祖华佗(约145-208)的“麻沸散”到1846年威廉·莫顿实施第一例乙醚麻醉,时光跨过了1700多年!这是怎样的时空转变?在17个世纪长河中,不但没有对古代中国麻醉学的任何发展,同时还失去了对“麻佛散”的一切记忆和传承,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从反思这个问题的角度出发,该文从这段时期的生态环境、社会背景、宗教、中医药传承、以及西方人文理念和医学侵入等各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麻醉术的迷失原因和后期发展,论述了近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对古代麻醉医学发展的推动性与制约性,同时阐述了开放和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麻醉学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沸散 麻醉 乙醚麻醉 麻醉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我国麻醉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建雄 郭曲练 《中国处方药》 2010年第9期60-61,共2页
虽然拥有千古不衰且为人津津乐道的“麻沸散”传说,但总的评价,我国对世界现代麻醉学的贡献有限。虽然王源昶最早使用胸内心肺按压复苏技术,但由于没有及时报道而成为一大憾事,这一悲剧与美国成功使用乙醚麻醉的案例颇为相似。
关键词 现代麻醉 复苏技术 乙醚麻醉 麻沸散
下载PDF
临床麻醉学教学的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泽汉 《右江医学》 2004年第6期609-609,共1页
关键词 临床麻醉 医学教育 乙醚麻醉 多媒体教学
下载PDF
重视耳鼻咽喉科手术麻醉亚学科的发展
17
作者 李文献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274,共2页
麻醉学界对于第1例麻醉实施者归属的争论由来已久。究竟是1846年10月在美国麻省总院乙醚大厅演示乙醚麻醉下行颈部血管瘤切除术的威廉·莫顿(发表于《波士顿医学和外科学》杂志),还是1842年3月在美国佐治亚州于乙醚麻醉下行颈部... 麻醉学界对于第1例麻醉实施者归属的争论由来已久。究竟是1846年10月在美国麻省总院乙醚大厅演示乙醚麻醉下行颈部血管瘤切除术的威廉·莫顿(发表于《波士顿医学和外科学》杂志),还是1842年3月在美国佐治亚州于乙醚麻醉下行颈部肿瘤切除术(1849年12月发表于《南方医学外科》杂志)的克劳福德·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手术 乙醚麻醉 亚学科 美国佐治亚州 莫顿 颈部肿瘤 切除术 克劳福德 颈部血管瘤 喉罩
下载PDF
去大脑僵直动物实验麻醉方式比较
18
作者 张道明 万绍华 +2 位作者 晏年春 汪长华 余万桂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4-5,共2页
常规去大脑僵直动物实验采用lg·kg<sup>-1</sup>乌拉坦静脉麻醉或乙醚吸入麻醉。前者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手术或实验过程中不需专人管理麻醉,一次给药后维持时间较长,麻醉过程较平稳,动物无挣扎现象。缺点是术后苏醒缓... 常规去大脑僵直动物实验采用lg·kg<sup>-1</sup>乌拉坦静脉麻醉或乙醚吸入麻醉。前者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手术或实验过程中不需专人管理麻醉,一次给药后维持时间较长,麻醉过程较平稳,动物无挣扎现象。缺点是术后苏醒缓慢。乙醚麻醉的优点是易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大脑僵直 动物实验 麻醉方式 乌拉坦 静脉麻醉 职工医学院 脑干网状结构 乙醚吸入麻醉 麻醉方法 湖北省
下载PDF
欧美达Aestiva/Aespire系列麻醉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奕烽 《医疗装备》 2014年第10期98-99,共2页
自1846年朗宁首先应用乙醚麻醉以来,吸入麻醉已日臻完善。由于吸入麻醉易于控制、安全、有效,其已成为当前医院进行手术时的首选。麻醉机就是利用吸入麻醉方法进行全身麻醉并对麻醉气体吸入量进行控制的仪器。麻醉机的按结构原理可分为... 自1846年朗宁首先应用乙醚麻醉以来,吸入麻醉已日臻完善。由于吸入麻醉易于控制、安全、有效,其已成为当前医院进行手术时的首选。麻醉机就是利用吸入麻醉方法进行全身麻醉并对麻醉气体吸入量进行控制的仪器。麻醉机的按结构原理可分为:气体供应输送系统(supply gas system)、麻醉气体挥发罐(anesthetic gases vaporizer)、呼吸回路(breathing system)、麻醉呼吸机(ventilator)、安全监测系统(safety monitoring system)及残气清除系统(gas scaveng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故障分析 维修 欧美 麻醉气体 吸入麻醉 麻醉呼吸机 乙醚麻醉
下载PDF
氯胺酮用于实验大鼠麻醉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周坚 恽时峰 +1 位作者 沙月珍 于春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61-62,共2页
在医学实验研究中,大鼠常被选为实验动物模型。以往在作动物模型手术时,麻醉药一直沿用乙醚、乌拉坦和戊巴比妥类药物。但乙醚麻醉时操作程序多,麻醉深度易波动;而乌拉坦和戊巴比妥的剂量不易掌握,易过量而抑制呼吸中枢死亡,给实验带来... 在医学实验研究中,大鼠常被选为实验动物模型。以往在作动物模型手术时,麻醉药一直沿用乙醚、乌拉坦和戊巴比妥类药物。但乙醚麻醉时操作程序多,麻醉深度易波动;而乌拉坦和戊巴比妥的剂量不易掌握,易过量而抑制呼吸中枢死亡,给实验带来困难和不便。我们根据国内外资料介绍,用氯胺酮单独或复合麻醉犬、猫、兔、羊等动物,于1988年6月至9月间试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实验犬、鼠随机进行麻醉试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随机取本院动物室繁殖饲养的实验大白鼠47只(SD大鼠37只,Wistar大鼠10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实验动物模型 复合麻醉 麻醉深度 戊巴比妥 乙醚麻醉 实验犬 医学实验 麻醉作用 动物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