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S评分法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吕凯 陈肖敏 祁海鸥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82-883,共2页
目的探讨PARS评分法在麻醉恢复室(PA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收入PACU的2 562例全麻术后患者分成老年组、中年组和青年组三组,运用PARS评分法分别对患者进行出室和入室评分,同时观察、记录患者在PACU期间的相关生命指征和留室时间。结... 目的探讨PARS评分法在麻醉恢复室(PA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收入PACU的2 562例全麻术后患者分成老年组、中年组和青年组三组,运用PARS评分法分别对患者进行出室和入室评分,同时观察、记录患者在PACU期间的相关生命指征和留室时间。结果老、中、青三组入室时的评分分别为2.1±1.5、3.2±1.6和4.1±1.4,出室时的评分则分别提高至7.3±1.3、8.4±0.8和8.6±0.5,差异有显著意义(t1=6.28,t2=6.16,t3=5.75,P<0.01)。老年组留室时间最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出室评分与入室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46,P<0.01),与留室时间呈负相关(r=-0.392,P<0.05)。ASA评级分别与入室、出室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2,P<0.01和r=-0.413,P<0.01),与留室时间呈正相关(r=0.370,P<0.05)。结论PARS评分法可以定量地判断患者的恢复情况,提高PACU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对于指导治疗、保障全麻术后病人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s评分 麻醉恢复 护理管理
下载PDF
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麻醉病人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闫旭明 刘志英 邱银燕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评分(PARS)联合预见性护理在麻醉病人恢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麻醉恢复室病人423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病人入室及出室时进行麻醉恢复评分,试验组依据麻醉恢复评分给予预见性护理及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评分(PARS)联合预见性护理在麻醉病人恢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麻醉恢复室病人423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病人入室及出室时进行麻醉恢复评分,试验组依据麻醉恢复评分给予预见性护理及常规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恢复评分、并发症的发生及留室时间的差异,并分析麻醉恢复评分与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级及留室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病人出室时麻醉恢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及留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麻醉恢复评分入室得分与ASA评级及留室时间均呈负相关。[结论]麻醉恢复评分可以定量地反映病人的生理功能变化,以麻醉恢复评分为基础的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人留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麻醉恢复评分(pars)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麻醉患者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海娟 吕娜 +1 位作者 黄丽华 马秀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5期2163-2164,共2页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评分(PARS)和预见性护理干预(PNI)在老年患者手术后麻醉恢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在PARS基础上实施PNI,作为干预组;另外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手术和PARS的...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评分(PARS)和预见性护理干预(PNI)在老年患者手术后麻醉恢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在PARS基础上实施PNI,作为干预组;另外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手术和PARS的另外6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出室和入室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以及出室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室时,干预组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分别为(1.8±0.4)、(1.6±0.7)、(1.8±0.6)和(1.7±0.4)分,对照组分别为(1.4±0.3)、(1.2±0.5)、(1.3±0.4)和(1.1±0.4)分,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4/60),对照组为23.3%(1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RS联合PNI干预有利于老年患者麻醉后生理功能的恢复,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评分 预见性护理干预 麻醉恢复
下载PDF
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麻醉患者恢复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邹传惠 彭好嫒 覃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2期207-208,共2页
目的对麻醉恢复室的患者进行麻醉恢复评分并联合预见性护理,观察其在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160例麻醉恢复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预见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对麻醉恢复室的患者进行麻醉恢复评分并联合预见性护理,观察其在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160例麻醉恢复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预见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出入室麻醉恢复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出室的麻醉恢复评分均高于入室的麻醉恢复评分,但观察组的出室的麻醉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的出室麻醉恢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麻醉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评分 预见性护理 麻醉患者 恢复 效果研究
下载PDF
小儿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与麻醉恢复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国华 薛富善 +6 位作者 李平 孙海涛 刘鲲鹏 廖旭 佟世义 张雁鸣 刘建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58-659,704,共3页
目的 研究小儿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与麻醉恢复评分(PARS)相关性。方法 选择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身体状态分级为Ⅰ级、年龄3个月~14岁拟行择期体表整形外科手术患儿1213例。手术均是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实施。在患儿到达麻醉恢... 目的 研究小儿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与麻醉恢复评分(PARS)相关性。方法 选择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身体状态分级为Ⅰ级、年龄3个月~14岁拟行择期体表整形外科手术患儿1213例。手术均是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实施。在患儿到达麻醉恢复室即刻(0min)和5、10、15、20、30、40、50、60、120和180min时,记录呼吸空气状态下Sp(O2)值,并同时行PARS评估。根据不同PARS将患儿分为3组:Ⅰ组PARS≤6分;Ⅱ组PARS为7~9分;Ⅲ组PARS=10分。结果 患儿术后早期PARS越低,其低氧血症和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越高。3组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PARS与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于PARS为10分的患儿,术后早期阶段可不必常规予吸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低氧血症 手术后早期 血氧饱和度 麻醉恢复评分 儿童
下载PDF
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麻醉患者护理中应用观察
6
作者 邱健春 《药品评价》 CAS 2016年第B12期75-76,共2页
目的:研究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麻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6年2月我院麻醉恢复室收入的142例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1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恢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 目的:研究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麻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6年2月我院麻醉恢复室收入的142例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1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恢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之麻醉恢复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入室及出室麻醉恢复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入室时两组患者麻醉恢复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室时,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63%,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0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麻醉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评分 预见性护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麻醉患者恢复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冯丽莎 姜京玉 《饮食科学》 2019年第2期158-158,共1页
目的 :分析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麻醉患者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老年麻醉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传统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进... 目的 :分析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麻醉患者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老年麻醉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传统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进行护理。对比2组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麻醉恢复的影响情况。结果 :出室时,干预组患者麻醉恢复评分为(8.22±0.79)分,明显高于入室时(P <0.05),且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麻醉患者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评分 预见性护理 老年麻醉患者 恢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腰-硬膜联合麻醉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下肢肌力和感觉的恢复及VAS评分的影响
8
作者 林红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20年第2期50-50,共1页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糖尿病LEAOD患者82例,对照组41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41例行腰-硬膜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感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12h、1d、2d,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小,下肢肌力评分较对照组...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糖尿病LEAOD患者82例,对照组41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41例行腰-硬膜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感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12h、1d、2d,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小,下肢肌力评分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腰-硬膜联合麻醉可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及感觉恢复时间,改善下肢肌力,缓解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膜联合麻醉 LEAOD 糖尿病 下肢肌力 感觉恢复 VAS评分
下载PDF
麻醉恢复评分在全身麻醉下治疗儿童龋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碧艳 袁启洪 +2 位作者 王景泉 李志鹏 黄翠梅 《全科护理》 2017年第24期3007-3009,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评分(PARS)在牙科全身麻醉技术(DGA)治疗儿童龋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0例应用DGA治疗的龋齿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于入室及出室时应用PARS评分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评分(PARS)在牙科全身麻醉技术(DGA)治疗儿童龋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0例应用DGA治疗的龋齿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于入室及出室时应用PARS评分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儿入室前30 min、术后10 min及麻醉苏醒后6h应激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出手术室时PARS评分、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拔管时间、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镇静剂使用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10min、麻醉苏醒后6h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前列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而躁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出室时PARS评分、躁动发生率、镇静剂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ARS评分指导下对应用DGA治疗的龋齿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将有助于减轻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可降低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留室时间,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评分 牙科 全身麻醉技术 儿童龋齿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音乐干预对麻醉恢复室患者身体应激、停留时间及VA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婕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8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究音乐干预对麻醉恢复室患者身体应激、停留时间及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在本院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1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在复苏期间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 目的探究音乐干预对麻醉恢复室患者身体应激、停留时间及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在本院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1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在复苏期间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音乐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身体应激水平、停留时间及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进入PACU时心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等身体应激水平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开PACU时,研究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74.23±3.18)次/min、(109.52±11.69)mmHg、(73.56±5.19)mmHg及(98.35±0.72)%,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进入PACU 30 min后及离开PACU时,研究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79±0.32)分及(1.61±0.37)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分别为(23.43±5.17)min及(47.68±9.52)min,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术后处于麻醉恢复室的患者实施音乐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身体应激水平,同时有助于缩短患者PACU停留时间,降低VAS评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干预 麻醉恢复 身体应激 停留时间 VAS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麻醉患者恢复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瑞琪 留长华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387-1389,共3页
目的:对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老年麻醉患者恢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研究时间选为2014年7月~2015年7月,研究资料选择在某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40),实验组实施预见性... 目的:对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老年麻醉患者恢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研究时间选为2014年7月~2015年7月,研究资料选择在某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40),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入室的麻醉恢复评分,并对其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麻醉恢复评分与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均较大,P<0.05。结论:应用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麻醉患者生理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其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麻醉恢复评分 预见性护理 老年麻醉患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麻醉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2
作者 张炜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86-0189,共4页
观察将麻醉护理干预运用于腹部手术麻醉护理的效果。方法 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4月~2024年4月我院60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分组,均为3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按照常规模式实施护理、加强麻醉苏醒期护理。对两组之间护理效果予以组间对... 观察将麻醉护理干预运用于腹部手术麻醉护理的效果。方法 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4月~2024年4月我院60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分组,均为3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按照常规模式实施护理、加强麻醉苏醒期护理。对两组之间护理效果予以组间对比。结果 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心率、血压结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部手术患者临床治疗中加强全麻苏醒期护理干预,其躁动情况可明显改善,同时其心率、血压可处于较为平稳状态,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从整体上来看利于麻醉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理干预 腹部手术患者 躁动评分 不良事件 麻醉恢复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运作探讨 被引量:25
13
作者 高天勤 王耀歧 +3 位作者 王静静 秦承伟 刘敏 刘晓冉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4期313-314,共2页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运作模式。方法麻醉恢复室设8张床位,配备监护设备,设立规范的护理工作程序,建立合理的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结果此护理模式使大部分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结论完善的护理运作模式是保证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运作模式。方法麻醉恢复室设8张床位,配备监护设备,设立规范的护理工作程序,建立合理的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结果此护理模式使大部分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结论完善的护理运作模式是保证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 Steward评分 人力资源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患者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慧芳 都义日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阻滞复合全麻与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患者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开胸手术患者7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组)、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C组),每组38例。E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阻滞复合全麻与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患者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开胸手术患者7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组)、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C组),每组38例。E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中0.2%罗哌卡因维持;C组行切口及上下肋间神经阻滞,两组全麻诱导及维持一致。采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 QoR-40)对患者进行术前1d、术后3d恢复质量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患者进行拔管后4 h、8 h、12 h、24 h安静和活动后的VAS评分;同时记录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E组在术后3dQoR-40各项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C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开胸手术患者,不仅镇痛效果良好,还能明显提高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开胸手术 早期恢复质量 QoR-40评分
下载PDF
麻醉深度监测在改善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剑英 张雪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2期173-174,共2页
目的研究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中实施麻醉深度监测对工作质量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46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麻醉监测,研究组则实施麻醉深度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中实施麻醉深度监测对工作质量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46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麻醉监测,研究组则实施麻醉深度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观留时间与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使用麻醉深度监测进行麻醉恢复室护理,可有效改善护理工作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恢复室护理 拔管时间 SAS评分 不良反应 工作质量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对麻醉恢复的影响
16
作者 汪园园 秦鉴 +3 位作者 李辉 曾芳 张俊杰 金明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53-54,共2页
背景:参附注射液能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而参麦注射液也能起到抗疲劳的作用。目的:探索参附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麻醉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2例麻醉患者分为参附注射液组(A组)(n=20)、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组(B组)(n=20)... 背景:参附注射液能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而参麦注射液也能起到抗疲劳的作用。目的:探索参附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麻醉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2例麻醉患者分为参附注射液组(A组)(n=20)、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组(B组)(n=20)和对照组(C组)(n=22)。3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静脉及吸入麻醉停止,并在5min内完成药物注射。A组患者经颈静脉注射1mL/kg参附注射液,B组患者经颈静脉注射1mL/kg参附注射液,外周静脉注射1mL/kg参麦注射液。C组患者注射100mL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C组相比,A组和B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离开恢复室时间缩短(P〈0.05),术后30min时Glasgow昏迷评分和术后0,30min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增加(P〈0.05),且A组和B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参附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能促进麻醉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 麻醉恢复 GLASGOW昏迷评分 外周静脉注射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鸟苷 大脑皮质
下载PDF
腹部联体儿脐膨出分离手术1例麻醉恢复期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永菊 李淑芳 丁风兰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10年第10期27-27,共1页
2009年12月,我们对1例腹壁不对称性脐膨出联体儿实施了分离手术,通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麻醉恢复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联体儿,男,G1 P1足月,在当地二甲医院行剖腹产术,出生时无明显窒息抢救史,Apgar评... 2009年12月,我们对1例腹壁不对称性脐膨出联体儿实施了分离手术,通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麻醉恢复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联体儿,男,G1 P1足月,在当地二甲医院行剖腹产术,出生时无明显窒息抢救史,Apgar评分不详,出生后两胎合重4.750 kg,父母身体健康,无家族史。入院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期护理 分离手术 联体儿 脐膨出 麻醉 Apgar评分 腹部 2009年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单次注射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患者OAA/S评分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缪兰芬 顾玲玲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2233-223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单次注射右美托咪定(Dex)对患者镇静-觉醒评分(OAA/S)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23)常规全麻,Dex持续泵注组(n=...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单次注射右美托咪定(Dex)对患者镇静-觉醒评分(OAA/S)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23)常规全麻,Dex持续泵注组(n=23)麻醉诱导前15min持续泵注Dex0.3μg/kg/h至手术结束前20min,Dex单次注射组(n=24)麻醉诱导前单次静脉注射Dex0.6μg/kg.对比3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OAA/S评分、苏醒期不良反应、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T_(1)(腹压达10mmHg后即刻)、T_(2)(5min)、T_(3)(10min)、T_(4)(20min)、T_(5)(40min)T_(1)、T_(2)、T_(3)、T_(4)、T_(5)时,HR水平Dex持续泵注组、对照组的均高于T0(气腹建立前),且Dex单次注射组、Dex持续泵注组、对照组依次升高(均P<0.05);T_(1)、T_(2)、T_(3)、T_(4)、T_(5)时,MAP水平3组均高于T0,且Dex单次注射组、Dex持续泵注组、对照组依次升高(均P<0.05).Dex单次注射组、Dex持续泵注组的OAA/S评分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Dex单次注射组的苏醒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3%)低于Dex持续泵注组(39.1%)、对照组(56.5%),拔管时间(14.02±2.54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8.24±6.05min)、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22.56±7.48min)均短于Dex持续泵注组(23.12±3.05min、24.75±8.19 min、26.84±8.89 min)、对照组(19.33±2.86min、20.18±6.67min、34.37±11.13min)(均P<0.05).结论:单次注射Dex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较好,且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提高麻醉苏醒期质量,减少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右美托咪定 单次注射 镇静-觉醒评分 苏醒期躁动 麻醉恢复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分析舒适护理对小儿咽喉手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娜 郑亚琴 +2 位作者 陆健燕 蔡菲妃 李艳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1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舒适护理后行咽喉手术的患儿在麻醉恢复期的躁动发生情况并探究其运用价值。【方法】抽取112名在我院接受小儿咽喉手术治疗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并结合组间匹配原则将患儿进行分组,即舒适组和基础组,每... 【目的】分析应用舒适护理后行咽喉手术的患儿在麻醉恢复期的躁动发生情况并探究其运用价值。【方法】抽取112名在我院接受小儿咽喉手术治疗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并结合组间匹配原则将患儿进行分组,即舒适组和基础组,每组56名患儿。所有患儿均在手术前采用全身麻醉,基础组患儿在术后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舒适组患儿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舒适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儿在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情况、恢复室停留时间及监护人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舒适组患儿在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频率较基础组低(P<0.05);舒适组患儿在恢复室停留时间较基础组短(P<0.05);舒适组患儿监护人对护理质量评分较基础组高(P<0.05)。【结论】针对小儿咽喉手术患儿,在实施全身麻醉后,应用舒适护理,可以在麻醉恢复期减少患儿躁动的发生情况,并缩短在恢复室停留时间,提高监护人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咽喉手术 护理质量评分 麻醉恢复 躁动发生情况 舒适护理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不同时点变换头高位的效果对比
20
作者 刘英 褚曰勇 毛小燕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10期170-171,共2页
目的对比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不同时点变换头高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7月于麻醉恢复室患者20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50例。其中A组为对照组,进入麻醉恢复室至出室均采用有枕平卧;B组、C组、D组分别于进入麻醉恢复室连... 目的对比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不同时点变换头高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7月于麻醉恢复室患者20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50例。其中A组为对照组,进入麻醉恢复室至出室均采用有枕平卧;B组、C组、D组分别于进入麻醉恢复室连接呼吸机、拔出气管导管以及拔管观察10min后头抬高30°。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组患者拔管后分别与拔管前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四组MAP、HR及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四组MAP、HR及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60min,四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S评分与A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于拔管后即刻采用头高位,可以改善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 头高位 生命体征 VAS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