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综合征对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围术期、麻醉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张丽慧 于梦雪 +1 位作者 张珏 杨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33-36,共4页
研究分析肾肿瘤患者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围术期代谢综合征对其围术期、麻醉指标影响性。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择以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患者开展研究,有代谢综合征患者选入32例,为观察组,选择无代谢综合征患者3... 研究分析肾肿瘤患者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围术期代谢综合征对其围术期、麻醉指标影响性。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择以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患者开展研究,有代谢综合征患者选入32例,为观察组,选择无代谢综合征患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患者围术期指标。结果 围术期相关指标,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健康状态与手术危险性,观察组稍显不佳(P<0.05),术中生命体征比较,对照组较观察组略显稳定(P<0.05),麻醉指标比较,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各项用时较长(P<0.05),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用时较长(P<0.05),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可见观察组略高(P<0.05)。结论 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对于肾肿瘤疾病具有治疗作用,但患者若伴有代谢综合征,则影响其围术期指标及麻醉指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干扰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后腹腔镜 保留肾单位手术 围术期指标 麻醉指标
下载PDF
丙泊酚 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深度指标与闭环靶控输注的实现 被引量:7
2
作者 詹银周 张兴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4期429-432,共4页
随着短效、强效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及药物输注系统的完善,静脉麻醉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如何避免术中知晓、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和实现闭环靶控输注等引起人们关注。1麻醉深度监测指标1.1麻醉深度的临床判断指标临床体征是机体对外科手术... 随着短效、强效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及药物输注系统的完善,静脉麻醉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如何避免术中知晓、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和实现闭环靶控输注等引起人们关注。1麻醉深度监测指标1.1麻醉深度的临床判断指标临床体征是机体对外科手术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以及麻醉药物对反应抑制效应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指标 闭环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药物输注系统 临床应用 伤害性刺激
下载PDF
从麻醉质控指标到围术期患者安全 被引量:6
3
作者 马爽 裴丽坚 黄宇光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7年第5期223-225,共3页
质控指标是开展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要工具,既能反映安全质量现状,又能促进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17项麻醉质控指标于2015年公布,通过麻醉质控指标的采集过程,可以规范麻醉单的记录并促进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应用。而通过对采集麻醉质... 质控指标是开展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要工具,既能反映安全质量现状,又能促进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17项麻醉质控指标于2015年公布,通过麻醉质控指标的采集过程,可以规范麻醉单的记录并促进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应用。而通过对采集麻醉质控指标的分析,可以启动PDCA循环,实现麻醉质量的持续改进,进而确保围术期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质控指标 围术期患者安全 数据采集 质量改进
下载PDF
丙泊酚硬膜外麻醉和复合全身麻醉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效果的比较
4
作者 杨聪岩 梅雷 +1 位作者 司翠 涂立刚 《癌症进展》 2024年第5期563-565,570,共4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硬膜外麻醉和复合全身麻醉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13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65,丙泊酚硬膜外麻醉)和观察组(n=67,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心率(HR)、平均... 目的比较丙泊酚硬膜外麻醉和复合全身麻醉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13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65,丙泊酚硬膜外麻醉)和观察组(n=67,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氧代谢率(CMRO_(2))、脑血流量(CBF)、颅内压(ICP)]、围手术期麻醉指标、认知障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躁动情况[躁动行为量表(AB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30min,观察组患者HR明显低于对照组,MAP、CMRO_(2)、CBF、IC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24h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B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4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硬膜外麻醉相比,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对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影响较小,能减少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和躁动情况,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硬膜外麻醉 复合全身麻醉 胃癌 手术指标 麻醉指标
下载PDF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
5
作者 曾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79-0082,共4页
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过程中,以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的方式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时间跨度从2021年1月到2023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数量相同的两组,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了腰丛... 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过程中,以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的方式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时间跨度从2021年1月到2023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数量相同的两组,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了腰丛阻滞,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接受了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闭孔神经的起效时间则长于对照组,P<0.05;但2组在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以及疼痛感评分上并没有差异,P>0.05。结论 在超声的引导下予以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麻醉,其操作时间比腰丛阻滞短,但二者的镇痛效果大致相同,应当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麻醉药物使用量 疼痛评分 麻醉指标
下载PDF
常规护理干预联合温液加温仪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保温效果及麻醉恢复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钟霞 谢玉玲 +1 位作者 卢娟 章帼瑛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5期139-141,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护理干预联合温液加温仪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保温效果及麻醉恢复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宜春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常规护理干预联合温液加温仪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保温效果及麻醉恢复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宜春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液加温仪。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体温变化、麻醉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开始后及术毕时体温均低于手术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30 min后、术毕时体温均低于手术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10 min、30 min及术毕时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护理干预联合温液加温仪利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维持体温稳定,减少出血量与并发症,缩短麻醉期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温液加温仪 护理干预 保温效果 麻醉恢复指标
下载PDF
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在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益锋(综述) 范智东(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2026-2029,共4页
在全身麻醉(全麻)过程中利用麻醉深度监测指标是现代麻醉学发展的需要。目前,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主要有脑电双频指数、听觉诱发电位、脑状态指数、熵指数等。根据现有研究及临床观察,采用上述指标预防围手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是行之... 在全身麻醉(全麻)过程中利用麻醉深度监测指标是现代麻醉学发展的需要。目前,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主要有脑电双频指数、听觉诱发电位、脑状态指数、熵指数等。根据现有研究及临床观察,采用上述指标预防围手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是行之有效的,且其能够指导全麻药物的用量,提高麻醉质量。该文就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在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麻醉深度监测指标 术中知晓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苏醒延迟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马骁 刘宏武 +1 位作者 姜万维 王庆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4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在实施麻醉诱导时分别应用七氟醚与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方法87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0例)和实验组(47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实验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比较两组麻醉指... 目的探讨临床在实施麻醉诱导时分别应用七氟醚与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方法87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0例)和实验组(47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实验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比较两组麻醉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结果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24±0.13)、(10.16±1.05)、(11.75±2.18)min,均短于常规组的(2.04±0.19)、(23.20±2.89)、(16.01±1.5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略低于常规组的1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1 d,实验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别为(26.45±0.72)、(27.53±0.31)分,均高于常规组的(25.17±0.95)、(26.52±0.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方式实施麻醉,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深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诱导 异丙酚 七氟醚 不良反应 麻醉指标
下载PDF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洪涛 胡秀琴 +3 位作者 肖鹏冲 徐莉 于志英 李金宝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0期64-67,共4页
目的对比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选择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实验... 目的对比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选择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实验组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各项麻醉指标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剂量、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清醒时间均多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全身麻醉,髋关节置换术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少用药量,提高麻醉效果,缩短起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全麻 血流动力学 麻醉效果 麻醉指标 安全性
下载PDF
手术室保温护理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实施价值观察
10
作者 黄艳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20-223,共4页
研究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采取手术室保温护理措施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01月-2024年01月本院全身麻醉手术患者70例,运用随机数字法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单组35例,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导管拔除、自主呼吸以及意识恢复均低,P<0.... 研究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采取手术室保温护理措施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01月-2024年01月本院全身麻醉手术患者70例,运用随机数字法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单组35例,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导管拔除、自主呼吸以及意识恢复均低,P<0.05;出室,观察组麻醉恢复指标良好,P<0.05;T0后,观察组体温指标稳定,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P<0.05。结论 将手术室保温护理措施引入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可明显改善麻醉指标,加速其麻醉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维持体温指标处于稳定状态,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保温护理 全身麻醉手术 麻醉恢复指标 体温 并发症
下载PDF
细节管理在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研究
11
作者 余雅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12-215,共4页
分析在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细节管理方法的实际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在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这一段时间内从我院麻醉复苏室中接受手术麻醉治疗的患者中抽选可以参与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共计含有258例患者自... 分析在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细节管理方法的实际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在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这一段时间内从我院麻醉复苏室中接受手术麻醉治疗的患者中抽选可以参与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共计含有258例患者自愿参与本次医学研究,为了进行科学合理分组,我院将这些患者结合患者个体意愿、经济条件、手术适配性等情况,将他们划分为129例Y组和129例X组,对Y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对X组患者实行细节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实际护理结果。结果 在统计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指标结果中可以明显看到,在各项麻醉恢复指标结果中,X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Y组,结果 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中,X组患者指标结果显著比Y组更为优良,组间对比中存在明显差距(P<0.05),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在对比低体温人数与并发症率结果中得知,X组患者在这些指标结果中均优于Y组,结果 差异明显(P<0.05),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节管理在麻醉复苏室护理中进行推广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保障患者手术治疗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复苏室护理 细节管理方法 麻醉恢复指标 护理结果分析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晓佳 纪钦泉 周赞得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的麻醉方法对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挑选我院12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将其分为三组。通过检测麻醉指标脉搏、血压(收缩压)、激素水平、血糖浓度,起效时间、延效时间等来进行评价。结果 a组起效时... 目的观察不同的麻醉方法对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挑选我院12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将其分为三组。通过检测麻醉指标脉搏、血压(收缩压)、激素水平、血糖浓度,起效时间、延效时间等来进行评价。结果 a组起效时间短于b、c两组,延效时间高于a、c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变化,b组与a、b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a、c组血压升高较b两组明显(P<0.05)。结论通过综合应激反应麻醉指标,比起硬膜外麻醉和全麻,硬全麻联合硬膜的应激反应更有利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麻醉指标
下载PDF
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研究
13
作者 马骁 刘宏武 +1 位作者 姜万维 王庆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应用地佐辛预防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84例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及实验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实验组于手术完成前应用地佐辛,常规组于手术完成前不应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应用地佐辛预防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84例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及实验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实验组于手术完成前应用地佐辛,常规组于手术完成前不应用地佐辛。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553,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低于常规组的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于手术完成前应用地佐辛,能够预防患者在术后出现疼痛过敏,有效减轻疼痛感,促进术后恢复,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地佐辛 复合麻醉 痛觉过敏 术后 疼痛程度 麻醉指标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丙泊酚主导的全凭静脉麻醉的强化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明山 陈怀龙 +1 位作者 毕燕琳 马富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726-728,共3页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全凭静脉麻醉 强化作用 心血管应激反应 丙泊酚 麻醉深度指标 脑电双频指数 效应室靶浓度
下载PDF
大脑状态指数监测在依托咪酯麻醉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包延丽 张学刚 梁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32-1233,共2页
大脑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index,CSI)是反应大脑意识的一种新的麻醉深度指标,在判断丙泊酚镇静深度方面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具有同样好的相关性。但目前有关依托咪酯静脉麻醉中应用CSI判断镇静深度可行性的报道尚少。本研究应... 大脑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index,CSI)是反应大脑意识的一种新的麻醉深度指标,在判断丙泊酚镇静深度方面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具有同样好的相关性。但目前有关依托咪酯静脉麻醉中应用CSI判断镇静深度可行性的报道尚少。本研究应用CSI监测人流手术依托咪酯麻醉中的镇静深度,并探讨调控依托咪酯TCI给药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指标 脑状态指数 依托咪酯 应用 监测 脑电双频指数 镇静深度 静脉麻醉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庆国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腹腔镜术老年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对认知功能效果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诊治100例腹腔镜术老年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对照组予瑞芬太尼,研究组予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分析两组麻醉、苏醒... 目的腹腔镜术老年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对认知功能效果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诊治100例腹腔镜术老年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对照组予瑞芬太尼,研究组予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分析两组麻醉、苏醒指标、认知功能、血管活性药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苏醒时间(7.21±1.32)min、拔管时间(10.09±1.52)min比对照组少,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时苏醒评分(4.53±0.81)分、拔管15min(5.08±0.76)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拔管1h认知功能(25.78±1.05)分、拔管3h(27.03±0.73)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P<0.05);且研究组活性药使用44.00%比对照组70.00%少(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术老年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能有效提高患者麻醉、苏醒指标,降低血管活性药的使用,具用药安全性,并提升短期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老年患者 瑞芬太尼 七氟烷 认知功能 麻醉指标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对胃癌手术患者CM-RO2、CBF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道阳 郭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11期1864-1867,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采用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CM-RO2、CBF指标的影响。方法116例患者根据不同临床麻醉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行丙泊酚硬膜外麻醉手术治疗,观察组行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用药...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采用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CM-RO2、CBF指标的影响。方法116例患者根据不同临床麻醉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行丙泊酚硬膜外麻醉手术治疗,观察组行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用药麻醉后的临床麻醉指标及效果安全性、术后MMSE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完全阻滞、恢复自主呼吸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早(P<0.05)。观察组CM-RO2(脑氧气代谢率)、CBF(脑血流量)、ICP(颅内压)、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优(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术后1 d观察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能够取得较硬膜外麻醉更好的麻醉效果,且麻醉指标优,安全性较高,术后认知功能也较好,可以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全身麻醉 胃癌 麻醉指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对比椎管内麻醉与全麻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小东 《系统医学》 2022年第6期66-69,共4页
目的对比椎管内麻醉与全麻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间的8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通过奇偶数法均分,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指标、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认知功能... 目的对比椎管内麻醉与全麻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间的8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通过奇偶数法均分,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指标、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睁眼时间和术后语言陈述时间分别为(7.54±1.42)、(8.21±1.96)、(12.35±5.2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麻醉消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6、19.525、16.817、14.339,P<0.05);手术指标对比显示:观察组手术室时间、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5、18.491、11.512、8.317、10.498,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9、9.547、11.751、8.566,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比较,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采取椎管内麻醉,可改善麻醉指标和手术指标,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 下肢手术 麻醉指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脊椎骨折手术麻醉中咪达唑仑+瑞芬太尼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玲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为脊椎骨折手术患者麻醉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自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脊椎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分为2组,每组各为46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在此基...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为脊椎骨折手术患者麻醉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自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脊椎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分为2组,每组各为46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瑞芬太尼,对比2组患者麻醉后生命体征情况和临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T.T2.T3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完成的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疼痛消失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脊椎骨折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时,应用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联合的方式可以将麻醉效果提升,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骨折手术 咪达唑仑 瑞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 麻醉指标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对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及镇痛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凤琴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7期169-171,共3页
目的上肢骨折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与臂丛麻醉联合麻醉效果情况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该院诊治100例上肢骨折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咪达唑仑联合臂丛麻醉,研究组予右美托咪定与臂丛麻醉联合方案,分析两组麻醉指标... 目的上肢骨折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与臂丛麻醉联合麻醉效果情况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该院诊治100例上肢骨折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咪达唑仑联合臂丛麻醉,研究组予右美托咪定与臂丛麻醉联合方案,分析两组麻醉指标、镇痛指标及平均动脉压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镇痛持续(783.58±180.72)min、运动阻滞的维持(582.62±56.91)min与感觉阻滞的维持时间(620.58±90.52)min均比对照组多;研究组运动阻滞的起效(10.85±1.98)min、感觉阻滞的起效(10.15±1.58)min,均比对照组少(t=5.649、11.306、8.559、9.320、7.253,P<0.05);研究组疼痛度(2.03±0.65)分比对照组低,研究组镇静(3.38±0.52)分比对照组高(t=4.009、9.573,P<0.05);手术开始研究组MAP水平(83.15±2.16)mmHg及手术结束(84.14±2.39)mmHg均比对照组高(t=7.457、6.317,P<0.05)。结论上肢骨折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与臂丛麻醉联合应用,能提高阻滞维持时间及镇静程度,降低疼痛度,稳定患者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水平,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右美托咪定 臂丛麻醉 麻醉指标 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