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胃管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1
作者 欧长怀 欧长代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6-147,共2页
在传统胃管的基础上添加了胃底囊和胃自锁囊.制成了一种新的麻醉胃管。经临床试用表明.这种新型的麻醉胃管能有效阻止手术患者呕吐、返流、误吸等现象,大大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关键词 麻醉胃管 研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经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孙翠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23-0026,共4页
研究经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其中25例新生儿患者以经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式进行治... 研究经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其中25例新生儿患者以经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式进行治疗,归为观察组,另25例新生儿患者以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式展开治疗,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情况、治疗前、治疗1h、治疗24h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PaO2、PaCO2)、治疗后新生儿的一般观察指标情况(PaO2下降、心动过缓、呼吸暂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插管情况较好,其首次插管成功率高达92.00%,且再次插管的概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进行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未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1小时和24小时时的血气分析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PaO2下降的概率为4.00%,出现心动过缓的概率为8.00%,出现呼吸暂停的概率为4.00%,上述一般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麻醉导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插管的成功率,降低避免再次插管的概率,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胃管微创注入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