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电休克治疗中麻醉-电刺激时间间隔对脑电发作时间的影响
1
作者 周绍宇 高丹青 +1 位作者 冯振晓 张爱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54-57,共4页
目的探索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中麻醉-电刺激时间间隔(ASTI)对脑电发作时间(ES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1年2月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接受MECT治疗的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真实临床研究,分别记录所有患者连续6... 目的探索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中麻醉-电刺激时间间隔(ASTI)对脑电发作时间(ES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1年2月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接受MECT治疗的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真实临床研究,分别记录所有患者连续6次(共612人次)MECT时的ASTI和ESD。分析ASTI对ESD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性别及治疗次数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ESD长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第1、2次ESD长于第6次E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第3、4、5次ESD与第6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I正向影响E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量负向影响E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年龄、丙泊酚剂量、SC剂量等对ESD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男性及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ASTI均正向影响E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影响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大于女性患者,影响系数的差值为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第1~6次治疗时,ASTI均正向影响ESD(P<0.05)。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影响系数逐渐降低,第1次和第6次影响系数的差值为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延长ASTI有助于增加MECT诱发的ESD,改善癫痫发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休克治疗 精神分裂症 麻醉-电刺激时间间隔 发作时间 麻醉 丙泊酚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全麻下脊柱手术患者苏醒时间临床观察
2
作者 张娟 苏帆 +1 位作者 李甜 张倩 《光明中医》 2023年第23期4594-4597,共4页
目的研究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全身麻醉下脊柱手术患者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1例。T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术前行TEAS(足三里、三阴交)治疗20 min,停用七氟烷后行TEAS(内关、曲池)30 min;N组... 目的研究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全身麻醉下脊柱手术患者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1例。T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术前行TEAS(足三里、三阴交)治疗20 min,停用七氟烷后行TEAS(内关、曲池)30 min;N组(经皮非穴位电刺激组)刺激点选择T组4个穴位向外侧旁开2 cm的非穴位处,刺激时间同上;C组为空白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情况。结果T组治疗后第1次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观察停留时间、各项症状评分均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下脊柱手术患者行TEAS(足三里、三阴交、内关、曲池),可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改善苏醒质量,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苏醒时间 经皮穴位刺激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麻醉间隔时间对SD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侯豹可 张作明 +2 位作者 顾永昊 郭群 李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35-1938,共4页
目的 :观察短时间内重复麻醉对SD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方法 :采用RETI scan系统 ,自制的银 氯化银角膜电极和不锈钢针状电极 ,观察重复麻醉对SD大鼠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明适应视网膜电图、2 0Hz闪烁反应和视觉诱发电位的变... 目的 :观察短时间内重复麻醉对SD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方法 :采用RETI scan系统 ,自制的银 氯化银角膜电极和不锈钢针状电极 ,观察重复麻醉对SD大鼠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明适应视网膜电图、2 0Hz闪烁反应和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结果 :麻醉间隔时间为 1 2 ,2 4和 4 8h组的明、暗适应视网膜电图 ,振荡电位和 2 0Hz闪烁反映的结果波动很大 ,而麻醉间隔时间为 72h组则与首次麻醉记录的结果相似 ,再次麻醉对大鼠诱发电位记录结果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结论 :结果表明在麻醉 3d后 ,麻醉因素对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的影响基本可以得到恢复 ,对同一大鼠进行重复视觉电生理检查时每次检查间隔 3d以上 ,以消除麻醉本身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间隔时间 视觉生理 SD大鼠 RETl-scan系统 暗适应视网膜 振荡 明适应视网膜
下载PDF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应用电刺激-循环反应反馈调控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颖 王保国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应用电刺激-MAP反应反馈调控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探讨不同手术阶段适宜的舒芬太尼TCI效应室靶浓度。方法20例ASAI~II级择期额颞部开颅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异丙酚TCI靶控浓度3μg/ml,舒芬太尼TCI靶控浓度0.... 目的应用电刺激-MAP反应反馈调控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探讨不同手术阶段适宜的舒芬太尼TCI效应室靶浓度。方法20例ASAI~II级择期额颞部开颅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异丙酚TCI靶控浓度3μg/ml,舒芬太尼TCI靶控浓度0.5ng/ml,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气管插管。术中双通道靶控维持,间断追加维库溴铵。间隔5~10min给予50mA,50Hz,5s强直电刺激,以每次0.05ng/ml的梯度调节舒芬太尼靶控浓度,维持电刺激-MAP升高为刺激前的5%~10%。记录不同麻醉和手术步骤的舒芬太尼效应室计算浓度、术中血流动力学(SBP、DBP、MAP、HR)的变化和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诱导至术前期、开颅期、颅内期和关颅期舒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0.50±0.10)、(0.46±0.10)、(0.28±0.07)、(0.25±0.06)ng/ml;95%置信区间上限分别为0.53、0.48、0.30、0.27ng/ml。麻醉后呼吸恢复时间为(10.5±4.2)min,拔管时间为(13.2±6.2)min,呼之睁眼时间为(15.4±7.4)min,定向力恢复(19.2±6.3)min。结论应用电刺激-MAP反应反馈调控舒芬太尼TCI,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是可行的,术后恢复平稳;诱导至术前期、开颅期、颅内期和关颅期参考靶浓度推荐为95%置信区间上限,分别为0.53、0.48、0.30、0.27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靶控输注 刺激-循环反应 神经外科 麻醉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浆β-EP、5-HT、PGE2水平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时艳杰 王铁东 +1 位作者 曹鑫蔚 韩路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6例。两组术中均接受常规麻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术后观察48 h。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2、24、48 h疼痛,术前、术后即刻血浆细胞因子及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24、48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呈降低趋势,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试验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两组血浆β-EP、5-HT和PGE2水平均升高(P<0.05),试验组血浆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5-HT和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试验组恶心、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56%vs 22.22%,2.78%vs 25.00%,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可调节胸科手术患者血浆β-EP、5-HT、PGE2分泌,调节机体制痛机制,缓解患者疼痛,降低麻醉药物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刺激 胸科手术 麻醉 β-内啡肽 前列腺素E2 5-羟色胺 疼痛
下载PDF
中医穴位电刺激结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体温变化、MMSE评分及苏醒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学锋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23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结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体温变化、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骨科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以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结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体温变化、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骨科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以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穴位电刺激。监测2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2组MMSE评分以及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切皮后30 min体温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2组切皮后90 min体温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切皮后30 min(P<0.05);研究组切皮后30 min、90 min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同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除血浆黏度之外,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述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穴位电刺激结合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控制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体温下降速度,减少患者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下肢手术 中医穴位刺激 腰硬联合麻醉 体温变化 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 苏醒时间
下载PDF
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7
作者 时胜男 姚兰 冯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7-869,共3页
目的比较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AN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择期行L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两组在BIS监... 目的比较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AN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择期行L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两组在BIS监测下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E组根据ANI调节阿片类药物用量;C组根据HR、BP调节阿片类药物用量。观察并记录HR>基础值120%发生率、MAP>基础值120%或<基础值80%发生率、艾司洛尔、阿托品、尼卡地平、复方乳酸钠和麻黄碱使用情况。记录停药后睁眼时间与拔出喉罩时间。观察拔除喉罩即刻、术后1、2hVAS评分;记录哌替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有无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E组HR>基础值120%发生率、艾司洛尔、阿托品和复方乳酸钠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而术中MAP>基础值120%或<基础值80%的发生率、尼地卡平和麻黄碱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用量明显降低、睁眼时间和拔出喉罩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拔除喉罩后即刻、术后1、2h的VAS评分,哌替啶、丙泊酚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未发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未出现术中知晓。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比较经验用药,能有效减少循环波动,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 双频指数 心率变异性 全身麻醉
下载PDF
骶管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开勇 苏丹 +3 位作者 李香盛 傅军伟 李文莲 施皑皑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目的观察骶管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麻醉效果及血清β-内啡肽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以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骶管麻醉,对照组予以单纯骶管麻醉。观察两组围手术期... 目的观察骶管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麻醉效果及血清β-内啡肽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以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骶管麻醉,对照组予以单纯骶管麻醉。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β-内啡肽和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HR水平在T3~T4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BP和DBP水平在T2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时间点两组HR、SBP和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0时间点VAS、β-内啡肽和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T4时间点VAS评分和皮质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观察组在T1、T3~T4时间点β-内啡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肛门松弛度、舒适度和牵拉反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和下肢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穿刺点渗血和腰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麻醉效果确切,能够明显降低术中疼痛,提高术中肛门松弛度、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疗法 刺激疗法 Β-内啡肽 皮质醇 针刺麻醉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与经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杜京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9期55-57,共3页
对比老年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使用全身麻醉和经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麻醉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都需要实施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用随机分组法获得参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全身麻醉... 对比老年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使用全身麻醉和经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麻醉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都需要实施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用随机分组法获得参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全身麻醉和经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对临床疗效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参照组,阻滞时间均长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认知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睁眼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经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效果更好,用于老年前列腺电切术中,可起到理想麻醉效果,阻滞时间长,副作用少,镇痛镇静效果突出,术后麻醉恢复速度快,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术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 不良反应 阻滞时间
下载PDF
大鼠下颌运动肌肉在电刺激下的响应
10
作者 陈孟诗 李良 +1 位作者 宋一平 赖胜祥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37-540,共4页
本实验对 15只 8周龄 Wistar雄性大鼠深度麻醉后在自制的电刺激—力测试装置上测试并记录了大鼠嚼肌、二腹肌前腹、翼外肌在电刺激下的时间—收缩力关系曲线 ,得出了它们在电刺激下主动收缩的本构关系。在单一刺激下三种肌群的主动收缩... 本实验对 15只 8周龄 Wistar雄性大鼠深度麻醉后在自制的电刺激—力测试装置上测试并记录了大鼠嚼肌、二腹肌前腹、翼外肌在电刺激下的时间—收缩力关系曲线 ,得出了它们在电刺激下主动收缩的本构关系。在单一刺激下三种肌群的主动收缩可表达为 F=A( e-αt- e-βt) ,拟和出了三种肌群常数 A、α、β。当刺激频率大于等于 3H z时 ,肌群的主动收缩可表达为 F=Ce-γ/ t+ Dsinωt,拟和出了三种肌群的常数 C、D、γ。电刺激频率大于 3 0 H 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运动肌肉 刺激 响应 主动收缩 骨骼肌 时间-收缩力关系曲线 嚼肌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临床观察
11
作者 王瑞芳 张涛文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23期3025-3027,共3页
扁桃体切除术是小儿常见手术,手术时间短,但手术刺激性较强,要求麻醉做到: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苏醒快而彻底。为适应这些要求,我院自2009年10月以来将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此类手术,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 扁桃体切除术是小儿常见手术,手术时间短,但手术刺激性较强,要求麻醉做到: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苏醒快而彻底。为适应这些要求,我院自2009年10月以来将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此类手术,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5岁~8岁,体重16~30 kg,ASAⅠ~Ⅱ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丙泊酚 扁桃体切除术 全凭静脉麻醉 临床观察 小儿 手术时间 2009年 刺激
下载PDF
序列刺激分布对信息整合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衍具 禤宇明 傅小兰 《人类工效学》 2007年第4期1-3,11,共4页
以序列点阵为实验材料,由12名本科生被试在计算机上完成空白单元格定位任务,旨在考察序列刺激分布和时间间隔对信息整合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正确率与点阵1中的圆点数呈近似U型的关系,点阵1、2的错误数随着相应点阵中圆点数的增加而增... 以序列点阵为实验材料,由12名本科生被试在计算机上完成空白单元格定位任务,旨在考察序列刺激分布和时间间隔对信息整合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正确率与点阵1中的圆点数呈近似U型的关系,点阵1、2的错误数随着相应点阵中圆点数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得出结论,当点阵1中的圆点数较少时,结果支持图像-知觉整合假说,表现为被试倾向于采用记圆点的策略,而当点阵1中的圆点数较多时,结果支持转换-比较假说,表现为被试倾向于采用记空格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刺激分布 时间间隔 空白单元格定位 图像-知觉整合假说 转换-比较假说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黄腾 任晓平 +1 位作者 毛东豫 苏海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339-344,共6页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全膝关节置换(TKA)康复质量、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及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01-01-06-30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TKA手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全膝关节置换(TKA)康复质量、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及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01-01-06-30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TKA手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实施TKA术。观察组在TEAS治疗联合全身麻醉下实施TKA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 d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价患者TKA术后恢复质量;在给予患者自控镇痛基础上,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2 d和术后3 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组患者首次下地时间的情况。结果手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QoR-40量表评分为(155.82±4.19)和(154.47±3.20)分,术后1 d为(164.22±4.96)和(170.76±4.65)分,术后3 d为(183.71±4.80)和(190.71±5.64)分,2组患者时间、组间、时间×组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1262.487,F_(组间)=40.091,F_(时间×组间)=26.604,均P<0.001。手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静止时疼痛评分(RVAS)为(2.46±0.92)和(2.49±1.00)分,术后1 d为(4.13±0.84)和(3.57±0.89)分,术后2 d为(3.37±0.73)和(2.43±0.62)分,术后3 d为(2.49±0.61)和(1.58±0.47)分,2组患者时间、组间、时间×组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79.714,F_(组间)=11.834,F_(时间×组间)=4.896,均P<0.05。手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时疼痛评分(IVAS)为(3.84±0.68)和(3.88±0.74)分,术后1 d为(4.87±1.20)和(4.31±0.85)分,术后2 d为(4.41±0.65)和(3.26±0.66)分,术后3 d为(3.38±0.64)和(2.23±0.54)分,2组患者时间、组间、时间×组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30.013,F_(组间)=9.634,F_(时间×组间)=9.057,均P<0.05。术后对照组与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为27(25,30)和17(16,1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19,P<0.001;48 h镇痛补救率为40.00%和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0,P=0.018。研究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和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36。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下地时间为(2.70±0.24)和(3.17±0.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82,P<0.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提高全身麻醉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质量,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前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刺激 全身麻醉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质量 镇痛 首次下地活动时间
原文传递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肖洁 王祥瑞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5年第2期91-94,共4页
区域神经阻滞如果定位准确、麻醉效果确切,对患者有全身影响小和术后镇痛时间长等优点。近年在穿刺方法和临床应用方面有较大的改进,就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应用解剖、神经定位方法特别是神经刺激器的使用、临床适应证。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临床应用 神经刺激 临床适应证 定位准确 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镇痛时间 穿刺方法 应用解剖 定位方法 术后镇痛 操作方法
下载PDF
肝脏移植手术中麻醉深度的监测
15
作者 申新 张义长 +1 位作者 赵鸽 陈亚丽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808-1810,共3页
目的:观察肝脏移植麻醉及手术过程中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强直电刺激-循环反应的变化及其在肝脏移植手术中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麻醉诱导采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TC... 目的:观察肝脏移植麻醉及手术过程中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强直电刺激-循环反应的变化及其在肝脏移植手术中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麻醉诱导采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TCI),改良清醒镇静评分(OAA/S)从5分降至0分时,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2μg/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记录OAA/S从5分下降至0分的过程中CSI,BIS和AAI的值.麻醉维持期间,异氟烷呼气末浓度分别为0.5,1.0,1.5MAC时给予强直电刺激(ETS)1次,记录ETS前后各时点的CSI,BIS和AAI值,同时记录ETS后30 s内HR及动态有创血压SP,DP的最高值.结果:CSI,BIS和AAI均能很好地反映肝脏移植手术诱导期间镇静程度及意识的变化,OAA/S评分从5分逐渐降低至0分的过程中,CSI,BIS和AAI值也相应下降(P<0.05).ETS前后各参数比较,CSI和BIS无明显变化(P>0.05),AAI有显著性变化(P<0.05).与ETS前比较,ETS后HR,SP和DP明显增高(P<0.05).结论:CSI和BIS能准确反映镇静状态下患者意识深度的变化,但不能反映镇痛.AAI不仅可以反映麻醉中的镇静成分,而且在监测手术伤害性刺激及镇痛方面亦有一定的意义.强直电刺激-循环反应可以反映术中伤害性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肝脏移植 麻醉意识深度指数 双频谱指数 听觉诱发位指数 强直刺激-循环反应
下载PDF
浅析骶管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麻醉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祝晓红 梁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37-40,共4页
探讨骶管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骶管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法。通过观察手术中心率、血压、... 探讨骶管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骶管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法。通过观察手术中心率、血压、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和镇痛效果等指标来评估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心率和血压均较对照组低,且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也有所减少。同时,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更好。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显著提高混合痔麻醉效果,缩短麻醉起效时间,降低手术中的心率和血压,提高镇痛效果。这为混合痔手术的麻醉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骶管麻醉 经皮穴位刺激 镇痛效果 麻醉起效时间
下载PDF
麻醉不同时段切皮时七氟醚需要量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韩文斌 李桐英 +1 位作者 宋运琴 靳冰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最近用标准电脉冲刺激法反复测定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的结果表明,随麻醉时间延长,MAC趋于降低。对麻醉期间MAC持续不变发生质疑。我们在七氟醚麻醉的普胸手术病人,通过观察两次切皮的体动和循环应激反应,自身比较所需麻醉药用量的异... 最近用标准电脉冲刺激法反复测定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的结果表明,随麻醉时间延长,MAC趋于降低。对麻醉期间MAC持续不变发生质疑。我们在七氟醚麻醉的普胸手术病人,通过观察两次切皮的体动和循环应激反应,自身比较所需麻醉药用量的异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随机选ASA~Ⅱ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麻醉药浓度 吸入麻醉 麻醉时间 应激反应 血压和心率 普胸手术 呼气末 脉冲刺激 有效浓度
下载PDF
体外电刺激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特异性标志物MEF-2C和Cx43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敏 杨刚 +6 位作者 姜建 何学令 李汇明 张梦颖 吴文超 刘小菁 李良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9-634,共6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由于具有向心肌方向分化的潜能,目前已成为一种新的能够修复心脏组织损伤的重要治疗选择。在本实验中我们探讨了体外不同的电刺激时间对BMSCs向心肌方向分化的影响。实验共分为三组:1电刺激组,完全培养基培养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由于具有向心肌方向分化的潜能,目前已成为一种新的能够修复心脏组织损伤的重要治疗选择。在本实验中我们探讨了体外不同的电刺激时间对BMSCs向心肌方向分化的影响。实验共分为三组:1电刺激组,完全培养基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受到电压为2V,频率为2 Hz,脉宽为5ms的电刺激,作用时间为30min/d、2h/d、4h/d、6h/d,连续作用10d;25-氮胞苷(5-Aza)组,5-Aza(10μmol/L)诱导rBMSCs 24h,然后采用完全培养基培养10d;3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基静态培养rBMSCs 10d。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rBMSCs的肌细胞特异性增强因子-2C(MEF-2C)mRNA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mRNA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rBMSCs的MEF-2C蛋白和Cx43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持续时间的电刺激组及5-Aza组的MEF-2CmRNA、Cx43mRNA表达量及MEF-2C蛋白、Cx43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体外电刺激可以诱导rBMSCs向心肌方向分化,其中2h/d作用效果最佳,但其机制尚未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不同的刺激时间 肌细胞特异性增强因子-2C 缝隙连接蛋白43
原文传递
兔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 被引量:11
19
作者 廉莉 廉颖 +4 位作者 吴昱琪 徐营 朱子玉 雷蕾 陈大元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7-20,共4页
从电脉冲次数、脉冲强度、脉冲间隔时间三方面对兔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注射HCG后 16h的MⅡ期卵 ,用 1.4kV/cm、6 0 μs的直流脉冲电激 ,脉冲次数分为 1、2、4、8次 4组 ,每次间隔 30min ,随着电激活次数的增加 ,... 从电脉冲次数、脉冲强度、脉冲间隔时间三方面对兔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注射HCG后 16h的MⅡ期卵 ,用 1.4kV/cm、6 0 μs的直流脉冲电激 ,脉冲次数分为 1、2、4、8次 4组 ,每次间隔 30min ,随着电激活次数的增加 ,活化率从 4 6 .5 %增加到 95 .8% (P <0 .0 1) ,但是电激活 8次后 ,桑椹胚率却从 6 3.6 %下降到 2 1.2 % ,囊胚率从 2 3.6 %下降到 2 .8%(P <0 .0 1) ;用 6 0 μs的直流脉冲电激 3次 ,每次间隔 30min ,分为 0 .4、1.2、2 .4kV/cm 3组 ,以1.2kV/cm脉冲强度的兔卵母细胞激活较为理想 ,脉冲强度增加到 2 .4kV/cm时 ,卵细胞死亡率升为6 7.1% (P <0 .0 1)。用 1.4kV/cm、6 0 μs的直流脉冲电激 3次 ,电脉冲间隔时间分为 30、12 0、2 4 0min 3组 ,卵细胞活化率分别为 6 8.6 %、91.5 %、91.9%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孤雌激活 脉冲次数 脉冲强度 脉冲间隔时间 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