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侃的古音学:古本声十九纽和古本韵二十八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开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0-95,共6页
古本纽和古本韵是黄侃古音学的基石。本文正面阐述黄侃以代表字的切上字推求古本纽从黄侃所举本声本韵、本声变韵、变声变韵三类代表字概括出推理逻辑式,即从个别到一般,进而在一般意义的逻辑法式上看出黄侃在“求解古本纽”本题时并... 古本纽和古本韵是黄侃古音学的基石。本文正面阐述黄侃以代表字的切上字推求古本纽从黄侃所举本声本韵、本声变韵、变声变韵三类代表字概括出推理逻辑式,即从个别到一般,进而在一般意义的逻辑法式上看出黄侃在“求解古本纽”本题时并没有涉及古本韵问题,只是代表字的选择和分类才把韵部作为参照,而这是找代表字,不是找古本纽。从大量的审音表目材料看,也可说黄侃古本纽从中古声类音系系统内部审得,更能表明求古本组与古本韵无关。黄侃把中古开合口一等、四等韵作为上古本韵的选择对象,按此标准在黄侃求证古本韵时列出的作业表:钱玄同《韵摄表》上作业,准确率分别达97.1%和91.1%。求古本韵与古本纽无关。以一等韵和四等韵为上古本韵,合乎现代音系学原理。黄侃还中经钱玄同受到高本汉的间接影响。黄侃并没有用循环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古音学 反切上字 开合口一等韵 开合口四等韵
下载PDF
对非议或误解黄侃古音学的澄清(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葆嘉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92-114,共23页
评价学术首先应据作者所处时代,考察是否超越前人;其次方是基于评价者时代,考察与该领域进展之关系。如果材料不足,可以不说、少说,但不可妄说。为避免"积非成是而无从知,先入为主而惑以终身",对非议或误解黄侃古音学说的评说,务必依... 评价学术首先应据作者所处时代,考察是否超越前人;其次方是基于评价者时代,考察与该领域进展之关系。如果材料不足,可以不说、少说,但不可妄说。为避免"积非成是而无从知,先入为主而惑以终身",对非议或误解黄侃古音学说的评说,务必依据原典、正本清源,以免贻笑后人。林语堂(1928)对之冠以"循环论证",不知配对认知图式,"文调过高"而学识不足,晚年似有所醒悟。张世禄(1936,1964)盲从林说,拘于"当前一般公认",不解古本音在等韵一四等的历史语言投影原理,不知《广韵》乃"古音之津梁"正是"投射研究法"的早期表述。王力(1978)批判其"一无是处、唯心主义、坏影响"等关键词,至今有人读后惊出一身冷汗。王力对黄说多从《文字学音篇》了解,以至于对黄说和钱说时有不分。更无从知黄侃功夫在《五雅古韵表》《尔雅、方言、释名、广雅声类表》《古韵谱稿》等。李开(2002)证明以一四等韵为古本韵合乎现代音系学的优化和对立原理,与循环论证无关,然提及"黄侃中经钱玄同受到高本汉的间接影响",其证据链未核,未查阅黄侃《音学八种》。黄侃古音学说的精粹在于音理-音史—音证的系统方法论,及"客观归纳→主观演绎→文献验证→声韵互证"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古音学 循环论证 唯心主义 高本汉 澄清
原文传递
对非议或误解黄侃古音学的澄清(上)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葆嘉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8-50,共33页
评价学术首先应据作者所处时代,考察是否超越前人;其次方是基于评价者时代,考察与该领域进展之关系。如果材料不足,可以不说、少说,但不可妄说。为避免"积非成是而无从知,先入为主而惑以终身",对非议或误解黄侃古音学说的评说,务必依... 评价学术首先应据作者所处时代,考察是否超越前人;其次方是基于评价者时代,考察与该领域进展之关系。如果材料不足,可以不说、少说,但不可妄说。为避免"积非成是而无从知,先入为主而惑以终身",对非议或误解黄侃古音学说的评说,务必依据原典、正本清源,以免贻笑后人。林语堂(1928)对之冠以"循环论证",不知配对认知图式,"文调过高"而学识不足,晚年似有所省悟。张世禄(1936,1964)盲从林说,拘于"当前一般公认",不解古本音在等韵一四等的历史语言投影原理,不知《广韵》乃"古音之津梁"正是"投射研究法"的早期表述。王力(1978)批判其"一无是处、唯心主义、坏影响"等关键词,至今有人读后惊出一身冷汗。王力对黄说多从《文字学音篇》了解,以至于对黄说和钱说时有不分。更无从知黄侃功夫在《五雅古韵表》《尔雅、方言、释名、广雅声类表》《古韵谱稿》等。李开(2002)证明以一四等韵为古本韵合乎现代音系学的优化和对立原理,与循环论证无关,然提及"黄侃中经钱玄同受到高本汉的间接影响",其证据链未核,未查阅黄侃《音学八种》。黄侃古音学说的精粹在于音理—音史—音证的系统方法论,及"客观归纳→主观演绎→文献验证→声韵互证"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古音学 循环论证 唯心主义 高本汉 澄清
原文传递
上古汉语四声别义例证 被引量:4
4
作者 孙玉文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3-79,共7页
所谓“四声别义”就是由于语义的演变和词性的分化而引起的声调的变化,也就是“一字异读”表现在声调方面。 顾炎武之后,清代大儒几乎都认为上古无四声别义。这种理论一直影响着近现代许多音韵学者。一九四六年,周祖谟先生撰《四声别义... 所谓“四声别义”就是由于语义的演变和词性的分化而引起的声调的变化,也就是“一字异读”表现在声调方面。 顾炎武之后,清代大儒几乎都认为上古无四声别义。这种理论一直影响着近现代许多音韵学者。一九四六年,周祖谟先生撰《四声别义释例》,用大量的音注材料证明四声别义最晚东汉即已出现。王力先生在《黄侃古音学述评》中认为上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声别义 上古汉语 去声 小雅 破读音 异读 音注 黄侃古音学 音韵 释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