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黄土丘陵山区土壤侵蚀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朱连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45,49,共6页
在分析豫西黄土丘陵山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 ,研究了该区土壤侵蚀的现状特点 ,进而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危害 ,指出地形崎岖、坡度较大 ,黄土层深厚疏松 ,降水集中、暴雨较多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森林资源过... 在分析豫西黄土丘陵山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 ,研究了该区土壤侵蚀的现状特点 ,进而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危害 ,指出地形崎岖、坡度较大 ,黄土层深厚疏松 ,降水集中、暴雨较多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森林资源过伐 ,陡坡开荒是造成该区严重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土壤侵蚀不仅造成河道堵塞 ,水库防洪、灌溉能力降低 ,同时还引起土壤的进一步贫瘠化 ,加剧山区生态系统的进一步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农业可持续发展 豫西黄土丘陵山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土石山区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安拴霞 田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21-24,共4页
土地整治分区是土地整治科学合理、经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从系统论角度,结合中国晋南黄土丘陵土石山区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引入多目标(生态保护、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多尺度(工程、流域、县乡)整治思想,兼顾草本灌木... 土地整治分区是土地整治科学合理、经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从系统论角度,结合中国晋南黄土丘陵土石山区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引入多目标(生态保护、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多尺度(工程、流域、县乡)整治思想,兼顾草本灌木植被生态保护、土壤抗侵蚀要求,以行政村为单元,采用聚类分析法,开展了晋城市泽州县的县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划定。研究表明,该类地区以地貌为主要因子,结合植被类型、土壤分布特征,以保水、保肥与保土为重点,划分为:低中山草灌褐土整治区,低中山、丘陵褐土性土整治区;平原褐土性土、红黏土整治区,丘陵褐土性土整治区及低中山草灌、褐土性土整治区五类区域,研究结果对此类地区的土地整治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土石山区 土地综合整治 整治分区 系统聚类法
下载PDF
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广招 王红雨 +1 位作者 亢文涛 李其星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34-240,248,共8页
为探究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对填方边坡产生的影响,以宁夏中南部黄土丘陵山区妙岭变电站高填方边坡工程为背景,基于施工现场踏勘和探地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地勘报告和设计资料,通过PLAXIS建立数值模型,分析该边坡在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 为探究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对填方边坡产生的影响,以宁夏中南部黄土丘陵山区妙岭变电站高填方边坡工程为背景,基于施工现场踏勘和探地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地勘报告和设计资料,通过PLAXIS建立数值模型,分析该边坡在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降雨或地震单一作用下、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边坡体的超孔隙水压力增大,基质吸力和抗剪强度降低,但由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造成的超孔隙水压力增幅及基质吸力降幅更大,并且降雨历时越长,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对边坡的不利影响越大;在降雨条件下,地震力对边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平位移上,对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影响较小,且边坡的总位移随边坡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在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坡面监测点的速度峰值大于坡体内部监测点的,坡顶的速度峰值较坡面其他位置的大,坡体表面的动力响应敏感,容易发生浅层滑移.可为西北黄土地区高填方边坡工程的治理设计和预警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 高填方边坡 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 黄土丘陵山区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定量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代雍楣 师学义 段文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8-283,289,共7页
农村居民点分形特征作为农村居民点自主演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很好地反映其发育情况及空间占据能力。以晋城市长河流域为例,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主要影响因素的分形分析,探讨了农村居民点分维与其之间的关系,并引入证据权模型量... 农村居民点分形特征作为农村居民点自主演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很好地反映其发育情况及空间占据能力。以晋城市长河流域为例,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主要影响因素的分形分析,探讨了农村居民点分维与其之间的关系,并引入证据权模型量化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晋城市长河流域农村居民点分维数值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农村居民点分维数值显著高于交通维数与水系维数,长远来看,农村居民点与交通维数将会升高,而在采煤的影响下,水系维数则会降低;(2)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可以直接影响居民点维数值,且与居民点维数变化趋势一致;(3)用证据权模型计算出的各指标影响程度排序为:坡度>道路>高程>水系>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居民点占地面积,研究结果与分形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具有一致性。该研究可为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与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证据权 黄土丘陵山区 分形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