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中东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丁敏 庞奖励 +3 位作者 黄春长 李艳华 王丽娟 牛晓露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2-867,共6页
对关中盆地东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YHC剖面)常量元素分析,发现:YHC剖面化学组成以SiO2、Al2O3和CaO为主,三者平均含量的总和达774.1g.kg-1,元素含量SiO2>Al2O3>CaO>Fe2O3>MgO>Na2O>K2OTiO2;相对黄土L1,Ca、Na... 对关中盆地东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YHC剖面)常量元素分析,发现:YHC剖面化学组成以SiO2、Al2O3和CaO为主,三者平均含量的总和达774.1g.kg-1,元素含量SiO2>Al2O3>CaO>Fe2O3>MgO>Na2O>K2OTiO2;相对黄土L1,Ca、Na、Mg在S0中相对迁移,且Ca、Na淋溶强烈,K、Fe、Al在S0中相对轻微富集;关中平原东部风化程度弱,处于较弱的脱Ca、Na初级风化阶段(并且可能在沉积源区就已经发生),伴有碳酸盐的淋溶。CIA等揭示的YHC剖面各层的风化顺序S0>Lt>L0>TS>L1UCC,与关中西部扶风和黄土高原中部庄浪相比,关中平原东部的风化程度居中。CIA对气候的响应灵敏,揭示出早全新世风化渐强气候变暖,中全新世风化最强气候暖湿,晚全新世以来风化程度骤然减弱气候恶化,对次一级的气候事件也有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黄土-古土壤序列 全新世 关中盆地
原文传递
甘肃庄浪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元素分布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安娜 庞奖励 +1 位作者 黄春长 王利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3-458,共6页
通过对渭河上游XJN全新世剖面的Fe、Al、Si、K、Ca、Mg、Na、Ti和Sr元素含量的分析,发现这些元素的分布与气候密切相关。在剖面中表现为:迁移序列是Ca>Sr>Na>Mg,Fe、Al、Si、K和Ti则相对富集;Ca-Sr关系呈两段式分布,指示全新... 通过对渭河上游XJN全新世剖面的Fe、Al、Si、K、Ca、Mg、Na、Ti和Sr元素含量的分析,发现这些元素的分布与气候密切相关。在剖面中表现为:迁移序列是Ca>Sr>Na>Mg,Fe、Al、Si、K和Ti则相对富集;Ca-Sr关系呈两段式分布,指示全新世早期的一次环境变化;Ki残积系数增大,Ca/Mg比值减小,指示化学风化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黄土-古土壤序列 全新世 庄浪 甘肃省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若干元素分布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42
3
作者 庞奖励 黄春长 +1 位作者 刘安娜 王利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7-364,共8页
选择黄土高原南部的XJN,XMC和JYC全新世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层中Ca,Ba,Rb和Sr元素分布的研究,发现Ba/Sr和Rb/Sr比值在不同地层中含量差异十分明显,并与成土作用强度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良好的气候替代指标;表生环境中Rb和Ba较稳定,Sr... 选择黄土高原南部的XJN,XMC和JYC全新世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层中Ca,Ba,Rb和Sr元素分布的研究,发现Ba/Sr和Rb/Sr比值在不同地层中含量差异十分明显,并与成土作用强度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良好的气候替代指标;表生环境中Rb和Ba较稳定,Sr和Ca元素十分活跃,易于迁移,其中Ca的迁移能力高于Sr元素;从XJN→XMC→JYC剖面,Rb和Ba元素含量增加,而Sr和Ca元素含量降低,这与区域环境差异有关;全新世中期暖湿的亚热带气候主要出现关中盆地地区,六盘山以西则是暖温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r和Rb/Sr比值 黄土-古土壤序列 全新世
下载PDF
趋磁细菌及磁小体对黄土-古土壤序列磁化率贡献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先芝 贾蓉芬 +2 位作者 李荣森 戴顺英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8-194,共7页
选择西峰和段家坡两个黄土剖面 ,对磁化率变化显著的L6-S5-L5层段 ,通过对样品中的趋磁细菌 (MB)用相同的培养基富集及生长培养 ,初步定量模拟了MB和磁小体 (MSs)对黄土 -古土壤序列磁化率的贡献。富集培养MB后 ,段家坡剖面样品磁化率... 选择西峰和段家坡两个黄土剖面 ,对磁化率变化显著的L6-S5-L5层段 ,通过对样品中的趋磁细菌 (MB)用相同的培养基富集及生长培养 ,初步定量模拟了MB和磁小体 (MSs)对黄土 -古土壤序列磁化率的贡献。富集培养MB后 ,段家坡剖面样品磁化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高 ,最大达 1 1 6 .4% (DS5- 1 )。以古土壤样品XS5- 1 、DS5- 1 为介质生长培养MB ,DS5- 1 磁化率的增长与接种的菌液量呈近似线性关系。此外 ,生长培养后古土壤样品频率磁化率与FeO/Fe2 O3比值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 ,证实了磁小体的形成。由此表明 :1 )MB和MSs是影响黄土剖面磁化率的因素之一 ,受气候和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黄土剖面MB的生长和MSs的形成存在差异 ,因此对磁化率的贡献也不尽相同 ;2 )MSs是黄土 -古土壤序列中超细粒磁性物质的组成部分。当气候环境比较适宜MSs形成及保存时 ,MSs在黄土剖面中超细粒 (≤ 5 0nm)磁性组分中比重会相应增高 ,对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影响也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细菌 磁小体 黄土-古土壤序列 磁化率 模拟实验
下载PDF
灵台红粘土-黄土-古土壤序列频率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9
5
作者 孙有斌 孙东怀 安芷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00-306,共7页
通过对甘肃灵台晚新生代红粘土 -黄土 -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测量和频率磁化率分析 ,发现红粘土及黄土 -古土壤的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存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表明两套沉积在成壤过程中由生物作用或化学作用而形成的超顺磁性矿物含量 ,对磁... 通过对甘肃灵台晚新生代红粘土 -黄土 -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测量和频率磁化率分析 ,发现红粘土及黄土 -古土壤的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存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表明两套沉积在成壤过程中由生物作用或化学作用而形成的超顺磁性矿物含量 ,对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增大有重要的贡献。相比磁化率而言 ,受影响因素较少的频率磁化率变化 ,反映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超顺磁粒级铁磁性矿物的相对含量 ,能更真实、敏感地记录不同时间尺度的古气候波动。灵台红粘土 -黄土 -古土壤序列的频率磁化率在 2 .6MaBP前后不同的变率特征 ,揭示了大冰期来临前后黄土高原的冷暖、干湿反差产生了显著变化 ,而与此相关的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灵台剖面 红粘土-黄土-古土壤序列 频率磁化率 古气候波动 晚新生代 风尘堆积
下载PDF
郧县前坊村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风化成壤及古气候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艳雷 庞奖励 +2 位作者 黄春长 查小春 乔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0-845,共6页
秦岭作为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气候、自然环境的天然分界线,并当作是黄土高原的南屏障。汉江上游谷地地区位于秦岭南侧,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区域,受季风气候活动影响强烈。为了探讨该地区在亚热带气候背景下,风成黄土成壤改造对气候变化的... 秦岭作为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气候、自然环境的天然分界线,并当作是黄土高原的南屏障。汉江上游谷地地区位于秦岭南侧,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区域,受季风气候活动影响强烈。为了探讨该地区在亚热带气候背景下,风成黄土成壤改造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通过对汉江上游谷地前坊村(QFC)剖面磁化率、烧失量、粒度、Rb/Sr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末次冰期以来沙尘暴很有可能越过秦岭在其南侧堆积,黄土—古土壤剖面地层序列从上到下依次为:MS-L0-S0-Lt-L1-AD;这些沉积物完整记录了一级阶地上晚更新世气候变化信息,地层单元受到各个时期不同程度成壤强度的改造。2前坊村剖面中,理化性质在不同地层单元有显著差异。例如磁化率、烧失量、Rb/Sr指标平均含量的高值出现在古土壤层中,低值出现在黄土层;而Zr/Rb含量变化正好相反;这些理化性质表明,在古土壤发育期,水热条件进入最适宜期,沉积物的风化成壤作用显著;在黄土堆积期,气候寒冷干燥,主要以粉尘堆积为主,沉积物的风化成壤作用较弱。3秦岭南侧北亚热带汉江上游前坊村一级阶地剖面化学风化强度变化揭示了黄土—古土壤环境气候变化的规律:末次冰期以来(大约18.0~11.5 ka B.P.),气候干冷,沙尘暴频繁出现,沉积物以黄土堆积为主,成壤作用微弱,形成马兰黄土(L1);全新世早期(约11.5~8.5 ka B.P.),气候由干冷向暖湿方向转变,但主要以干冷为主,形成过渡层(Lt);在全新世大暖期(8.5~3.1 ka B.P.),气候条件达到最优阶段,水热配合较好,生物活动活跃,成壤作用十分显著,发育了古土壤S0;到了全新世晚期以来(3.1 ka B.P.)气候又由暖湿向干冷方向转变,成壤作用明显减弱,沙尘暴出现较为频繁,形成了以黄土堆积为主的全新世黄土(L0)。现代表土层(MS)是在(1.5 ka B.P.)以来气候转暖,加之人类长期农业耕作扰动,在全新世黄土L0顶部叠加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上游谷地 黄土古土壤序列 风化成壤 古气候
下载PDF
土壤发育指数及其在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叙勇 李保国 石元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3-159,共7页
以洛川坡头和兰州九州台黄土剖面为例,系统地观测和描述了各层黄土与古土壤的形态(包括微形态)特征,选取了10个土壤形态属性以评价古土壤发育状况:红化作用(颜色彩度和色调)、总质地(质地类型、粘结性和可塑性)、黑化作用(... 以洛川坡头和兰州九州台黄土剖面为例,系统地观测和描述了各层黄土与古土壤的形态(包括微形态)特征,选取了10个土壤形态属性以评价古土壤发育状况:红化作用(颜色彩度和色调)、总质地(质地类型、粘结性和可塑性)、黑化作用(颜色亮度)、微结构(类型、结构性发育程度、孔隙类型和总孔度)、细物质(丰度)、原生碳酸盐(丰度)、黑云母(丰度及蚀变程度)、铁氧化物(丰度)、次生碳酸盐(类型及丰度)和淀积粘粒(干涉色、淀积粘粒特征、胶膜丰度、胶膜厚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壤发育指数,并初步讨论了该指数在环境变化研究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发育指数 土壤形态属性 黄土-古土壤序列
下载PDF
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典型微结构与1万年来的环境演化——以关中地区的全新世黄土剖面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庞奖励 黄春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8-272,共5页
通过对土壤微结构系统的研究 ,发现黄土高原南部全新世黄土 -古土壤序列的微结构可分为基底式胶结结构、胶斑状结构、斑状 -胶斑结构、粒状结构、似粒状结构和粒状 -斑状结构。其中前3种总是出现在古土壤中 ,其形成在温暖湿润、植被茂... 通过对土壤微结构系统的研究 ,发现黄土高原南部全新世黄土 -古土壤序列的微结构可分为基底式胶结结构、胶斑状结构、斑状 -胶斑结构、粒状结构、似粒状结构和粒状 -斑状结构。其中前3种总是出现在古土壤中 ,其形成在温暖湿润、植被茂盛的环境下 ;后 3种总是出现在黄土或风化黄土中 ,形成在以干旱为特征的环境下。微结构沿黄土剖面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实质上揭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序列 环境演化 关中地区 全新世 微结构 成壤环境 黄土高原
下载PDF
白鹿塬中更新世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及断层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妮 冯希杰 +2 位作者 师亚芹 戴王强 任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8,157,共5页
通过对白鹿塬高家沟内两套黄土—古土壤序列及断层错距的观察、测量和分析,获得了中更新世以来白鹿塬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地层划分和断层的部分活动性参数。结果表明:高家沟内S2和S3地层均由两层古土壤夹一层黄土复合而成,L7地层由两层... 通过对白鹿塬高家沟内两套黄土—古土壤序列及断层错距的观察、测量和分析,获得了中更新世以来白鹿塬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地层划分和断层的部分活动性参数。结果表明:高家沟内S2和S3地层均由两层古土壤夹一层黄土复合而成,L7地层由两层黄土中间夹一层弱发育古土壤组成;中更新世以来,白鹿塬段一直存在断层活动,且断层活动具有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序列 断层活动 中更新世 白鹿塬 临潼—长安断裂
下载PDF
“黄土-古土壤”序列中氧化铁和有机质对磁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38
10
作者 胡雪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2,共6页
对黄土高原的灵台剖面“黄土 -古土壤”序列的研究表明 ,黄土与古土壤中游离态铁 (Fed)、活性态铁 (Feo)和有机质含量均与磁化率 (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p <0 .0 1)。Fed 对磁化率的显著影响 ,说明了成土作用强度 ,会影响古土壤铁... 对黄土高原的灵台剖面“黄土 -古土壤”序列的研究表明 ,黄土与古土壤中游离态铁 (Fed)、活性态铁 (Feo)和有机质含量均与磁化率 (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p <0 .0 1)。Fed 对磁化率的显著影响 ,说明了成土作用强度 ,会影响古土壤铁磁性矿物的形成。有机质对磁化率产生的显著影响可能与生物成磁作用有关。另外 ,成土过程中有机质的存在 ,有利于次生磁赤铁矿的形成 ;以及古土壤形成后 ,有机质的存在可妨碍磁赤铁矿的老化 ,使之不易转化为赤铁矿 ,可能也是重要原因。Feo 与磁化率的极显著相关性 ,主要应与Feo和F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序列 氧化铁 有机质 磁化率 磁赤铁矿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古气候代用指标综述 被引量:7
11
作者 杜青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77-185,共9页
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是古气候演化在陆相地层中的反映,已经成为认识第四纪地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3个重要信息载体之一,可用来探讨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演化和受控机制、气候突变事件的记录乃至反演我国内陆干旱化历史。稳定同位素、磁... 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是古气候演化在陆相地层中的反映,已经成为认识第四纪地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3个重要信息载体之一,可用来探讨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演化和受控机制、气候突变事件的记录乃至反演我国内陆干旱化历史。稳定同位素、磁化率和孢粉等气候代用指标的地球化学、物理学以及生物学分析为提取黄土-古土壤序列中蕴藏的古气候环境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定量重建古气候方法的不断引进,运用替代指标研究的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度也在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序列 古气候代用指标 对比分析 成壤强度 东亚季风演变
下载PDF
泾河上游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环境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瑜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6-422,共7页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泾河上游赵家村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测定了Ba、Zn、Cu、Pb、Cr、Rb、Sr、Co、Th、Zr等10个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并与磁化率、粒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大部分微量元素...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泾河上游赵家村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测定了Ba、Zn、Cu、Pb、Cr、Rb、Sr、Co、Th、Zr等10个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并与磁化率、粒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大部分微量元素如Ba、Zn、Cu、Rb、Co、Th、Zr在古土壤层(S0)中富集,而在马兰黄土层(L1)中含量较低;而Pb、Cr、Sr在古土壤层中含量低于马兰黄土层。同时,微量元素Ba、Zn、Cu、Rb、Co、Th、Zr与磁化率、黏粒(〈0.005mm)含量呈正相关,与粗粉沙(0.01-0.05mm)含量呈负相关;而元素Pb、Cr、Sr与黏粒、磁化率呈负相关,与粗粉沙呈正相关关系。在古土壤成壤改造过程中,由于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络合-螯合作用增大,加之黏粒胶体的吸附作用,导致大多数微量元素在古土壤层的相对富集;而元素Cr性质稳定,在整个剖面的波动较小;Sr含量在全新世黄土层(L_0)和表土层(TS)中逐渐升高,主要是由于气候暖干化日趋严重,表土层碱性增强,CaCO_3淋溶作用明显减弱;Pb元素在表土层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三废”排放、金属采矿和冶炼、煤炭和石油的燃烧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等人类活动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上游 黄土-古土壤序列 微量元素 全新世 环境变化
下载PDF
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与第四纪古气候旋回——研究现状、问题与前瞻
13
作者 陈报章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2期44-50,共7页
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了过去2.4Ma地质和气候事件的演化历史,总结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重视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序列 古气候指标 第四纪古气候旋回 形成机制
下载PDF
淳化黄土-古土壤序列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青青 黄菁华 +5 位作者 姚军 胡斐南 霍娜 尚应妮 常闻谦 赵世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2-1073,共12页
黄土-古土壤序列是记录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的良好信息载体之一。以黄土高原南缘陕西省淳化黄土-古土壤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法对黄土-古土壤剖面黏土矿物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调查不同土层黏土矿物相对含量及伊利石/绿泥石比值... 黄土-古土壤序列是记录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的良好信息载体之一。以黄土高原南缘陕西省淳化黄土-古土壤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法对黄土-古土壤剖面黏土矿物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调查不同土层黏土矿物相对含量及伊利石/绿泥石比值(I/C值)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伊利石结晶度的变化特征,探讨不同土层黏土矿物特征所对应的气候变化规律,揭示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在更新世时期的气候环境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淳化剖面黏土矿物的相对含量、I/C值以及伊利石结晶度IC值在反演古气候方面具有较好的指示性。(2)淳化剖面不同土层的黏土矿物类型基本相同,但其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在WL-3~S5阶段,即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中期,黏土矿物的组合类型为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蛭石,其中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早期(WL-3~L11阶段),伊利石相对含量相对偏低,气候以温凉为主,而中更新世中期(S10~S5阶段),伊利石相对含量上升,但蒙脱石、绿泥石含量均降低,气候相对温湿;在中更新世晚期(L5~S1阶段),黏土矿物的组合类型改变为伊利石-绿泥石-蛭石-高岭石-蒙脱石,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气候较为干冷。黏土矿物类型及含量表明淳化地区从早更新世早期到中更新世晚期气候环境总体干冷化,并经历了温凉-温湿-干冷的变化过程。(3)I/C值以及伊利石结晶度IC值从剖面底部到顶部均经历了由小到大再到小的过程,它们与黏土矿物的含量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规律一致。本研究有助于探索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在更新世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为全面了解更新世黄土高原不同地区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淳化黄土-古土壤序列 黏土矿物 伊利石结晶度 古气候
下载PDF
中国西风区伊犁盆地塔勒德黄土-古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文翔 史正涛 +3 位作者 张虎才 明庆忠 苏怀 刘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2-821,共10页
通过对新疆伊犁盆地塔勒德探井黄土-古土壤沉积物中常量、微量元素及其相关指标和参数的分析,讨论了西风区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各元素的分异规律及其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塔勒德黄土-古土壤序列各层位中常量元素含量均表现出SiO... 通过对新疆伊犁盆地塔勒德探井黄土-古土壤沉积物中常量、微量元素及其相关指标和参数的分析,讨论了西风区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各元素的分异规律及其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塔勒德黄土-古土壤序列各层位中常量元素含量均表现出SiO_2>Al_2O_3>CaO>Fe_2O_3>MgO>Na_2O>K_2O的变化特征;微量元素Rb,Sr,Sc,Ni,Cu,Ga,Mo,Y,Pb和Th在(弱)古土壤层、黄土层中相对下伏黄土L_2层富集,而Zr,Cs,Nd和La在(弱)古土壤层中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塔勒德黄土-古上壤的相关地球化学参数在整个研究地层序列中,黄土与古土壤之间分异并不显著,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受西风区影响的伊犁盆地黄土和古土壤形成时期其有效湿度较黄土高原同期小,形成环境更为干旱,具有其显著的区域特征。伊犁盆地黄土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物质来源和气候环境的控制,当黄土物质具有相同来源时,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作为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良好代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勒德 黄土-古土壤序列 元素地球化学 环境演变
下载PDF
西风区黄土-古土壤的碳酸盐含量对磁化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文翔 史正涛 +2 位作者 刘勇 苏怀 明庆忠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4年第2期155-162,共8页
本文选择伊犁盆地塔勒德黄土-古土壤序列,系统地开展了沉积物碳酸盐和磁化率等指标研究,初步探讨了伊犁黄土碳酸盐含量对磁化率增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塔勒德古土壤中低频磁化率值中明显低于黄土层,且较黄土高原古土壤值小,频率磁化... 本文选择伊犁盆地塔勒德黄土-古土壤序列,系统地开展了沉积物碳酸盐和磁化率等指标研究,初步探讨了伊犁黄土碳酸盐含量对磁化率增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塔勒德古土壤中低频磁化率值中明显低于黄土层,且较黄土高原古土壤值小,频率磁化率也远小于黄土高原;碳酸盐含量在S_1层中含量明显高于黄土,且较黄土高原古土壤高,与剖面磁化率负相关,在古土壤中相关度更显著。去除碳酸盐的设计实验显示加入蒸馏水后沉积物磁化率值变化在10%以内;加入醋酸(HAc)后样品磁化率值均增加,其最大增幅达12.89%(黄土),古土壤的磁化率增加9%以上;加入稀盐酸后影响程度不一,在黄土中约在15%,而对古土壤影响较大,最大可达35%,表明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对磁化率的影响不仅是简单的稀释作用,还与干旱气候环境下碳酸盐化、次生碳酸盐化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碳酸盐含量 塔勒德 黄土-古土壤序列
下载PDF
黄土高原古气候变化定量重建的新进展
17
作者 孙有斌 卢红选 章泽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6-1023,共18页
中国黄土-红黏土沉积是可与深海沉积媲美的陆相沉积载体,记录了晚新生代东亚大陆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基于中国黄土的多种理化指标,重建了黄土高原地区构造-千年尺度东亚季风变化历史,为探讨区域与全球气候的联系提供了关键证据。近年来,... 中国黄土-红黏土沉积是可与深海沉积媲美的陆相沉积载体,记录了晚新生代东亚大陆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基于中国黄土的多种理化指标,重建了黄土高原地区构造-千年尺度东亚季风变化历史,为探讨区域与全球气候的联系提供了关键证据。近年来,黄土高原古气候变化研究逐步从定性描述拓展到定量重建,本文旨在回顾基于中国黄土定量重建古温度和古降雨变化取得的重要进展。首先,梳理了古气候要素定量重建的指标和方法,古温度重建指标包括植硅体、碳酸盐耦合同位素、微生物脂类代用指标等;古降水变化敏感指标包括磁化率、白云石/方解石含量、生物微钙体Sr/Ca比值、有机碳同位素以及^(10)Be等。然后,汇总了典型黄土剖面定量重建的古气候变化序列,分别从构造、轨道及千年时间尺度上探讨了古温度和古降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于生标重建的不同时间跨度的土壤古温度变化序列,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的波动特征基本一致,但在冰盛期—冰消期时段出现了增温超前现象,说明陆地植被对土壤温度变化有重要调制作用。然而,不同指标重建的降水变化幅度差异较大,主导周期也存在差异,说明定量重建降水变化仍有较大挑战。最后,简要总结了黄土高原古气候定量重建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区分温度和降水季节性变化的重要性,指出加强地质记录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同化,将有助深化对多尺度季风变化动力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黄土-古土壤序列 古温度 古降水 东亚季风
下载PDF
哈尔滨荒山岩芯黄土-古土壤的化学风化特征——对古土壤形成环境指示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曼 谢远云 +5 位作者 康春国 迟云平 吴鹏 魏振宇 张月馨 刘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3-684,共12页
黄土-古土壤的化学风化特征对于理解亚洲内陆干旱化、东亚季风演化以及全球碳循环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亚洲内陆干旱化东进进程最前缘的哈尔滨黄土-古土壤的化学风化特征一无所知。本文对哈尔滨荒山岩芯的黄土-古土壤进行元素地球... 黄土-古土壤的化学风化特征对于理解亚洲内陆干旱化、东亚季风演化以及全球碳循环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亚洲内陆干旱化东进进程最前缘的哈尔滨黄土-古土壤的化学风化特征一无所知。本文对哈尔滨荒山岩芯的黄土-古土壤进行元素地球化学、磁化率和重矿物分析。哈尔滨古土壤的颜色为灰褐色-灰黑色,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棕红色。黄土-古土壤的CIA(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值为68~74(平均值为72),表明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然而,古土壤表现出与黄土相近甚至更低的化学风化程度。磁化率和重矿物结果显示,古土壤的磁化率明显低于黄土,铁磁性矿物含量明显低于黄土。因此本文认为尽管哈尔滨古土壤是间冰期气候的产物,但其成壤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冷湿,导致古土壤层的化学风化甚至低于黄土层。冷湿的成壤环境也使得古土壤层的磁铁矿还原分解,导致古土壤层相对于黄土层具有更低的磁化率。哈尔滨古土壤的形成环境和现在的黑龙江黑土相似,可称之为古黑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序列 哈尔滨 地球化学 化学风化 古黑土
下载PDF
若尔盖盆地黄土—古土壤序列化学风化特征及环境意义
19
作者 赵晓康 庞奖励 +5 位作者 黄春长 周亚利 查小春 李瑜琴 张玉柱 王忻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7-1191,共15页
若尔盖盆地黄土—古土壤序列较好地记录了古湖泊消失后的地表过程及演变。本文选取玛曲段黄河二级阶地欧强村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粒度、磁化率、总有机碳(TOC)、色度、元素等进行分析,利用光释光(OSL)方法测年断代。结果表明:(1)黄河二... 若尔盖盆地黄土—古土壤序列较好地记录了古湖泊消失后的地表过程及演变。本文选取玛曲段黄河二级阶地欧强村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粒度、磁化率、总有机碳(TOC)、色度、元素等进行分析,利用光释光(OSL)方法测年断代。结果表明:(1)黄河二级阶地在10 ka BP前后开始接受连续的风尘堆积,发育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年代由下至上依次为河流相沉积物(T_(2-al),>10.0 ka)→黄土(L1,10.0—8.5 ka)→古土壤(S_(0),8.5—3.0 ka)→现代表土(L_(0)+MS,3.0—0 ka)。(2)欧强村剖面整体上处于以斜长石风化分解为主、钾长石尚未分解的初等化学风化阶段(CIA值在48.20~63.08之间),与黄土层相比,古土壤S0风化程度有所增强(CIA值60.83),但增强程度有限。(3)10 ka BP前后,若尔盖盆地气候干冷,风沙活动盛行,平缓的阶地面上开始接受持续的风尘堆积(形成黄土L1);8.5 ka BP前后,气候温湿,风沙活动明显减弱和风化成壤作用占主导,区域上形成了以黑灰色为特征的古土壤S_(0);3.0 ka BP前后,气候转为较冷干,风沙活动强烈,古土壤S0发育中断和被黄土L0所覆盖,形成了现代土壤MS。(4)若尔盖盆地黄土—古土壤序列在宏观形态、地层年代和物性参数方面与黄土高原可进行良好对比,但这些参数的绝对值和变化幅度差异显著,暗示高寒区(若尔盖盆地)这些参数的环境意义可能与季风湿润区(黄土高原)有所不同。本文可为若尔盖盆地风积物的年代学研究和环境信息的提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盆地 黄土古土壤序列 欧强村剖面 风化程度 OSL测年
原文传递
黄土-古土壤原核生物群落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
20
作者 刘秀花 孙钰涵 +4 位作者 卢杰 刘小康 马延东 贺屹 胡安焱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0-1823,共24页
【目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记录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其内部的土壤微生物特征是蕴含土壤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由于黄土与古土壤成壤环境的气候差异,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可能会有不同的响应,但针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方... 【目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记录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其内部的土壤微生物特征是蕴含土壤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由于黄土与古土壤成壤环境的气候差异,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可能会有不同的响应,但针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方法】选择任家坡(R)和九州台(J)两地黄土(RL和JL)-古土壤(RS和JS)序列,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识别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结构和类群差异,基于原核生物分类单元功能注释(functional annotation of prokaryotic taxa,FAPROTAX)数据库进行群落功能预测,以及利用Mantel test探讨影响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稳定的环境因子。【结果】土壤中碳氮营养物质与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磁化率、Rb/Sr变化趋势一致,含量整体表现为古土壤(RS和JS)高,对应的黄土(RL和JL)低,这一特征在任家坡古土壤(RS)中尤为显著;在同一气候时期,九州台较任家坡更为干冷,并且九州台古土壤沉积阶段也受到较强冬季风的影响,使其气候冷干与暖湿转变呈渐变型。原核生物群落结构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等具有嗜热嗜温性质的细菌和古菌在任家坡黄土-古土壤(RL和RS)中丰度较高,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等耐旱、适宜极端环境中生存的细菌和古菌在九州台黄土-古土壤中(JL和JS)丰度较高。同时,生命产能、氮、锰、铁、氯元素循环相关功能基因在任家坡古土壤(RS)中表达量最高,而碳、氢、硫元素循环相关功能基因在任家坡黄土(RL)中表达量最高。与任家坡相比,九州台原核生物群落具有物种多样性高、功能种类少的特点。Mantel test分析进一步表明,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水率(soil water content,SWC)、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硝态氮(nitrate nitrogen,NO_(3)^(−)-N)是影响任家坡原核生物群落和功能稳定的关键环境因子,而TN、SOC、pH值和铵态氮(NH_(4)^(+)-N)是影响九州台原核生物群落和功能稳定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在暖湿期,微生物群落分化出更多的功能种类,具有更旺盛的生命活动;在冷干期,微生物群落通过提高物种多样性来完成主要的生命活动功能,通过协同共生维持群落生存和稳定来适应环境胁迫。研究成果对认识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序列 原核生物群落 结构 功能 古气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