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学中华本土化初期模型的建构——“黄土文明·介休范例”的认知与书写
1
作者 郭永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7-22,共6页
人类学的理论范式形成于对“简单社会”的研究,在迈向“复杂社会”,开展文明人类学研究的时候,原有的范式面临着挑战。“黄土文明·介休范例”的研究以“文化自觉”和“自觉发展”的理论思考为核心,“既从人类学角度总结出黄土文明... 人类学的理论范式形成于对“简单社会”的研究,在迈向“复杂社会”,开展文明人类学研究的时候,原有的范式面临着挑战。“黄土文明·介休范例”的研究以“文化自觉”和“自觉发展”的理论思考为核心,“既从人类学角度总结出黄土文明的理论成果,同时为介休的未来发展提出独特而深厚的文化方案”。这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不仅是在探索人类学复杂文明社会研究的范式而试图建构一种“人类学中华本土化的初期模型”,而且所秉持的学以致用和重视社会实践的理念也体现了人类学学科应用价值和其终极关怀的人文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健 黄土文明·介休范例” 人类学本土化
下载PDF
黄土文明·介休范例——中国人类学的学术自觉与文化自觉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大鸣 郭永平 王真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共7页
人类学的研究始于"简单社会",当从"简单社会"迈向"复杂文明社会"研究的时候,原有的研究范式面临着挑战。将学术视野聚焦于山西晋中介休市这样一个黄土文明所孕育下的中华文化重要发源地,有三个重要意义:... 人类学的研究始于"简单社会",当从"简单社会"迈向"复杂文明社会"研究的时候,原有的研究范式面临着挑战。将学术视野聚焦于山西晋中介休市这样一个黄土文明所孕育下的中华文化重要发源地,有三个重要意义:探讨从社区研究走向区域研究;开展中西方对话,形成新的人类学"复杂文明社会"的研究范式。因此将介休作为"实验地"的研究体现了学术自觉与文化自觉,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经验有可能对于国际人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人文科学界都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类学 黄土文明 学术自觉 文化自觉
原文传递
黄土文明与地方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的介休范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新建 彭兆荣 +2 位作者 周大鸣 安介生 王怀民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118,共7页
黄土文明与地方发展是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团队针对黄土文明的人类学研究开展的系列议题之一。议题以山西介休的实践为例,关注文化遗产的地方保护经验,围绕遗产保护的现实背景、地方规划的权力均衡以及政府在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和功能等方... 黄土文明与地方发展是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团队针对黄土文明的人类学研究开展的系列议题之一。议题以山西介休的实践为例,关注文化遗产的地方保护经验,围绕遗产保护的现实背景、地方规划的权力均衡以及政府在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和功能等方面展开阐述,架起了学者与政府领导沟通的桥梁,为介休的文化发展建设从"文化遗产保护"阶段进入"建设城市之美"阶段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理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文明 文化遗产 介休 人类学
原文传递
“热闹”不是“狂欢”--多民族视野下的黄土文明乡村习俗介休个案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明军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热闹"是中国乡村社会迎神赛社、祈雨求福、人生礼仪中的娱乐活动的代名词。在介休民间,"闹热闹"、"闹红火"这样的词汇专门指当地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展演活动。与西方"狂欢"及其理论不同的是,中... "热闹"是中国乡村社会迎神赛社、祈雨求福、人生礼仪中的娱乐活动的代名词。在介休民间,"闹热闹"、"闹红火"这样的词汇专门指当地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展演活动。与西方"狂欢"及其理论不同的是,中国的"热闹"源于汉魏以来多民族不断融合、民间文化不断发展的乡村社祭文化转型,是在既有社会规则下的一种具有敬神和娱乐双重功能的活动,是礼乐文化、祈雨求福、民间信仰等在乡村的综合显现,它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其精神内核是一元包孕多元的精神。在介休普遍存在于民间生活中的"闹热闹"活动是一种"无字文化"的传承,这种"无字文化"的传承相对稳定和真实地保存了族群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文明 乡村民俗 闹热闹 狂欢
原文传递
黄土文明之“介休范例”的民族志表述 被引量:4
5
作者 彭兆荣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11,共7页
"黄土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性表述,似已成共识。然而,人类学对像黄土文明这样复杂的大文明类型尚缺乏足够的研究。"介休范例"无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民族志视角。通过对这一个具体中原属地的人类学调查,以"社... "黄土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性表述,似已成共识。然而,人类学对像黄土文明这样复杂的大文明类型尚缺乏足够的研究。"介休范例"无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民族志视角。通过对这一个具体中原属地的人类学调查,以"社"之名,释"黄土"之义、"后土"之理,不但可对华夏文明进行尝试性研究,也有望对中国人类学"本土化"的深化起到相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文明 介休范式 本土化 民族志
原文传递
源神后土 溥博人文——以介休为例的黄土文明研究之一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新建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8,共8页
黄土文明涵盖的地理空间,包括游牧和农耕两种类型。其中农耕类型因受到环境、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生态角度可称其为水土社会。通过对介休案例的分析可知,水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由水土社会到水土信仰,再回归水土利用和水土资源... 黄土文明涵盖的地理空间,包括游牧和农耕两种类型。其中农耕类型因受到环境、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生态角度可称其为水土社会。通过对介休案例的分析可知,水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由水土社会到水土信仰,再回归水土利用和水土资源,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实践性关联。数千年来,黄土文明的农耕类型因袭着这样的乡土社会绵延未绝。若将该社会称为"超稳定结构"的话,其关键原因在于生态,是生态原因促成了水土社会数千年结构延续的"超稳定"奇迹,而如今出现的终结兆头则源于生态与社会固有关系的日趋断裂。这样的断裂直接动摇了乡土中国的文化根基,也就是损坏了敬天、重土、亲水、束人的信仰理念。若要修补,除非从根基处予以复兴,重新树立与自然相依为命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文明 水土流变 后土信仰 介休
原文传递
黄土文明“五行观”之介休表述 被引量:2
7
作者 巴胜超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6,共5页
在对介休这一具有"华夏中心"文化特征的地域进行人类学调查基础上,以"五行观"的分析框架,以"介休一年"、"介休人一生"作文化切片,可以阐述黄土文明"五行观"之介休表述,探索华夏文明... 在对介休这一具有"华夏中心"文化特征的地域进行人类学调查基础上,以"五行观"的分析框架,以"介休一年"、"介休人一生"作文化切片,可以阐述黄土文明"五行观"之介休表述,探索华夏文明民族志书写的本土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文明 五行观 介休 家园
原文传递
神庙、族群与区域社会:“黄土文明·介休范例”研究发凡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永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60,共9页
黄土文明是在"多元一体格局"基础之上形成的延续性文明。对于这样的文明类型的研究首先需要找出区域内部的独特性文化元素,然后与其他文化事项连接起来,最终达到对区域的整体性了解。相比起华南地区发达的宗族系统,神庙在华... 黄土文明是在"多元一体格局"基础之上形成的延续性文明。对于这样的文明类型的研究首先需要找出区域内部的独特性文化元素,然后与其他文化事项连接起来,最终达到对区域的整体性了解。相比起华南地区发达的宗族系统,神庙在华北区域社会呈现出了"无庙不成村"的特征。开展"黄土文明·介休范例"研究的时候就需要以神庙为重要切入点,将族群关系、社会组织、宗教信仰、文化网络等方面连接起来,达致对区域社会的整体性了解与文明类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把中华本土文化的特点提炼出来,建构一种人类学中华本土化的初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庙 介休范例 黄土文明 区域社会
原文传递
黄土文明考察简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新建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山西、陕西、"河套"和"河源"是构成黄土文明的四大区域,从魏晋南北朝到辽金宋元所谓"四史同堂"的历史勾连中,能对黄土文明的古今风貌算有较直观的感受和了解,发现这一领域内所蕴涵的多民族交融及其历史... 山西、陕西、"河套"和"河源"是构成黄土文明的四大区域,从魏晋南北朝到辽金宋元所谓"四史同堂"的历史勾连中,能对黄土文明的古今风貌算有较直观的感受和了解,发现这一领域内所蕴涵的多民族交融及其历史演变。再结合历史地理的时代演变进行观察,黄土文明在人群、政权和文化上的多源与多元就更加一目了然。对黄土文明的区域变迁研究,主要从人类学视角出发,在视野和方法上力图由"微型村落"的定点深描转向"区域文明"的整体观照,尝试从以往小社区、单族群的模式向大区域和大历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文明 介休 人类学
原文传递
黄土文明:中华文明研究的新视野——第十三届人类学高级论坛综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巧艳 《民族论坛》 2015年第2X期24-32,共9页
2014年9月27-28日,"人类学与黄土文明——第十三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山西大学隆重举行。出席盛会的代表共60多人,既有台湾、香港地区和日本的知名人类学家,也有来自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者。本... 2014年9月27-28日,"人类学与黄土文明——第十三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山西大学隆重举行。出席盛会的代表共60多人,既有台湾、香港地区和日本的知名人类学家,也有来自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者。本届论坛对黄土文明进行了多学科的阐释,重点是运用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深度挖掘黄土文明的历史文化内涵、构建分析框架和确定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国人类学研究范式由点到面的区域研究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高级论坛 黄土文明 人类学视野
原文传递
黄土地再生新文明
11
作者 魏波 《人民论坛》 2008年第12期53-54,共2页
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进行开发决不能走老路。
关键词 文明 黄土 再生 中国文化 黄土高原 近代以来 黄土文明 象征意义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陕北黄土文明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贡献
12
作者 李孝纯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89-95,128,共8页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对陕北黄土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历史创造。研究分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其对实现陕北乃至整个近代中华文明伟...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对陕北黄土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历史创造。研究分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其对实现陕北乃至整个近代中华文明伟大转型的历史性贡献,对当前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 黄土文明 传承与发展 贡献
原文传递
人类学的黄土文明研究:倡导、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永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3,共8页
黄土文明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诞生和成长于我国黄土高原这一特定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基因,其发展历程体现了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2012年,在山西省介休市召开... 黄土文明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诞生和成长于我国黄土高原这一特定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基因,其发展历程体现了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2012年,在山西省介休市召开的“维护文化遗产,发展城市文化”高级论坛上,著名人类学家乔健提出了人类学黄土文明研究的概念体系,阐释了以“文化自觉”和“自觉发展”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在探寻植根于本土文化传承的介休模式的同时,试图“建构一种人类学中华本土化的初期模型”。黄土文明研究展示了以文明为单位的区域划分模式,有助于归纳总结出属于中国人类学的概念体系、理论构想、话语体系及研究范式,对于中国人类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人类学复杂文明社会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文明 人类学本土化与国际化 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黄土文明的过去和未来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海 《寻根》 2003年第1期4-9,共6页
关键词 黄土文明 黄土高原 儒家文化 包容性 时代精神
原文传递
介休的“黄土文明”学术考察
15
作者 李陶红 《民族论坛》 2014年第4X期113-113,共1页
2014年春,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周大鸣、彭兆荣、安介生和徐新建等教授带领15名学者、博士组成介休"黄土文明"学术考察团,立足本土文化资源,以人类学的理论为指导,围绕介休的历史、文化、民族、地理等四个层面展开调查,深入研... 2014年春,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周大鸣、彭兆荣、安介生和徐新建等教授带领15名学者、博士组成介休"黄土文明"学术考察团,立足本土文化资源,以人类学的理论为指导,围绕介休的历史、文化、民族、地理等四个层面展开调查,深入研究,归纳总结"黄土文明",试图将介休文化提升为"黄土文明"范例进行研究。介休是有26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富集地,其历史地理、建筑、晋商文化、生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文明 中国人类学 介休 文化事项 徐新建 历史地理 富集地 周大 晋商文化 本土文化资源
原文传递
试论路遥皈依黄土的情结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强 《青海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70-73,共4页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乡土文化作家 ,他以其生花的妙笔开掘着奇妙的黄土文化艺术世界。在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里 ,路遥掩饰不住他对农村、农民和农业文明的强烈感情 ,特别是对黄土文化、黄土文明有着近乎痴狂的热情 ,在面对黄土地时 ,透...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乡土文化作家 ,他以其生花的妙笔开掘着奇妙的黄土文化艺术世界。在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里 ,路遥掩饰不住他对农村、农民和农业文明的强烈感情 ,特别是对黄土文化、黄土文明有着近乎痴狂的热情 ,在面对黄土地时 ,透射出一种宗教式的皈依式情结。这种皈依 ,构筑了一种神奇的艺术世界 ,使其作品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但又使其作品显得缺乏一种理性的梳理 ,一定程度上淡化着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乡土文化 黄土文化 黄土文明 皈依情结 社会历史价值
下载PDF
西部漫行感怀(诗八首)
17
作者 钟茂初 《天津政协公报》 2012年第7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不染一尘 西出阳关 诗云 月牙泉 黄土文明 万古愁 龙卷 沮水 土德 西阳
下载PDF
关天经济区高科技农业发展探讨
18
作者 刘栋 《甘肃金融》 2011年第5期55-56,共2页
工业还是农业 陕西关中至甘肃天水地区作为黄土文明的传统农业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传统农业文化,为中华农业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关键词 农业发展 高科技 经济区 传统农业 黄土文明 天水地区 陕西关中 农业文化
下载PDF
一带一路·文化坚守:西安城市规划与城市变迁 被引量:1
19
作者 惠西鲁 《住区》 2015年第4期12-12,共1页
丝路之于西安,不仅仅是一条商贸的通道,更是一个黄土文明的印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所带来的春风给予了西安更深远的意义,也给黄土文明带来了绿色的活力,尤其是在生态恢复、文化融合、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间。这就是一个黄土文明,... 丝路之于西安,不仅仅是一条商贸的通道,更是一个黄土文明的印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所带来的春风给予了西安更深远的意义,也给黄土文明带来了绿色的活力,尤其是在生态恢复、文化融合、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间。这就是一个黄土文明,从发源到高峰、到极盛,再到衰落、二次焕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融合 城市变迁 城市规划 西安 黄土文明 国家战略 生态恢复 产业升级
下载PDF
山西省档案馆三十年礼赞
20
作者 王玉声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山西省档案馆 十年 档案员 三十岁 这一天 黄土文化 生命延续 黄土文明 我赞美 绿色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