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2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黄土沟壑地貌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石国牟 张丽佳 +1 位作者 胡振琪 浮耀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7-165,共9页
为研究黄河流域中游陕北矿区湿陷型黄土沟壑地貌高强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对柠条塔矿黄土沟壑区N1212工作面开展系统的地表沉陷监测,分析黄土沟壑地貌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特征,确定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及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 为研究黄河流域中游陕北矿区湿陷型黄土沟壑地貌高强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对柠条塔矿黄土沟壑区N1212工作面开展系统的地表沉陷监测,分析黄土沟壑地貌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特征,确定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及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地表移动时间和动态地表移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陕北湿陷型黄土层高强度煤炭开采地表非连续变形破坏严重,黄土地表易受移动变形与地形条件复合影响,出现不均匀沉降,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发育剧烈,地表最大下沉量5255 mm,最大水平移动值2680 mm,最大下沉速度为187.4 mm/d,单一煤层开采最大下沉系数为0.63,斜交重复采动最大下沉系数为0.84,活跃期约55 d,期间下沉量占总下沉量97%,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为74 m,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67°。上述结果验证了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时,地表下沉剧烈、活动周期短、重复采动时,地表下沉量与地质采矿因素成正比,沟谷地形高强度开采地表变形具有速度快、塌陷大、损害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壑 地表沉陷 下沉速度 移动变形规律 动态变化
下载PDF
黄土沟壑地生态治理规划研究——以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芳绒 王宾齐 +1 位作者 栗燕 金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66,共4页
文章在分析黄土沟壑地传统农业的低效性和大城市周围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情况,提出了郑州郊区黄土沟壑地以恢复地方植被为基础,以景观建设为突破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发展区域生态经济的新模式。
关键词 黄土沟壑地 生态治理 景观规划 马寨镇
下载PDF
适水土而生——黄土沟壑地区古城雨洪治理经验内涵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功明 韩晓莉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8期92-94,共3页
黄土高原以其雨量不均、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多发等特点,塑造了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本文以黄土沟壑区古城防洪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黄土沟壑区古城与当地水土的适应性机制,总结了黄土沟壑区古城雨洪治理系统的规律与特点,指出适水土... 黄土高原以其雨量不均、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多发等特点,塑造了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本文以黄土沟壑区古城防洪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黄土沟壑区古城与当地水土的适应性机制,总结了黄土沟壑区古城雨洪治理系统的规律与特点,指出适水土而生深刻地反映了黄土沟壑地貌下真实的人地关系,对确保古城可持续发展以及今天的城市水系治理、防洪防灾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壑地 古城 雨洪治理 生态景观
下载PDF
磁窑沟煤矿黄土沟壑地貌开采沉陷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玉龙 宋选民 《山西煤炭》 2022年第2期15-23,29,共10页
为明确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上覆黄土沟壑地貌开采沉陷特征,以磁窑沟煤矿13101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回采引起的黄土沟壑地貌移动变形特征。建立了包含黄土沟壑地貌的三维数值模型,反... 为明确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上覆黄土沟壑地貌开采沉陷特征,以磁窑沟煤矿13101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回采引起的黄土沟壑地貌移动变形特征。建立了包含黄土沟壑地貌的三维数值模型,反演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从地表下沉量、水平移动量、最大剪切应变、最大剪应变增量等4个角度入手,研究了13101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引起的黄土沟壑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沟壑地貌条件下,由于剪切应变增量的集中,黄土坡易出现整体倾覆,在工作面推进时以及推进后,应当注重对黄土坡变形的监控及保护,防止出现黄土坡整体滑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壑地 综放开采 地表沉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黄土沟壑地区典型窑洞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晓莉 宋功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2-246,共5页
以黄土沟壑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平地箍窑为例,通过建构该地区传统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并与同规模现代绿色住宅建筑每平米全生命周期建筑碳排放量进行比较,以定量化方法分析传统地域建筑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窑洞建筑在使... 以黄土沟壑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平地箍窑为例,通过建构该地区传统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并与同规模现代绿色住宅建筑每平米全生命周期建筑碳排放量进行比较,以定量化方法分析传统地域建筑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窑洞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减少是相对于建筑自身碳排放量减少更为重要的减排因素.传统窑洞使用低效能的燃料使其在与现代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较中失去优势,传统建筑生态效应的发挥仍需依赖整个生命周期高效率的能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窑洞建筑 黄土沟壑地 计算方法
下载PDF
黄土沟壑地貌下综放开采覆岩结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秦喜文 杨秀宇 巨文涛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6-72,共7页
针对王家岭煤矿在黄土沟壑地貌下开采矿压显现特征明显等情况,采用Get Data软件提取回采范围内的高程数据,采用Surfer进行数据处理,构建黄土沟壑三维地貌;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黄土沟壑地貌对综放开采覆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王家岭煤矿在黄土沟壑地貌下开采矿压显现特征明显等情况,采用Get Data软件提取回采范围内的高程数据,采用Surfer进行数据处理,构建黄土沟壑三维地貌;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黄土沟壑地貌对综放开采覆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沟壑地貌对采区原岩应力影响显著,随着采深的增加,其影响逐渐减小,表明浅部原岩应力主要受到黄土沟壑地貌的影响,而深部原岩应力主要与岩层埋深有关;黄土沟壑地貌影响下,随着开采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受到的作用力越来越大,关键层开始失稳破断,采空区下沉最严重的拱形区域持续滞后于空区几何中部位置,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集中程度受上覆黄土层厚度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壑地 综放开采 覆岩结构 FLAC 原岩应力场
下载PDF
黄土沟壑地貌下原岩应力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秀宇 巨文涛 +1 位作者 张光磊 王仲伦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1-126,共6页
本文针对地表黄土沟壑对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影响较大的现象,基于王家岭煤矿12309工作面的工程地质实际,运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归纳总结了工作面地表黄土沟壑分布形态,运用Get Data软件构建了工作面黄土沟壑地表三维形态数据库;结合Rhinoce... 本文针对地表黄土沟壑对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影响较大的现象,基于王家岭煤矿12309工作面的工程地质实际,运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归纳总结了工作面地表黄土沟壑分布形态,运用Get Data软件构建了工作面黄土沟壑地表三维形态数据库;结合Rhinoceros以及Midas-GTS等辅助软件,建立了含有黄土沟壑地貌的12309工作面三维全尺寸等比例的FLAC 3D数值计算模型;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黄土沟壑地貌下原岩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黄土沟壑地貌影响系数η,结合数值计算结果拟合出了以煤层埋深h为自变量η的非线性表达式;以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为预警阈值,将工作面回采时地表黄土沟壑影响区域划分为“黄土沟壑地貌影响强烈区”“黄土沟壑地貌影响明显区”“黄土沟壑地貌影响微弱区”,并对12309工作面受地表黄土沟壑影响进行了预警区划,为保障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壑地 数值模拟 影响系数 影响区划
下载PDF
黄土沟壑地貌区传统聚落形态演进研究
8
作者 韩晓莉 宋功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9-713,共5页
黄土沟壑区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近年来随着资源开发,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明确该地区传统聚落演进规律对于指导该地区城镇建设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广泛调查该地区传统聚落的基础上,以延安市宜川县秋林镇为... 黄土沟壑区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近年来随着资源开发,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明确该地区传统聚落演进规律对于指导该地区城镇建设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广泛调查该地区传统聚落的基础上,以延安市宜川县秋林镇为例,深入剖析典型传统聚落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形态特征,提出该地区传统聚落形态与地貌耦合关系、营建体系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契合关系、空间布局与社会组织形式的吻合关系是决定传统聚落演进的内在机制.研究明晰了黄土沟壑区传统聚落形态演进的规律,对该地区城镇未来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壑 传统聚落 形态 演进
下载PDF
黄土沟壑地形下相邻采空区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门懋进 《煤》 2022年第5期64-65,69,共3页
针对黄土沟壑地形下回采工作面在相邻采空区影响下地表移动变形进行研究,基于矿区实测数据,结合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三维分析。结果如下:单一工作面开采地表最大下沉值为1168.95 mm;受采空区影响工作面开采地表最大下沉值为2422.0... 针对黄土沟壑地形下回采工作面在相邻采空区影响下地表移动变形进行研究,基于矿区实测数据,结合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三维分析。结果如下:单一工作面开采地表最大下沉值为1168.95 mm;受采空区影响工作面开采地表最大下沉值为2422.07 mm,与实际监测值相比,数值模拟值相对监测值相差不大;回采工作面受采空区影响,采空区侧应力要大于回采侧应力,地表下沉盆地偏向采空区一侧;工作面回采导致的移动变形受地表地形影响较大,位于沟壑地形边坡位置地表发生滑移,移动变形量比坡顶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壑地 相邻采空区 开采沉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黄土沟壑地形桥梁下部结构加固关键技术
10
作者 兰爱峰 《中华建设》 2020年第17期0146-0147,共2页
本文介绍了黄土沟壑地形桥梁下部结构桩基病害成因、加固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 黄土沟壑 地形 桥梁下部结构
下载PDF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碳–粮协同优化的植被恢复机理
11
作者 梁友嘉 刘丽珺 《可持续发展》 2024年第10期2460-2468,共9页
生态服务协同格局形成是半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特征。黄土高塬沟壑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功能变化均存在明显分异过程,从社会–生态视角探索植被恢复对生态服务协同潜力的驱动机理与路径,对半干旱区生态恢复建设与生态服务可持续供... 生态服务协同格局形成是半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特征。黄土高塬沟壑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功能变化均存在明显分异过程,从社会–生态视角探索植被恢复对生态服务协同潜力的驱动机理与路径,对半干旱区生态恢复建设与生态服务可持续供应具有指导意义。以塬面–沟谷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开展水–碳–粮协同过程研究,阐明协同格局形成的植被恢复响应过程及社会–生态因素作用机理,通过构建水–碳–粮协同格局形成的机制模型,厘清植被恢复的社会–生态要素互馈机制,揭示基于生态服务协同原理的植被恢复设计对塬面–沟谷系统水–碳–粮协同供给的潜在影响。研究在统筹调控塬面–沟谷系统关键社会–生态过程对植被恢复功能演化的作用机制和对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方面具有科学支持作用。The formation of synergistic patterns of ecosystem services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restoration of vulnerable ecosystems in semi-arid areas. There is a clear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i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changes in the Loess Plateau gully region. Explor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s and pathway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the potential for ecosystem service synergy from a socio-ecological perspective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supply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semi-arid areas. Taking the plateau-gully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study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synergistic processes of water, carbon, and grain at different spatiotemporal scales, clarifies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response process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socio-ecological factors in the formation of synergistic patterns, and by constructing a mechanism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of water-carbon-grain synergistic patterns, it clarifies the mutual feedback mechanism of socio-ecological factors i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revealing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cosystem service synergy on the synergistic supply of water, carbon, and grain in the plateau-gully system. The research provides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coordinated regulation of key socio-ec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plateau-gully system on the functional evolution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黄土高塬沟壑 生态服务协同 植被恢复 社会–生态因素互馈
下载PDF
基于HEC-HMS的黄土高塬沟壑区流域城市化对洪水情势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芳倩 霍艾迪 +3 位作者 赵志欣 陈建 杨璐莹 王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2,79,共7页
黄土高塬沟壑区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硬化会影响暴雨水文情势,增大洪水模拟预报难度。为实现对流域城市洪水灾害的预警,基于HEC-HMS水文模型,分别率定砚瓦川流域城市化前后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条件下的产汇流参数,开展极端暴雨洪水情景设计,... 黄土高塬沟壑区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硬化会影响暴雨水文情势,增大洪水模拟预报难度。为实现对流域城市洪水灾害的预警,基于HEC-HMS水文模型,分别率定砚瓦川流域城市化前后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条件下的产汇流参数,开展极端暴雨洪水情景设计,揭示流域城市化对不同重现期洪水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HEC-HMS降雨-径流模型适用于黄土高塬沟壑区洪水预报,其模拟综合合格率为81.25%,平均Nash效率系数为0.82;流域城市化对重现期短的洪水要素变化影响较大,且洪量变化幅度大于洪峰变化幅度,100 a一遇洪水的洪峰和洪量的增幅分别为4.54%和6.40%,5 a一遇洪水的洪峰和洪量的增幅分别为7.06%和9.49%;各子流域设计洪水对流域城市化的响应分布具有空间差异性,以西北部地区响应为最强,其次为南部地区,东北部地区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C-HMS模型 流域城市化 洪水响应 砚瓦川流域 黄土高塬沟壑
下载PDF
黄土高塬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栽培试验
13
作者 闫晓玲 郝莹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81-83,88,共4页
为进一步推动黄土高塬沟壑区沙棘产业发展,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在位于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庆阳市南小河沟坝地和董志镇塬地开展了大果沙棘、杂交沙棘和中国沙棘栽培试验,观测分析了3类沙棘在坝地与塬地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以及百果... 为进一步推动黄土高塬沟壑区沙棘产业发展,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在位于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庆阳市南小河沟坝地和董志镇塬地开展了大果沙棘、杂交沙棘和中国沙棘栽培试验,观测分析了3类沙棘在坝地与塬地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以及百果重和单株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塬地大果沙棘树高、地径、冠幅4年生长量分别比坝地高12.24%、30.57%和8.62%;坝地杂交沙棘树高、地径、冠幅4年生长量分别比塬地高30.26%、77.04%和40.75%;坝地中国沙棘树高比塬地高6.91%,塬地中国沙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坝地高7.50%和31.50%;中国沙棘4年生长量比大果沙棘和杂交沙棘大。塬地大果沙棘百果重较坝地高12.57%,坝地杂交沙棘百果重较塬地略高,塬地中国沙棘百果重较坝地高3.62%。塬地3类沙棘单株产量均较坝地高,塬地大果沙棘、杂交沙棘、中国沙棘单株产量分别较坝地增加205.88%、60.23%、394.12%。大果沙棘在塬地生长较坝地好,杂交沙棘在坝地生长较塬地好,中国沙棘在塬地和坝地生长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沙棘 杂交沙棘 中国沙棘 立地条件 生长量 产量 黄土高塬沟壑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村庄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机理——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迪 陈海 +2 位作者 王麒菲 张杰 石金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8,共10页
[目的]在生态脆弱区,探究村庄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机理,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基于生物物理指标、人类需求理论分别评估村庄服务与福祉,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分布。基于结构方程... [目的]在生态脆弱区,探究村庄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机理,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基于生物物理指标、人类需求理论分别评估村庄服务与福祉,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分布。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村庄禀赋视角下村庄服务对福祉的影响机理。[结果](1)作物和肉类空间分布相近,水果供给呈集中分布;高土壤保持村庄分布于南部丘陵,水源涵养和生境质量均西部高于东部;景观美学东部高于西部,高休闲娱乐村庄集中于城镇区。(2)村庄各需求、福祉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高福祉村庄包括川道村、多数乡镇中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低福祉村庄主要位于东西部丘陵,需政府重点关注。(3)村庄服务对福祉产生正向影响,作物、肉类、水源涵养是影响村庄福祉的关键服务。村庄禀赋对服务、福祉产生正向影响,且村庄禀赋通过提高村庄ES间接改善村庄福祉水平。高程是关键的自然禀赋,非文盲率和老龄化率是关键的社会禀赋;距县城距离是关键的区位禀赋。[结论]村庄服务与福祉空间差异明显,禀赋—服务—福祉的影响路径显著。依据空间差异与路径差异施策,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福祉贡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福祉 空间分异 影响机理 黄土丘陵沟壑 陕西省米脂县
下载PDF
传统村落的活态评价与适应性保护发展研究——以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薛乾明 黄跃昊 +1 位作者 邓清文 宁雷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3,共10页
面对传统村落多维度失活,通过重新识别村落活态因子,研判失活、衰退主导因素,能够进一步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以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立足本土地域环境,综合考虑村落活态发展因素,构建3层共28项活态性... 面对传统村落多维度失活,通过重新识别村落活态因子,研判失活、衰退主导因素,能够进一步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以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立足本土地域环境,综合考虑村落活态发展因素,构建3层共28项活态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1)3个传统村落均有失活现象,但在失活程度上有所分化。金崖和黄家庄村处于“微失活”,失活程度较轻,保护与发展的适应性、可持续性一般;古城村处于“失活”,失活现象较明显,保护与发展的适应性、可持续性较弱。(2)3个传统村落的村落治理、地域环境失活贡献率占比较高,对传统村落的活态发展影响较大;村落治理、经济发展和地域环境在失活指数上占比较高,对村落失活的影响较显著,可判断出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村落的适应性发展受村落治理、地域环境因素影响较大。(3)活态总分上,金崖村(71.63)>黄家庄村(68.58)>古城村(58.88),这与调研结果相吻合。村落失活是多因素综合、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适应性、永续性的保护发展方式是村落振兴和活态化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陇中黄土丘陵沟壑 活态评价 适应性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的碳汇作用及其变化特征
16
作者 喻恺阳 成辉 +4 位作者 李智广 张晓萍 冯浩 马红斌 白云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7-293,共7页
[目的]定量分析和探讨梯田碳汇作用与其特征,为明确梯田的碳汇作用、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研编梯田碳汇方法学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吴起县1~7 a(T_(5)),8~12 a(T_(10)),13~17 a(T_(15)),18~22 a(T_... [目的]定量分析和探讨梯田碳汇作用与其特征,为明确梯田的碳汇作用、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研编梯田碳汇方法学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吴起县1~7 a(T_(5)),8~12 a(T_(10)),13~17 a(T_(15)),18~22 a(T_(20)),23~27 a(T_(25))这5个年份区间的梯田作为研究对象,以未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为对照,研究不同年份梯田保碳、减排、增汇等能力与其变化规律。[结果]①坡耕地修建为梯田后可发挥保碳、减排、增汇等碳汇作用,梯田年均保碳量、减排量、增汇量(0-100 cm)分别为0.26,0.05,1.36 t/(hm^(2)·a)。②梯田各土层均发挥了一定的增汇效益,表层土壤(0-40 cm)和深层土壤(40-100 cm)增汇效益分别占0-100 cm整个土层的61.50%和38.50%。③随着运行年份的增加,梯田表层土壤增汇效益显著增加,深层土壤的增汇效益稍有提升但总体上保持平稳。表层土壤增汇率从T_(5)的16.30%提升至T_(25)的51.34%,深层土壤从T_(5)的14.00%提升至T_(25)的23.66%。[结论]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发挥着良好的保土保碳、减蚀减排和土壤增汇等碳汇作用。在修建27 a内,梯田增汇作用的比例最大,且表层土壤增汇更为显著;随着运行年份增加,梯田保碳作用的比例将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梯田 碳汇 监测评价 黄土丘陵沟壑
下载PDF
极端降雨对黄土沟壑区隧洞施工力学效应影响分析
17
作者 尚凯 陶虎 +2 位作者 方自刚 樊娜娜 万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388-6397,共10页
黄土地区输水隧洞的建设中,降雨入渗极大影响着输水隧洞围岩稳定性。利用非饱和渗流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极端降雨条件入渗与黄土沟壑区隧洞的开挖扰动耦合影响下围岩的变形和渗流场演变规律,通过Plaxis3D模型对降雨入渗下新奥法施... 黄土地区输水隧洞的建设中,降雨入渗极大影响着输水隧洞围岩稳定性。利用非饱和渗流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极端降雨条件入渗与黄土沟壑区隧洞的开挖扰动耦合影响下围岩的变形和渗流场演变规律,通过Plaxis3D模型对降雨入渗下新奥法施工过程中围岩力学特性、初期支护过程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结果显示,降雨等级越高,围岩孔隙水压力变化幅度越大,对围岩的稳定性越不利;降雨入渗与开挖扰动会加速土层中渗流场和应力场的重分布过程;基于沟道的汇水特性,隧洞围岩含水率在最初5~10 d呈台阶式增长,拱顶、拱腰和拱趾处的最大变形为17.8、28.2、24.6 mm,最大剪切应力为150.6、182.5、175.3 kPa,降雨结束约15~20 d围岩变形速率逐渐减小收敛至特定值,但围岩的应力持续增加,为避免围岩发生塑性变形,故可在15~20 d进行二次衬砌支护。本次研究结果可对极端降雨期黄土沟壑地区隧洞施工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雨 黄土沟壑 隧洞开挖 力学响应 时效性
下载PDF
多源土地利用产品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精度评估
18
作者 陈乐 卫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6,194,共11页
[目的]为评估多源土地利用产品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精度。[方法]以黄河二级支流关川河流域为例,基于高精度GCLUCC土地利用数据,从空间分布、面积特征、样本点精度和空间一致性4个方面评估空间分辨率为10,30 m的6种土地利用产品(WorldCove... [目的]为评估多源土地利用产品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精度。[方法]以黄河二级支流关川河流域为例,基于高精度GCLUCC土地利用数据,从空间分布、面积特征、样本点精度和空间一致性4个方面评估空间分辨率为10,30 m的6种土地利用产品(WorldCover 10 m、ESRI 10 m、GLC_FCS30-2020、GlobleLand30、CNLUCC和CLCD)的准确性。GCLUCC数据是基于GF-2(0.8 m)、DEM(5 m)、野外采样点(6400个)和Google Earth样本点(2320个),采用面向对象法和人工目视解译,空间分辨率为1 m,整体精度超过95%。[结果](1)分类特征方面,多数产品能提取主要土地类别,但提取效率和准确度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等地类的空间分布上。(2)面积一致性上,各产品与GCLUCC在不同地类的面积上存在显著差异。部分产品的草地面积是GCLUCC的2倍以上,而林地和水域面积仅占GCLUCC的0.13%~12.11%和1.41%~11.27%。(3)整体精度方面,GlobleLand30和WorldCover 10 m展现较高精度,空间图谱精度分别达到58.21%和50.19%。而CLCD和CNLUCC的准确性相对较低,其中,林地与草地、耕地与草地及建设用地与耕地间的分类混淆严重。(4)所有产品与实际地表间的空间误差显著,尤其在对乔木、灌木、裸地和水体分类上面临挑战。[结论]当前土地利用产品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精确表征地表覆盖特征方面存在挑战。未来的产品开发应更多地考虑地形和地理特征,并加强对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的识别。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地表信息获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 土地利用/覆被产品 精度评估 面向对象分类
下载PDF
黄土沟壑区煤矿开采地面沉陷灾害危险性评价
19
作者 杨中辉 李培现 +2 位作者 郝登程 王毅斌 张芷祺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239-244,共6页
为有效开展沉陷灾害防治措施,确保煤矿安全有序生产,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引入到沉陷灾害评价中,构建了黄土沟壑区沉陷灾害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通过隶属度函数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最终根据最大... 为有效开展沉陷灾害防治措施,确保煤矿安全有序生产,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引入到沉陷灾害评价中,构建了黄土沟壑区沉陷灾害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通过隶属度函数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最终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矿区沉陷灾害进行整体综合评价,获得合理可靠的评价结果。该方法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以模糊综合评判法选取合理的隶属度函数,综合考虑多因素、多层次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采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内蒙古某井工煤矿工作面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结果和矿区实际危险性情况吻合。应用表明,所建立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考虑了断裂活动、开采高度和地裂缝宽度等因素,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对评价因子进行定量化处理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类似黄土沟壑煤矿区开采地表沉陷灾害评价研究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模糊层次分析法 影响因素 灾害评价 黄土沟壑
下载PDF
黄土高塬沟壑区小流域植树造林固碳增汇效益研究
20
作者 曹丹 陈峰峰 +3 位作者 贾易周 段彤 党小尼 李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125,共5页
为定量评估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措施的固碳增汇效益,并为全面定量评估水土保持碳汇效益等提供参考依据,以黄土高塬沟壑区杨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和与其毗邻的董庄沟小流域(未治理对比小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解译,明晰... 为定量评估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措施的固碳增汇效益,并为全面定量评估水土保持碳汇效益等提供参考依据,以黄土高塬沟壑区杨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和与其毗邻的董庄沟小流域(未治理对比小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解译,明晰各土地利用类型尤其人工林地的分布状况及面积等,通过野外调查采样,测算杨家沟小流域人工林地与董庄沟小流域天然草地碳储量,并估算潜在碳汇量及其碳汇价值。结果表明:1)杨家沟小流域人工林地的碳储量为10516.10 t、碳密度为150.23 t/hm^(2),董庄沟小流域天然草地的碳储量为132.10 t、碳密度为2.28 t/hm^(2);2)杨家沟小流域约70 a来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使碳储量增加约10356.50 t,换算成碳汇量为38008.36 t,碳汇密度约为542.98 t/hm^(2);3)杨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措施的单位面积碳汇效益为1.0万~3.5万元/hm^(2),潜在碳汇价值为68.59万~244.2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树造林 碳储量 碳汇价值 杨家沟 董庄沟 黄土高塬沟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